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10:34 am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揭秘。
心經的源起因緣非常殊勝,乃是藉由世尊收服外道舍利子的歷史典故,而編篡出世尊嫡傳大乘佛法之精髓,經文開示大乘佛法理論實修一氣呵成,文字精簡,段落分明,今人研讀心經必先釐清經文內容整理文字段落,再進行解讀。如此可以事半功倍掌握心經妙義,才能避免入寶山空手而歸也!!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揭秘
經文分段句解: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第一段,以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入於般若正觀,照見五蘊皆空(心解脫)做為此經之表法,揭起序幕~~
心經表法觀自在菩薩,相應於須深經內容情節,即是:
《雜阿含》347經 (須深盜法經)
須深復問:「云何,尊者所說不同,前後相違?云何不得禪定而復記說?」
比丘答言:「我是慧解脫也。」
作是說已,眾多比丘各從座起而去。
註解:
有人認為觀自在菩薩,專指觀世音菩薩摩訶薩,藏傳心經版本甚至認為此經乃觀世音菩薩所宣講,我認為此說頗值得商榷。心經揭開序幕之表法觀自在菩薩,應該是指大乘菩薩,依止(真如智)自觀(真如理),真如無所不在,故曰大自在。
此經揭開序幕之觀自在菩薩已證解阿賴耶識,照見五蘊皆空,應是(俱解脫)指第八不動地以上後身菩薩之通稱為是,而此經根據其內容研判,與原始雜阿含經所記載,世尊收服前來盜法的外道須深(舍利弗)之一段歷史真實典故,非常雷同,判定須深經應為般若心經之藍本也不為過也。
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三 7月 05, 2023 8:14 pm先來研究何謂般若???
成唯識論卷九
諸相見道依真假說,世第一法無間而生、及斷隨眠。非實如是。
註解:
有說相見道,斷我見分別,般若起用,是從世第一法無間而生,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事實並非如是。
真見道後、方得生故。非安立後、起安立故。分別隨眠,真已斷故。
註解:
所謂大乘行者證相見道,發起般若(後得智)必須在非安立諦(一切法空),方得生起故。
故知,真相見道(般若)是在證悟真如空性(真見道),一切法止息以後再起之無分別智。一切我見煩惱,分別隨眠,在真見道(證悟真如空性,一切法空)之後才能頓斷……
故說,
所謂般若,即是在證真如空性(萬法歸零)後始得頓然升起的妙智(後得智)。
禪宗祖師強調的(直須大死一回始得)。金剛經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禪門公案,
不許夜行,投明須到。
洞山缽袋子,雪竇禪師:不受底是瞎?將來底是眼?
或,仰山指雪獅子,所謂只知推倒,不知扶起…
以上公案旨趣,無不是針對此大乘開悟明心證悟真如空性發起般若實修實證功夫佛法,所造設之文字啞謎…
前真見道證唯識性;後相見道證唯識相。二中初勝,故頌偏說。
註解:
論文這一段講的更清楚了!!
前真見道證唯識性:
唯識性(即是指智慧知性的根本,配合佛教三法印,故有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之淺深差別)
我們若深究一切唯識根源,豈不就是不染一法萬法止息的真如了(從實修功夫講,就是講滅盡定,或稱涅槃),古德云:涅槃重生,此中佛法大義呼之欲出矣!!!
後相見道證唯識相:
唯識相,就是指(法性)的流轉,所謂一切智慧的生起應用,都離不開真如(唯識性)與法性(唯識相)的糾纏應化。
玄奘法師唯識法相宗,就是以科學的邏輯,剝晰心識的(流注)與(相用)。
解深密經
廣慧當知﹐
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成熟﹐展轉相合﹐增上廣大……
論文,二中初勝,故頌偏說。
註解:
顯然唯識論在實修功夫上,是
比較注重證悟真如空性(真見道),故曰:二中初勝。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5月 06, 2023 4:45 pm週六 5月 06, 2023 4:45 pm
妙吉祥如意 (2008-04-17 09:44:54)
留言內容: 《洞山缽帶子》
《洞山缽帶子》
僧問。時時勤拂拭。為甚麼不得他衣鉢。
(注:神秀主張,時時勤拂拭(學離欲,惡不善法),就是以有為法修習佛法,而妄想開悟證真如空性啟發般若、開佛知見,是不能如願,因此不夠資格承襲禪門祖師傳承信物的。)
師云。直道本來無一物猶未消得他缽帶子。
(注:洞山禪師說,就是六祖惠能講的,何處惹塵埃,一法不染,證悟真如空性,都還不能獲得大乘佛法之真傳呢!?因為,所謂般若波羅密多,是在相見道方始起用。般若,非是真如單空也。)
僧問。未審甚麼人合得。
師云。不入門者。
僧云。祇如不入門者。還得也無。
師云。雖然如此。不得不與他。
師又云。汝道。甚麼人合得。這裏合下得一轉語。且道。下得甚麼語。
時有一僧。下九十六轉語。並不契。末後一轉。始愜師意。
師云。闍黎何不早恁麼道。
別有一僧密聽。祇不聞末後一轉。遂請益其僧。僧不肯說。
如是三年相從。終不為舉。
一日因疾。其僧云。某三年請舉前話。不蒙慈悲。善取不得惡取去。
遂持刀白云。若不為某舉。即便殺上座也。
其僧悚然云。闍黎且待。我為爾舉。 乃云。“直饒將來。亦無處著”。其僧禮謝。
~~~~~~~~~~~~~~~
呵呵呵呵呵呵------
且說洞山禪師於“不入門得之”後更問取一轉語,結果眾僧轉了九十七轉才獲得大師首肯!
