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心即佛(白雲禪師《無門關的探討》)
舉:馬祖因大海問:“如何是佛?”祖雲:“即心是佛!”
無門曰:若能直下領略得去,著佛衣,吃佛飯,說佛話,行佛行,即是佛也!雖然如是,大梅引多少人,錯認定盤星;爭知道,說個佛宇,三日漱口;若是個漢,且說即心是佛,掩耳便走!
頌曰:青天白日,切忘尋覓,更問如何?抱贓叫屈。
野老曰:魚躍迎水,賊心著財,躍之,不定轍中待斃;匿之,夤夜行動手腳。但是,躍匿之間,無可諱言的,皆具求生之意;猶若掩門捉賊的,撒網捕魚的,依舊不離求生之旨。
行者!直下承當,非是躍之匿之,而是可曾有死的威脅;就像是“掩耳盜鈴”的,為何欲得之而後快?最哀者,莫過於抱贓叫屈,或是轍中求水!何以故?佛不是物!欲求得佛,即心即佛!欲識真佛,非心非物!
你若說:佛不在心,即心即佛,躍之匿之,魚賊不錯!若果如是,轍中樑上,皆具安危兩種動向,又何言佛不在心!因此,切記死裡求生!
(白雲禪師《無門關的探討》)
公案很難懂
-
- 文章: 5226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即心即佛(明超《無門關夾注》)
即心即佛(心就是佛)
馬祖(馬祖道一禪師)因大梅(大梅法常禪師)問:“如何是佛(怎樣才是佛)?”
祖雲:“即心是佛(心就是佛)!”
無門曰:
“若能直下領略得去(直接地體會到心就是佛),
著佛衣,吃佛飯,說佛話,行佛行,即是佛也(那麼你穿衣、吃飯、說話、做事,就是佛穿衣、吃飯、說話、做事,你就
是佛了)。
然雖如是(雖然這樣沒錯),大梅引(導致)多少人錯認定盤星(定盤星:桿秤上的第一個星,把秤砣掛在這裡 正好能與秤盤上重量平衡。試問:真的我們每個時刻的妄想心 就是佛嗎?真的有一個叫做心的東西是佛嗎?還是說根本沒有一個心 也沒有一個佛?這些有無、是非的知見 與我們明心見性又有什麼相干)!
爭知道說個佛字,三日漱口(何曾認識到:當你說一個‘佛’字的時候,就應該去連著漱口三天,免得髒了自己的嘴。任何一種知見和觀念存於心裡,都是污染)。
若是個漢(如果是個真的漢子),
見說(一聽到別人說)
即心是佛,掩耳便走(馬上就捂起耳朵走開)。
頌曰:青天白日,切忌尋覓。更問如何,抱贓叫屈。
頌文大意:陽光朗照 萬裡無雲的藍色晴空下,一切事物 都是如此清晰明了地呈現,所以千萬不要再去尋找 什麼真心佛性了,根本沒有必要 頭上安頭。真心佛性 如此本然的呈現在此,你卻無事生非地問說:怎樣才是佛?這就好像是盜賊抱著贓物,口裡不斷地喊冤屈說自己根本沒有偷東西。
二木曰:即心即佛,不是要我們 認為心就是佛。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也不是要我們認為什麼都不是。如果我們的心 陷入是非 有無的思維觀念,就遠離了 當下全然呈現的真心本性。所以當我們聽說“即心即佛”便息想絕求而安住,聽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的時候也是當下釋然 放下一切的思慮執著,禪的無限自由 就全然呈現。
(明超《無門關夾注》)
即心即佛(心就是佛)
馬祖(馬祖道一禪師)因大梅(大梅法常禪師)問:“如何是佛(怎樣才是佛)?”
祖雲:“即心是佛(心就是佛)!”
無門曰:
“若能直下領略得去(直接地體會到心就是佛),
著佛衣,吃佛飯,說佛話,行佛行,即是佛也(那麼你穿衣、吃飯、說話、做事,就是佛穿衣、吃飯、說話、做事,你就
是佛了)。
然雖如是(雖然這樣沒錯),大梅引(導致)多少人錯認定盤星(定盤星:桿秤上的第一個星,把秤砣掛在這裡 正好能與秤盤上重量平衡。試問:真的我們每個時刻的妄想心 就是佛嗎?真的有一個叫做心的東西是佛嗎?還是說根本沒有一個心 也沒有一個佛?這些有無、是非的知見 與我們明心見性又有什麼相干)!
