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5月 19, 2022 10:15 am
法眼的這般手段之妙處 還可見於另一個公案,
有個如則監院在法眼會中,卻不曾參請入室。
一日法眼問雲:“則監院何不來入室?”
則雲:“和尚豈不知,某甲於青林處,有個入頭。”
法眼雲:“汝試為我舉看。”
則雲:“某甲問如何是佛?”林雲:“丙丁童子來求火。”
法眼雲:“好語,恐爾錯會,可更說看。”
則雲:“丙丁屬火,以火求火,如某甲是佛,更去覓佛。”
法眼雲:“監院果然錯會了也。”則不憤,便起單渡江去。
法眼雲:“此人若回可救,若不回救不得也。”
則到中路自忖雲:“他是五百人善知識,豈可賺我那?”遂回再參。
法眼雲:“爾但問我,我為爾答。”
則便問:“如何是佛?”法眼雲:“丙丁童子來求火。”則於言下大悟。
以人之刀,殺人之身,這賊 做得可實在是高!
象法眼這等殺在活處、收在放處的作略,對付那些半瓶醋、二把刀,實在有鬼神不測之妙!
與此則不同的是,“曹源一滴水”並未解開 問話那僧的心結,反以隔山打牛之勢,意外成全了旁邊閒坐的德韶,這正應了那句“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老話。
東邊日出西邊雨,南山打鼓北山聞。
禁城昨日宣御旨,村野草漢獨領恩。呵呵!
法眼的公案一般都情節簡單,脈絡清楚,沒有太多咀嚼處。
其實非但法眼,即是德山、臨濟、趙州、溈山、雲門、洞山一輩老漢,如果你能真把他的老底探明了,也同樣是 家家無多子,戶戶盡空宅。
機之與用,既為體用,亦為表裡。機以用顯,用因機生。
無用之機是死,無機之用亂用。
禪師家接引後學,表之於外的是用,發之於內的是機。
機不發則無以識其病,用不達則無以化其癰。十年寒窗苦讀,方衣一朝之錦;
千觳羽箭射盡,乃穿百步之楊。
古人所以出得如是棒,行得如是喝,為伊皆從苦寒來!
可有些人 不知個中情由,只見山呼的瀟灑,海喝的威風,也時不時地 學人家販驢販馬,掄棒行喝,以為這樣就算是會得饞殺得雞了,其實這都哪跟哪呀?
所以本公案之另一個意趣,是吾等於法眼機用之先,應首從他當年行腳時著眼,看看人家是怎麼總歷一番寒徹骨,方得梅花撲鼻香的。
大苦方能大樂,大失才可大得,法眼如是,他人如是,你我亦當如是。
至於各家風格之異,施設之差,全是自然而成,並無半分造作。
所謂同機而不同用,異用而本同機。
昔年洞山參溈山,問曰:“頃聞南陽忠國師有無情說法話,某甲未究其微。”
溈曰:“我這裡也有,只是罕遇其人。”
師曰:“某甲未明,乞師指示。”
溈豎起拂子曰:“會麼?”師曰:“不會,請和尚說。”
溈曰:“父母所生口,終不為子說。此去澧陵攸縣有雲岩道人,若能撥風瞻草,必為子之所重。”
後洞山果於雲岩處 發明斯旨,溈山之機用 豈在雲岩之下耶?
圓悟當初不明內中細事,錯把“臨濟用事”做實有,去照貓畫虎,礙滯於心,實為大錯!
真得大用,未必時時皆是棒喝,人人盡逞機關。
五祖演,宋代臨濟之高人也,幾番答三佛之話 未嘗不落道理處。
雖落道理處,卻又句句 盡歸三句,三句總歸一句。
欲知如何是那一句,參!!!
這賊
有個如則監院在法眼會中,卻不曾參請入室。
一日法眼問雲:“則監院何不來入室?”
則雲:“和尚豈不知,某甲於青林處,有個入頭。”
法眼雲:“汝試為我舉看。”
則雲:“某甲問如何是佛?”林雲:“丙丁童子來求火。”
法眼雲:“好語,恐爾錯會,可更說看。”
則雲:“丙丁屬火,以火求火,如某甲是佛,更去覓佛。”
法眼雲:“監院果然錯會了也。”則不憤,便起單渡江去。
法眼雲:“此人若回可救,若不回救不得也。”
則到中路自忖雲:“他是五百人善知識,豈可賺我那?”遂回再參。
法眼雲:“爾但問我,我為爾答。”
則便問:“如何是佛?”法眼雲:“丙丁童子來求火。”則於言下大悟。
以人之刀,殺人之身,這賊 做得可實在是高!
象法眼這等殺在活處、收在放處的作略,對付那些半瓶醋、二把刀,實在有鬼神不測之妙!
與此則不同的是,“曹源一滴水”並未解開 問話那僧的心結,反以隔山打牛之勢,意外成全了旁邊閒坐的德韶,這正應了那句“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老話。
東邊日出西邊雨,南山打鼓北山聞。
禁城昨日宣御旨,村野草漢獨領恩。呵呵!
法眼的公案一般都情節簡單,脈絡清楚,沒有太多咀嚼處。
其實非但法眼,即是德山、臨濟、趙州、溈山、雲門、洞山一輩老漢,如果你能真把他的老底探明了,也同樣是 家家無多子,戶戶盡空宅。
機之與用,既為體用,亦為表裡。機以用顯,用因機生。
無用之機是死,無機之用亂用。
禪師家接引後學,表之於外的是用,發之於內的是機。
機不發則無以識其病,用不達則無以化其癰。十年寒窗苦讀,方衣一朝之錦;
千觳羽箭射盡,乃穿百步之楊。
古人所以出得如是棒,行得如是喝,為伊皆從苦寒來!
可有些人 不知個中情由,只見山呼的瀟灑,海喝的威風,也時不時地 學人家販驢販馬,掄棒行喝,以為這樣就算是會得饞殺得雞了,其實這都哪跟哪呀?
所以本公案之另一個意趣,是吾等於法眼機用之先,應首從他當年行腳時著眼,看看人家是怎麼總歷一番寒徹骨,方得梅花撲鼻香的。
大苦方能大樂,大失才可大得,法眼如是,他人如是,你我亦當如是。
至於各家風格之異,施設之差,全是自然而成,並無半分造作。
所謂同機而不同用,異用而本同機。
昔年洞山參溈山,問曰:“頃聞南陽忠國師有無情說法話,某甲未究其微。”
溈曰:“我這裡也有,只是罕遇其人。”
師曰:“某甲未明,乞師指示。”
溈豎起拂子曰:“會麼?”師曰:“不會,請和尚說。”
溈曰:“父母所生口,終不為子說。此去澧陵攸縣有雲岩道人,若能撥風瞻草,必為子之所重。”
後洞山果於雲岩處 發明斯旨,溈山之機用 豈在雲岩之下耶?
圓悟當初不明內中細事,錯把“臨濟用事”做實有,去照貓畫虎,礙滯於心,實為大錯!
真得大用,未必時時皆是棒喝,人人盡逞機關。
五祖演,宋代臨濟之高人也,幾番答三佛之話 未嘗不落道理處。
雖落道理處,卻又句句 盡歸三句,三句總歸一句。
欲知如何是那一句,參!!!
這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