一識分八識.各司其職.但協同運作
負責藏者稱阿賴耶識.阿賴耶是梵語.有藏的意義
故梵.藏本都稱第八此識為藏識.
「如來藏」這個詞
-
- 文章: 3138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如來藏」這個詞
就像任何容器.可拿來裝垃圾.也可裝珠寶
阿賴耶識亦復如是.請問各位師兄師姐
您放在此識中的是?
阿賴耶識亦復如是.請問各位師兄師姐
您放在此識中的是?
-
- 文章: 685
- 註冊時間: 週五 2月 17, 2023 12:06 pm
-
- 文章: 6306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如來藏」這個詞
那是你的阿賴耶識執藏的資訊,讓你覺得這位外行仔講的很好!!
成唯識論
彼緣阿賴耶識,起補特伽羅我見。
彼緣異熟識,起法我見。
阿賴耶識又被稱為異熟識??????
那麼,上面論文豈不是在胡說八道了。
我看這人連成唯識論都沒讀過,就在狐扯!!凡學過“唯識”的都一定知道,“阿賴耶識”又叫“藏識”,意思是說它具有“能藏、所藏、執藏”三種功能,能夠象倉庫一樣,可以含藏無始以來無量無邊的善惡無無記種子,並且執持不失。所以我們無論想什麼做什麼,“阿賴耶識”就會將其含藏而成為“因”,而後種子爆發就成了“果”。由於它具備讓“因”異時異地而成熟為“果”,所以又被稱為“異熟識”
成唯識論
彼緣阿賴耶識,起補特伽羅我見。
彼緣異熟識,起法我見。
阿賴耶識又被稱為異熟識??????
那麼,上面論文豈不是在胡說八道了。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如來藏」這個詞
攝大乘論本【卷1】
文章 由 軟體之美 » 週五 4月 21, 2023 11:03 pm(P12)
無著菩薩造 唐 玄奘譯 (作品時間:648~649)
應知亦是法身種子,與阿賴耶識相違,非阿賴耶識所攝,是出世間最淨法界等流性故
Re: 也談外道須深盜法經(P15)
文章 由 怪道1412 » 週一 1月 02, 2023 10:29 am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二
復次此一切種子識。若般涅槃法者。一切種子皆悉具足。不般涅槃法者。便闕三種菩提種子。隨所生處自體之中。餘體種子皆悉隨逐。是故欲界自體中。亦有色無色界一切種子。如是色界自體中。亦有欲無色界一切種子。無色界自體中。亦有欲色界一切種子。..又於諸自體中所有種子。若煩惱品所攝。名為麁重亦名隨眠。若異熟品所攝。及餘無記品所攝。唯名麁重不名隨眠。若信等善法品所攝種子。不名麁重亦非隨眠。何以故。由此法生時所依自體唯有堪能非不堪能。是故一切所依自體。麁重所隨故。麁重所生故。麁重自性故。諸佛如來安立為苦。所謂由行苦故。又諸種子。乃有多種差別之名。所謂名界。名種姓。名自性。名因。名薩迦耶。名戲論。名阿賴耶。名取名苦。名薩迦耶見所依止處。名我慢所依止處。如是等類差別應知。又般涅槃時已得轉依。諸淨行者轉捨一切染污法種子所依於一切善無記法種子。轉令緣闕。轉得內緣自在。
////
所攝...所云第八識多種差別之名乃以束縛一切種子力量之屬性而得名?!
一切種子譬如咖啡豆,阿賴耶識負責倉儲,
所謂薰習類似烘培(不會生出新的咖啡豆)
莫那識沒了薩迦耶(身見)即打破大同電鍋
文章 由 軟體之美 » 週五 4月 21, 2023 11:03 pm(P12)
無著菩薩造 唐 玄奘譯 (作品時間:648~649)
應知亦是法身種子,與阿賴耶識相違,非阿賴耶識所攝,是出世間最淨法界等流性故
Re: 也談外道須深盜法經(P15)
文章 由 怪道1412 » 週一 1月 02, 2023 10:29 am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二
復次此一切種子識。若般涅槃法者。一切種子皆悉具足。不般涅槃法者。便闕三種菩提種子。隨所生處自體之中。餘體種子皆悉隨逐。是故欲界自體中。亦有色無色界一切種子。如是色界自體中。亦有欲無色界一切種子。無色界自體中。亦有欲色界一切種子。..又於諸自體中所有種子。若煩惱品所攝。名為麁重亦名隨眠。若異熟品所攝。及餘無記品所攝。唯名麁重不名隨眠。若信等善法品所攝種子。不名麁重亦非隨眠。何以故。由此法生時所依自體唯有堪能非不堪能。是故一切所依自體。麁重所隨故。麁重所生故。麁重自性故。諸佛如來安立為苦。所謂由行苦故。又諸種子。乃有多種差別之名。所謂名界。名種姓。名自性。名因。名薩迦耶。名戲論。名阿賴耶。名取名苦。名薩迦耶見所依止處。名我慢所依止處。如是等類差別應知。又般涅槃時已得轉依。諸淨行者轉捨一切染污法種子所依於一切善無記法種子。轉令緣闕。轉得內緣自在。
////
所攝...所云第八識多種差別之名乃以束縛一切種子力量之屬性而得名?!
