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頁 (共 619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1月 13, 2023 2:45 pm
新老怪
應機說禪——一切機緣無不是禪
(向師稟呈《洩露天機——密偈》)

緣起
由於愚朽心拙手笨,滯於發貼子總出錯,故於昨日就參加退休人員聯歡會之際,去朋友處請教;就便,用朋友電腦學、教、操作:用“瀏覽鍵”發貼子,這一招甚為快捷!且我家學生還沒用過,出於新學,自不待慢,操持鼠標找“影印”和“粘貼”雙方:隨即以《北京印心精舍,心中心論壇》,為彼粘貼方、以我師父《幻齋論壇》處,為此復制方,進行示範:於是愚朽操持鼠標,先找到《向師稟報》的貼子,複製完畢,移到《北京論壇》那個粘貼的“空白處”粘貼;誰知虛掩的手指,竟認真按實了;故而造成北京論壇《洩露天機》的“版面標題”和《幻齋論壇》“向師稟報”內容湊混在一起;從客觀表相看“題和內容”矛盾,明顯不相符合。當時在朋友處不便過久、過分打擾;況且退休人員聯歡會又待去參加;所以,對此之誤,只有暫時擱下,放在而後再說了。會場氣氛很熱烈:曾想如何就這個機會,將此“一大事因緣'這件事'”也展現出來!豈不謂:“不離本分事嗎!” -於是,心中釀就了“天機密偈”的(夕陽紅)、《笑天》詩偈:

—(夕陽紅)——

《笑天》

* “上尺工凡宇宙間;
* 操弦弄韻演冷曖;
* 吟風嘲雨觀自在;
* 尤剩清閒獨笑天。”



隨著節目的進行,餘將《笑天》朗誦一遍,竟博得家一陣掌聲,並鼓掌歡迎,再朗誦一遍,只好尊從大家的要求又朗誦了一遍!自感這“暗涵心密”的東西融匯世法,群眾是歡迎的;此即謂圓融不二吧?懷如此心情回到了家;之後待打開電腦查閱北京“論壇版面”,果然,有貼子以《哈哈!》為題目、以:“天機沒有洩露,雞毛倒是落滿地”,為質疑語,問難而至了;至此,餘不得不將在“聯歡會上,為大家所朗誦的隱匿天機之《夕陽紅頌》;不得不再次披露公諸於眾;也就是說,將所謂的《天機》“密偈”合盤托出;此也謂應緣露崢嶸吧!也就是說,不得不就此開脫那“天機沒有洩露,雞毛倒是落了滿地”這“題、文”不符的所謂“妄言之嫌”,此也可謂迎風而進吧!對此“天機”之洩露,也謂眾緣促就、和大家有此因緣同參共議、迫使愚朽在此獻獻醜!也好,就此因緣請教於大家,敬希指點一二;今將這林林總總向諸位匯報完畢;最後再昭示“天機”詩偈之密意:可謂,《笑天》密偈,初露崢嶸、初戰告捷!哈哈一笑,那有什麼密偈!昭示大眾,咳!何密之有!

《笑天》

* “上尺工凡宇宙間;”謂心密!
* “操弦弄韻演悲歡;”謂用密!
* “責風譴雨觀自在;”謂觀密!
* “了卻清閒獨笑天。”謂了密!

今對第二句中原文:“演冷曖”,似和世間知見格格不入,謂不圓融;改為“演悲歡”符合世情,可謂較“圓融!”第三句中原文:“吟風嘲雨”;改為“責風譴雨”,可謂有力度、有魄力!不失大機大用,寓意較深!第四句:改為“了卻清閒”字,為妥。

此乃文殊、普賢大人境界。後學(曹文賢)隨喜擁護聞公佛法 正知正見!
特發此文,以饗大家。

後學:曹文賢
於2017年5月13日**於《佛法心中心》網站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1月 13, 2023 3:17 pm
新老怪
不見僧問翠微:“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微雲:“待無人來,向爾道。”遂入園中行。
©僧云:“此間無人,請和尚道。”
©微指竹雲:“這一竿竹得恁麼長,那一竿竹得恁麼短。”其僧忽然大悟。

:mrgreen:此間無人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1月 14, 2023 12:00 pm
新老怪
幸福的小浣熊o0:
蘇東坡微服求見玉泉寺承皓禪師,開口就說:“久聞大名,請問如何是禪?”
承皓師反問道:“敢問尊官貴姓?”
東坡答道:“姓秤,乃秤長老有多重的秤。”
禪師一聲大喝,說道:“這一喝有多重?”
東坡無言以對,只好禮拜而去。

