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頁 (共 25 頁)

Re: 五樓之人

發表於 : 週一 1月 23, 2023 2:18 pm
寂照世間
由 cyc320 » 週一 1月 23, 2023 1:15 pm
不要一直只當佛法的初學者,
不要永遠只停在人乘善法的階段
不要永遠停在一樓

個人見解,若體證寂滅相者,或可依般若勸導他人,重複如上所述?!
你想要如何體證寂滅相?
你想要如何了悟般若波羅蜜?

要先從二樓法開始學,然後,再學三樓法、四樓法
後來,你才可能了悟般若波羅蜜,證得法界..

【《大般若經》 卷567
第六分 法界品第四之一

爾時最勝復從座起,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云何諸菩薩摩訶薩學深般若波羅蜜多通達法界?」
於是佛告最勝天言:「善哉善哉。諦聽諦聽。極善作意,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最勝天言:「唯然。願說。我等樂聞。」
佛告最勝:「天王當知!諸菩薩摩訶薩學深般若波羅蜜多,有妙慧故親近善友,發勤精進離諸障惑,心得清淨恭敬尊重,樂習空行遠離諸見,修如實道通達法界。
天王當知!是諸菩薩有妙慧故親近善友,歡喜敬事如真佛想,以親近故離諸懈怠,滅除一切惡不善法生長善根,既滅煩惱遠離障法,身、語、意業皆得清淨,由清淨故便生敬重,以敬重心修習空行,修空行故遠離諸見,離諸見故修行正道,修正道故能見法界。」

爾時,最勝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法界?」
佛告最勝:「天王當知。法界即是不虛妄性。」

「世尊。云何不虛妄性?」
「天王。即是不變異性。」

「世尊。云何不變異性?」
「天王。即是諸法真如。」

「世尊。何謂諸法真如?」
「天王當知。真如深妙,但可智知非言能說。何以故?諸法真如,過諸文字離語言境,一切語業不能行故;離諸戲論,絕諸分別;無此無彼,離相無相;遠離尋伺,過尋伺境;無想無相,超過二境;遠離愚夫,過愚夫境;超諸魔事,離諸障惑;非識所了,住無所住寂靜聖智,及無分別後得智境,無我我所;求不可得,無取無捨;無染無著,清淨離垢;最勝第一,性常不變,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性相常住。
天王當知。是為法界。

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修證法界,多百千種難行苦行,令諸有情皆得通達。天王。是名實相般若波羅蜜多、真如、實際、無分別相、不思議界,亦名真空及一切智、一切相智、不二法界。」

爾時,最勝便白佛言:「世尊。云何能證、能得如是法界?」
佛告最勝:「天王當知。出世般若波羅蜜多,及後所得無分別智能證、能得。

「世尊。證得義有何異?」
「天王當知,出世般若波羅蜜多,能如實見故名為證,後智通達故名為得。」
」】

Re: 五樓之人

發表於 : 週四 3月 09, 2023 12:08 pm
寂照世間
愚蠢無知的一樓人

有些愚蠢無知的初學者,智力已經退化到不知道一二三四五了
他們不知道,要爬上三樓,要先上二樓
他們不知道,要爬上四樓,要先上三樓
他們不知道,要爬上五樓,要先上四樓

Re: 五樓之人

發表於 : 週四 3月 09, 2023 2:06 pm
寂照世間
次草 寫: 週三 3月 08, 2023 9:28 am 這些名相都是來自
自認學佛法高人無限等的眾生所說
開口都是別人不懂的氣勢
但是共同點都是無法說清楚自己是什麼心態,也不主動舉經而論
說這些話的目的跟學佛有何關係
忘了自己是無知的眾生
總是避開自己無法說清楚的部份
不是重複貼文,就是重複的知見
人為何會形成這樣的心態
還專門以癡見為傲
愚蠢無知的低年級小學生
不知道高年級的小學生,程度比自己高,懂得比自己多
還有國中生、高中生、大學生的存在。

