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佛陀將入涅槃,其有些弟子信徒不忍親眼看見佛陀入涅槃,自己就先在佛陀之前就走了。
也有些大禪師,來去自如,有的坐著走,有的站著走,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
我想修行人如果能做到這樣就很不錯了。
當然,每個人都希望佛陀與大善知識可以慈悲多住世留個三五十年,甚至三五百年,但那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今有人想說不願聽天由命想要自己作主,效法那些大禪師,想走就走,來去自如,如何?嗯!我只能說,祝福你(妳),一路好走!
開悟前,開悟後
-
- 文章: 1572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雜阿含經》卷47:「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尊者[5]闡陀,住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疾病困篤。時,尊者舍利弗聞尊者闡陀在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疾病困篤。聞已,語尊者摩訶拘絺羅:「尊者知不?闡陀比丘在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疾病困篤,當往共看。」摩訶拘絺羅默然許之。時,尊者舍利弗與尊者摩訶拘絺羅共詣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至尊者闡陀住房。尊者闡陀遙見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6]凭床欲起。尊者舍利弗語尊者闡陀:「汝且莫起!」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坐於異床,問尊者闡陀:「云何?尊者闡陀!所患為可堪忍不?為增、為損?……」如前叉摩修多羅廣說。尊者闡陀言:「我今身病,極患苦痛,難可堪忍。所起之病,但增無損,唯欲執刀自殺,不樂苦活。」尊者舍利弗言:「尊者闡陀!汝當努力,莫自傷害!若汝在世,我當與汝來往周旋;汝若有乏,我當給汝如法湯藥;汝若無看病人,我當看汝,必令適意,非不適意。」闡陀答言:「我有供養,那羅聚落諸婆羅門長者悉見看視,衣被、飲食、臥具、湯藥無所乏少;自有弟子修梵行者隨意瞻病,非不適意。但我疾病苦痛逼身,難可堪忍,唯欲自殺,不樂苦生。」舍利弗言:「我今問汝,隨意答我。闡陀!眼及眼識、眼所識色,彼寧是我、異我、相在不?」闡陀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復問:「闡陀!耳、鼻、舌、身、意及意識、意識所識法,彼寧是我、異我、相在不?」闡陀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復問:「闡陀!汝於眼、眼識及色,為何所見、何所識、何所知故,言眼、眼識及色,非我、不異我、不相在?」闡陀答言:「我於眼、眼識及色,見滅、知滅故,見眼、眼識及色,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復問:「闡陀!汝於耳、鼻、舌、身、意、意識及法,何所見、何所知故,於意、意識及法,見非我、不異我、不相在?」闡陀答言:「尊者舍利弗!我於意、意識及法,見滅、知滅故,於意、意識及法,見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尊者舍利弗!然我今日身病苦痛,不能堪忍,欲以刀自殺,不樂苦生。」時,尊者摩訶拘絺羅語尊者闡陀:「汝今當於大師修習正念,如所說句:『有所依者,則為動搖;動搖者,有所趣向;趣向者,為不休息;不休息者,則隨趣往來;隨趣往來者,則有未來生死;有未來生死故,有未來出沒;有未來出沒故,則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純[7]一苦聚集。』如所說句:『無所依者,則不動搖;不動搖者,得無趣向;無趣向者,則有止息;有止息故,則不隨趣往來;不隨趣往來,則無未來出沒,無未來出沒者;則無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滅。』」闡陀言:「尊者摩訶拘絺[1]羅!供養世尊事,於今畢矣!隨順善逝,今已畢矣!適意,非不適意。弟子所作,於今已作。若復有餘弟子所作供養師者,亦當如是供養大師,適意,非不適意。然我今日身病苦痛,難可堪忍,唯欲以刀自殺,不樂苦生。」爾時,尊者闡陀即於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以刀自殺。時,尊者舍利弗供養尊者闡陀舍利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闡陀於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以刀自殺。云何?世尊!彼尊者闡陀當至何趣?云何受生?後世云何?」佛告尊者舍利弗:「彼不自記說言:『尊者摩訶拘絺羅!我供養世尊,於今已畢;隨順善逝,於今已畢,適意,非不適意。若復有餘供養大師者,當如是作,適意,非不適意。』耶?」爾時,尊者舍利弗復問:「世尊!彼尊者闡陀先於鎮珍尼婆羅門聚落,有供養家、極親厚家、善言語家。」佛告舍利弗:「如是,舍利弗!正智、正善解脫善男子,有供養家、親厚家、善言語家。舍利弗!我不說彼有大過。若有捨此身,餘身相續者,我說彼等則有大過;若有捨此身已,餘身不相續者,我不說彼有大過也。無大過故,於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以刀自殺。」如是,世尊為彼尊者闡陀說第一記。佛說此經已,尊者舍利弗歡喜作禮而去。」(CBETA 2024.R3, T02, no. 99, pp. 347b14-348b1)[5] 闡陀 Channa. [6] 凭【大】,從【宋】【元】【明】 [7] 一【大】,大【宋】【元】【明】 [1] 羅【大】,羅我【宋】【元】【明】
有人曾問佛陀,自殺可以嗎?