一切種子譬如咖啡豆,阿賴耶識負責倉儲,
所謂薰習類似烘培(不會生出新的咖啡豆)
莫那識沒了薩迦耶(身見)即打破大同電鍋
-
- 文章: 3138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如來藏」這個詞
阿賴耶識的初態即是菴摩羅識的本識
對於如末學凡夫
關鍵在有漏種子的管理.清理.和不再累積
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
同時也勤修止觀.開始調伏那造作的意識與偏執的意
加以時日.就無處惹塵埃
對於如末學凡夫
關鍵在有漏種子的管理.清理.和不再累積
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
同時也勤修止觀.開始調伏那造作的意識與偏執的意
加以時日.就無處惹塵埃
-
- 文章: 1348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如來藏」這個詞
《成唯識論》云第八識隨義而立種種名,其他還有一些
另外有關係之名,其實各有所異之義如下,以阿陀那為
第八識最為合適:
1.心
2.阿陀那
3.所知依
4.阿賴耶
5.異熟識
6.無垢識
7.初能變
8.根本
9.如來藏
10.庵摩羅
11.第八
《成唯識論》第三卷雲:「然第八識,雖諸有情皆悉成就,而隨義別立種種名:謂或名心,由種種法熏習種子所積集故;或名阿陀那,執持種子及諸色根令不壞故;或名 所知依,能與染淨所知諸法為依止故;或名種子識,能遍任持世出世間諸種子故;此等諸名,通一切位。 或名阿賴耶,攝藏一切雜染品法【指與煩惱障有關諸法】令不失故,我見愛等執藏以為自內我故,此名唯在異生 、有學,非無學位、不退菩薩【八地以上】有雜染法執藏義故。 或名異熟識,能引生死善不善業異熟果故,此名唯在異生、二乘、諸菩薩位,非如來地猶有異熟無記法故【阿羅漢或八地以上,可以無漏﹝方便說, 非完全無漏,因仍有所知障故﹞善業引發意生身、變異生死】。 或名無垢識,最極清淨諸無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來地有;菩薩大乘及異生位,持有漏種【未成佛前,即使八地以上仍有有漏種 】可受熏習,未得善淨第八識故」。
此外更加初能變、根本、如來藏【易有理論困難處】、種種異名,今次第略出以抉擇其義。
一、阿賴耶,譯雲藏,諸論解藏,通以能藏、所藏、執藏、三義釋之,此藏義純在異生有學位立名,二乘無學及念不退菩薩,無雜染法執藏義故,即不名阿賴耶;其名既狹,故不取之。
二、初能變,此識含藏諸法種子,變現根身器界相分,凡愚不了,執為我法,破其執故,說諸我法皆為識變。 能變有三,此當其初,是對所執我法及假施設我法,說此名為初能變也。 既對所執我法及所施設之我法得名,即不能盡此識之量,攝義不周,故亦不取。
三、異熟,有異時而熟、異類而熟、變異而熟之三義,較阿賴耶名雖稍寬,將成佛時即舍此名,故佛位無異熟,二乘灰身泯智亦無此之異熟;義不普遍,亦不取也。
四、庵摩羅,譯雲無垢,即清淨識,此識唯在佛位,非異生、二乘、菩薩所得名,菩薩尚有現行無明及雜染種不清淨故。 此名既唯限於佛果,即不能攝盡此通凡聖染淨之識體,故不取也。
五、心,心之一言,通凡夫、二乘、菩薩、佛一切位。 諸經論中,有以心、意、識三通名八識者,有唯就第八名心、七與六名意及識者,而有時心心所法都統名為心,或兼色法亦名為心,如心臟之肉團心等;其名太寬濫,亦不取也。
六、根本,前七轉識及一切染淨法,以此為依止故,稱此為根本識,亦通一切位。 但根本言,不唯此第八識,如證真如智亦名根本智,是稱真如為一切法之根本也;此既有濫,亦不取用。
七、第八,此依數目得名,從前五、六、七數至此,目此為第八識,乃從粗至細、從淺至深、以數之數目雖可通聖凡位,亦無濫同他失,但不能顯此識相用,不過一帶數名詞為符號而已。
八、所知依,名出攝大乘論,取義寬廣,通一切位;所知即指一切染淨諸法,一切法以此識為依,故名為所知依;依此立名,備顯此識相用。 然不取者,在論所知正指三性,而遍計等諸所知法,其實亦依真如或意識等,是依義亦可通他法,不若阿陀那義尤精確也。
九、一切種,在《成唯識論》,名為此識因相,亦通一切位,在佛位可名一切無漏法種子識,寬狹相對,與阿陀那略同;但一切種,乃此識所攝持及所緣之相分,不是現行識體,持此種子之識,即阿陀那, 且就能持種子識言,僅阿陀那三義中之一義,故亦不取。