幸福的小浣熊o0: 棒子其實有重量的 只不過非明眼人 道不出罷 瞭如六祖座前 誰舉得動棒子唉 這邪法如今都沒得傳了
……
wsxsww 東坡咋老被欺侮呢,佛印也欺侮他
QQ1473593705: 辱人者,人恆辱之
wsxsww: 回覆QQ1473593705 :辱人者,是自辱,非人辱。所謂佛眼見佛,鬼眼見鬼。
QQ1473593705: 回覆wsxsww :明白就好,596897259
wsxsww: 回覆QQ1473593705 :不明白才好
QQ1473593705: 回覆wsxsww :那你充什麼明白人?
wsxsww: 回覆QQ1473593705 :哦
……

尺童代答——放下來稱好了!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1月 14, 2023 12:12 pm
新老怪
著作者:趙宇威


經云:「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行者修習佛法,若能明白「心生萬法,萬法歸心」道理,才不致於沉空守寂,執理而廢事。
若執理廢事的話,即違背了菩薩自行化他,自利利人,理事雙運的原則。
誠如永嘉禪師所說:「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如果能夠徹底瞭解「心即法界,法界即心」的道理,知道心 才是萬法的本源,無一法 不是從心想生;
眼前的境界相,無非只是心的作用而已,心尚且是妄,還有什麼好分別、執著的!
一切的煩惱 都是無中生有,正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只要一念淨心,能攝用歸體,消歸自性,即與自性相應,就能成就佛的法身。

:mrgreen:攝用歸體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1月 14, 2023 12:42 pm
新老怪
著作者:趙宇威

有佛無佛,法爾如是。眾生迷,則佛出世;眾生悟,則佛涅槃。一切法,無非因緣生法,這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真理是不會 被世間其它的邪思邪說所破壞。譬如,水無自性,隨緣產生 種種不同的相;遇風則生波浪,遇熱則成蒸汽,遇冷則結為冰,這就是真理。生死也是如此,自性本空,隨業受報,因果不失。若隨世俗的因緣,則沉淪在六道之中,有生死的煩惱;若隨出世間的因緣,則有道有果,能出三界六道,證菩提的果覺。

凡一切相,如鏡中相、水中月,因緣和合,幻妄而有;因緣離別,幻妄而無。既然,因緣生法,生而無生,無生而生,皆是虛妄,即無「作與不作」,亦無「受與不受」!造作善惡業的 :是我們現前的這一念心 所決定的,至於受什麼樣的果報,是善報?或是惡報?也是我們這一念心的感受。既然,「作」與「受」都出於當下一念,心尚且是虛妄不實,剎那不住,故不可強作分別、執著,要保持這一念心 清明在躬,如如不動,以免徒增煩惱,作繭自縛。所謂「一念迷,則煩惱生;一念悟,則自在解脫,無憂無慮。」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1月 14, 2023 1:13 pm
新老怪
妙喜,是本書作者大慧宗杲禪師的自稱。這件事是他親自聽李少卿說的。
顒華嚴是雲門宗第七代祖——投子修顒禪師[雲門文偃-香林澄遠-智門光祚-雪竇重顯-天衣義懷-慧林宗本(圓照本)-投子修顒]。他是跌了一跤,從而打開本來。
富鄭公是在修顒禪師座下開悟的。有一天,他看見禪師左右顧視,突然就開悟了。
這話聽來輕鬆,其實內含多少 不懈地努力呀!看看《五燈會元》上的記載就清楚了:
丞相富弼居士,字彥國,由清獻公警勵之後,不捨晝夜,力進此道。聞顒禪師主投子,法席冠淮甸,往質所疑。會顒為眾登座,見其顧視如像王迴旋。公微有得,因執弟子禮,趨函丈,命侍者請為入室。顒見即曰:“相公已入來,富弼猶在外。”(議:此謂:以語言之用顯無相妙體之舉!簡稱:以用顯體。)
公聞汗流夾背,即大悟。尋以偈寄圓照本曰:“一見顒公悟入深,因緣傳得老師心。東南謾說江山遠,目對靈光與妙音。”
後奏,署顒師號。顒上堂謝語,有曰:“彼一期之誤我,亦將錯而就錯。”
公作偈贊曰:“萬木千花欲向榮,臥龍猶未出滄溟,彤雲彩霧呈佳瑞,依舊南山一色青。”
若沒有這個“不捨晝夜,力進此道”,怎可能見回顧而開悟!
富鄭公開悟後,寫了個偈子,寄給師公圓照本禪師,以彰師父之德。又上奏朝廷,給師父請了個禦賜的師號,這一下顒禪師就威風多了。

