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聖默然
發表於 : 週日 2月 27, 2022 12:58 pm
哈~
念也是虛妄。
但沒從假入手,借假修真。
那還真無所起修哩。
念也是虛妄。
但沒從假入手,借假修真。
那還真無所起修哩。
https://bodhicitta2.eastus2.cloudapp.azure.com/phpBB/
https://bodhicitta2.eastus2.cloudapp.azure.com/phpBB/viewtopic.php?t=42670
起疑情並無心態,更沒有您懷疑的妄心。次草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2:02 pm起疑情是什麽心態恆不住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0:58 am花兄法安漫步的犀牛 寫: ↑週五 2月 25, 2022 11:00 am學友,恆不住 寫: ↑週五 2月 25, 2022 9:55 am先請問學友怕死嗎?漫步的犀牛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9:04 pm恆不住學友,
這個說法,可以一談。
以下幾個問題,是否請學友釋疑 ?
1. 在小疑情階段,是有尋有伺嗎 ? 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2. 當處在疑團中,是有尋有伺嗎 ? 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3. 從小疑情轉到疑團的過程中,尋伺的變化如何 ? 是尋先止息? 還是伺先止息? 還是同時止息?
4. 從小疑情轉到疑團的過程中,是否有 "無尋有伺" 的階段 ?
若有,當際是處在小疑情階段? 還是疑團階段?
若沒有,尋伺的變化,是自己操作的? 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
5. 當心光一片階段,有尋有伺嗎? 這時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以上是第一階段的疑問,是否請學友簡單釋疑 !
平安 喜樂
對人生死的看法?
學此們要先學[大死一番]喔!
先依序回覆問題 :
Q1.先請問學友怕死嗎? A: 個人怕死。
Q2.對人生死的看法? A: 生死是唯一大事。
Q3. 學此們要先學[大死一番]喔! A:完全理解,但此題不是要學禪宗,而是要釋疑聖默然的箇中疑問。
回到聖默然的問題,
恆學友,可以針對犀牛提出的各階段尋伺問題,予以釋疑嗎?!
個人希望能聚焦在問題,而不是橫生枝節而失焦。
平安 喜樂
您說的是次第禪法
個人說的是頓悟法門
所以從開始到究竟解脫,以觀心為上。
因此:佛法根本在心,修行根本在觀。
要解脫必須從心起,要觀心才能明
當起疑情時,就是把生滅散心以疑情止住了。
達到大疑情時,就是生滅心不動時,顯現體真止。
或許有人說生滅心真不動時會甚麼都沒有,
這是外行人的說法,
何不做做看呢?
其實生滅法相當下即是不生不滅的法性他是活活潑潑的法性啊!
佛說:此法常住,法住法界。
至於您說的「尋伺」「止觀」只是觀心上的細分。
其中有很多境界,因個人累世修持的禪境界不同,都屬個人心境的變化。
這些個人影像,就當成如幻夢影
譬如:心離開生滅或定在生滅,當然會生心喜、身樂。
但是這些喜樂乃至妙樂都是心身起變化的。
然而身心佛說無常苦空啊!
共勉之。
(抱歉,我的電腦或有時會亂跳字)
生滅心生時能對治
滅時未生找誰對治
如果是正念起疑情
正念何必起疑情
疑情本身不是妄念嗎
博山禪警語 第二卷恆不住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13 pm起疑情並無心態,更沒有您懷疑的妄心。次草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2:02 pm起疑情是什麽心態恆不住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0:58 am花兄法安漫步的犀牛 寫: ↑週五 2月 25, 2022 11:00 am學友,恆不住 寫: ↑週五 2月 25, 2022 9:55 am先請問學友怕死嗎?漫步的犀牛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9:04 pm恆不住學友,
這個說法,可以一談。
以下幾個問題,是否請學友釋疑 ?
1. 在小疑情階段,是有尋有伺嗎 ? 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2. 當處在疑團中,是有尋有伺嗎 ? 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3. 從小疑情轉到疑團的過程中,尋伺的變化如何 ? 是尋先止息? 還是伺先止息? 還是同時止息?
4. 從小疑情轉到疑團的過程中,是否有 "無尋有伺" 的階段 ?
若有,當際是處在小疑情階段? 還是疑團階段?
若沒有,尋伺的變化,是自己操作的? 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
5. 當心光一片階段,有尋有伺嗎? 這時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以上是第一階段的疑問,是否請學友簡單釋疑 !
平安 喜樂
對人生死的看法?
學此們要先學[大死一番]喔!
先依序回覆問題 :
Q1.先請問學友怕死嗎? A: 個人怕死。
Q2.對人生死的看法? A: 生死是唯一大事。
Q3. 學此們要先學[大死一番]喔! A:完全理解,但此題不是要學禪宗,而是要釋疑聖默然的箇中疑問。
回到聖默然的問題,
恆學友,可以針對犀牛提出的各階段尋伺問題,予以釋疑嗎?!
個人希望能聚焦在問題,而不是橫生枝節而失焦。
平安 喜樂
您說的是次第禪法
個人說的是頓悟法門
所以從開始到究竟解脫,以觀心為上。
因此:佛法根本在心,修行根本在觀。
要解脫必須從心起,要觀心才能明
當起疑情時,就是把生滅散心以疑情止住了。
達到大疑情時,就是生滅心不動時,顯現體真止。
或許有人說生滅心真不動時會甚麼都沒有,
這是外行人的說法,
何不做做看呢?
其實生滅法相當下即是不生不滅的法性他是活活潑潑的法性啊!
佛說:此法常住,法住法界。
至於您說的「尋伺」「止觀」只是觀心上的細分。
其中有很多境界,因個人累世修持的禪境界不同,都屬個人心境的變化。
這些個人影像,就當成如幻夢影
譬如:心離開生滅或定在生滅,當然會生心喜、身樂。
但是這些喜樂乃至妙樂都是心身起變化的。
然而身心佛說無常苦空啊!
共勉之。
(抱歉,我的電腦或有時會亂跳字)
生滅心生時能對治
滅時未生找誰對治
如果是正念起疑情
正念何必起疑情
疑情本身不是妄念嗎
觀心無常,觀到達無心,能所皆泯,沒有能治所治。
既說正念,是真如之用,
豈有再起
疑情可言?
疑情本身即是無心,
起疑即是觀者對象。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起疑情是置心一處嗎勿忘初心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29 pm 在《仁王護國經‧觀空品》說:
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中有九百生滅。具體一點說,一分鐘內有四千五百個剎那,四十萬五千個念頭,可見心念生滅的迅速。
您我大家任何人皆有念。
您我二六時中無不是此相生,彼相滅;此相滅,彼相生;念頭生生滅滅不息著。
在雜亂妄想之際安上起一個「話頭」,疑情現前;「疑情」是什麼形相?一定〈無相〉。
一旦「話頭」提起只有疑情在,疑情是〈無相〉;念念不斷雜念妄想不停即是〈形相不停〉,唯存無相的疑情;心行上只存一個,有相的妄想雜亂就此停了。
無相是不是相的一種,從某個角度上看,也算是的,但也是個權宜善巧所施設的途徑手法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