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1 頁 (共 614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6月 06, 2022 10:21 am
由 新老怪
「靈明無取捨執著」,真心靈明:即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靈光寂照、了了分明,沒有取、沒有捨,更沒有執著,靈活明利,如水上擒葫蘆,左擒左轉,右擒右轉,總是擒不到它。前面將它比喻為「空如竹筒」,竹筒和葫蘆一樣,漂在水上靈明無比,擒不到它。要沒有取捨、沒有執著,才能靈明。取、捨和執著都要徹底放下。
「住於本妙明淨體性中,即大手印定」,在什麼地方安住啊?在「本妙明淨體性」中安住。真心本來妙用無邊,本來光明無量,本來清淨無染,這是真心的體性。在真心本體上安住,正是「無所住」。因為真心本體沒有形相,無相怎麼住啊?「無所住」而住,「即大手印定」。現在人們常談大手印,什麼是大手印?真心本體就是大手印。諸位明確了沒有?不要再問大手印怎麼結印啊?是左手、右手?真心本體就是大手印。妙用無邊、光明無量、清淨無染,無所住而住,就是大手印定。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6月 07, 2022 7:28 am
由 新老怪
首山竹篦(白雲禪師《無門關的探討》)
舉:首山和尚,拈竹篦示眾雲:“汝等諸人,若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汝諸人且道,喚作什麼?”
無門曰: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得有語,不得無語,速道!速道!
頌曰:拈起竹篦,行殺活令,背觸交馳,佛祖乞命。
野老曰:觸者喪,背者亡,攔腰斬斷,全身癱瘓;看似無門與首山同樣胡塗,其實此事分明揭曉!不論竹篦喚作什麼?且說首山拈起什麼?有道是:眼見見眼,徒然分別,是會家,三十二張天九牌,可以叫人傾家蕩產,卻不能使自己富貴榮華,您說,那其中的奧妙所在,是牌?是人?
大德!凡事莫靠天仰人,也莫怨天尤人,因為天人盡在汝心;何況首山手中拈起的,不過是一片微不足道的竹篦,縱然是高舉生死權仗,一切仍然操之在我!君不見,命運之神的模樣,不是全在繪畫者的一支彩筆麼?!
(白雲禪師《無門關的探討》)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6月 07, 2022 7:34 am
由 新老怪
首山竹篦(明超《無門關夾注》)
首山竹篦(首山和尚手中的竹篦子)
首山和尚(宋代首山省念禪師,風穴延沼法嗣)拈(用手指輕捏著拿起)竹篦(竹篦是禪林中,師家指導弟子時,作為使弟子警覺悟道的法具之一。又稱竹篦子。汝州葉縣廣教院賜紫 歸省禪師,參見汝州首山省念禪師時,就用在這一則“竹篦子話”下開悟見性的。竹篦是剖竹作成,呈“ㄟ”字形,如無弦之弓。手握處卷藤、上漆,並結絹紐,附流蘇。它的長度不一樣。與拄杖、拂子同為師家、尊宿所用的法具。一般引申為開掌打人。如今首座論法時 仍有沿用。而日本的禪林間 亦使用此法具。)示眾(訓示眾人)雲:“汝等諸人(你們大家),若喚作竹篦(如果把它叫做竹篦子)則觸(就沖犯了事物本身),不喚作竹篦則背(背離了事物本身)。汝諸人且道喚作甚麼(你們試說說看,它到底應該叫做什麼)?”
無門曰:“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得有語(不可以運用語言),不得無語(也不可以不用語言)。速道速道(快說快說)!”
頌曰:拈起竹篦,行殺活令。背觸交馳,佛祖乞命。
頌文大意:當禪師拈起竹篦之時,實際上是在施發殺人、活人的命令。在這種觸對和背離兩者 夾攻的無路可逃的困境中,即使是佛陀和歷代祖師 也都只有跪地求饒的份。
(明超《無門關夾注》)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6月 07, 2022 9:03 am
由 新老怪
在禪的世界裡,時而棒、喝、揚眉瞬目、一語一默極為普通,極為平常;時而海底紅塵、火中白雪、空手把鋤頭、橋流水不流等等奇特怪誕,令人驚疑,難以捉摸,不可思議,此等舉對無非是要斷眾生之妄想執著,直會自心本性,故禪宗對於教乘上一切搬搬弄弄,身外可得法者,謂之鬼窟裡作活計,如有法可指,反成法縛,再求法去縛何以相應?
