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相與真如、佛性、如來藏等等都是同義詞,指一切萬法真實不虛之體相、本體、實體、真相、本性等;
現相 是實相所起的作用,有廣狹之分,狹義乃《大乘起信論》所說三細之一,廣義則可泛指一切顯現而有的心色之法。
實相者,萬法之體也,雖無相然復無不相,體自寂寂妙用恆沙。
現相者,萬法之表也,雖無性然復無不性,紅花綠葉盡顯祖意。
明實相者,體無生之理,勘世俗之一切現象 均為假相。
達現相者,會無滅之意,悟世俗之一切現象 均為真實。
實相無相故,是以如來藏 絕對不可被你我的 根識現量了知;
現相無性故,所以如來藏 能夠由你我的 正智比量悟達。
我與整合雖然都有認為 菩薩能夠親見如來藏,但這是詞同義不同。
對方的“親見”是現量見,而我的“親見”是比量見。
為什麼現理不能見實相,比量確能見實相?咱們可以打個比喻。
如果我問你 虛空在哪兒,你會給我指指頭頂,可如果我再接著讓你把頭頂上的虛空 給我現量地指出來,你能做到嗎?顯然不行。
山河與大地、藍天和白雲,因為都有形有質、有色有相,可以讓你我在自己的心識上 建立真現量境,
而虛空無形無質、無色無相,不具備現量 所需的必要條件,不能建立真現量境。
因此,在你我頭頂上 除了藍天和白雲外,你無法給我指出一個 叫虛空的東西出來。
你所能做的,其實只是用“有”來為我比量地描繪一個“無”,
把這麼個相待而成的“無”命名為虛空。
這並不是你無能,而是虛空 本來即如是。
藍天有色相,能取現量境,生有相見,可以回憶;
虛空無色相,只可取比量境,生無相見,不能回憶。
好在我是個明白人,當我面對藍天時,我不會愚蠢到以為藍天即是虛空,明白藍天不異虛空,不但明白藍天不異虛空,也明白白雲 同樣不異虛空。而且我不但知道 頭頂上的藍天、白雲不異虛空,不管見藍天還是見白雲 都知道也就同時見到了虛空。
而且我還知道 自己內心的藍天、白雲也不異虛空,不管見藍天還是見白雲 都知道也就同時見到了虛空。
所以除非 我不睜開心中的眼睛,不起心不動念,只要睜開心眼睛,起心動念了,不管看見的是藍天還是白雲,我都唸唸由比量的觀待 而得知我已經見到虛空了。
所以我不但知道 自己永遠 都只能回憶頭頂的藍天,而不能回憶頭頂的虛空,還知道自己永遠都只能回憶心中的藍天,而不能回憶心中的虛空!
人人都說自性難見,這第一難 首先難在找不準方向,總想著從現量上去見,對於一個象虛空一樣無形無相的物事,就是熬到大海乾涸了 也見不到不是?
如果你換個思路,從比量入手試試,說不定很怏就over了。
有的人可能會問:比量怎麼能見真實?
比量 都有是從思量分別中來,就算能見,又怎麼可能不受注意力的變化情緒 和妄念的干擾,而恆時不變,始終如一?且聽俺接著分別道來。
先用比喻說明 比量如何見真。喜歡軍事的朋友 都知道美國有隱形飛機,它可以吸收 敵方雷達發射的電磁波,從而躲避敵人的搜索 以發動隱身攻擊。
想知道敵人在自己的頭頂上 狂扔炸彈,自己卻連對方的影子 都看不見是個什麼感覺,嘿嘿!
你可以去問問 薩達姆大叔,他最清楚了。
本來美國人認為 他們這種飛機 不會被任何雷達發現,是天下無敵,沒有對手的,.
可想不到 很快就遇到了剋星——不起眼的捷克人 居然發明了一種 能夠探測出隱形飛機蹤跡的雷達!
