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庵餘語

電火
文章: 2195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Re: 休庵餘語

文章 電火 »

東正 寫: 週三 1月 19, 2022 5:06 pm ^^各位師兄均安

笑著輕舉一碗水
哪道是灼酒熱茶
非解渴亦無飢乏
有情無醉眼迎送

他喝他的
自己笑端自個手中的
^^
甚麼樣的杯子 裝甚麼樣的酒
是油是是水心來定

瓶破杯無底是琉璃
勿忘初心
文章: 705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休庵餘語

文章 勿忘初心 »

随機談朋友,再次感謝您的回覆

小弟仍是那句話,佛法並非以〈唯識〉一切法義來作為圭臬。佛法有著八大宗派,如「華嚴」「天台」「密宗」等也門門如「襌宗」相同部份教理行果彼此法義上也與唯識相抵觸,但是也不能否認各宗也有其獨到之處,行持也能有所成就的。

是故,你常掛在口上以唯識獨尊口吻說如何如何~~~
小弟認為僅是多餘不必要,因為也只是各宗方便以假名施設令人理解的各〈名相〉不同罷了,事實上深入「名相」並不能足以使我們了生死。

至於您對來果襌師的非議,小弟不以置評。很多地方是要行到那,才能知道風光,才會知道人家在說些什麽?才能會心。〈舍識用根〉究竟能否辦的到 ?!如能使自己的入手處來〈工夫成片〉或許就能稍稍觸上邊。
cyc320
文章: 2553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休庵餘語

文章 cyc320 »

個人見解,漢傳粗分八個大乘佛教派別
禪、淨、密(空宗講解法性)
律、唯識(有宗講解法相)
華嚴、天台、法華(教門講解中道)
Viirya
文章: 3140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休庵餘語

文章 Viirya »

唯識(有宗講解法相)
若研讀彌勒菩薩所著 辨法法性論 或者是 唯識三十頌(或成實論)後 觀念應會改變
在四加行位.唯識即雙印所取能取皆空.入無間定.而後見道.緊接著即是仿效見道時所體驗的真如狀態.勤修後得智. 為實踐菩提大願做好準備
黃竹
文章: 808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Re: 休庵餘語

文章 黃竹 »

「如來藏妙真如性」。
所謂即妄即真,即真即妄常住真心。
九宮飛星,八運已臨最後的一年,明年開始,便踏進九運了。九運含戰爭的意味,其實未至九運,戰味已開啟。記得二十年前,由七運轉八運時,玄學家們提出八運,其意味是揭開真相。前幾天我在想,按世道來說,是揭開甚麼真相,令世人清醒的呢?怕且便是,世人能認清,甚麼叫作虛假。
Viirya
文章: 3140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休庵餘語

文章 Viirya »

整個世界貪瞋癡慢疑習氣瀰漫難祛
勿忘初心
文章: 705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休庵餘語

文章 勿忘初心 »

〈禪行者〉的教育與成就

雲語書摘 白雲老禪師

「道上的隨和容易做到,生活上的隨和則不容易做到。」

出身早期大陸宗門法脈傳承的行者,無一沒有不〈行腳〉的!外現頭陀行,内發菩薩心。

禪門有句:「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道的就是禪行者的心志和願行……

什麼是禪行者?可以說就是以〝 禪 〞作為勘驗生死,為解脫行門的修行成就的人,其學名是禪行者,禪門裡則通稱之為禪和子;他曾是一位尋道的人,最終則是一位行道的人。

禪和子,顧名思義,必是一位和樂、和氣,隨和而安詳的行者;然則老禪師說:「道上的隨和容易做到,生活上的隨和則不容易做到。」

什麼是隨和?用一句話很容易說明。
那就是:「心存和樂氣,念起無怨尤」。

只不過它必須要能表現於隨時、隨處,無時無刻,而且是盡形壽的涵養。

禪和子是怎麼歷鍊成就的呢?