爭知道說個佛字,三日漱口(何曾認識到:當你說一個‘佛’字的時候,就應該去連著漱口三天,免得髒了自己的嘴。任何一種知見和觀念存於心裡,都是污染)。
若是個漢(如果是個真的漢子),
見說(一聽到別人說)
即心是佛,掩耳便走(馬上就捂起耳朵走開)。
頌曰:青天白日,切忌尋覓。更問如何,抱贓叫屈。
頌文大意:陽光朗照 萬裡無雲的藍色晴空下,一切事物 都是如此清晰明了地呈現,所以千萬不要再去尋找 什麼真心佛性了,根本沒有必要 頭上安頭。真心佛性 如此本然的呈現在此,你卻無事生非地問說:怎樣才是佛?這就好像是盜賊抱著贓物,口裡不斷地喊冤屈說自己根本沒有偷東西。
二木曰:即心即佛,不是要我們 認為心就是佛。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也不是要我們認為什麼都不是。如果我們的心 陷入是非 有無的思維觀念,就遠離了 當下全然呈現的真心本性。所以當我們聽說“即心即佛”便息想絕求而安住,聽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的時候也是當下釋然 放下一切的思慮執著,禪的無限自由 就全然呈現。
(明超《無門關夾注》)
-
- 文章: 5226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即心即佛(程叔彪《無門直指》第二章)
法海大師問六祖曰:“即心即佛,願垂指諭。”祖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說,窮劫不盡。聽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淨。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法海大師言下大悟。以偈贊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
誌公曰:“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騎驢覓驢。世間幾許痴人,將道復欲求道。一念之心即是,何須別處尋討。彌勒身中自有,何須別處思量。”
無業禪師問馬祖曰:“三乘之學,粗窮其旨。常聞禪門即心是佛,實未能了。”祖曰:“只未了的心即是,更無別佛。”業曰:“如何是祖師西來密傳心印?”祖曰:“大德正鬧在,且去,別時來!”業才出。祖召曰:“大德。”業回首。祖曰:“是什麼?”業便領悟,乃禮拜。祖曰:“這鈍漢禮拜作麼?”
黃檗曰:“諸佛與眾生 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以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無相,不屬有無,超過一切限量、名言、蹤跡、對待,當體即是。動念即乖。猶如虛空,無有邊際,不可測度。唯此一心即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但是,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不知息念忘慮,佛自現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眾生。為眾生時,此心不減。為諸佛時,此心不添。”
高麗普照大師《修心訣》曰:“欲免輪回,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心何遠覓,不離身中。不識自心是真佛;不識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遠推諸聖,欲求佛而不觀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堅執此情,欲求佛道者,縱經塵劫,燒身煉肉,敲骨出髓,刺血寫經,長坐不臥,一食卯齋,乃至轉讀一大藏教,修種種苦行,如蒸沙作飯,只益自勞。但識自心,恆沙法門,無量妙義,不求而得。故世尊雲:普觀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是知離此心外,無佛可成。過去諸如來,只是明心的人。現在諸賢聖,只是修心的人。未來修學的人,當依如是法。願諸修道之人,均莫外求。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僧問鴻山:“如何是道?”溈山曰:“無心是道。”曰:“某甲不會。”曰:“會取不會的好。”問:“如何是不會的?”曰:“只汝是,不是別人。”復曰:“今時但直下體取不會的,正是汝心。正是汝佛。若向外得一知二解,將為禪道,且沒交涉。名運糞入,不名運糞出。污汝心田。所以道:不是道。”
盤山積曰:“心月孤圓,光吞萬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復是何物?禪德!譬如擲劍揮空,莫論及之不及。斯乃空輪無跡,劍刃無虧,若能如是,心心無知,
(妙喜曰:咄!咄!咄!我王庫內無如是刀。)
(我王庫內無如是刀。原文見《大般涅槃經》。意思是我真如中 無如是事。)
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無異,始為道矣!”又曰:“三界無法,何處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住?璿璣不動,寂爾無言。覿面相呈,更無餘事。珍重!”
圓照本依天衣懷。一日,衣在室中問照:“即心即佛時如何?”照曰:“殺人放火有什麼難?”