捷克人是怎麼破了美國人隱身秘訣的呢?這就得從根上說起了。
雷達是利用物體 對無線電波的反射原理探測飛機的。
稍有點物理學常識的人都知道,
波段長的無線電波 會被大氣層上部的電離層反射,
波段較短的電波 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普通雷達為了排除電離層的干擾,在屏幕上 清晰反映出飛機的反射信號,彩用的都是短波頻率的工作波段,一旦美國的隱形飛機 把你發射的電磁波吸收了,你的雷達自然就成為聾子、瞎子,什麼都看不見、聽不著了。
捷克人的聰明 就在於他們的反其道而行之——你不是想隱形嗎?那就盡管隱形好了,
我要讓你把自己的真形“隱”出來。於是他們變換了方法,不向飛機發射短頻率電波,
而是向著頭頂天空的電離層發射長頻率的電波,再在地面安置若干接收器。
現在情況完全倒過來了,屏幕上有回波信號的是天空,空空如也的黑洞是飛機,有變成了無,無變成了有,現量變成了假,比量反倒變成了真,美國人的飛機 就這樣現出了原形。
菩薩用比量的方法 親見如來藏,也是這個道理。
所不同的是:一個由“無”比出“有”,一個從“有”比出“無”;
前者是從現量(電磁信號)與非量(黑洞)的差別中建立比量,後者只能從現量本身 去推知比量。
前者能夠思量,後者無法思量,能思則易,離思則難,故這二者難易之別 實在不可以道裡計也。
要想知道菩薩 怎樣由現量建立比量,從而恆時“親見”如來藏,就請耐著性子 繼續讀俺後邊的雜談。
接下來的第二個問題 本 來前次已經講過,這裡再闡述一遍,
菩薩之所以起煩惱的時候還能“親見”如來藏,是因為見如來藏之念 與起煩惱之念 是建立在不同的意識平台上,或者說二者工作的頻段 完全相異,相異則不互干擾之故。
准確地講,菩薩能“親見”如來藏的根本智,與眾生不能“親見”如來藏的根本無明一樣,
都運行在同一個意識平台,也就是最微細的意識——微細流註上。
微細流注 是由一個個細小的念頭組成的,這些細得不能不再細的念頭 連接起來,象流水一樣唸唸相續、唸唸無間、不斷流淌,如此才能生成 我們種種思想意識。
菩薩的根本智 和眾生的根本無明,就建構在這種極為微細、極微小的念頭上。
以前我在講解“本基”的時候,曾經引用過普美彭措法王的觀點。
法王認為 不論佛還是凡夫,當吾等心境相對時,我們阿賴耶識見分與相分 相和合於本基上 所生起的第一念都是一樣的,既非智亦非愚,而唯是一“覺”,
正智與無明 是隨後而起的第二念才產生的。
第具體地說,能起這一覺的,即是生佛同具的母光明,所起的這一覺,即是生佛同具的本覺智。
接著阿賴耶識的自證分 對第一個念頭所領受之境 起了了別與判斷,證自證分 再對自證分的判斷加以肯定,這即是第二念。
能起這第二念的 即是生佛同具的子光明,
a第二念若以所了之境為實有,即是無明;
b若以所了之境為虛幻,即是正智。
第一念是真現量,而且是真中之最真現量,第二念是真比量,而且是真中之最真比量,
凡聖之分野 不在第一念,而在第二念:第二念覺即佛,迷即眾生。
佛之覺,是明覺,你我之覺,是覺明。
明覺、覺明,字是相同的兩個字,只是把前後順序變了變,就成了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覺上加明,覺明為咎”,我們比之於佛,真的就只多了這麼一點點呀!
菩薩為什麼能恆時親見如來藏?就在於第一念和第二念永遠是次第而起,又唸唸無間的。
菩薩為什麼能由比量 而親見如來藏?
就在於第二念 對第一念所顯之像 能夠唸唸自起判斷。
只判斷法性,不分別法相,故只有見而沒有相,只能“親見”而不能回憶。
眾生的根本無明 也是這個道理,只判斷法性,不分別法相,故只有見 而沒有相,只能“親見”而不能回憶。他的問題 不在於認識的方法,是從一開始 即把判斷的方向搞錯了。
微細流注的第二念 只了性不了相,能夠了相的粗分意識 產生於微細流注生起之後,
它無法干預影響 微細流注,所以菩薩即使起煩惱了 也不會影響他親見如來藏,
眾生即使不起煩惱了 也不能促使他 親見如來藏。
菩薩和眾生第二念 對第一念所顯之像 能自起判斷,是本基法爾天成的功能。
這種功能 與那些較粗的意識功能不同,離一切有為造作,完全自生自顯,只要你的根識不出問題,不管第一念所顯之像 是男是女、是明是暗、是美是醜,也不管當時的心境 是定止還是散亂,它都於唸唸之間 自然進行。
除了認識判斷的恆時無間,菩薩能夠恆時“親見”還有一點,
就是微細流注 這玩意實在是太微細了,在我們的意識中 埋藏得很深,以我等凡夫的心智水平,根本就觀察不到它的存在,就更不可能 用我們所能操縱、掌控的心識手段 來干預改變了。
想想大海吧!不管海面的波浪有多大,它又怎能將海底之水 擾動分毫?!
大海就是菩薩的心,海面之波 如菩薩的煩惱,海底之水 如菩薩的正智,要想讓菩薩迷卻如來藏,除非你能將整個大海傾覆!
所以說,不僅
菩薩只要生心 就可以恆時 生起正智,恆時親見如來藏,
眾生只要生心 也必然會恆時 生起無明,恆時不能親見如來藏。
誰要是想栽贓菩薩起煩惱時 即無法親見如來藏,首先就得先證明 眾生不起煩惱時 即能夠親見如來藏,
因為這二者 就像黑夜與白晝一樣 你生我滅,此消彼長,勢不兩立,
在此處能夠成立的條件,在彼處於相反的狀態下 也必然能夠成立。
如果這樣,勢必會得出個成了聖 也可以再退為凡,成佛了 也可以再變成眾生的結論,
那豈不是要讓魔羅大人 樂開花了不成?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