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5 頁 (共 613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7月 14, 2022 2:41 pm
由 新老怪
你知道自己父母未生時的 本來面目嗎?香岩一聽,當時就楞住了:我又沒有神通,如何知道父母未生前 是個什麼面目?其實父母未生時,也即是萬法未生時,既然沒有法,又如何來的面目呢?這一問果然有力量,香岩立時 啞口無言。
家都知道,所謂“涅磐”者:涅即不生,磐即不滅。只有證到 為何不生,才能知道為何不滅,才能超越生死。
溈山當時這一問 堪稱前無古人,因為以前 從未有人問過類似的話,香岩找不出現成的答案,於是求師兄能為他道破
(他還沒意識到 以前的過錯,就在於總要求個知解,豈不知溈山如果為你說破了,你還能悟嗎?),幸好溈山沒有婦人之仁,好不容易才把他套住,如何能輕易放過?
於是說:“我若說似汝,汝以後罵我去。我說的是我的,終不干汝事。”
正所謂“父母所生口,終不為你道。”當時若是說出來,又如何能有後來之事呢?
萬法未生時,既然沒有法,又如何來的面目呢?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7月 14, 2022 2:50 pm
由 新老怪
溈山之所以要如此相為,是因為當初 如果直接為他說破,香岩必然像過去一樣,又落入概念的窠臼裡,接著玩他的語言、文字游戲,如此則如何 能打破無明殼子呢?
溈山不愧為大手筆宗師,既然正面接引不行,那就先把你逼到絕路上,讓你來個前無路可進,後無路可退,置之死地而後生。
因為你那無明的殼子太厚,給你把小錘子 輕輕敲打,根本就打不破,那麼我就給你換把大的,你在那裡慢慢參,參到最後力量積蓄足了,“啪”地一下打開,還怕無明不破嗎?
看來這個“驅耕夫之牛,奪飢人之食,”果然是宗下 屢試不爽的法寶!
至於溈山所首創的,用個無意味語作話頭,使學人籍以參究 發悟的方法,在後世幾乎 更是成為宗門悟禪的 惟一可行之法。
其實話頭 本來沒有任何意義,都是些無意味語,可為什麼有意味、
有邏輯的見解和思辨 都打不破無明,這個無意味的話頭 反而能打破無明呢?
近代著名禪宿,八指頭陀月溪禪師 講得很好,在他所著的《禪宗源流》一書中說:
“修大乘人 知一念無明之不可破,故利用一念無明 以打破無始無明,而見本源自性,乃擒賊先擒王之法也。”
按照他的說法,我們的佛性 是無始無終的,由於一念不覺 所生出的無始無明,則是“無知無覺、無始有終、可以打破”;
無始無明 本來無知無覺,但是由它所生出的見聞覺知 則是有知有覺;
見聞覺知 同時具有淨緣和染緣,其中染緣 起現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六種功用,就是一念無明。
一念無明 具有不可打破的特性。
它本身 雖然無法打破,但如果以之為工具,卻可以用來 打破無始無明,就好比鐵錘 不能打破自己,而可以 打破玻璃瓶一樣。
所謂參話頭,就是讓你用這個一念無明 去打破無始無明,從而見到自己的真如佛性,
宗門的這柄鐵錘 就有這樣不可思議的作用,
學人果能如理而參、如法而修,何愁不能破參發悟呢?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7月 14, 2022 3:15 pm
由 新老怪