僧問黃檗:“從上來皆雲:即心是佛。未審即那個心是佛?”檗曰:“你有幾個心?”曰:“為復即凡心是佛?即聖心是佛?”檗曰:“你何處 有凡聖心耶?”曰:“即今三乘中 說有凡聖。和尚何得言無?”檗曰:“三乘中 分明向你道:凡聖心是妄。你今不解,執為有。將空作實,豈不是妄?妄故迷心。汝但除卻凡情聖境,心外更無別佛。祖師西來,直指一切人 全體是佛。汝今不識,執凡執聖。向外馳騁。還自迷心。所以向汝道:即心是佛。”
大梅參馬祖問:“如何是佛?”祖曰:“即心是佛。”梅即大悟。後住梅子山。馬祖令僧問:和尚見馬大師得個什麼,便住此山。梅曰:“大師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這裡住。”僧曰:“大師近日佛法又別。”梅曰:“作麼生?”曰:“又道:非心非佛。”梅曰:“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僧回舉似馬祖。祖曰:“梅子熟也。”
(解脫長者:馬祖自雲:即心即佛,為止小兒啼。啼止後,即非心非佛。何以此處稱贊梅子熟也。佛果曰:非心非佛,到者甚少。不見僧問南泉:“即心即佛又不得,非心非佛又不得。師意如何?”泉曰:“你但信即心即佛便了,更說什麼得不得。”百丈曰:“說道修行得佛,有修有證,是心是佛,即心即佛,是佛說,是不了義教語。是不遮語。是總語。是升合擔語。是揀穢法邊語。是順喻語。是死語。是凡夫前語。不許修行得佛,無修無證,非心非佛,亦是佛說,是了義教語。是遮語。是別語。是百石擔語。是三乘教外語。是逆喻語。是揀淨法邊語。是生語。是地位人前語。”)
(程叔彪《無門直指》第二章 雲何明心)
法海大師問六祖曰:“即心即佛,願垂指諭。”祖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說,窮劫不盡。聽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淨。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法海大師言下大悟。以偈贊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
誌公曰:“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騎驢覓驢。世間幾許痴人,將道復欲求道。一念之心即是,何須別處尋討。彌勒身中自有,何須別處思量。”
無業禪師問馬祖曰:“三乘之學,粗窮其旨。常聞禪門即心是佛,實未能了。”祖曰:“只未了的心即是,更無別佛。”業曰:“如何是祖師西來密傳心印?”祖曰:“大德正鬧在,且去,別時來!”業才出。祖召曰:“大德。”業回首。祖曰:“是什麼?”業便領悟,乃禮拜。祖曰:“這鈍漢禮拜作麼?”
黃檗曰:“諸佛與眾生 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以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無相,不屬有無,超過一切限量、名言、蹤跡、對待,當體即是。動念即乖。猶如虛空,無有邊際,不可測度。唯此一心即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但是,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不知息念忘慮,佛自現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眾生。為眾生時,此心不減。為諸佛時,此心不添。”
高麗普照大師《修心訣》曰:“欲免輪回,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心何遠覓,不離身中。不識自心是真佛;不識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遠推諸聖,欲求佛而不觀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堅執此情,欲求佛道者,縱經塵劫,燒身煉肉,敲骨出髓,刺血寫經,長坐不臥,一食卯齋,乃至轉讀一大藏教,修種種苦行,如蒸沙作飯,只益自勞。但識自心,恆沙法門,無量妙義,不求而得。故世尊雲:普觀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是知離此心外,無佛可成。過去諸如來,只是明心的人。現在諸賢聖,只是修心的人。未來修學的人,當依如是法。願諸修道之人,均莫外求。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僧問鴻山:“如何是道?”溈山曰:“無心是道。”曰:“某甲不會。”曰:“會取不會的好。”問:“如何是不會的?”曰:“只汝是,不是別人。”復曰:“今時但直下體取不會的,正是汝心。正是汝佛。若向外得一知二解,將為禪道,且沒交涉。名運糞入,不名運糞出。污汝心田。所以道:不是道。”
盤山積曰:“心月孤圓,光吞萬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復是何物?禪德!譬如擲劍揮空,莫論及之不及。斯乃空輪無跡,劍刃無虧,若能如是,心心無知,
(妙喜曰:咄!咄!咄!我王庫內無如是刀。)
(我王庫內無如是刀。原文見《大般涅槃經》。意思是我真如中 無如是事。)
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無異,始為道矣!”又曰:“三界無法,何處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住?璿璣不動,寂爾無言。覿面相呈,更無餘事。珍重!”
圓照本依天衣懷。一日,衣在室中問照:“即心即佛時如何?”照曰:“殺人放火有什麼難?”
僧問黃檗:“從上來皆雲:即心是佛。未審即那個心是佛?”檗曰:“你有幾個心?”曰:“為復即凡心是佛?即聖心是佛?”檗曰:“你何處 有凡聖心耶?”曰:“即今三乘中 說有凡聖。和尚何得言無?”檗曰:“三乘中 分明向你道:凡聖心是妄。你今不解,執為有。將空作實,豈不是妄?妄故迷心。汝但除卻凡情聖境,心外更無別佛。祖師西來,直指一切人 全體是佛。汝今不識,執凡執聖。向外馳騁。還自迷心。所以向汝道:即心是佛。”
大梅參馬祖問:“如何是佛?”祖曰:“即心是佛。”梅即大悟。後住梅子山。馬祖令僧問:和尚見馬大師得個什麼,便住此山。梅曰:“大師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這裡住。”僧曰:“大師近日佛法又別。”梅曰:“作麼生?”曰:“又道:非心非佛。”梅曰:“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僧回舉似馬祖。祖曰:“梅子熟也。”
(解脫長者:馬祖自雲:即心即佛,為止小兒啼。啼止後,即非心非佛。何以此處稱贊梅子熟也。佛果曰:非心非佛,到者甚少。不見僧問南泉:“即心即佛又不得,非心非佛又不得。師意如何?”泉曰:“你但信即心即佛便了,更說什麼得不得。”百丈曰:“說道修行得佛,有修有證,是心是佛,即心即佛,是佛說,是不了義教語。是不遮語。是總語。是升合擔語。是揀穢法邊語。是順喻語。是死語。是凡夫前語。不許修行得佛,無修無證,非心非佛,亦是佛說,是了義教語。是遮語。是別語。是百石擔語。是三乘教外語。是逆喻語。是揀淨法邊語。是生語。是地位人前語。”)
(程叔彪《無門直指》第二章 雲何明心)
-
- 文章: 5226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即心即佛(謝力《我與無門關》)
第三十則 即心即佛
〖公案〗
馬祖*1因大梅*2問:“如何是佛?”