記憶中,在千佛山菩提寺的禪堂,高掛著三個看板,上懸禪堂的教育方針,告訴志求佛道行者的須知:

1.「做什麼?」

接受傳統之苦行。
奉行二時頭陀並安居。
棒喝下認取正法眼藏。
過午不食、夜不倒單。
瓶缽衲衣不蓄懡㦬物。

2.「給什麼?」

於迷惘中找方向。
於煩惱中打出路。
禪疑、禪思、禪悟開道途。
公案、機鋒、轉語,創精神。
直指人心,明心見性,即身成就。

3.「為什麼?」

發揚禪宗之古莊嚴風範。
認識禪法之概念與方法。
開啟思考與智慧之樞機。
修學無念、無相、無住法要。
正勤精進明心見性事業。

在這種非凡的訓練之下,可見禪和子是一位非常難能可貴的成就者。

從老禪師的《禪行者》中,我們便可看到,禪和子從磨鍊的承受開始,到「行履」的艱忍豁達,幾已非常人所能承受,若非成就了〈無生忍〉的修養,又如何能做到胸襟如洋、履險如夷呢!

首先,我們來看禪行者的生涯如何?在老和尚的書裡,我們看到禪和子的身影……

一襲灰衣,綴滿了晨曦和晚霞的彩補。

一頂竹笠,沾滿了朝露和夜霜的斑痕。

一隻背架,佈滿了櫛風和沐雨的印跡。

還有,頭陀囊上的 :
〝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為出生死苦,飢渴度春秋 。〞

此四句偈,伴和著灑脫、自在,流露於芒鞋赤足的馳騁中。……

當東方的天際,亮起了啟明星之時,濛茫的魚肚色,喚醒了樹下結跏趺坐的禪行者;但見他整裝,洗漱,套上了芒鞋,邁步前行,迎著頗有涼意的晨風,踏著鳥唱的旋律,點綴於早晨甦醒的大地上,拉起的第一幕「霞色」的畫景中。

雖然,汗水會染透了衣衫,芒鞋會磨破了足踝,驕陽會炙傷了皮膚,以至飢渴與疲憊經常侵襲著身心;但是,他為了道業,為了理路,為了佛智,為了探討生命之最,必須忘了苦的一面,而以歷鍊的意志,深入人生里程中體取事理的際遇,行觀照了別,察其究竟,而覺知明妙真實的意境。因此,禪行者的生涯,不僅只是苦行的考驗,最重要的是與物相融和而不為物相所陷迷,以見性去認識體察而不執著見性!

透過禪唱的處理,再苦的生涯都成了不著痕跡~~~
原來……

禪是一種「心心所法」,在名相上雖然兼具棄惡、功德叢林、思惟修、靜慮等的含意;但是,於〈 體、用、相、境 〉上剛好是分別契合的。所以說:禪的旨趣不是欲界合色界中的心地定法,而是一種如實慮知的涅槃妙心 → 住於一境,靜寂不亂的微妙法門。

正相應了釋迦世尊所付囑『吾有正法眼藏,實相無相,涅槃妙心,微妙法門……,付囑摩訶迦葉』的法要。

白雲老禪師對於〈襌行者〉有如下的分析:

禪行者也是人,同樣不能避免煩惱的纏縛,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多了一份「觀察和分析」;能夠在煩惱中去體認,不為煩惱所轉,而且還能轉於煩惱,趣向善處,虛融無礙;因為,他的生命意義中,已達止作唯願是依皈,通因而酬果,不受生滅,究竟菩提!
這正是知諸行無常,寂滅為樂的禪行者境界。

於是:

禪行者足跡遍天下,杖笠隨身,風霜雨雪為伴,深心裡,意念處,便是為了「不離世間覺」,而身經體驗的探討人間真實面貌。

禪行者需明白地表露了心跡:

承上以來,宗下兒孫,一直是:

「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  為窮生死苦,隨緣度春秋 。」

所謂心性的磨鍊,色身的考驗,原為成就法身基本的條件;至於如何行為,當以善巧權宜為前提,並非裝模做樣擺架勢!

有道是:

虔誠不在表相 功德發自內心

應如何?該如何?但以結果是饒益,對象是眾生;任如何?悉皆圓覺之作為!

朋友!如果您的身心也有了這層準備,那麼您就可以隨著禪行者上路了!