愚蠢無知的一樓人
不知道還有二樓人,程度比自己高,懂得比自己多
還有三樓人、四樓人、五樓人的存在

智力退化的可憐人

Re: 五樓之人

發表於 : 週四 3月 09, 2023 2:15 pm
次草
自認懂得比別人多的人
如果那是事實
那他只是犯了我慢的毛病
如果他說的不是事實
那就是極癡的作用成就
當他將成就五樓法的真如
說成是背覺合塵的癡呆
就已顯露極癡現狀
之後的自言自語都是純以癡為樂
無法出離
這就是出賣主子真如的奴才下場

Re: 五樓之人

發表於 : 週四 3月 09, 2023 2:53 pm
寂照世間
你把自己當成永遠的一樓人

你只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初學者
連二樓的風景,你就沒經驗了

常行十善的人,會看到什麼風景?會有什麼感受?
這個你就不懂了
而照目前來看,這輩子你有可能永遠不懂..

///////////////////////////
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這是佛法二樓人看到的風景,也是二樓人的感受

Re: 五樓之人

發表於 : 週四 3月 09, 2023 4:34 pm
次草
你以為到了五樓
卻是極癡
因為你的真如到了五樓還會背覺合塵
所以都是你的真如無知
沒有向你好好學習五樓法
你也沒盡到責任教好你的真如
很明顯你沒有將如何不背覺合塵的祕密告訴你的真如
你自私的心態是為了什麼
怕你的真如超越你嗎
照這樣看來
你也不會把如何不背覺合塵的祕密告訴世人
因為這樣大家都會了
你就失去教五樓法的舞台
真的是自私到不行
已經過了好幾天了
你一直沒有打算公佈
你的真如被你抓到它背覺合塵的原因
是家醜不能外揚吧
別人的真如不會背覺合塵
經文也都沒說
真如背覺合塵
偏偏你就能看到你的真如背覺合塵
你太厲害了

Re: 五樓之人

發表於 : 週四 3月 09, 2023 4:36 pm
次草
你還要跟外道癡深老楊比功夫
看誰的真如最能背覺合塵
比贏的才能登上極癡寶座
一山不容二虎
一國不容二王
記得取得極癡王榮銜的重要性
如此在論壇說法才夠份量

Re: 五樓之人

發表於 : 週四 3月 09, 2023 5:01 pm
寂照世間
空海「十住心」的判教論---楊曾文
https://ppfocus.com/0/cu690cb9d.html

(二)以「十住心」判釋佛教,將真言密教奉爲最高佛法

空海在《十住心論》中包括日本流傳的各宗在內的全部佛法,分爲十個層次,稱「十住心」。「住心」二字原取自《大日經·入真言門住心品》,原意是在接受「菩提心爲因,悲爲根本,方便爲究竟」的前提下,契入相應的心地修行,以期最後通過真言法門達到解脫。空海既以「住心」二字表述密教修行者所應經歷的次第和心境——「住心次第」,也用以表達「顯、密二教差別」。這十個階次是:異生羝羊心、愚童持齋心、嬰童無畏心、唯蘊無我心、拔業因種心、他緣大乘心、覺心不生心、一道無爲心、極無自性心、祕密莊嚴心。

1.異生羝羊心,指不信奉任何宗教的人及其心境。

異生是凡夫,羝羊是公羊。《十住心論》所謂「凡夫不知善惡之迷心,愚者不知因果之妄執。我我所執,常懷胸臆;虛妄分別,鎮蘊心意。逐陽焰而渴愛,拂華燭而燒身。」是說不信奉任何宗教、道德的衆生,不知道善惡因果報應,經常懷著對自身及自己的一切的執著,不斷地思慮著是非、美醜、得失等,不能正確分辨真假,好象在野地有人以爲遠處陽炎是河便去找水喝,飛蛾撲燈被燒身一樣。他們不奉佛法,甚至連世俗社會遵守的儒家道德也不信守,「不忠不孝,無義無慈。五常(按:仁義禮智信)不能羅網,三乘不得牢籠,祖習邪師,依憑邪教」。經常偷盜、邪淫、誹謗、傷害生命,作種種罪惡。空海說這種衆生只知吃飯,生育後代,像草原上的公羊「但念水草及淫慾事,余無所知」。