祖雲:“即心是佛。”
【語譯】
大梅問馬祖:“什麼是佛?”
馬祖說:“即心是佛。”
〖評唱〗
無門曰:“若能直下領略得去,著佛衣、吃佛飯、說佛話、行佛行,即是佛也。然雖如是,大梅引多少人,錯認定盤星*3。爭知道說個佛字,三日漱口。若是個漢,見說即心是佛,掩耳便走。”
【語譯】
無門說:“如果能當下領略這個即心是佛,著佛衣、吃佛飯、說佛話、行佛行,你就是佛了。話雖如此,大梅認錯了定盤星,到底接引過多少人?怎麼知道說了個‘佛’字,要漱三日的口。如果你是條漢子,只要一聽到有人說‘即心是佛’,馬上掩耳便走。”
〖頌曰〗
青天白日 切忌尋覓
更問如何 抱髒叫屈
【語譯】
朗朗青天,曜曜白日,你切忌尋覓些什麼。
如果你想追究為什麼?包管你抱著肚子叫屈。
【題解】
即心是佛,是禪宗主要的教義。誰要是能領略這個道理,著佛衣、吃佛飯、說佛話、行佛行,你就是佛了。馬祖道一 明白這個道理,接引了包括大梅在內的 一百三十九頭龍象。大梅卻一人也接引不上,問題出在哪裡呢?問題就出自這個“佛”字,這個“佛”字,要是從口中說出來,包管你漱三天的口,口中還有味道。
無門認為,如果你還算是一個人,只要一聽到有人在說“即心是佛”,馬上要掩耳走開。為什麼呢?這朗朗青天,曜曜白日,什麼也不缺少,你到底在尋找些什麼呢?如果你想追究為什麼?當你知道答案時,包管你笑到抱著肚子,挺不起腰板,大喊冤枉。
【參究】
第一層:
即心是佛。
第二層:
爭知道說個佛字,三日漱口。
若是個漢,見說即心是佛,掩耳便走。
第三層:
青天白日,切忌尋覓。
更問如何,抱髒叫屈。
【註解】
*1 馬祖(709~788)唐代禪僧。南嶽懷讓之法嗣。漢州(四川廣漢)人,俗姓馬,世稱馬大師、馬祖。名道一。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過鼻,足下有二輪紋。依資州唐和尚(即處寂)剃染,就渝州圓律師受具足戒。開元年間,就懷讓習曹溪禪法,言下領旨,密受心法。初止於建陽之佛跡嶺,未久,遷至臨川之南康、龔公二山。大歷四年(769),駐錫鐘陵(江西進賢)開元寺,是時學者雲集,化緣大盛。馬祖以“平常心是道”、“即心是佛”大弘禪風,入室弟子有百丈懷海、南泉普願、大梅法常等一百三十九人。禪門甫啟時,禪僧皆寄居律院,法制有限,不得別住而齟齬時生,皆以為苦。馬祖乃創叢林,以安禪侶,由是宗門益盛,轉化無窮。貞元四年正月,登建昌石門山,經行林中託付後事,於二月四日示寂,世壽八十。唐憲宗謚其號為“大寂禪師”。其派發展甚大,稱為洪州宗。道一之於懷讓,恰如希遷之於行思,於禪法之弘揚二者並稱。馬祖因於江西闡揚南嶽系禪風,亦稱江西禪,故以“江西馬祖”聞名於世。
*2 大梅,即浙江鄞縣大梅山。位於鄞縣東南四十公裡,以山上有大梅樹,故名大梅。唐貞元十二年(796),馬祖之法嗣法常,自天台山來此棲隱,故後世稱之為大梅法常。
*3 定盤星,命盤上的主星,能主宰一世的運程。是中國人傳統的一種宿命觀。
(謝力《我與無門關》)
第三十則 即心即佛
〖公案〗
馬祖*1因大梅*2問:“如何是佛?”
祖雲:“即心是佛。”
【語譯】
大梅問馬祖:“什麼是佛?”