禪門大德說:「不破本參不住山,不破重關不閉關。」住山,需要足夠的本錢;靠的是豐富的生活經驗、佛法修養、膽識和智慧,否則寸步難行,步步滯礙,就談不上上修下化,饒益眾生了。

雲老禪師說:「住山耕種,以僧伽而言,若非叢林出身,是很難捱度作務生活的;尤其草庵苦行,除了要熟習僧伽的規範、伽藍的常課,更須擁有修學的基礎,以及刻苦耐勞的身心…,沒有『試試看』的機會;因為,有作無收,吃喝便愁,有作有收,林下優遊;肯定的說,也就是靠山吃山,別無供養;即使有發心仁者,全力護持,亦非住山者可以消受得了的福報;因為,住山的主旨,即在惜福苦行,唯恐虧欠,業報難以清淨哩!」

所謂是「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啊!

俗云: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禪行者的際遇是什麼呢?禪行者又是如何去迎接人生當中的狂風暴雨呢?

原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所以禪行者唯有秉持般若無盡藏的禪那修為,才能凡事如風拂過,纖塵不沾啊!
Viirya
文章: 3140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休庵餘語

文章 Viirya »

老禪師著有一本《休庵禪案》佛印月刊社印行
內有無門關的探討碧巖錄的探討兩大部分
收集了多篇公案並藉其說法

無門關的探討的序言
老禪師說 如果識取根源去.則所謂宗也好.無也好.門也好.便無用尋思.也不勞探討了
勿忘初心
文章: 705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休庵餘語

文章 勿忘初心 »

這就是宗門的獨到之處!!

教下講「生因識有,滅從色除。」
「五陰漸破,必先破色陰。」

但是,宗門乃從「識陰」下手 !
參禪打破漆桶。則先破識陰。識陰既破。則四大無依。猶如割水吹光,了不相觸,永無相礙。

故老禪師說 如果「識取根源去」.則所謂宗也好.無也好.門也好.便無用尋思.也不勞探討了。為何?!
心如鏡,鏡中並無心束縛人,乃言語道斷的!!
是人起若干種種解會,起了分別念想,起若干種愛畏喜惡執取。
不是嗎?!

伹是但是,並非人人能如此(破漆桶)!
故從「色陰」入手是大部份人應走的路。所以~~~

就有如風動 ! 幡動 !

眼見知風眼見知幡,乃〈心〉所動。

當無風無幡之際,心又從何起 ?

就如風掠吹鈴而而鳴,說心鳴 ;其實有風之緣起始而聞鈴鳴,無風緣起鈴則不鳴。

但是,

倘若有風,而無鈴,鳴由何生 ?心從何辨 ?
所以,宗下有句道:「 開口不得 」

風與幡有心始動,暫且舍棄因緣和合之理,撇開根塵相觸之境;畢竟風蹤心跡如何得知 ?

雖然幡有相,眼有根,
但是,風相,心根又如何覓取 ?

故而,這個無時不在變動的世界,如果沒有風,沒有幡,沒有心,豈不是天下太平了 !!

真如猶如虛空!!
虛空 → 有碧海藍天相,亦有風起雲湧波濤洶湧;呼雷電嗚,浪花如雪若珠;風雨過後,藍天碧海景物依舊,仍是多彩多姿(日常之因緣所生)的世界。

思惟及處,萬里無雲,碧海水連天。沒這虛空如何顯得 ?!
是風作崇 ?是空間緣生 ?

是相是色,於雲、水原本空性,故說色即是空,空相故。

色蘊外緣牽引,色塵色法非我。
色心相應作崇,如如一切皆空。

不是麼 ?
種子生法,倘若......

不相應行時會如何 ?

彌勒菩薩曾云:「拍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識,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識皆令得度,此識教化非無識也。復次,微識極微細過於微塵,此微塵識不可覩見,如來威神入彼教化皆令得度。」

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識。色受想行識不異空,如鏡,真諦空觀。空不異色受想行識,如影,俗諦假觀。色受想行識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如鏡中像,中諦中觀。

觀行的修法,必先修觀正思維。這個觀就是正思維,用思考性的、邏輯性的觀察來的,叫做唯心識定。
Sherlock
文章: 1074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休庵餘語

文章 Sherlock »

色法11,5根5塵、法處所攝色,5取蘊(5受陰)緣自6根6塵6結,色(受)陰動靜2結,滅從色除,動靜二相,了然不生。譬如電視電影畫面影像(音)顯現,無來亦無去也。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