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4月 16, 2022 8:38 am
久響龍潭(謝力《我與無門關》)
〖公案〗
龍潭*1因德山請益抵夜。
潭雲:“夜深子何不下去?”
山遂珍重揭簾而出,見外面黑卻回,雲:“外面黑。”
潭乃點紙燭度與山,擬接,潭便吹滅。山於此忽然有省。便作禮。
潭雲:“子見個甚麼道理?”
山雲:“某甲從今日去,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也。”
至明日龍潭升堂,雲:“可中有個漢,牙如劍樹,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頭,他時異日,向孤峰頂上立,吾道在。”
山遂取疏抄,於法堂前,將一炬火提起,雲:“窮諸玄辨,若一毫致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將疏抄便燒,於是禮辭。
【語譯】
德山向龍潭請教禪法,一直到了深夜。
潭說:“夜深了,你還不回去?”
德山向龍潭道珍重後,揭開門簾正要出去,見外面天黑,便退了回來,對龍潭說:“外面天黑。”
龍潭以紙捻點亮蠟燭交與他。當德山一接過蠟燭,龍潭便將它吹滅。德山於此忽然有所省悟,便向龍潭作禮。
龍潭說:“你發現了什麼道理?”
德山說:“我從今以後,不再懷疑天下老和尚的舌頭。”
隔天,龍潭升堂時說:“你們之中有個漢子,牙如劍樹,口似血盆,一棒打去也不回頭,他時異日,必向孤峰頂上佇立,我所傳的禪法,也將得以保留和弘揚。”
德山在法堂前,將一把火炬提起,取出懷中的筆記,說道:“窮盡一切玄妙的辨詞,於太虛中尚不如一根毫毛。竭盡世間的一切樞機,就像一滴水投入大山的深谷中。”於是,舉起火炬便將筆記給燒了,然後作禮告辭。
〖評唱〗
無門曰:“德山未出關時,心憤憤、口悱悱、得得來南方,要滅卻教外別傳之旨。及到灃州路上,問婆子買點心,婆雲:‘大德車子內是甚麼文字?’山雲:‘《金剛經》抄疏。’婆雲:‘只如經中道:過去心不可得、見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大德要點那個心?’德山被者一問,直得口似匾簷。然雖如是,未肯向婆子句下死卻。遂問婆子:‘近處有甚麼宗師?’婆雲:‘五裡外有龍潭和尚。’及到龍潭納盡敗闕。可謂是,前言不應後語。龍潭大似憐兒不覺丑,見他有些子火種,即忙將惡水,驀頭一澆,澆殺。冷地看來一場好笑。”
【語譯】
無門說:“德山尚未離開關中時,心憤憤、口悱悱,得意揚揚的來到南方,他要滅卻禪宗教外別傳之旨趣。當他來到灃州路上,向一位老婆婆買點心,老婆婆問他:‘你車子裡裝載的是什麼書?’德山回答:‘是有關《金剛經》的註疏和筆記。’老婆婆說:‘我知道《金剛經》這麼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要點的是哪個心?’德山被她這麼一問,當下口張得如簷下的匾額那麼大。然雖如此,他還是不想中斷和老婆婆的交談。於是便問老婆婆:‘附近有什麼大宗師嗎?’老婆婆告訴他:‘五裡外就有個龍潭和尚。’當他來到龍潭那裡,所接納的盡是一些敗壞的理論。這還真是:前言不應後語。龍潭就像貽弄小兒的老頭,自己不覺丑態百出,見到德山有些火種,急忙將一盆惡水,驀然的當頭一澆,想澆殺他。冷眼看來,這出鬧劇還真好笑。”
〖頌曰〗
聞名不如見面 見面不如聞名
雖然救得鼻孔 爭奈瞎卻眼睛
【語譯】
聞名怎麼也比不上見面,
見面後才知道不如聞名。
雖然說救得了鼻孔,
怎奈卻弄瞎了眼睛。
【題解】
這是一則極富爭議性的公案,幾乎所有的註疏家 都站在與無門相悖的立場。無門將它選入《無門關》後,還是有人不理解 無門的苦口婆心,還是將這一則公案 強解為德山的成就 是因為受教於龍潭。德山是一代宗師,對德山的這位“老師”又怎能不推崇呢?