佛陀大概是這樣說的,了悟了色身生死憂悲苦惱本非是我,也不離我,也不是與我相對存在(譬如,手心手背是同時相對存在),那麼,此生該做的都做了,該辦的都辦了,該供養的都供養了,那麼既使身病苦痛,難可堪忍,遂以刀自殺,也應無大過了。
-
- 文章: 2703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若有捨此身,餘身相續者,我說彼等則有大過;若有捨此身已,餘身不相續者,我不說彼有大過也。無大過故,於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以刀自殺。
//餘識相續者則有大過;餘名色相續者,則果體異方成熟
//餘識相續者則有大過;餘名色相續者,則果體異方成熟
-
- 文章: 1572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反思一下,如果說自殺者一定有罪,那麼,苟且求活者,為何卻就不能得福?《大莊嚴論經》卷15:「汝諸言自殺,
終不得生天, 墜巖投淵水,
復言得生天。 殺己言有罪,
餧養己身者, 何故不得福?
觀察不順理, 皆是愚癡倒,」(CBETA 2024.R3, T04, no. 201, p. 343c25-29)
這其中一定有甚麼因緣條件吧!並不能這麼直接說自殺就一定有罪不能生天,苟活或意外死的就一定得福可以生天。
苟活與得福,是兩回事,還是一回事?自殺與有罪,是兩回事,還是一回事?要仔細觀察,要順理剖析,不能這麼片面武斷說甚麼一定對一定不對,甚麼一定善一定惡。
-
- 文章: 1572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讓色身承受自然的病死痛苦與生死解脫有相關嗎?是不是折磨色身就可得到開悟?如果是肯定的,那麼佛陀當初為何要放棄苦行?
讓色身承受一堆沒有必要的痛苦,畢竟可以得到更多的福報嗎?理性科學一點,答案是不可。
有沒有人可以證明「自然死亡」的來世福報會大於「加工死亡」,誰統計過?答案是沒有。
畢竟,對於未知領域,迷信的還是比較多。若要我說個不迷信的,我只能說,我說不準!
只是講些客套話,安撫一下世俗人的情緒,好讓人一路好走,這我也只能盡量加減,加減盡量。
讓色身承受一堆沒有必要的痛苦,畢竟可以得到更多的福報嗎?理性科學一點,答案是不可。
有沒有人可以證明「自然死亡」的來世福報會大於「加工死亡」,誰統計過?答案是沒有。
畢竟,對於未知領域,迷信的還是比較多。若要我說個不迷信的,我只能說,我說不準!
只是講些客套話,安撫一下世俗人的情緒,好讓人一路好走,這我也只能盡量加減,加減盡量。
-
- 文章: 1572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真我畢竟沒有生死,生死只是我法身的變化身而已。變化身就是法身招感業力而引發現相的,若不招感生死的業力,又怎麼會引發生死的變化身呢?
貪愛天下美色美味,必然招感引發通聯天下之氣,入了胎,成了人,產生了生死現象。
而真我,如如不動,沒有來去生死。【覺】這個功能,也沒有斷滅。是真我在覺,能覺的是真我,故真我又名為佛。
理論如此而已。好好體會驗證,各位有的是時間。死亡也是一種過程,一種學習,一種驗證,屆時,要好好專注,可以的話盡可能記憶下來,一切記憶都會儲藏在藏識裡,將來感而發現。畢竟,死亡,並非覺性的終結,反倒像是電影院裡的下一個轉場。
貪愛天下美色美味,必然招感引發通聯天下之氣,入了胎,成了人,產生了生死現象。
而真我,如如不動,沒有來去生死。【覺】這個功能,也沒有斷滅。是真我在覺,能覺的是真我,故真我又名為佛。
理論如此而已。好好體會驗證,各位有的是時間。死亡也是一種過程,一種學習,一種驗證,屆時,要好好專注,可以的話盡可能記憶下來,一切記憶都會儲藏在藏識裡,將來感而發現。畢竟,死亡,並非覺性的終結,反倒像是電影院裡的下一個轉場。
-
- 文章: 1572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人生的真相且不論,就說說我以為的人生的意義如何?
生而為人,就要活著像個人。這算不算是一種人生的意義?
那麼,如何才能說是活著像個人?如古人所說,致良知良能吧!換句話說,避免失智或失能。一種是心理上思想的,一種是生理上行為的。
然而,只是避免失智或失能這樣就算夠了嗎?或許,還要在質上的提升,乃至於要盡心盡力求仁盡義。
問自己能辦得到嗎?人生固有難,退而求其次,或許你會說,我的人生意義,苟且度過而已。何必言仁義,但言上天所賜一身軀不得不養而已。大人們的天下,大人們自當煩惱,而小人的世界,求得自身溫飽,足已!
然後,行有餘力,來這裡寫寫科幻小說之類的自娛娛人,足已!