他在解釋中,對佛教的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癡)和善惡因果報應等基本教義作了介紹,強調生前作惡在死後將受惡報,或下地獄,或生爲畜生等。空海還比較詳細地對佛教的世界生成說、五趣(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外道等作了介紹。

空海寫這一部分,恐怕也有向尚未信奉佛教的人宣傳佛教善惡因果報應的道理,引導他們接近佛教,進而信奉佛教的用意。

2.愚童持齋心,指已經信奉佛教的人修持五戒、十善,相當佛教五乘中的「人乘」;也包括接受世間儒教倫理,奉行五常的人及其心境。

對此,《十住心論》概括說:「初信因果,漸諾罪福,孝於親親,竭忠國主。不及之善生,探湯之惡休。內外三歸,從此而發。人天十善,因是修行。」空海在釋文中對佛教的三歸依(歸依佛、法、僧,正式信奉佛教)、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八戒(五戒外加不坐高廣大牀,不觀聽伎樂和不穿薰香衣,過午不食)、十善等作詳細介紹。奉佛居士在特定日期奉行八戒,稱持八關齋戒,簡稱「持齋」。釋文最後還對國王如何以「正理」治理天下進行說明,引《金光明經》指出國王應做到:「一者,不放逸,親近有德;二者,正信聽受是經;三者,犯王法,正法治擯。」又對佛教傳說中理想的君王――轉輪聖王進行介紹。《祕藏寶鑰》說:「王者及民,必行五戒十善,得生人中。未有棄此能得。前生修善,今生得人。此生不修,還墮三途(按:地獄、餓鬼、畜生)。」是說修此五戒十善,來生可以得到好的報應,再生爲人。可見,空海講的第二心,相當於佛教「五乘」的「人乘」。

空海這裡,又更深入一步地引導人們信奉佛法,修持五戒、十善,甚至有意以佛教傳說中的理想君主的模式奉勸國主以「正法」治國。從中可窺見他蘊藏在文字中的現實用意。

3.嬰童無畏心,既指佛教五乘中的「天乘」,也指相信修持禪定可以生到天界的「外道」。

《十住心論》說:「至如護戒生天堂,修善脫地獄,惡下之心稍發,欣上之願初起。於是求歸依彼天龍,盡虔誠此神鬼(此二者指外道),仰拔苦悲,祈與樂眄……三途苦果,畢前因出;四禪樂報,感今緣升。因果不可不信,罪福不可不慎。……嬰童據初心得名,無畏約脫縛樹稱。」是說因相信修五戒十善死後可以免下地獄而生天堂,便產生厭離世間,願生天界的想法,勤於修善持戒,後世可以避免輪迴三惡途(地獄、餓鬼、畜生)的惡果;如果修四禪(四靜慮)死後可以生有色天。勸人相信因果、罪福業報。以嬰童比喻初發心歸依佛教者,而說相信死後可以生天便可感到無畏。

這裡所說不僅指修持佛教,也包括外道。印度外道有數論外道、聲論外道、勝論外道、時論外道等。說如果相信天、大天、自在天等,於是歸依,供養和修持各種禪定,死後可以生到天界。空海在釋文中對佛教所說的欲界、色界、無色界的諸天、印度的十六種外道以及各種禪定等,也作了介紹。《祕藏寶鑰》特別強調這一心是就外道而說的,謂「嬰童無畏心者,外道厭人凡夫,欣天之心也」。