如欲去凡見而反執聖見,宗門則從究竟處入,不假方便,直指本心源,見性成佛,謂之不立文字,教外別傳,若依他作解,反而塞自行者之悟門,故宗師教人 皆示本份事,一切現成,只要當機 直下證得這個『』,解得了取,是名『頓悟本心』直超生死。
按禪的本質 是超越時空,對以超越時空的這個『』,是無法以語言文字來表達,凡是能說的都在時空裡,
故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子貢亦說:「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不可得而聞之」,但為方便眾生契機悟入,有時借言語以顯無言之法,但言說不是禪,如指月之指,指非是月,吾人千萬 不要執指為月,
古德常言:「道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領會意旨,一切自看」,
又云:「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對以本來存在的禪,它不依賴任何教誨,甚至不依賴任何禪師,不依賴有無弟子,禪師來來去去,弟子生生死死,禪還是存在,比如有一天我會不在,你們也會不在,但對禪的存在本質,一點都沒有改變,它還是如是,因為它超越時空,超越有無對待二法,超越心意識,因為一切意識 教條理論會像塵沙一樣 蒙住我們的眼睛,故禪不在言語文字裡討生活,不要教條式系統化,而要求於平常心中 去體悟本源心性,以單刀直入,直指人心的方式 讓學人直下承當。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6月 07, 2022 9:28 am
由 新老怪
佛云:「知見立知」,故乃生妄想分別執著,而有生死輪迴,若無心即無物,無物即天真、即大道,
古德云:「道無心合人,人無心合道」,
又云:「佛法無你用心處」,穿衣吃飯即是,舉心動念即乖。
石霜禪師說:「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萬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廟香爐去,一條白煉去」,
即止住唇舌的鼓譟,使思念永遠像死灰枯樹,確切的素樸,純真的信仰,進入寧靜無妄的狀態,
所謂四大五蘊的重荷消失了,只有輕鬆平易和自在,全都解脫了,以本來面目之實相 展現無遺。
永明壽禪師亦云:「自古佛祖 心心相授,並無一法與人,只教 你執定金剛王寶劍,斬斷一切所知、所見、所聞、所覺、所悟,只剩這赤條條、光裸裸、一塵不染、一絲不掛的,便大事了畢」,
並偈云:「
化人問幻士,空谷答泉聲,
欲會吾宗旨,泥牛水上行」。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6月 07, 2022 9:37 am
由 新老怪
佛於金剛經云:「一合相不可說」
即是此意,這是無有意識,至真至極的絕對之境,人與道合真,人與自然的合一,此時人生活在真正的醒覺,真正的自在,過著現實喜悅的生活,能用自己的真心去生活。
道是眾生的體性,也是自家的本心,更是宇宙萬物的本體,一切是自然的契合,吾人言說修道得道只是方便勸喻之詞,實際上無道可修,無法可得,
古德云:「道不用修,但莫污染」,
禪不假學,貴在息心,心息故心心無慮,不修故步步道場,無慮則無三界可出,不修則無菩提可求,不出、不求猶是教乘權便之說,入海算沙空自費力,磨磚作鏡枉用功夫,君不見高高山上雲,自捲自舒,何親何殊?深深澗底水,遇曲逢直無彼無此。
最後以【悟心銘】抄錄如下以供各位同修參考:
不是有心,不是無心,不是不見,不是不聞,了了覺知,
不著見聞,夙障自除,
問心何來,因境而起,境亦不有,同屬幻影,
妙用恒沙,盡是緣心,緣心息處,頓證無生,
無生實相,非可眼見,杳杳冥冥,其中有精,証悟之者,
名曰見性,
是故無求,心自寧一,無心可惑,即是大定,
得大定者,無動無靜,無得無失,無喜無瞋,
本位不移,起應萬機,不變隨緣,即無生死,
成佛要訣,如是而已。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6月 07, 2022 9:38 am
由 新老怪
君不見
高高山上雲,自捲自舒,何親何殊?