生而為人,就要活著像個人。這算不算是一種人生的意義?
那麼,如何才能說是活著像個人?如古人所說,致良知良能吧!換句話說,避免失智或失能。一種是心理上思想的,一種是生理上行為的。
然而,只是避免失智或失能這樣就算夠了嗎?或許,還要在質上的提升,乃至於要盡心盡力求仁盡義。
問自己能辦得到嗎?人生固有難,退而求其次,或許你會說,我的人生意義,苟且度過而已。何必言仁義,但言上天所賜一身軀不得不養而已。大人們的天下,大人們自當煩惱,而小人的世界,求得自身溫飽,足已!
然後,行有餘力,來這裡寫寫科幻小說之類的自娛娛人,足已!
-
- 文章: 1572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於我,開悟只是偶然,自認為是佛卻是必然。
凡夫固然有生死,至於聖人永世以來未曾有生死。我不自稱自己是個凡夫,那肯定就是個世間怪胎,而我不自稱我是的聖人,那肯定又是個騙子。
在凡夫面前,我自稱聖人,說甚麼總是尷尬。在聖人面前,我自稱凡夫,則堪稱委屈。
於是,成佛這件事,只宜自知,安自保重。
至於,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成為誰的指導老師,如此也焉知是福是過?明明我可以開示你,但又礙於我不是你的指導老師,甚至你也沒來問過我,所以,雞婆地幫你破除關卡,那就是有過失了!而你破除不了自己的關卡,那絕對不能算我的過失,儘管我知道怎麼幫你破除關卡。我寧願鼓勵你,這點小事還是閣下自己來的好!
後話,人人本來都是聖人,但各個都自認為自己是凡夫。雖說,看見甚麼就說甚麼,但,夏蟲畢竟看不見冬雪。所以,誰能親眼看過永生?
凡夫固然有生死,至於聖人永世以來未曾有生死。我不自稱自己是個凡夫,那肯定就是個世間怪胎,而我不自稱我是的聖人,那肯定又是個騙子。
在凡夫面前,我自稱聖人,說甚麼總是尷尬。在聖人面前,我自稱凡夫,則堪稱委屈。
於是,成佛這件事,只宜自知,安自保重。
至於,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成為誰的指導老師,如此也焉知是福是過?明明我可以開示你,但又礙於我不是你的指導老師,甚至你也沒來問過我,所以,雞婆地幫你破除關卡,那就是有過失了!而你破除不了自己的關卡,那絕對不能算我的過失,儘管我知道怎麼幫你破除關卡。我寧願鼓勵你,這點小事還是閣下自己來的好!
後話,人人本來都是聖人,但各個都自認為自己是凡夫。雖說,看見甚麼就說甚麼,但,夏蟲畢竟看不見冬雪。所以,誰能親眼看過永生?
-
- 文章: 1572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七識盡滅,業識不滅。
經過那一次經驗,我以為死亡不過如此而已,有甚麼好恐懼的?固然,死而復生,記憶可以保留,但若哪天換個稚嫩的小鮮肉體,喪失了前世的記憶,忘了萬貫家產金銀珠寶埋在哪裡,至少仁德善義還在,也應該夠用。
人生之難,難在活著的時候,求仁不能,求義不成,活地人不人,物不物,盡是苦,但若人都死了,還有何難何苦的?
此生,但問,求仁盡義,淨業進德,足已!帶得走的,看來,也只有這些德業而已。
經過那一次經驗,我以為死亡不過如此而已,有甚麼好恐懼的?固然,死而復生,記憶可以保留,但若哪天換個稚嫩的小鮮肉體,喪失了前世的記憶,忘了萬貫家產金銀珠寶埋在哪裡,至少仁德善義還在,也應該夠用。
人生之難,難在活著的時候,求仁不能,求義不成,活地人不人,物不物,盡是苦,但若人都死了,還有何難何苦的?
此生,但問,求仁盡義,淨業進德,足已!帶得走的,看來,也只有這些德業而已。
-
- 文章: 1572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仁就是作為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品德,義就是作為一個人應該盡力完成的事業。
至於,甚麼是應該,甚麼是不應該,這,也算是身為一個人的必修功課,自己得去搞清楚。別給自己找苦受,也不要給別人找麻煩。活到老,學到老,盡量擴展自己的知識及經驗範疇,增益其所不能。
至於,你能不能信受自身佛性永世不滅,這,若道聽塗說,信了就去修,也就得了,若不信,那就閣下得自己下功夫去學習與驗證。聽來的,與自己認證的,總是有點信力上的落差的。
至於,甚麼是應該,甚麼是不應該,這,也算是身為一個人的必修功課,自己得去搞清楚。別給自己找苦受,也不要給別人找麻煩。活到老,學到老,盡量擴展自己的知識及經驗範疇,增益其所不能。
至於,你能不能信受自身佛性永世不滅,這,若道聽塗說,信了就去修,也就得了,若不信,那就閣下得自己下功夫去學習與驗證。聽來的,與自己認證的,總是有點信力上的落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