馬祖說:“即心是佛。”
〖評唱〗
無門曰:“若能直下領略得去,著佛衣、吃佛飯、說佛話、行佛行,即是佛也。然雖如是,大梅引多少人,錯認定盤星*3。爭知道說個佛字,三日漱口。若是個漢,見說即心是佛,掩耳便走。”
【語譯】
無門說:“如果能當下領略這個即心是佛,著佛衣、吃佛飯、說佛話、行佛行,你就是佛了。話雖如此,大梅認錯了定盤星,到底接引過多少人?怎麼知道說了個‘佛’字,要漱三日的口。如果你是條漢子,只要一聽到有人說‘即心是佛’,馬上掩耳便走。”
〖頌曰〗
青天白日 切忌尋覓
更問如何 抱髒叫屈
【語譯】
朗朗青天,曜曜白日,你切忌尋覓些什麼。
如果你想追究為什麼?包管你抱著肚子叫屈。
【題解】
即心是佛,是禪宗主要的教義。誰要是能領略這個道理,著佛衣、吃佛飯、說佛話、行佛行,你就是佛了。馬祖道一 明白這個道理,接引了包括大梅在內的 一百三十九頭龍象。大梅卻一人也接引不上,問題出在哪裡呢?問題就出自這個“佛”字,這個“佛”字,要是從口中說出來,包管你漱三天的口,口中還有味道。
無門認為,如果你還算是一個人,只要一聽到有人在說“即心是佛”,馬上要掩耳走開。為什麼呢?這朗朗青天,曜曜白日,什麼也不缺少,你到底在尋找些什麼呢?如果你想追究為什麼?當你知道答案時,包管你笑到抱著肚子,挺不起腰板,大喊冤枉。
【參究】
第一層:
即心是佛。
第二層:
爭知道說個佛字,三日漱口。
若是個漢,見說即心是佛,掩耳便走。
第三層:
青天白日,切忌尋覓。
更問如何,抱髒叫屈。
【註解】
*1 馬祖(709~788)唐代禪僧。南嶽懷讓之法嗣。漢州(四川廣漢)人,俗姓馬,世稱馬大師、馬祖。名道一。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過鼻,足下有二輪紋。依資州唐和尚(即處寂)剃染,就渝州圓律師受具足戒。開元年間,就懷讓習曹溪禪法,言下領旨,密受心法。初止於建陽之佛跡嶺,未久,遷至臨川之南康、龔公二山。大歷四年(769),駐錫鐘陵(江西進賢)開元寺,是時學者雲集,化緣大盛。馬祖以“平常心是道”、“即心是佛”大弘禪風,入室弟子有百丈懷海、南泉普願、大梅法常等一百三十九人。禪門甫啟時,禪僧皆寄居律院,法制有限,不得別住而齟齬時生,皆以為苦。馬祖乃創叢林,以安禪侶,由是宗門益盛,轉化無窮。貞元四年正月,登建昌石門山,經行林中託付後事,於二月四日示寂,世壽八十。唐憲宗謚其號為“大寂禪師”。其派發展甚大,稱為洪州宗。道一之於懷讓,恰如希遷之於行思,於禪法之弘揚二者並稱。馬祖因於江西闡揚南嶽系禪風,亦稱江西禪,故以“江西馬祖”聞名於世。
*2 大梅,即浙江鄞縣大梅山。位於鄞縣東南四十公裡,以山上有大梅樹,故名大梅。唐貞元十二年(796),馬祖之法嗣法常,自天台山來此棲隱,故後世稱之為大梅法常。
*3 定盤星,命盤上的主星,能主宰一世的運程。是中國人傳統的一種宿命觀。
(謝力《我與無門關》)
-
- 文章: 5226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即心即佛(慧開《無門關》)
三十 即心即佛
馬祖因大梅問:“如何是佛?”祖雲:“即心即佛。”
無門曰:若能直下領略得去,著佛衣,吃佛飯,說佛話,行佛行,即是佛也。然雖如是,大梅引多少人錯認定盤星。爭知道說個佛字,三日漱口?若是個漢,見說即心即佛,掩耳便走。
頌曰:
青天白日,切忌尋覓。更問如何,抱贓叫屈!