一切眾生之所以沉淪生死苦海,長劫不得出離者,乃由於無始無明之遮蔽,於本無生死處虛 妄生出生死之見,於本無生滅處 虛妄生出生滅之心。眾生之妄心 雖有多種,但擇其要者、大者,則不出“有無斷常”四見也。
明心見性之所以能夠 截斷生死根源者,就在於可以由見性 而明了萬法本空,萬相皆幻,進而以般若正智 蕩盡無始無明。如此則雖不求了生死,而生死自了;雖不求熄生滅,而生滅自熄。
所以說佛教內部 不論何宗何派,最後無不匯歸 見性一途,無不於心地上 而求解脫。
講到明心見性,不管禪宗也好,教下也好,只是下手之方便 有所不同,入門以後的境地 都是一樣的。因此不論修習何種方法,只要用功得法,功夫相應,都有可能 在很短的時間內 打開本來。
悟心首先是破參難,其次則是破參以後 如何去偽存真。
也就是說,可否得到一點好消息 是一回事,而能不能就此斬斷迷情,會取從上以來諸佛 無上微妙本心,則又另外是一回事。
在眾生的四個根本錯誤知見中,斷常二見 相對好破一些,而有無二見 相比之下則要難破得多。
假如我們認真留意一下 公案中的故事和事例,會發現即使是一些非常偉大的禪師,在他們修學的路上 也一樣會經歷坎坷,於不知不覺中 落入意想不到的窠臼中。
比如六祖慧能,當他初次聽到 別人念誦《金剛經》的時候,即已深達 無我性空之妙理
(請注意:此時他的意境 已是迥出常流,不但遠高於五祖會下的泛泛平庸之輩,亦高於身居首座高位的神秀禪師),
其“身非菩提樹,心非明鏡台”詩句,在常人看來,實在是千古難得之佳偈。
照理說其見地之玄妙 超卓早已鶴立雞群,可是五祖卻說他 並未見性,因為他偏空了,落在了空無裡。
再比如百丈懷海禪師,因馬祖問野鴨子一事,被祖扭鼻頭,疼痛入心而發悟。來日祖上堂,未及發話,即被其卷卻拜墊,祖於是離座返歸丈室,高邈風范已現端倪。
但是在隨馬祖回到方丈後,卻在“即此用、離此用”上露出了馬腳,
因為他還有這“即離”之見,落在了有裡。
慧能的空 與百丈的有,不同於未悟凡夫的有無之見,乃是於悟所生出的一種微細情見,當事人自己是不易覺察的。
倘慧能不於夜半 聽五祖再講《金剛經》 ,則無由體解大道,一連發出五個何期的感慨;
若百丈不聞馬祖振聲一喝,即無以剿絕偷心,何得耳聾三日?
剿絕偷心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7月 15, 2022 8:05 am
由 新老怪
第二十四則 雪峰看蛇
示眾云。東海鯉魚。南山鱉鼻。普化驢鳴。子湖犬吠。不墮常塗。不行異類。且道。是什麼人行履處
舉。
雪峰示眾云。南山有一條鱉鼻蛇。汝等諸人切須好看(提起坐具云。這箇不是倩來底)
長慶云。今日堂中 大有人喪身失命(聞風便颺)
僧舉似玄沙(壘不過三)
沙云。須是我稜兄始得(狐朋狗黨)
然雖如是 我即不恁麼(別有一條長便請拈出)
僧云。和尚作麼生(毒蟲頭上措痒)
沙云。用南山作麼(只者鼇鼻猶為分外)
雲門以拄杖 攛向峰面前 作怕勢(何得自傷己命)
師云。南山鱉鼻 雖是死蛇。象骨巖前 解弄也活。雪峰拈來示眾。本要以毒去毒。
長慶只解順水推舡。道今日堂中 大有人喪身失命。若解逆風把柂。雪峰須入涅槃堂始得。
玄沙聞舉云。須是我稜兄始得。這裏有些子[言*肴]訛。若道玄沙許長慶。為甚麼。卻道我即不恁麼。不唯順水推舡。更解逆風把柂。這僧不顧危亡。便間和尚作麼生。
玄沙只道。箇用南山作麼。這裏便見弄活蛇手。
雲門便攛拄杖作怕勢。用得最親。
雲巖掃地話頌中。曾舉象骨巖前弄蛇手。兒時做處老知羞。為雲門道 奴見婢殷勤。便騎賊馬趁賊。也不妨惡手腳。今日再頌弄蛇話。誇拏龍手。看他大斧斫了手摩挲。
頌云
玄沙大剛(當機不讓父)
長慶少勇(見義不為)