空海在此說明以修善追求生天比修善生人間,更進一步。並且從論這一心開始,在釋文的最後,從淺略、深祕兩種意義上進行解釋。所謂淺略義,即前面按「顯教」之義所說,而深祕義,是按真言密教的意義進行解釋。他對此心以梵字五字真言作說明。他說如果按照真言實義解釋,「則若人若天若鬼畜等法門,皆是祕密佛乘」,據此修行迅速解脫。

4.唯蘊無我心,五乘中的聲聞乘,屬於小乘佛教。

《十住心論》說,以上人乘、天乘和外道,因爲沒有斷除對「人我」(或「生我」、也簡稱「我」)的迷執,仍難免超脫生死。因此佛便向衆生說此解脫之道:「遮生空於唯蘊,譬我倒於幻炎。二百五十戒防身口非,三十七菩提習身心善。告時則三生六十,示果則四向四果。說識唯六種,攝法則五位。四諦四念瑩其觀,六通八解得其證。」大意是,引導人們認識組成人身心(人我、生、我)的是五蘊(色受想行識),由於五蘊聚散無常,生命也無常,如同幻想中的火炎,從而斷除我執,體認「我空」之理;制定二百五十戒(《四分律》規定的比丘的具足戒)以防非止惡,提出「三十七菩提分」,引導修行;至於何時可以達到解脫,少則三生,多則六十劫;解脫的果位有所謂「四向四果」;在說人的心識時,只提出六識,即包括人的感覺和思惟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在分析現象時提出五位法,包括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應行法、無爲法;禪觀有觀四諦觀(觀想苦、集、滅、道)和四念處(念身、受、心、法,認爲無常、苦、空、無我);修行此乘可以得到六種神通和八解脫。空海在釋文中說:「此唯蘊無我一句中,攝一切小乘法盡。」確實,前引空海對「唯蘊無我住心」的概括和他在釋文中的詳細解釋,幾乎涵蓋了小乘的全部教義。

空海又站在真言密教的角度對此聲聞乘進行解釋,說在密教中有代表聲聞乘的真言,它代表「法佛如來」(大日佛),如果有人由此「入道」修行,便可體悟「法界一門,法身一德」從而領悟此乘即是「佛乘」。

5.拔業因種心,五乘中的緣覺乘,也屬於小乘佛教。

「拔業」源自《大日經》卷一,原文是「拔業煩惱株杌」。株杌,原意是露在地面的樹根。全句意爲拔除產生煩惱的根源。緣覺,佛教所說的通過觀想十二因緣的道理而達到覺悟者。因爲是獨自修行達到覺悟,也稱獨覺,或比喻爲麟角。《十住心論》說:「觀因緣於十二,厭生死於四五(按:四大、五蘊)。見彼華葉,覺四相(按:現象之生、住、異、滅)之無緣;住此林落,證三昧於無言。業煩惱株杌由此而拔,無明種子因之而斷。」所謂十二因緣是構成生命過程的十二個環節: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由無明(癡)爲根本原因,遭成生死輪迴不已。在禪觀中對此可以採取不同的觀法,然而最重要的目的是認爲人生的一切苦惱是始於「無明」,從而尊奉佛教修行,認識由四大(地水火風)和五蘊組成的生命是無常的,苦的和空、無我的,不可執著,從而達到解脫。

空海按密教的祕密之義解釋中,說也有代表此乘的真言,如果有人誦此真言,可以得入「法界胎藏」,即悟入佛性之理而解脫。

空海對以上聲聞、緣覺二乘的介紹,也是對佛教基本教義的宣傳,有助於擴大佛教的影響。

6.他緣大乘心,大乘佛教,特別指法相宗。

空海對「他緣大乘心」的解釋是:「緣法界有情,故他緣;簡聲、獨、羊、鹿,故大名,運自他乎圓性義,故曰乘。此乃君子之行業,菩薩之用心。」釋文又說:「發平等大誓,爲法界衆生行菩薩道,乃至諸一闡提及二乘未入正位者,亦當以種種方便折伏攝受,普令同入是乘,約此無緣大悲,故名他緣乘。」綜合起來是說,以菩薩道普度一切衆生,甚至對惡人、小乘(聲聞、緣覺,《法華經》中「三車」比喻的羊車、鹿車)的人也引導他們覺悟成佛,既然以衆生爲普度對象,故稱此乘佛法爲他緣(平等性空,也是無緣)乘。然而在對此乘的表述中,是以法相宗爲重點的。