(無門慧開《無門關》)
馬祖:道一(709—788),唐代禪僧,俗姓馬,漢州什邡(今四川什邡縣)人。習禪於衡山傳法院。師事懷讓十年,密受心印。大歷年間(766—779)住鐘陵(今江西南昌附近)開元寺,弘傳禪法。主張“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謚“大寂禪師”。
大梅:法常(752—839),唐代禪僧,俗姓鄭,湖北襄陽人。馬祖道一法嗣。後隱居浙江鄞縣大梅山靜修。初參馬祖,問:“如何是佛?”祖雲:“即心即佛。”師即大悟,唐貞元中居天台山餘姚南七十裡梅子鎮舊居。祖聞師住山,乃使一僧去問:“和尚見馬師,得甚便住此山?”師雲:“馬師向我道:即心即佛。我即向這裡住。”僧雲:“馬師近日佛法又別。”師雲:“作甚別?”僧雲:“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師雲:“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舉示馬祖,祖雲:“梅子熟也!”自此學者漸臻,師道彌顯。
定盤星:又作“定盤子”。定盤,即秤;星,即秤的刻度。刻度之基點即稱“定盤星”。一般用於比喻事物的准則。在禪宗,指執著於有心 或無心任何一方,並以之為一定的標准 而不得自在的情況。戥(亦作等)子上零位之星,與戥盤等重,為衡量物品輕重之計數起點,故雲。把定盤星 認作衡量事物的結果,叫做“錯認定盤星”。
三十 即心即佛
馬祖因大梅問:“如何是佛?”祖雲:“即心即佛。”
無門曰:若能直下領略得去,著佛衣,吃佛飯,說佛話,行佛行,即是佛也。然雖如是,大梅引多少人錯認定盤星。爭知道說個佛字,三日漱口?若是個漢,見說即心即佛,掩耳便走。
頌曰:
青天白日,切忌尋覓。更問如何,抱贓叫屈!
(無門慧開《無門關》)
馬祖:道一(709—788),唐代禪僧,俗姓馬,漢州什邡(今四川什邡縣)人。習禪於衡山傳法院。師事懷讓十年,密受心印。大歷年間(766—779)住鐘陵(今江西南昌附近)開元寺,弘傳禪法。主張“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謚“大寂禪師”。
大梅:法常(752—839),唐代禪僧,俗姓鄭,湖北襄陽人。馬祖道一法嗣。後隱居浙江鄞縣大梅山靜修。初參馬祖,問:“如何是佛?”祖雲:“即心即佛。”師即大悟,唐貞元中居天台山餘姚南七十裡梅子鎮舊居。祖聞師住山,乃使一僧去問:“和尚見馬師,得甚便住此山?”師雲:“馬師向我道:即心即佛。我即向這裡住。”僧雲:“馬師近日佛法又別。”師雲:“作甚別?”僧雲:“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師雲:“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舉示馬祖,祖雲:“梅子熟也!”自此學者漸臻,師道彌顯。
定盤星:又作“定盤子”。定盤,即秤;星,即秤的刻度。刻度之基點即稱“定盤星”。一般用於比喻事物的准則。在禪宗,指執著於有心 或無心任何一方,並以之為一定的標准 而不得自在的情況。戥(亦作等)子上零位之星,與戥盤等重,為衡量物品輕重之計數起點,故雲。把定盤星 認作衡量事物的結果,叫做“錯認定盤星”。
-
- 文章: 5226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即我即佛(湛愚老人《心燈錄》卷二)
此身車也,此我牛也,車若不行,打車是,打牛是?
此南嶽開示馬祖者,明明以此我語之。
馬祖悟後雲,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曾少鹽醬,可見保任工夫。
雖馬祖上根利器,至三十年之久,還孜孜保任,不敢自肆。
吾人乃何人而敢自肆,不斟酌乎?
所謂悟後如喪考妣是也,悟後保任成就之功,要人自知 其氣質好惡偏向處 下手修治。
則此我 自然光明普照,幽深難測,平平有常,而殊勝自至。
然最要最妙者無事去,乃諸佛諸祖 第一總持大陀羅尼。
馬祖即心即佛語,即此四字,已超入如來之地,還有什麼語句在此上者?所以悟此便了。
後非心非佛句,不過了此心佛兩字之名目耳,非高於前句也。
因眾人都知此句,動則曰:即心即佛,耳邊極熟了,都忽略過去,涉及留心。
我今曰:即我即佛,我字較心字 固然親切,然還是即心即佛,何嘗不同?
若我不是心,心不是我,我與心竟成兩物,有是理乎?無是理乎?
三峰謂此等句不得到底,乃後人之誤,非此句之誤也。
西來直指,原是要人 識得自家,即此我是佛。
故六祖開口 便教人見自本心,識自本性,不可向外馳求。求即有得,得亦不真,終歸虛妄。
馬祖答僧問西來意曰:“藏頭黑,海頭白。”此兩句全無理路,又要你參,所以為妙。
一參便去不得,直將你心意識之根截斷,教你無可奈何,不怕你這我 不出來東尋西望。
然東尋西望又無入處,此兩句如銅山鐵壁在前,絲毫擬議不得。
可憐生從無始以來,任憑心意識輪轉至今,今日聞涂毒鼓,不怕你心意識不死,不怕你這我今日不活。
而今這去不得者 非我而誰?非佛而誰?非西來意而誰?
此際不能一返照,識得這去不得者,則千古難逢。
然全虧此兩句,把斷要津,不通凡聖,為末後一句,乃能躍出。
若在藏頭黑 海頭白 上搜尋義理,終其身未夢見在。
(湛愚老人《心燈錄》卷二)
此身車也,此我牛也,車若不行,打車是,打牛是?