德山出家之初,自視甚高,對南方心宗,很有意見,他離開物華天寶的中原到南方,主要目的 就是要去挑戰南方心宗。可是他自己怎麼也想不到,他後來卻成為心宗的中流砥柱。
德山對龍潭的理論 還是欣賞的,從大白天討論到深夜。夜深天黑,龍潭以紙捻引火,點燃蠟燭,交給德山,德山接手後,他卻將蠟燭吹滅。後來的學者 將這段故事稱為《龍潭紙燭》。歷代的註疏家對這典故的解釋不外是:世間甚黑,宗門獨亮,紙捻引火,蠟燭頓明。
吹滅蠟燭 表示德山還不是 接受這光明傳承的時候,或說到時由德山自己點亮。德山是學富五車的教下新秀,這是他第一回 與宗門有所接觸,怎不有所省悟呢?
故事發展到這裡,德山對龍潭的印象 還是良好的,他不再懷疑 天下老和尚的舌頭了。
隔天,龍潭升堂時說:“你們之中有個漢子,牙如劍樹,口似血盆,一棒打去也不回頭,他時異日,必向孤峰頂上佇立,我所傳的禪法,也將得以保留和弘揚。”
德山聽了這番話後,心平氣和的舉起火炬 把“疏抄”給燒了。注意這個“疏抄”,強解派認為是德山從北方帶來的《金剛經》疏抄,德山對龍潭這番話,有所妙領,頓悟前非,燒掉一向 來自認了不得的《金剛經》疏抄,一心一意 追隨龍潭。事實是這樣嗎?不是的。.
這“疏抄”應該是德山與龍潭 交談了一日一夜的筆記。燒掉筆記 表示他已看清楚龍潭了,恭敬的頂禮後,便下山去了。
不要對那把火炬打妄想,任何道場早課升堂時,天剛濛濛亮,火炬還是點著的。
為什麼德山對龍潭的態度 前後不同呢?從德山燒疏抄前的感言:
“窮諸玄辨,若一毫致於太虛。
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
你不難發現,德山是一條大河,龍潭不過是大河中的一條小細流,德山之所以成為大河,是因為他接受了無數的細流。因此,德山又怎麼會滿足於龍潭 這條細流呢?
無門認為龍潭因為愛才,想要德山繼承衣缽,才會登台唱了這麼一出鬧劇。
(有人說,道教視為至寶的《青龍疏》就是德山的《金剛經疏抄》,在未晤龍潭時,已傳於某道士。)
【參究】
外面天黑。
龍潭紙燭。
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
德山焚疏抄。
【註解】
*1 龍潭,一說石頭門下天皇寺道悟法嗣。一說馬祖門下天王寺道悟法嗣。
(謝力《我與無門關》)
〖公案〗
龍潭*1因德山請益抵夜。
潭雲:“夜深子何不下去?”
山遂珍重揭簾而出,見外面黑卻回,雲:“外面黑。”
潭乃點紙燭度與山,擬接,潭便吹滅。山於此忽然有省。便作禮。
潭雲:“子見個甚麼道理?”
山雲:“某甲從今日去,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也。”
至明日龍潭升堂,雲:“可中有個漢,牙如劍樹,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頭,他時異日,向孤峰頂上立,吾道在。”
山遂取疏抄,於法堂前,將一炬火提起,雲:“窮諸玄辨,若一毫致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將疏抄便燒,於是禮辭。
【語譯】
德山向龍潭請教禪法,一直到了深夜。
潭說:“夜深了,你還不回去?”
德山向龍潭道珍重後,揭開門簾正要出去,見外面天黑,便退了回來,對龍潭說:“外面天黑。”
龍潭以紙捻點亮蠟燭交與他。當德山一接過蠟燭,龍潭便將它吹滅。德山於此忽然有所省悟,便向龍潭作禮。
龍潭說:“你發現了什麼道理?”