那麼第九十七轉句“直饒將來。亦無處著”又有何佛法密意呢!?
爲甚麼會引起雪竇顯與天童兩位會家子,在“將來底”與“不受”兩個節骨眼上各有堅持呢?
到底“不受”與“將來底”誰是應“眼”?誰是應“瞎”??
烏龍院先賣個關子,
若有人看懂這個公案,我保證他對於究竟涅槃,必能了如指掌。
~~~~~~~~~~~~~~~
雪竇顯云。
他既不受是眼。將來必應是瞎。
天童拈云。
長蘆則不然。
直須將來。若不將來爭知不受。直須不受。若不不受。爭免將來。將來底必應是眼。不受底真箇是瞎。還會麼。
勝法法云。二大老徹底舉揚。未免各見一邊。勝法則不然。
若有將來必當是受。若是不受必不將來。將來的也非是眼。不受的也非是瞎。還見祖師衣鉢麼。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知。
妙吉祥云。妙吉祥也來湊一腳,若欲將來,當需不受。將來底是眼,不受底亦應非瞎~~
哇,哈哈哈……妙哉!妙哉!!若有人看懂洞山缽帶子,我保證他對於大乘菩薩開悟明心乃至於究竟涅槃,必能了如指掌。
~~~~~~~
前真見道、根本智攝;後相見道、後得智攝。
註解:
論文重複確定。大乘初地菩薩,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理則,必須先證悟真如空性(滅盡定)方能
(涅槃重生)。
以上成論應該是講般若最直接最清楚的,但,誰又能真正看懂呢???
妙吉祥如意 寫: ↑週日 10月 23, 2022 12:28 pm那麼何謂,行深般若波羅密多?
文章 週日 10月 23, 2022 12:28 pm。
註解:
為何說(行深)???修習般若所謂分深淺,又該作何理解呢???
先來研究禪宗與彌勒菩薩如何指導學人,開悟明心,取得大乘菩薩之果位!!!
大凡禪門公案以其內容文字隱喻之旨趣,大概可以分成個幾個類型:
1.
有類公案專門指導學人參禪入門實修的起手式(即是起疑情),此類公案通常是不說破,也無解的,理由也簡單,說破,或有解,就起不了疑情了。
當參公案,到山窮水盡,又找不到答案,就像走入死胡同,進無路退無步,行者的意識心當下卡住了,這時就是(專注一氣,成論所謂世第一法即是由修習專注一趣而得成),此氣(流注)即是疑情。疑情勢力慢慢累積,就會成團成片……
瑜伽師地論
復次,修觀行者,以阿賴耶識是一切戲論所攝諸行界故,略彼諸行,於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為一聚已,由緣真如境智……
謂數數隨念同分所緣,流注無罪,適悅相應,令心相續,名三摩地,亦名為善心一境性。
流注無罪,即是彌勒菩薩講的,略彼阿賴耶識諸行界,阿賴耶識是一切戲論所攝諸行界故…所以雪竇禪師云,大冶精金,應無變色。
大乘菩薩法住智便是依止此(猶未落入阿賴耶識五蘊熏習而變成了後天之色法煩惱習氣之阿賴耶識一切戲論諸行界中)的異熟種子境界(大冶精金),而運作修習般若波羅密多。
故知,大乘菩薩修習般若波羅密多非是落在色法上。中阿含成就戒經,烏陀夷尊者修習小乘佛法,不知此異熟種子境界,非屬色法,而被世尊喝斥一番,良有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