南山鱉鼻死無用(擔條斷貫索)
風雲際會頭角生(時來蚯蚓作蛟龍)
果見韶陽下手弄(忍俊不禁)
下手弄(弄不出即休兩迴三度)
激電光中看變動(眨眼喪身失命)
在我也能遣能呼(少賣弄)
於彼也有擒有縱(七寸在手)
底事如今付阿誰(萬松老漢)
冷口傷人不知痛(阿耶阿耶)
師云。玄沙專使馳書上雪峰。峰拆開乃見三張白紙。
示其僧云。會麼。
僧云。不會。
峰云。不見道。君子千里同風。僧迴舉似沙。
沙云。山頭老和尚蹉過也不知。
玄沙承嗣雪峰。尋常證父攘羊。當仁不讓。道要南山作麼。此又果毅無前。太剛之甚。
長慶隨邪便道。大有人喪身失命。不解師子返擲。此真見義不為。是無勇也。
風雲際會頭角生。果見韶陽下手弄。此頌雲門覿面 拈出一條活蛇。不同諸師 弓柸現影。能遣能呼者。俚諺有云。呼蛇即易。遣蛇即難。有擒有縱者。此頌 既攛向面前 復作怕勢。已能擒縱 必解遣呼。
天童末後道。底事如今付阿誰。
冷口傷人不知痛。但凡拍頌歸於自己。拈向面前。始是作家。
雪竇亦云。如今藏在乳峰前。來者一一看方便。師高聲喝云。看腳下。
萬松道。雪竇貪觀腳下。不知穿過髑髏。天童冷口傷人。明人不作暗事。我當時若作雲門。以拄杖攛向雪峰懷裏。擬議不來。隨後教伊 自作自受親遭一口。為什麼如此。今朝二月二。暫放龍抬頭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7月 15, 2022 8:17 am
由 新老怪
我佛釋迦如來應化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百千誓願,無量行門,只為眾生能夠開、示、悟、入佛知見,以期了生脫死,成就無上究竟正等大覺也!至於說到一大教的根本意趣,雖廣宣則有洋洋灑灑之三藏十二部,實際歸納起來 卻皆不出見地與行履二門。
宗下於見修之事相 常用三關以為之喻,以明根本為初關,以盡凡情為重關,以了余習為牢關。
三關與見地、行履名雖有異,而理實無殊。
初關破無明,重關掃情見,故其重心 皆在於見地,至於末後牢關 則專於事修,故惟論行履而已。
在見地與行履二者中,以前者為根本,這就好比我們行路時 先得認清方向,知道要去的目的地 在何方所。
方向如若正確,即使遠隔千山萬水 亦早晚可至;方向如果錯誤,就算近在咫尺 亦遠似天涯。
熟讀過禪宗語錄和公案的人 往往都有這樣一個體會,那就是禪宗的重心和精髓 都在其見地當中。
就像溈山語於仰山:吾“只貴子見地,不貴子行履。”
見地正確的人,行履自然不會走錯。
所以三關其實重在前兩關,破重關又叫會“末後句”,悟後的人 假如還在四方行腳,一定為的是這末後一句。只有會得末後一句,才可以罷參了手,才真正有資格 歸家穩坐。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7月 15, 2022 8:23 am
由 貢巴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7月 15, 2022 8:32 am
由 新老怪
公案一:
師至白雲,舉僧問南泉 摩尼珠話請問,雲叱之,事領悟,
獻機投偈曰:
山前一片閒天地,叉手叮嚀問祖翁。
幾度賣來還自買,為憐松竹引清風。
雲特印可,令掌堂磨事。
一日,有僧見磨轉,遽指以問師曰:“此神通耶?法爾耶?”
師褰衣旋磨一匝,僧無語。
未幾,雲至,語師曰:“有數禪客自廬山來,皆有悟入處。教伊說亦說得來由,舉因緣問伊亦明的,教伊下語亦下得,只是未在。”
師於是大疑,私自計曰:“既悟了,說亦說得,明亦明的,如何卻未在?”