德山說:“我從今以後,不再懷疑天下老和尚的舌頭。”
隔天,龍潭升堂時說:“你們之中有個漢子,牙如劍樹,口似血盆,一棒打去也不回頭,他時異日,必向孤峰頂上佇立,我所傳的禪法,也將得以保留和弘揚。”
德山在法堂前,將一把火炬提起,取出懷中的筆記,說道:“窮盡一切玄妙的辨詞,於太虛中尚不如一根毫毛。竭盡世間的一切樞機,就像一滴水投入大山的深谷中。”於是,舉起火炬便將筆記給燒了,然後作禮告辭。
〖評唱〗
無門曰:“德山未出關時,心憤憤、口悱悱、得得來南方,要滅卻教外別傳之旨。及到灃州路上,問婆子買點心,婆雲:‘大德車子內是甚麼文字?’山雲:‘《金剛經》抄疏。’婆雲:‘只如經中道:過去心不可得、見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大德要點那個心?’德山被者一問,直得口似匾簷。然雖如是,未肯向婆子句下死卻。遂問婆子:‘近處有甚麼宗師?’婆雲:‘五裡外有龍潭和尚。’及到龍潭納盡敗闕。可謂是,前言不應後語。龍潭大似憐兒不覺丑,見他有些子火種,即忙將惡水,驀頭一澆,澆殺。冷地看來一場好笑。”
【語譯】
無門說:“德山尚未離開關中時,心憤憤、口悱悱,得意揚揚的來到南方,他要滅卻禪宗教外別傳之旨趣。當他來到灃州路上,向一位老婆婆買點心,老婆婆問他:‘你車子裡裝載的是什麼書?’德山回答:‘是有關《金剛經》的註疏和筆記。’老婆婆說:‘我知道《金剛經》這麼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要點的是哪個心?’德山被她這麼一問,當下口張得如簷下的匾額那麼大。然雖如此,他還是不想中斷和老婆婆的交談。於是便問老婆婆:‘附近有什麼大宗師嗎?’老婆婆告訴他:‘五裡外就有個龍潭和尚。’當他來到龍潭那裡,所接納的盡是一些敗壞的理論。這還真是:前言不應後語。龍潭就像貽弄小兒的老頭,自己不覺丑態百出,見到德山有些火種,急忙將一盆惡水,驀然的當頭一澆,想澆殺他。冷眼看來,這出鬧劇還真好笑。”
〖頌曰〗
聞名不如見面 見面不如聞名
雖然救得鼻孔 爭奈瞎卻眼睛
【語譯】
聞名怎麼也比不上見面,
見面後才知道不如聞名。
雖然說救得了鼻孔,
怎奈卻弄瞎了眼睛。
【題解】
這是一則極富爭議性的公案,幾乎所有的註疏家 都站在與無門相悖的立場。無門將它選入《無門關》後,還是有人不理解 無門的苦口婆心,還是將這一則公案 強解為德山的成就 是因為受教於龍潭。德山是一代宗師,對德山的這位“老師”又怎能不推崇呢?
德山出家之初,自視甚高,對南方心宗,很有意見,他離開物華天寶的中原到南方,主要目的 就是要去挑戰南方心宗。可是他自己怎麼也想不到,他後來卻成為心宗的中流砥柱。
德山對龍潭的理論 還是欣賞的,從大白天討論到深夜。夜深天黑,龍潭以紙捻引火,點燃蠟燭,交給德山,德山接手後,他卻將蠟燭吹滅。後來的學者 將這段故事稱為《龍潭紙燭》。歷代的註疏家對這典故的解釋不外是:世間甚黑,宗門獨亮,紙捻引火,蠟燭頓明。
吹滅蠟燭 表示德山還不是 接受這光明傳承的時候,或說到時由德山自己點亮。德山是學富五車的教下新秀,這是他第一回 與宗門有所接觸,怎不有所省悟呢?
故事發展到這裡,德山對龍潭的印象 還是良好的,他不再懷疑 天下老和尚的舌頭了。
隔天,龍潭升堂時說:“你們之中有個漢子,牙如劍樹,口似血盆,一棒打去也不回頭,他時異日,必向孤峰頂上佇立,我所傳的禪法,也將得以保留和弘揚。”
德山聽了這番話後,心平氣和的舉起火炬 把“疏抄”給燒了。注意這個“疏抄”,強解派認為是德山從北方帶來的《金剛經》疏抄,德山對龍潭這番話,有所妙領,頓悟前非,燒掉一向 來自認了不得的《金剛經》疏抄,一心一意 追隨龍潭。事實是這樣嗎?不是的。.
這“疏抄”應該是德山與龍潭 交談了一日一夜的筆記。燒掉筆記 表示他已看清楚龍潭了,恭敬的頂禮後,便下山去了。
不要對那把火炬打妄想,任何道場早課升堂時,天剛濛濛亮,火炬還是點著的。
為什麼德山對龍潭的態度 前後不同呢?從德山燒疏抄前的感言:
“窮諸玄辨,若一毫致於太虛。
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
你不難發現,德山是一條大河,龍潭不過是大河中的一條小細流,德山之所以成為大河,是因為他接受了無數的細流。因此,德山又怎麼會滿足於龍潭 這條細流呢?
無門認為龍潭因為愛才,想要德山繼承衣缽,才會登台唱了這麼一出鬧劇。
(有人說,道教視為至寶的《青龍疏》就是德山的《金剛經疏抄》,在未晤龍潭時,已傳於某道士。)
【參究】
外面天黑。
龍潭紙燭。
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
德山焚疏抄。
【註解】
*1 龍潭,一說石頭門下天皇寺道悟法嗣。一說馬祖門下天王寺道悟法嗣。
(謝力《我與無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