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發表於 : 週五 5月 03, 2024 5:35 pm
頌曰:
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
3不可知執受,處了常與觸,
作意受想思,相應唯捨受。
4是無覆無記,觸等亦如是,
恒轉如瀑流,阿羅漢位捨。
論曰:初能變識,大小乘教名阿賴耶,此識具有能藏、所藏、執藏義故,謂與雜染互為緣故,有情執為自內我故。此即顯示初能變識所有自相,攝持因果為自相故。此識自相分位雖多,藏識過重,是故偏說。此是能引諸界趣生善不善業異熟果故,說名異熟。離此命根,眾同分等恒時相續勝異熟果不可得故,此即顯示初能變識所有果相。此識果相雖多位多種,異熟寬不共,故偏說之。此能執持諸法種子令不失故,名一切種,離此餘法能遍執持諸法種子不可得故。此即顯示初能變識所有因相。此識因相雖有多種,持種不共,是故偏說。初能變識體相雖多,略說唯有如是三相。
賴耶三相
於唯識模型成立自相
從自相有到本體論(或實體說[唯識實性])
印順法師判定是於諸法性空的了解不夠
法師認為直接從空建立緣起與還滅(當體即空)
〔緣起的還滅〕 探究諸法的原因,發見緣起的彼此依待性,前後程序的必然性。從推因知果,達到因有果有,因生果生的必然關係。但佛法求知人世間的苦痛原因,是為了設法消除它。所以流轉門說,乙的存在,由於甲的存在;現在還滅門中反轉來說,沒有甲也就沒有乙。這如經上說︰「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所謂無明滅即行滅,(中略)純大苦聚滅」。這還滅的原理,還是緣起的,即「無此故彼不起」。所以緣起論的相生邊,說明了生死流轉的現象;還滅邊,即開示了涅槃的真相。涅槃成立於生死苦迫的取消,是從因果現實而顯示出來。這與一般宗教的理想界,光靠信仰與想像,不能給以事理的說明,實大有天淵之別!
依緣起而現起緣生的事相,同時又依緣起顯示涅槃。涅槃,即諸法的真性,也即是法性。經中曾綜合這二者,說有為法與無為法。依《阿含》的定義說︰有為法是有生有滅的流轉法;此流轉法的寂滅,不生不住不滅,名無為法。所以無為是離愛欲,離雜染,達到寂然不動的境地,即佛弟子所趨向的涅槃。這不生不滅的涅槃,成立於緣起法上。如海水起波浪一樣,水本性是平靜的,它所以不斷的後浪推前浪,是由於風的鼓動;如風停息了,海水就會歸於平靜。這浪浪的相續不息,如流轉法;風息浪靜,如寂滅性的涅槃。因為緣起的有為生滅法,本是從眾多的關係而生起的。既從因緣關係的和合而生起,他決不會永久如此的。如除息眾多的因緣,如無明、愛等,不就能顯出一切寂滅性嗎!所以涅槃的安立,即依於緣起。這在大乘經中,稱為諸法畢竟空。諸法終歸於空,《阿含經》說為終歸於滅。歸空與歸滅,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如波浪的相續不滅,並非浪性的不滅,一一浪是本來會滅的。如動亂的因緣離去,波浪即平靜而恢復了水的本性。浪的趨於平靜,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所以佛依緣起說涅槃,也是理所當然的。涅槃為學佛者的目的,即雜染法徹底解脫的出離境界,為一般人所不易理解的。佛法的涅槃,不是什麼形而上的、神祕的,是依於經驗的;從經驗出發,經理性的思辨而可以直覺體驗的。這立論於緣起的涅槃觀,必須深刻而徹底的體會,切不可離開現實,專從想像中去摹擬他!
