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向何方,死歸何處?
開悟前,開悟後
-
- 文章: 1572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政治,簡單來說,就是分錢。
分得不平,就有人要翻臉。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只是參與者,是要選擇鬥破,還是要選擇妥協。
分得不平,就有人要翻臉。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只是參與者,是要選擇鬥破,還是要選擇妥協。
- 心開
- 文章: 4050
-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6:37 am
Re: 開悟前,開悟後
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依智不依識)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其佗都是後來的不受後有 但得本莫愁末
因陀囉也帝莎訶
因陀囉也帝莎訶
-
- 文章: 1572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那一年,否卦來了,記得我還建議大家玩玩小雀幸就好,千萬別投資太大。
後來不久,疫情鋪天蓋地就來了。不知道有幾個人聽進我的話。店倒了,公司收了,投資血本無歸。
我會算嗎?
我哪會算,只是忽然發覺【現象】有否卦的跡象,然後,因為所以,不慎言中,純屬巧合。
〔周易‧繫辭上〕:「易无思也,无為也。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眾生本性亦一易也。這說來很深奧玄妙,一時半刻也說不清楚,人生學識經驗不在這個層次上的,我們暫時還是無緣交流溝通。
後話,說說接下來會出現甚麼卦,老實說,我哪會先知道,我又不是來算命的!
後來不久,疫情鋪天蓋地就來了。不知道有幾個人聽進我的話。店倒了,公司收了,投資血本無歸。
我會算嗎?
我哪會算,只是忽然發覺【現象】有否卦的跡象,然後,因為所以,不慎言中,純屬巧合。
〔周易‧繫辭上〕:「易无思也,无為也。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眾生本性亦一易也。這說來很深奧玄妙,一時半刻也說不清楚,人生學識經驗不在這個層次上的,我們暫時還是無緣交流溝通。
後話,說說接下來會出現甚麼卦,老實說,我哪會先知道,我又不是來算命的!
-
- 文章: 1572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人生為了求仁盡義而受困,畢竟來路不窮途。但人為錢財名利而為非作歹而受困,那肯定來路窮途。
我哪知道的,是有做過問卷調查?
學校老師都是這樣教的,不是嗎?只是出了社會,一切好像沒有那麼簡單。
一切總是求仁者得仁,求義者得義,求名者得名,求利者得利,無所求者就得無所得吧。
只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萬般都必須付出代價,取與捨之間,一切價值權重總在於一心衡量而已。
誰又能幫你抉擇甚麼是人生中比較重要的呢?
君不聞,天之道,如張弓,損有餘,補不足。
或許,人生求個平衡,置於中庸,過猶不及而已。
我哪知道的,是有做過問卷調查?
學校老師都是這樣教的,不是嗎?只是出了社會,一切好像沒有那麼簡單。
一切總是求仁者得仁,求義者得義,求名者得名,求利者得利,無所求者就得無所得吧。
只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萬般都必須付出代價,取與捨之間,一切價值權重總在於一心衡量而已。
誰又能幫你抉擇甚麼是人生中比較重要的呢?
君不聞,天之道,如張弓,損有餘,補不足。
或許,人生求個平衡,置於中庸,過猶不及而已。
-
- 文章: 1572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選擇鬥破,就必有損。選擇妥協,就必有益。
損益之間,彼此交易。以此換彼,以有通無。所以,萬物生生不息,以其無物能獨存。
損益之間,彼此交易。以此換彼,以有通無。所以,萬物生生不息,以其無物能獨存。
-
- 文章: 1572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我求我的仁,我盡我的義,好讓我活著像個我所以為的人,人生如此而已。
活著太過於窮困潦倒,那肯定不怎麼盡到為人的仁義。活得太過奢華鋪張,那肯定也是過猶不及的仁義。
人生求個衣食無缺的剛需之外,總還需要有點外表的溫文儒雅悠柔的文化裝飾,只是淡泊為上。
若在社會上,追求個頭銜,好讓自己有個身份,能協助處理眾人之事。這時就要具備更高的素養和道德情操。
然而,往往,人會忘了初衷,犯了過錯,給自己背負帶大的壓力,終於扭曲了自己的人格與良心,成為了自己所不喜歡的那個人。
既不能給天下帶來好處,又在自己的業識裡埋下了錯誤的種子。此生來不及除業障,下輩子恐再有感而發。
活著太過於窮困潦倒,那肯定不怎麼盡到為人的仁義。活得太過奢華鋪張,那肯定也是過猶不及的仁義。
人生求個衣食無缺的剛需之外,總還需要有點外表的溫文儒雅悠柔的文化裝飾,只是淡泊為上。
若在社會上,追求個頭銜,好讓自己有個身份,能協助處理眾人之事。這時就要具備更高的素養和道德情操。
然而,往往,人會忘了初衷,犯了過錯,給自己背負帶大的壓力,終於扭曲了自己的人格與良心,成為了自己所不喜歡的那個人。
既不能給天下帶來好處,又在自己的業識裡埋下了錯誤的種子。此生來不及除業障,下輩子恐再有感而發。
-
- 文章: 1572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唯識若海,無始以來,積習無量業力,導致一切業識彼此交感顯相。
原理就像你在思考或回憶甚麼事情一樣,也就是意識與業識彼此的交感,意識轉變了狀態就形成顯相。
把這個原理在放大的全宇宙去,宇宙萬物的現象,也就是業識與業識彼此的交感所致。也就是唯識之外,無有其他物體的存在。
當然,這種說法實在可議,只是你若當個佛教徒,那就得好好研究證實看看了。
原理就像你在思考或回憶甚麼事情一樣,也就是意識與業識彼此的交感,意識轉變了狀態就形成顯相。
把這個原理在放大的全宇宙去,宇宙萬物的現象,也就是業識與業識彼此的交感所致。也就是唯識之外,無有其他物體的存在。
當然,這種說法實在可議,只是你若當個佛教徒,那就得好好研究證實看看了。
-
- 文章: 1572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了悟了色身生死憂悲苦惱本非是我,也不離我,也不是與我相對存在。(此即求仁)
此生該做的都做了,該辦的都辦了,該供養的都供養了。(此即盡義)
人生在世,求仁盡義已,但因己病痛難忍而自殺也應無大過。
凡人要自殺之前,先問問自己,了悟了身命的真諦了沒,然後盡心盡力完成這一世該辦的義務了沒?
重點是在有生之年,你在自己的業識裡埋藏了甚麼種子,若入滅涅槃了,種子畢竟不會發芽,但若是又感應天下來到世間了,夙世種子又會循業招感發芽成長,然後,前世的功課,就得重新再溫習一遍了。
-
- 文章: 1572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人生而為人,有其仁的價值要守,有其義的業務要盡,這雖是儒家名彙,但用於各個宗教也不失這個道理。
核心價值,名為仁。必行事務,名為義。
真實存在,名為道。作用表現,名為德。
有時就合併為道德仁義四個字,作為一個人的心理行為上的基本架構。發展成中華文化基本底蘊也就是如此。
禪人有禪人的仁義道德,內容名詞定義當然跟儒家略有所不同,但主要精神大同小異,只是要在道德仁義四的字上填入各家自己更明確的細節。
核心價值,名為仁。必行事務,名為義。
真實存在,名為道。作用表現,名為德。
有時就合併為道德仁義四個字,作為一個人的心理行為上的基本架構。發展成中華文化基本底蘊也就是如此。
禪人有禪人的仁義道德,內容名詞定義當然跟儒家略有所不同,但主要精神大同小異,只是要在道德仁義四的字上填入各家自己更明確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