深深澗底水,遇曲逢直 無彼無此。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6月 07, 2022 10:14 am
由 新老怪
禪之最高表露,不在講經說法 故言不立文字,又不在因事破執,而在其本身之『妙智慧』之自然流現發抒。
至此不只說法無說法相,不說法與說法 宛然無別,所即世間萬物皆倘佯,亦皆般若法身,順手拈來皆是菩提涅槃,
長沙禪師云:「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回」其自然顯現真空妙有之圓融理境,
即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活生生的體現,自然處處無非禪機,妙行所及處處無非禪悅,
「青山不動自如如,朝暮雲霞任卷舒」這正是禪境,這種如如境界,即相無相,隨境不變,不為形役,不起計著,在塵離塵,心境不二、有無不二、動靜不二、,坐斷兩頭超越對待二法。
佛云:一真法界,一合理相。此為人生宇宙的 實相真諦,生命究竟解脫 大自在之處。
禪是無知的知,無念的念,無心的心,無意識分別的分別,相即相非,事事無礙,萬法如如。
禪的行為 成為無功德、無功用、無造作,無用之用、無求之求,一切以超越對待二法表現出來,故禪的本質 是不可思議、不可說的,只能意會 不可言傳。
若可言傳,世尊於講經說法 四十九年即可止度,何用又再靈山拈花示眾,不說一語,迦葉微笑傳旨,難道三藏十二部經 說法還不夠嗎?
各位若能知會 此意旨,當可意會 禪之不二法門,與咱師尊師母之一指妙法的真實義。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6月 07, 2022 10:32 am
由 新老怪
一個修道者只有腳踏實地,專心致志於修行,以求了悟自心本性,解脫生死,才是最實在的。
偈曰:
禪是涅槃妙心
禪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
禪是無我、無心、無念
禪是自覺自心本性
禪是即心、即佛、即法
禪是解脫自在
禪是唯我獨尊
禪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禪是實相般若
禪是平常心
禪是一以貫之
禪即生活、生活即是禪法
禪是不執著一切相
禪是不為外境所動搖。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6月 08, 2022 8:08 am
由 新老怪
首山竹篦(謝力《我與無門關》)
〖公案〗
首山*1和尚拈竹篦*2示眾,雲:“汝等諸人若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汝諸人且道喚作甚麼?”
【語譯】
首山和尚拿著竹篦(一種比梳子還細的梳頭工具)對眾人說:“你們要是把它叫做竹篦就是觸犯戒律,要是不把它叫做竹篦就是違背戒律,你們說說看,應該把它叫做什麼?”
〖評唱〗
無門曰:“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得有語,不得無語。速道!速道!
【語譯】
無門說:“叫竹篦則觸犯戒律,不叫竹篦則違背戒律。不能開口,也不能不開口。快點!快點!說給我聽聽!”
〖頌曰〗
拈起竹篦 行殺活令
背觸交馳 佛祖乞命
【語譯】
拈起竹篦,執行殺人的命令,
不是違背就是觸犯,
祖師爺啊!請你饒命!
【題解】
出家人頭上不長發,連梳子也用不上,要這篩梳蝨子的竹篦來做什麼?
無門還真傻,幹嘛要求首山饒命?先把首山關起來,再嚴刑拷打,問他這竹篦從何而來,留著在竹篦有什麼企圖,是不是想蓄發還俗,那時候他自然會告訴你,這竹篦不叫竹篦,就叫做什麼什麼。
【參究】
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
不能開口,也不能不開口。
【註解】
*1 首山,即首山省念禪師,臨濟五世法孫,風穴法嗣。以“
咄哉拙郎君!巧妙無人識,
打破鳳林關,著靴水上立。
咄哉巧女兒!攛梭不解織,
看他斗雞人,水牛也不識。
”此八句法偈,馳名禪林,世稱首山綱要。
*2 竹篦,一種比梳子還要密的梳頭工具。
(謝力《我與無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