法相宗源自印度大乘瑜伽行派,主張世界一切唯識所變。唐玄奘(600~664)入印求法,將此唯識學說傳到中國,與弟子窺基(632~682)創立法相宗,所依經典有經典有《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和《成唯識論》等。日本奈良時代的入唐求法僧將此宗傳入日本,以奈良興福寺爲中心的「北地」法相宗最有影響。此宗在六識外提出第七末那識和第八識阿賴耶識,並且提出種子說、三自性三無性說、五性各別說(在聲聞、緣覺、菩薩、不定之外,列無性種性,不能成佛)。空海在釋文中對法相宗主張的修行果位「五位」——資糧位、加行位、通達位、修習位、究竟位,以及對唯識學說的基本主張、五重唯識等,都作了介紹。

空海在此段釋文最後用祕密義進行解釋,說此屬於彌勒菩薩三摩地門,是所謂「大慈三昧」,也有真言梵字爲代表,如果能夠讀誦此真言,可以「早證大慈三昧」,「同彌勒所行」,一生成佛。

從這一心開始,空海對在中國、日本流傳的主要佛教宗派進行分類介紹,排列它們的淺深次第,逐漸突出和擡高真言宗的地位。

7.覺心不生心,是指三論宗。

空海在釋文中說:「誠知一爲百千之母,空即假有之根。假有非有而有有森羅,絕空非空而空空不住。色不異空,建諸法而宛然空;空不異色,泯諸相而宛然有。是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諸法亦爾,何物不然。似水、波之不離,同金、莊(按:金制妝飾品)之不異,不一不二之號立,二諦四中之稱顯。觀空性於無得,越戲論(按:不真無益之論)於八不。」這裡說的正是般若中觀學說,也是三論宗的教理。
大乘般若中觀學派以《般若經》和龍樹《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百論》爲基本依據,以「諸法性空」爲基本理論基礎,主張空爲世界萬有的本體,一切現象無不是空的體現,故從本質上看,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如水與波浪,金與金器的關係,二者既非一又非二。並且從生滅變遷來說,因爲緣起性空,故生非真生,滅非真滅,如《中論》所說的「八不」:「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進而提出真、俗二諦、四種中道等理論,認爲最高的智慧是達到與空、中道相契合的「無所得」境界。所謂「覺心不生」,是覺知心性空寂本淨,「心性常無生滅」。

這一學說在中國隋至唐初的吉藏(549~623)創立三論宗,以上述「三論」及其所著《三論玄義》、《大乘玄論》、《二諦義》等爲主要依據。三論宗早在奈良時代以前已經傳入日本,後爲「奈良六宗」之一,以法隆寺、大安寺爲傳法中心。

空海從真言祕密義的角度解釋說,此覺心不生心法門就是「文殊師利菩薩三摩地門」,也有它的代表真言,具有「大空」深義,若誦持此真言,「則證大空三昧,等同文殊菩薩」,得悟「八不」之理。