此南嶽開示馬祖者,明明以此我語之。
馬祖悟後雲,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曾少鹽醬,可見保任工夫。
雖馬祖上根利器,至三十年之久,還孜孜保任,不敢自肆。
吾人乃何人而敢自肆,不斟酌乎?
所謂悟後如喪考妣是也,悟後保任成就之功,要人自知 其氣質好惡偏向處 下手修治。
則此我 自然光明普照,幽深難測,平平有常,而殊勝自至。
然最要最妙者無事去,乃諸佛諸祖 第一總持大陀羅尼。
馬祖即心即佛語,即此四字,已超入如來之地,還有什麼語句在此上者?所以悟此便了。
後非心非佛句,不過了此心佛兩字之名目耳,非高於前句也。
因眾人都知此句,動則曰:即心即佛,耳邊極熟了,都忽略過去,涉及留心。
我今曰:即我即佛,我字較心字 固然親切,然還是即心即佛,何嘗不同?
若我不是心,心不是我,我與心竟成兩物,有是理乎?無是理乎?
三峰謂此等句不得到底,乃後人之誤,非此句之誤也。
西來直指,原是要人 識得自家,即此我是佛。
故六祖開口 便教人見自本心,識自本性,不可向外馳求。求即有得,得亦不真,終歸虛妄。
馬祖答僧問西來意曰:“藏頭黑,海頭白。”此兩句全無理路,又要你參,所以為妙。
一參便去不得,直將你心意識之根截斷,教你無可奈何,不怕你這我 不出來東尋西望。
然東尋西望又無入處,此兩句如銅山鐵壁在前,絲毫擬議不得。
可憐生從無始以來,任憑心意識輪轉至今,今日聞涂毒鼓,不怕你心意識不死,不怕你這我今日不活。
而今這去不得者 非我而誰?非佛而誰?非西來意而誰?
此際不能一返照,識得這去不得者,則千古難逢。
然全虧此兩句,把斷要津,不通凡聖,為末後一句,乃能躍出。
若在藏頭黑 海頭白 上搜尋義理,終其身未夢見在。
(湛愚老人《心燈錄》卷二)
-
- 文章: 5226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台山婆子(萬松行秀《從容庵錄》)
示眾雲。有收有放。干木隨身。能殺能活。權沖在手。塵勞魔外 盡付指呼。大地山河 皆成戲具。且道。是甚麼境界。
【舉】台山路上有一婆子(傍城莊家夾道兔)。
凡有僧問。台山路向什麼處去(一生行腳去處也不知)。
婆雲。驀直去(未當好心)。
僧才行(著賊也不知)。
婆雲。好個阿師又恁麼去也(爾早侯白)。
僧舉似趙州(人平不語)。
州雲。待與勘過(水平不流)。
州亦如前問(陷虎之機)。
至來日上堂雲。我為汝勘破婆子了也(我更侯黑)。
師雲。台山路上婆子。慣隨無著出寺入寺。飽參文殊前三後三。凡見僧問。台山路向什麼處去。便當陽指出 長安大道。雲。驀直去。其僧不作疑阻便行。婆雲。好個阿師 又恁麼去也。
這婆子也鉤錐在手。從來觸誤 多少賢良。這僧既不奈伊何。拈來舉似趙州。
州雲。待與勘過。疑殺天下人。這老漢老不歇心。圖個甚麼。也要定個宗眼。
州依前恁麼問。婆依前恁麼答。有底便話作兩橛。前段點這僧扶婆子。後段點婆子扶趙州。
唯玄覺雲。前僧也恁麼問答。後來趙州也恁麼問答。且道。甚處是勘破處。
萬松道。勘破了也。
又雲。非唯被趙州勘破。赤被這僧勘破。
萬松道。非但累及玄覺。亦乃累及萬松。
琅玡雲。大小趙州 去這婆子手裡。喪身失命。雖然如是。錯會者多。
萬松道。切忌。以已方人。
溈山哲雲。天下衲僧 只知問路老婆。要且不知 腳下泥深。若非趙州老人。爭顯汗馬功高。雖然須假天童歌揚始得。
頌雲。
年老成精不謬傳(切忌魔魅人家男女)。
趙州古佛嗣南泉(鎮州端的出大蘿卜)。
枯龜喪命因圖象(靈鬼靈神返遭羅網)。
良駟追風累纏牽(驟風驟雨不免羈韁)。
勘破了 老婆禪(幾個男兒是丈夫)。
說向人前不直錢(知根不聖)。
師雲。鬼魅以妖通成精。咒藥以依通成精。天龍以報通成精。賢聖以神通成精。佛祖以道通成精。
南泉趙州乃佛祖向上人。那堪年老。所以道。年老成精也。
趙州古佛嗣南泉。馬祖道。經入藏。禪歸海。唯有南泉 獨超物外。
趙州以長沙為友。以南泉為師。故勘辨中。非得失勝負之可品格。天下謂之趙州關。也不妨難過。