大乘道
菩提心為因
大悲為根本
方便為究竟
賴耶三相
從功能來說
並不失其方便
例如解釋遍計所執效應
種種法執我執(我癡我見我慢我愛)
阿賴耶識
阿羅漢位捨
認識清楚才能捨的乾淨
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
3不可知執受,處了常與觸,
作意受想思,相應唯捨受。
4是無覆無記,觸等亦如是,
恒轉如瀑流,阿羅漢位捨。
論曰:初能變識,大小乘教名阿賴耶,此識具有能藏、所藏、執藏義故,謂與雜染互為緣故,有情執為自內我故。此即顯示初能變識所有自相,攝持因果為自相故。此識自相分位雖多,藏識過重,是故偏說。此是能引諸界趣生善不善業異熟果故,說名異熟。離此命根,眾同分等恒時相續勝異熟果不可得故,此即顯示初能變識所有果相。此識果相雖多位多種,異熟寬不共,故偏說之。此能執持諸法種子令不失故,名一切種,離此餘法能遍執持諸法種子不可得故。此即顯示初能變識所有因相。此識因相雖有多種,持種不共,是故偏說。初能變識體相雖多,略說唯有如是三相。
賴耶三相
於唯識模型成立自相
從自相有到本體論(或實體說[唯識實性])
印順法師判定是於諸法性空的了解不夠
法師認為直接從空建立緣起與還滅(當體即空)
〔緣起的還滅〕 探究諸法的原因,發見緣起的彼此依待性,前後程序的必然性。從推因知果,達到因有果有,因生果生的必然關係。但佛法求知人世間的苦痛原因,是為了設法消除它。所以流轉門說,乙的存在,由於甲的存在;現在還滅門中反轉來說,沒有甲也就沒有乙。這如經上說︰「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所謂無明滅即行滅,(中略)純大苦聚滅」。這還滅的原理,還是緣起的,即「無此故彼不起」。所以緣起論的相生邊,說明了生死流轉的現象;還滅邊,即開示了涅槃的真相。涅槃成立於生死苦迫的取消,是從因果現實而顯示出來。這與一般宗教的理想界,光靠信仰與想像,不能給以事理的說明,實大有天淵之別!
依緣起而現起緣生的事相,同時又依緣起顯示涅槃。涅槃,即諸法的真性,也即是法性。經中曾綜合這二者,說有為法與無為法。依《阿含》的定義說︰有為法是有生有滅的流轉法;此流轉法的寂滅,不生不住不滅,名無為法。所以無為是離愛欲,離雜染,達到寂然不動的境地,即佛弟子所趨向的涅槃。這不生不滅的涅槃,成立於緣起法上。如海水起波浪一樣,水本性是平靜的,它所以不斷的後浪推前浪,是由於風的鼓動;如風停息了,海水就會歸於平靜。這浪浪的相續不息,如流轉法;風息浪靜,如寂滅性的涅槃。因為緣起的有為生滅法,本是從眾多的關係而生起的。既從因緣關係的和合而生起,他決不會永久如此的。如除息眾多的因緣,如無明、愛等,不就能顯出一切寂滅性嗎!所以涅槃的安立,即依於緣起。這在大乘經中,稱為諸法畢竟空。諸法終歸於空,《阿含經》說為終歸於滅。歸空與歸滅,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如波浪的相續不滅,並非浪性的不滅,一一浪是本來會滅的。如動亂的因緣離去,波浪即平靜而恢復了水的本性。浪的趨於平靜,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所以佛依緣起說涅槃,也是理所當然的。涅槃為學佛者的目的,即雜染法徹底解脫的出離境界,為一般人所不易理解的。佛法的涅槃,不是什麼形而上的、神祕的,是依於經驗的;從經驗出發,經理性的思辨而可以直覺體驗的。這立論於緣起的涅槃觀,必須深刻而徹底的體會,切不可離開現實,專從想像中去摹擬他!
大乘道
菩提心為因
大悲為根本
方便為究竟
賴耶三相
從功能來說
並不失其方便
例如解釋遍計所執效應
種種法執我執(我癡我見我慢我愛)
阿賴耶識
阿羅漢位捨
認識清楚才能捨的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