十、如來藏,在經論中與第八識相關,其義甚廣,今略出其意。 藏即覆藏,雜染無明能覆藏一切有情本具之如來智慧德相清淨法身,如來清淨法身為所覆藏,雜染無明為能覆藏,能所合名,稱如來藏。 雖可通一切位,但此名之立意,在專指雜染覆藏中之清淨法身功德名如來藏,不通雜染法,恰與阿賴耶相對,阿賴耶偏目雜染法,如來藏偏目清淨法,故義太狹;然此名又失之太寬,以亦攝無為真如,並前七識一切清淨法,總名為如來藏故。 以此簡別,唯以阿陀那名此第八識,最為允當。
另外有關係之名,其實各有所異之義如下,以阿陀那為
第八識最為合適:
1.心
2.阿陀那
3.所知依
4.阿賴耶
5.異熟識
6.無垢識
7.初能變
8.根本
9.如來藏
10.庵摩羅
11.第八
《成唯識論》第三卷雲:「然第八識,雖諸有情皆悉成就,而隨義別立種種名:謂或名心,由種種法熏習種子所積集故;或名阿陀那,執持種子及諸色根令不壞故;或名 所知依,能與染淨所知諸法為依止故;或名種子識,能遍任持世出世間諸種子故;此等諸名,通一切位。 或名阿賴耶,攝藏一切雜染品法【指與煩惱障有關諸法】令不失故,我見愛等執藏以為自內我故,此名唯在異生 、有學,非無學位、不退菩薩【八地以上】有雜染法執藏義故。 或名異熟識,能引生死善不善業異熟果故,此名唯在異生、二乘、諸菩薩位,非如來地猶有異熟無記法故【阿羅漢或八地以上,可以無漏﹝方便說, 非完全無漏,因仍有所知障故﹞善業引發意生身、變異生死】。 或名無垢識,最極清淨諸無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來地有;菩薩大乘及異生位,持有漏種【未成佛前,即使八地以上仍有有漏種 】可受熏習,未得善淨第八識故」。
此外更加初能變、根本、如來藏【易有理論困難處】、種種異名,今次第略出以抉擇其義。
一、阿賴耶,譯雲藏,諸論解藏,通以能藏、所藏、執藏、三義釋之,此藏義純在異生有學位立名,二乘無學及念不退菩薩,無雜染法執藏義故,即不名阿賴耶;其名既狹,故不取之。
二、初能變,此識含藏諸法種子,變現根身器界相分,凡愚不了,執為我法,破其執故,說諸我法皆為識變。 能變有三,此當其初,是對所執我法及假施設我法,說此名為初能變也。 既對所執我法及所施設之我法得名,即不能盡此識之量,攝義不周,故亦不取。
三、異熟,有異時而熟、異類而熟、變異而熟之三義,較阿賴耶名雖稍寬,將成佛時即舍此名,故佛位無異熟,二乘灰身泯智亦無此之異熟;義不普遍,亦不取也。
四、庵摩羅,譯雲無垢,即清淨識,此識唯在佛位,非異生、二乘、菩薩所得名,菩薩尚有現行無明及雜染種不清淨故。 此名既唯限於佛果,即不能攝盡此通凡聖染淨之識體,故不取也。
五、心,心之一言,通凡夫、二乘、菩薩、佛一切位。 諸經論中,有以心、意、識三通名八識者,有唯就第八名心、七與六名意及識者,而有時心心所法都統名為心,或兼色法亦名為心,如心臟之肉團心等;其名太寬濫,亦不取也。
六、根本,前七轉識及一切染淨法,以此為依止故,稱此為根本識,亦通一切位。 但根本言,不唯此第八識,如證真如智亦名根本智,是稱真如為一切法之根本也;此既有濫,亦不取用。
七、第八,此依數目得名,從前五、六、七數至此,目此為第八識,乃從粗至細、從淺至深、以數之數目雖可通聖凡位,亦無濫同他失,但不能顯此識相用,不過一帶數名詞為符號而已。
八、所知依,名出攝大乘論,取義寬廣,通一切位;所知即指一切染淨諸法,一切法以此識為依,故名為所知依;依此立名,備顯此識相用。 然不取者,在論所知正指三性,而遍計等諸所知法,其實亦依真如或意識等,是依義亦可通他法,不若阿陀那義尤精確也。
九、一切種,在《成唯識論》,名為此識因相,亦通一切位,在佛位可名一切無漏法種子識,寬狹相對,與阿陀那略同;但一切種,乃此識所攝持及所緣之相分,不是現行識體,持此種子之識,即阿陀那, 且就能持種子識言,僅阿陀那三義中之一義,故亦不取。
十、如來藏,在經論中與第八識相關,其義甚廣,今略出其意。 藏即覆藏,雜染無明能覆藏一切有情本具之如來智慧德相清淨法身,如來清淨法身為所覆藏,雜染無明為能覆藏,能所合名,稱如來藏。 雖可通一切位,但此名之立意,在專指雜染覆藏中之清淨法身功德名如來藏,不通雜染法,恰與阿賴耶相對,阿賴耶偏目雜染法,如來藏偏目清淨法,故義太狹;然此名又失之太寬,以亦攝無為真如,並前七識一切清淨法,總名為如來藏故。 以此簡別,唯以阿陀那名此第八識,最為允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