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 頁 (共 619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02, 2022 9:13 am
新老怪
百丈一日問黃檗云:什麼處來?
檗云:山下采菌子來。
丈云:還見大蟲麼?
檗便作虎聲,丈於腰下取斧作斫勢,檗約住便掌,
丈至晚上堂云:大雄山下有一虎,汝等諸人出入 切須好看,老僧今日親遭一口。

後來溈山問仰山:黃檗虎話作麼生?
仰云:和尚尊意如何?
溈山云:百丈當時合一斧斫殺,因什麼到如此?
仰山云:不然。
溈山云:子又作麼生?
仰山云:不唯騎虎頭,亦解收虎尾。
溈山云:寂子甚有險崖之句。

雪竇引用明前面公案,聲光落落振於大地也,這個些子轉變自在,要句中有出身之路。
大丈夫見也無,還見麼,收虎尾兮捋虎鬚,也須是本分。
任你收虎尾捋虎鬚,未免一時穿卻鼻孔。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02, 2022 9:52 am
新老怪
山區遇虎如何?

說仁義
說慈悲
說清淨
說公案
屁用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02, 2022 11:09 am
貢巴
.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11月 03, 2022 8:21 am
新老怪
【雲門垂語云:“人人盡有光明在,看時不見暗昏昏。
作麼生是諸人光明?”
自代云:“廚,庫,三門。”
又云:“好事不如無。”】

雲門垂示道:“人人都有光明在,看不見時則其心(思想)、行(行為)昏暗迷昧。
如何是諸人之光明呢?”見眾人無語,雲門自己代為回答道:“廚房,庫房,三門(山門)。”
又開示道:“再好的事,不如心中無一物。”

〔三門〕空門、無相門與無作門稱作三門(三解脫門),後來泛指寺院的大門,即山門。
〔山門〕寺院正面的樓門。過去的寺院 為了避開市井塵俗 而建於山林之間,故稱其大門為“山門”。
後世造於平地、市井中之寺院的大門,亦稱山門。
〔看時不見暗昏昏〕如果不顯發本有之自性光明,則其心(思想)、行(行為)昏暗迷昧。
〔好事不如無〕再好的事,不如心中無一物。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11月 03, 2022 8:29 am
新老怪
參同契云:當明中有暗,勿以暗相睹,當暗中有明,勿以明相遇。
若坐斷明暗,且道是個什麼?
所以道;心花發明,照十方剎。

盤山云: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復是何物?
又云:即此見聞 非見非聞,無餘聲色 可呈君。
個中若了全無事,體用何妨分不分。
但會取末後一句,了卻去前頭遊戲,畢竟不在裡頭作活計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11月 03, 2022 8:39 am
新老怪
見不見,倒騎牛兮入佛殿。


見與不見是二法,二法用的自然 恰好不傷鋒犯手,
如同倒騎著牛似,不露鋒芒,順其自然。
入佛殿也就成佛了。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11月 04, 2022 8:36 am
新老怪
“盡大地都是藥,哪個是你自己”:
若堅持藥與病之相對二見,那麼當整個大地 都是藥時,則餘下的自己就是病。
所以必須泯滅 相對二見,入不二法門。

〔不二法門〕顯示超越相對、差別之一切絕對、平等真理之教法。
《說無垢稱經·不二法門品第九》云:“生滅為二,若諸菩薩了知 諸法本來無生,亦無有滅。證得如是無生法忍,是為悟入不二法門。”
〔無生法忍〕達一切法 本自不生,情與非情,皆是緣生無性,當體即空,因此於無性法中,忍心不動,親證無生。
〔無性〕沒有實體,是幻象。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11月 04, 2022 9:05 am
新老怪
就如布袋和尚一樣,放下布袋之後,還能提起布袋,走向人群,去幫助眾生,服務社會。
如果,我們真地 能放下心中的貪、瞋、痴、慢,一切的煩惱,這一念心 就得清淨無染,了了分明。
這時,面對眼前 虛妄的境緣,就能不動於心,任其來去,沒有增減, 而且還能修一切的善法,供養一切的眾生,心無染著。
如此,就能減少 生 命中的物欲與執著,使佛性清淨、自在、能夠作主。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11月 04, 2022 10:24 am
新老怪
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因為一切境界,都是仗境托緣,因緣和合而生。
所以,都是虛妄不實。
祖師說:「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屋裡坐。」
因為金佛、木佛遇火即化;泥做的佛像,遇水則融。
那麼,什麼才是真佛?
真佛就是現前 這一念不動的覺性。
若能悟 得這個道理,就是「見道」。見道之後,就要保任;
保任就是修道的功夫。
當修道成功,能夠消除我們的煩惱、習氣與毛病之時,才是佛。
如 果,保任的功夫不得力,仍然還是一介凡夫。
若不幸走錯了路,起了邪知邪見,即成了魔。
所以說,「迷時眾生,悟即菩提。」能將妄想、煩惱的心收攝回來,住在一處,不起妄動,就是「菩提」。
所以,菩提是清淨心、無住心。
這一念心,念念迷,就是眾生;念念覺悟,就是菩提。
修行就是要在這一念心上用功。
不是悟道即了,就能成佛。
悟道,只是找到了路頭,有了一個正確的方向;若能朝著方向繼續前進,一路上披荊斬棘,破除重重的障礙,才能成就 最後的菩提道業。

上文出自

發表於 : 週五 11月 04, 2022 12:13 pm
高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