後來,富鄭公的丞相被罷免了,降職到洛中作地方官。他想起師父 以前的教誨,思報此恩,就利用職權,請師父來住當地的招提寺,作洛中的眾僧之首(相當於現在的佛協會長)。顒禪師當然不推辭,於是收拾行裝,走馬上任。富鄭公聽說師父快要到了,便準備車馬(若是現在,就用小轎車),親自出城迎接。
當地名人司馬溫公恰於此時來了,問他要到哪裡去,他說“要接招提顒禪師。”溫公久聞顒禪師大名,也要同去迎接。於是一齊出城,在十里長亭等候。等了很久,看見數十擔行李挑子過來了,好大的氣派!溫公上前詢問:“這麼多行李,是誰的呀?”挑擔子的人告知:“是新招提和尚的。”溫公一聽,拉過馬來 就要回去。富鄭公問:“你不是要見華嚴和尚麼,為什麼又回去呀?”溫公說:“我已經見過他了。”竟不再迎接 這位很氣派的招提和尚,揚長回城去了。
  他為什麼先回去呀?因為他已見其人。老人批示說:“確已見其人矣!莫謂開悟便了生死,更有無始習氣在!”堂堂雲門宗第七代祖 尚有如此奢侈的習氣,我等後學,可不慎歟!

(駁:齊先生,汝如此“鋸解”公案,實屬“依文解義”!悖卻此公案之的旨,純屬是在胡說亂道 瞎擺惑迷惑眾生,豈不是在塗炭生靈而何!?此語中之“某已見過他了”即自謂其已“破本參”了也,而你齊志軍先生 鋸解的“他為什麼先回去呀?因為他已見其人”之語,卻沒將這個義理解說出來,豈不是在落人家珍麼!?)
禪宗直率,有什麼記載什麼,既不文過飾非,也不從經論裡 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掩蓋。“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場”信不誣也!其實,並非一打開本來 就萬事大吉了,無始的習氣 並不是那麼容易除掉。
溈山禪師說:“開悟後,無始習氣,卒難頓除,須盡除現業流識始得。”老人讚嘆此語——“良有以也。”

  下面,以餘之淺見試參此則公案。
試參《宗門武庫》第二十二則——“司馬先歸”公案

顒華嚴,圓照本禪師之子,因吃攧有省。作偈曰:“這一交,這一交,萬兩黃金也難消。頭上笠,腰下包,清風明月杖頭挑。”
(議:此見地如此透徹,實符“色空不二”之旨;隨所拈弄,皆是家珍;於此大機大用,光宗耀祖,作家本色,世所希有。)
富鄭公常參問之,一日見上堂左右顧視,(議:此“左右顧視”謂:以用顯體之舉!)忽契悟,以頌寄圓照曰:“一見顒師悟入深,因緣傳得老師心。江山千里雖雲隔,目對靈光與妙音。”
(議:此謂:以偈語之用,呈露密寶。即:以此偈昭示 彰顯此妙有真空真空妙有 自他不二之空性妙體!已證悟在堂也矣,實屬因緣相契。) 
  鄭公罷相,居洛中,思顒示誨,請住招提。聞顒入境,躬出迓之。臨登車,司馬溫公適至,問:“相公何往?”鄭公曰:“接招提顒禪師。”溫公曰:“某亦同去。”聯鏕出郭,候於郵亭。久之,忽見數十擔過。溫公問:“誰行李?”荷擔者應曰:“新招提和尚行李。”溫公遂索馬歸。
(議:溫公“索馬歸”之舉,謂:於此機緣下 已明自本心,見自本性了也!這“本來”無形無相的清淨妙體,可謂“得來全不費功夫”!)
鄭公曰:“要見華嚴,何故先歸?”
(議:此謂:驗主之問?此語中之“華嚴”喻佛性。即喻真空妙有 妙有真空“色空不二”之華嚴境界。)
溫公曰:“某已見他了。”竟先歸。
(議:此之諸舉措謂:“以用顯體”之舉!亦可謂:明體契用!即以此舉,應機彰顯 無相妙體也,亦即:以此無說之說示現空性,與富鄭公作家相見;古德所謂“我這裡沒有次第的禪”之說即指此,可謂一步到佛位也矣!此舉,亦可堪稱:涵蓋相投!《法華經》雲:“唯有一真實,餘二則非真”之義即指此。)
妙喜嘗見李儀中少卿言之。(議:李儀中少卿常常宣揚此事,乃知其之義舉也。亦可謂是藉此在互遞心知也。)
這一則公案 真可謂是燈燃燈燈燈互照,心印心心心相印,煞是好看!