雖然仲尼有言。神龜能現 夢於元君。而不能免余且之網。智能七十二鑽。而無遺筴。而不能避 刳腸之患。如是則智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
莊子雲。宋元君夢人被發曰。予自宰路之淵。予為清江使河伯之所。漁者余且得予。覺佔之。神龜也。漁者果有餘且。網得白龜。其圓五尺。君欲活之。卜之曰。殺龜以卜吉。乃刳龜。七十二鑽而無遺筴。乃其事也。
洛浦曰。欲知上流之士。不將佛祖言教 貼在額頭。如龜負圖 自取喪身之兆。鳳縈金網趨霄漢。以何期。
周穆王八駿。有乘雲而趨行越飛鳥者。故曰良駟追風也。
此頌婆子能勘僧。而不免趙州勘破。趙州雖能勘婆。而不免琅玡點檢。參禪謂之金屎法。不會如金。勘破如屎。所以道。說向人前不直錢。汝但離卻 得失勝負情量。自然平欺婆子。下視趙州。若到萬松門下。不得點胸簷板。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卷一)
示眾雲。有收有放。干木隨身。能殺能活。權沖在手。塵勞魔外 盡付指呼。大地山河 皆成戲具。且道。是甚麼境界。
【舉】台山路上有一婆子(傍城莊家夾道兔)。
凡有僧問。台山路向什麼處去(一生行腳去處也不知)。
婆雲。驀直去(未當好心)。
僧才行(著賊也不知)。
婆雲。好個阿師又恁麼去也(爾早侯白)。
僧舉似趙州(人平不語)。
州雲。待與勘過(水平不流)。
州亦如前問(陷虎之機)。
至來日上堂雲。我為汝勘破婆子了也(我更侯黑)。
師雲。台山路上婆子。慣隨無著出寺入寺。飽參文殊前三後三。凡見僧問。台山路向什麼處去。便當陽指出 長安大道。雲。驀直去。其僧不作疑阻便行。婆雲。好個阿師 又恁麼去也。
這婆子也鉤錐在手。從來觸誤 多少賢良。這僧既不奈伊何。拈來舉似趙州。
州雲。待與勘過。疑殺天下人。這老漢老不歇心。圖個甚麼。也要定個宗眼。
州依前恁麼問。婆依前恁麼答。有底便話作兩橛。前段點這僧扶婆子。後段點婆子扶趙州。
唯玄覺雲。前僧也恁麼問答。後來趙州也恁麼問答。且道。甚處是勘破處。
萬松道。勘破了也。
又雲。非唯被趙州勘破。赤被這僧勘破。
萬松道。非但累及玄覺。亦乃累及萬松。
琅玡雲。大小趙州 去這婆子手裡。喪身失命。雖然如是。錯會者多。
萬松道。切忌。以已方人。
溈山哲雲。天下衲僧 只知問路老婆。要且不知 腳下泥深。若非趙州老人。爭顯汗馬功高。雖然須假天童歌揚始得。
頌雲。
年老成精不謬傳(切忌魔魅人家男女)。
趙州古佛嗣南泉(鎮州端的出大蘿卜)。
枯龜喪命因圖象(靈鬼靈神返遭羅網)。
良駟追風累纏牽(驟風驟雨不免羈韁)。
勘破了 老婆禪(幾個男兒是丈夫)。
說向人前不直錢(知根不聖)。
師雲。鬼魅以妖通成精。咒藥以依通成精。天龍以報通成精。賢聖以神通成精。佛祖以道通成精。
南泉趙州乃佛祖向上人。那堪年老。所以道。年老成精也。
趙州古佛嗣南泉。馬祖道。經入藏。禪歸海。唯有南泉 獨超物外。
趙州以長沙為友。以南泉為師。故勘辨中。非得失勝負之可品格。天下謂之趙州關。也不妨難過。
雖然仲尼有言。神龜能現 夢於元君。而不能免余且之網。智能七十二鑽。而無遺筴。而不能避 刳腸之患。如是則智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
莊子雲。宋元君夢人被發曰。予自宰路之淵。予為清江使河伯之所。漁者余且得予。覺佔之。神龜也。漁者果有餘且。網得白龜。其圓五尺。君欲活之。卜之曰。殺龜以卜吉。乃刳龜。七十二鑽而無遺筴。乃其事也。
洛浦曰。欲知上流之士。不將佛祖言教 貼在額頭。如龜負圖 自取喪身之兆。鳳縈金網趨霄漢。以何期。
周穆王八駿。有乘雲而趨行越飛鳥者。故曰良駟追風也。
此頌婆子能勘僧。而不免趙州勘破。趙州雖能勘婆。而不免琅玡點檢。參禪謂之金屎法。不會如金。勘破如屎。所以道。說向人前不直錢。汝但離卻 得失勝負情量。自然平欺婆子。下視趙州。若到萬松門下。不得點胸簷板。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