8.一道無爲心,是指天台宗。

天台宗是中國隋代智顗創立,以《法華經》爲主要經典,以智顗所著《摩訶止觀》、《法華玄義》、《法華文句》爲主要依據。日本平安時代最澄將此宗傳入,創立日本天台宗。

空海首先對《法華經》的大意作介紹,所謂「會三歸一」,是指此經所講的聲聞、緣覺、菩薩三乘皆是權宜之說,唯有一佛乘才是真實之教,三乘會歸佛乘,人人可以成佛;「指本遮末,成覺之久遠」,是說全經二十八品分本門、跡門,前十四品是跡門,後十四品是本門(此爲《法華文句》的分法),通過此二門以「開權顯實」,顯示其〈如來壽量品〉的「久遠實成」的法身釋迦牟尼佛(或謂三身合一)的真實之教——「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顯揚佛乘;「十個如是,安止觀之宮殿」,是指其〈方便品〉中的「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被智顗《摩訶止觀》選取作爲構建「一念三千」實相論的「觀心」法門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空海的釋文,所謂「一道」就是法身、真如、諸法實相、佛乘,稱之爲「一道無爲之真理」。他對對天台宗的觀心法門——十乘觀法以及一念三千的實相論、三諦論、一心三觀等教理都有比較詳細的介紹。

空海在本段最後對「一道無爲住心」的真言密義解釋中,說此法門就是「觀自在菩薩三摩地門」,也有其真言梵字,受持讀誦此真言密法,可以迅速達到解脫,「等同觀音菩薩」。

Re: 五樓之人

發表於 : 週四 3月 09, 2023 7:25 pm
寂照世間
紫氣東來 寫: 週四 4月 28, 2022 12:31 pm 十住心論

弘法大師在「辯顯密二教論」中,將本(真言)宗名為密教,餘他之教
派說為顯教,並把二者大體地比較對照,以顯揚出密教的特質,此
大體論、大觀論。而大師在「十住心論」裡,對顯教中之各個宗教
予以詳細具體的檢討其得失,而顯明出密教之立場與特質。顯密二
教判為橫的教判,就是把本宗及餘他之宗教一樣地總略為顯教的教
判;十住心之教判為豎之教判,就是把本宗及餘他之宗教、各個分
別階段式的別論,予以巨細靡遺的審查之教判。此二者被稱為橫平
等、豎差別之二種判。


大師在「十住心論」中有言:「 今依此經(大日經)顯真言行者
安心之次第,顯密二教之差別猶在其中也 。」,因此在二種教判中
,大師特別重視「十住心論」之開設,因其乃基於「大曰經」住心
品,宣明真言密教真精神之處所,及真言行者如何確立其「安心」
之發展次第,依之來瞭解真言密教與餘教之關係,且發揮密教之特
質。

而「十住心論」是那十住心 呢?列之於後:

一、異生羝羊心(外道)
二、愚童持齋心(人乘/1F)
三、嬰童無畏心(天乘/2F)
四、唯蘊無我心(聲聞/3F)
五、拔業因種心(緣覺/4F)
六、他緣大乘心(唯識/5F~1)
七、覺心不生心(中觀/5F~2)
八、一道無為心(天臺/5F~3)
九、極無自性心(華嚴/5F~4)
十、秘密莊嚴心(真言/6F)
一、異生羝羊心(外道)
二、愚童持齋心(人乘/一樓)
三、嬰童無畏心(天乘/二樓)
四、唯蘊無我心(聲聞/三樓)
五、拔業因種心(緣覺/四樓)
六、他緣大乘心(唯識/五樓~1)
七、覺心不生心(中觀/五樓~2)
八、一道無為心(天臺/五樓~3)
九、極無自性心(華嚴/五樓~4)
十、秘密莊嚴心(真言/六樓)

1.外道、人乘/一樓
2.天乘/二樓
3.聲聞/三樓
4.緣覺/四樓
5.般若大乘/五樓~1.2.3.4.

Re: 五樓之人

發表於 : 週四 3月 09, 2023 8:11 pm
高報
六、他緣大乘心(唯識/五樓~1)
七、覺心不生心(中觀/五樓~2)
八、一道無為心(天臺/五樓~3)
九、極無自性心(華嚴/五樓~4)
十、秘密莊嚴心(真言/六樓)


5.般若大乘/五樓~1.2.3.4.
樓主貼的中觀宗/天臺宗/華嚴宗/真言宗
就是沒般若宗包含以上4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