                           後學:曹文賢法名:明賢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1月 15, 2023 10:47 am
新老怪
如果能夠徹底瞭解「心即法界,法界即心」的道理,
知道心 才是萬法的本源,無一法 不是從心想生;
眼前的境界相,無非只是心的作用而已,心尚且是妄,還有什麼好分別、執著的!
一切的煩惱 都是無中生有,正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只要一念淨心,能攝用歸體,消歸自性,即與自性相應,就能成就佛的法身。

:mrgreen:無一法 不是從心想生
從心想生
想,相,心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1月 15, 2023 11:42 am
新老怪
《起信論》曰:
真實空者,從本以來,一切染法不相應故,離一切法差別相故,無有虛妄分別心故。應知真如非有相,非無相,非有無相,非非有無相,非一相,非異相。略說以一切眾生妄分別心所不能觸,故立為空。據實道理,妄念非有,空性亦空,以所遮是無,能遮亦無故。言真實不空者,由妄念空無故,即顯真心常恆不變,清淨圓滿,故名不空。亦無不空相,以非妄念心所行故,唯離念智之所證故。


傳曰:
予觀江西馬祖而下諸奇衲,如汾州、南泉、歸宗、百丈,皆冠絕一時,然說法與諸祖議論冥契者,百丈又冠諸衲,嘗曰:“但了諸法不自生,皆從自己一念妄想顛倒取相而有。知心與境不相到,當處解脫,一一諸法,當處寂滅,當處道場。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來不是凡,不是聖,不是垢淨,亦非空有,亦非善惡。若與諸染法相應,名天、人、二乘界。若垢淨心盡,不住繫縛,不住解脫,無一切有為無為,縛脫平等心量,處於生死,其心自在。畢竟不與諸虛妄、塵勞、蘊界、生死、諸入和合,迥然無計,一切不拘,去留無礙。往來生死,如門開相似。”此論與馬鳴所示無所優劣,然深信而親證者,首山唸法華、舜峰欽禪師尤昭著者也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1月 15, 2023 12:06 pm
新老怪
月藏

一般人說空 或者理解空,無非三種意思:
一、從來沒有的東西,可以說是空。譬如三個頭的人、烏龜毛、兔子角。
二、曾經有過的東西,現在沒有了,可以說是空。譬如原來這裡有一堆柴,現在燒完了,空了。我原來有兩千萬,現在都沒有了,帳戶上空空如也。
三、別的地方或許有,這個地方沒有,是空。譬如說這個瓶子是空的,沒有什麼東西在裡面;這間屋子裡沒有人,屋子是空的。但並不妨礙其它地方有東西或有人,只是這個瓶子和這間屋子裡沒有。
第一種空是始終空,過去、現在及未來 都不會有;
第二種空,是先有而後空,是斷滅空;
第三種空是相待空,只是相待於其它處的有 而說此處空。

佛法說空,都不同於如上三種。佛法說空,是為了遮妄顯真。
眾生無明顛倒,不知諸法皆屬緣起,並非有實在的自體,而處處執以為實有,因此執著 而生種種煩惱痛苦。諸佛菩薩憐憫之,為其開示說,你所見非實,只是假有,如陽焰,如鏡花如水月,實際是空的,不是真的水,不是真的花朵和月亮。
這樣說空,是因為不真 故說空,是為了遮其執為實有之非。
這樣說空,既有遮妄之功,也有顯真之能。
如果只是為遮妄而遮妄,並不能顯真,則一切法破後 將陷入茫茫蕩蕩無所有之空中,如方廣道人一樣。
遮妄的目的 其實正在於顯真,如同散盡烏雲 正是為了能日出一樣。
有人會問:“為什麼不能直接表顯真的而要遮顯呢?”
答案是 真不可說,不能用語言道,如果勉強要說,也只能說非生非滅,非空非有,非來非出,非斷非常等等,所以不得不說 空以顯不空,遮妄以顯真。

:mrgreen: 所謂空者,即諸法是;所謂不空者,即法身是。
但法身若按世俗的眼光看,也是不可見的,也可說是空的,但真實義中,法身是不空的。
這個意思,《大乘起信論》那段話說得非常醒目!
禪宗所證悟者,也並不背離此理。覺范禪師認為,馬祖下諸位大老 都能證說此義,尤其是百丈禪師那段話,應該是《起信論》最好的註釋。
於此也可見,禪並不悖教。並不像一些人 所理解的那樣,禪是一回事,教法又是另外一回事。其實,凡諸佛菩薩所說之教理,證悟者 無不一一證實之。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1月 15, 2023 2:15 pm
恆不住
新老怪 寫: 週日 1月 15, 2023 10:47 am 如果能夠徹底瞭解「心即法界,法界即心」的道理,
知道心 才是萬法的本源,無一法 不是從心想生;
眼前的境界相,無非只是心的作用而已,心尚且是妄,還有什麼好分別、執著的!
一切的煩惱 都是無中生有,正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只要一念淨心,能攝用歸體,消歸自性,即與自性相應,就能成就佛的法身。

:mrgreen:無一法 不是從心想生
從心想生
想,相,心
1.一切的煩惱 都是無中生有,
2.無一法 不是從心想生

這兩句話,自相打結。
怎麼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