遂參究累日,忽然省悟,從前寶昔一時放下,走見白雲。
雲為手舞足蹈,師亦一笑而已。
師後曰:“吾因茲出一身白汗,便明的下半載清風。”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7月 15, 2022 8:39 am
由 新老怪
公案中的 “師”是北宋年間的 著名禪宿五祖演和尚,“白雲”是他的師父白雲守端禪師。
五祖演 是宋代臨濟宗的巨挈,曾培育出“三佛”等享譽後世的弟子,
在老人講解公案的時候 曾經屢屢引用他的故事,其中的“頻呼小玉原無事,只為檀郎認得聲”一則,給吾等後學留下了 多少憧憬與遐想!
卻說五祖演在初參白雲端和尚時,舉僧問南泉摩尼珠話請問,遭白雲當頭呵斥,
立時有所省悟,並獻上一首悟心偈,於是“雲特印可,令掌堂磨事。”
此時的演和尚 亦道得偈頌,亦下得轉語,若論機用即不用,可真正的休歇地 卻還未夢見在。
與我在拈提(一)中所舉的黃庭堅與龐居士 最初悟道時的境界是一樣的,只是初悟,並未透徹。
可令人不解的是 白雲卻在此時即草草印可於他,莫不是白雲眼瞎,拿個蘿卜圖章亂肯人不成?非也!
原來是那初悟的人 無明遽破,真心才現,皆不免要生出有所得之心,往往沉溺其中 抽身不得。
好比一個兩手空空的窮小子 到山中尋寶,歷盡千辛萬苦 好不容易拾到幾塊碎銀,趕緊摟在懷中寶貝得不行,你若馬上告訴他 這個不是真正的寶貝,還有更好的好東西 埋藏在深山裡,大多狐疑瞻顧而不肯生信,即使勉強生信 亦昏昏然而無下手處。
須得選個合適的時機,用個恰當的方式,奪下碎銀,使其尋覓 真正的無價珍寶。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7月 15, 2022 8:45 am
由 新老怪
白雲不是不知五祖未徹,他是在等一個合適的機會,這在才“未幾”機會就來了。
卻說一日 白雲來語於五祖:“有數禪客自廬山來,皆有悟入處。教伊說亦說得來由,舉因緣問伊亦明的,教伊下語亦下得,只是未在。”
白雲舉自廬山來的這數禪客的因由,是在隔山打牛。
彼等雖皆有悟入處,說亦說得來由,舉因緣亦明的,下語亦下得,與你現在的光景是不是一樣啊?
雖然到得這步天地 卻也大不易,但“只是未在!”
這畢竟只是半路風光,裡歸家還大遠在,切須仔細呀!
這五祖果是個根基大利的人,聞師所言 不禁心生大疑,經累日參究 而忽然省悟,於是“從前寶昔一時放下,”得個真正的休歇處。
有意思的是 當他走見白雲時,白雲並未問他見了個什麼,而是手舞足蹈為之慶賀。
同樣的場景 我們以前曾經見到過,當日後五祖演的弟子慧勤佛鑑 徹悟以後來見他時,“祖才見,遽曰:‘勤兄!且喜大事了畢。’”
象這種不用開口,只須望上一眼 即可知來人悟了還是沒悟,悟得徹還是不徹的功夫,不但白雲和五祖有,包括後世的大慧杲、章嘉、虛雲、袁煥仙有同樣有此功夫。
宗門大佬此種驗人手段,實在是羨煞吾等後人也!
若非修證已臻究竟,何得至此歟?
獅子常君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7月 15, 2022 10:30 am
由 新老怪
萬事萬物,相資為生者,因緣互為因果,統名之曰因緣所生。
故極稱無主宰,非自然。
人也,物也,固皆如此。
唯其體性功能,如來藏性之本然,則非自然、非因緣之所及,強名之曰真如。
順世俗之見 而謂其為宇宙萬有之主者。
理析玄微,事通幽奧,寧非至理乎?
又曰:道家所謂,人在母胎,猶為一囫圇先天之太極全體 一出娘胎,臍帶剪斷,一點靈光,方入其竅,豈不近於科學耶?
曰:科學之為學,今尚在未定之天,何必以近似科學為真耶?
其迷也孰甚!即依此論,先天之性 與後天之性,寧非一體乎?
若為二者,各不相幹。
若為一者,分而為二之階段,體寧非同?其說含糊,不值一辯。
此皆後世方士之託言,非至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