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頁 (共 86 頁)
Re: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8, 2024 11:35 am
由 cyc320
阿賴耶識又稱藏識.
種子攝藏在阿賴耶識中.能親生一切染.淨.善.不善.無記 色.心諸法自果(現識及分別事識,此二壞不壞,相展轉因 )
種子與阿賴耶識非一(不思議薰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大慧!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薰,是分別事識因) 非異(若覆彼真識,種種不實諸虛妄滅,則一切根識滅。大慧!是名相滅 )
種子是因是相分.能激發生起阿賴耶識的自證分(包括見分)現行為果 (相續滅者,相續所因滅,則相續滅,所從滅及所緣滅,則相續滅。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 )
Re: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8, 2024 12:00 pm
由 漫步的犀牛
看到有學友例舉上座部阿毗達磨,
很好,上座部阿毗達磨,直接了當、沒有打混空間。
那麼,犀牛之前的問題,是否能用阿毗達磨89心/心王心所來推解呢 ?
1.菩提心,有沒有心王、心所?
2.若,菩提心有心王心所,那麼,菩提心,是心王? 還是心所?
3.若,菩提心是心王,那..心王的成分是甚麼? 那伴隨的心所又是那些?
若,菩提心是心所,那他的心王是甚麼? 其他伴隨的心所有哪些?
4.若,能詳列、透析菩提心的心王、心所;
那麼,菩提心是不是因緣所生法? 是不是生滅法 ? 有為法呢? 還是無為法? 有漏法? 還是無漏法?
5. 若,菩提心是因緣所生法,憑藉的因緣是甚麼?
====
一旦有了答案,問題隨之而來.....
@ 菩提心,到底是第一義諦? 是俗諦?
這是不是很有趣的問題呢?!
平安喜樂
Re: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8, 2024 3:11 pm
由 cyc320
汝等比丘,若種種戲論,其心則亂,雖復出家,猶未得脫。(了知「俗諦」)是故比丘,當急舍離亂心戲論。(當知「啟發菩提心」)若汝欲得寂滅樂者,唯當善滅戲論之患,是名不戲論。(了知「第一義諦」)
Re: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8, 2024 5:39 pm
由 妙吉祥如意
漫步的犀牛 寫: ↑週六 5月 18, 2024 12:00 pm
一旦有了答案,問題隨之而來.....
@ 菩提心,到底是
第一義諦? 是
俗諦?
這是不是很有趣的問題呢?!
平安喜樂
菩提心(般若),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也就是大乘佛法藉以修佛的無所得心。
那麼,大乘行者如何發起此修佛之因?
禪宗祖師說開悟、明心。
即是唯識家講的證真見道、相見道。
由上可知,大乘初住地菩薩發起菩提心,是分兩段段功夫。
成唯識論
真見道證唯識性;後相見道證唯識相,
真見道根本智攝;後相見道後得智攝。
從以上論文就知,所謂菩提心就是修佛者開悟明心,從俗諦,轉入勝義諦的過程。即是凡夫位法印,
轉入菩薩位法印,乃至諸佛法印得大菩提(圓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提心
禪宗祖師云:
是心是佛(凡夫),
非心非佛(菩薩),即心即佛(諸佛)。
般若心經曰:
五蘊八識(凡夫法印)。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菩薩法印)。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諸佛法印)。
.
Re: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8, 2024 11:25 pm
由 Viirya
什麼是菩提心
善知識稱
菩提心就是建立在慈悲和空性的基礎上的無上圓滿的智慧之心。
並謂菩提心分為兩種:一種是世俗菩提心.一種是勝義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又包括願菩提心及行菩提心.
勝義菩提心.是慈悲和空性合一的無上圓滿的智慧之心.
Re: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發表於 : 週一 5月 20, 2024 2:38 pm
由 妙吉祥如意
一切種子阿陀那識與異熟種子(識),兩者在唯識法相的位階,根據玄奘法師的立論:
一切種子阿陀那識,攝屬量子(波)(心經:空)的範疇。
異熟種子,則攝屬量子(粒子)(心經:色)的範疇。
佛教法相宗,其實就是佛教剝析心意識輾轉成就的結構科學。
解深密經
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成熟﹐展轉相合﹐增
上廣大……
.
Re: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發表於 : 週一 5月 20, 2024 6:23 pm
由 cyc320
由攝藏諸法,
一切種子識,(藏識)
故名阿賴耶,(異熟能變)
勝者我開示。(業因)
阿陀那識甚深細,(湛入合湛)
一切種子如瀑流,(盡虛空 遍法界)
我於凡愚不開演,
恐彼分別執為我。(勝義無自性性)
Re: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發表於 : 週五 5月 24, 2024 4:13 pm
由 妙吉祥如意
大乘修佛的方法非常簡單明了,但是,知易而難行!
六七因轉轉!!
是講修佛從第六意識(審而不恆)起手修禪定(專注一趣),並以此功夫轉(深入)第七識(恆而審)乃至證悟唯識實性(大自在,空性真如),乃至得後得智(般若),#此即是禪宗所謂開悟明心也。
修佛者也依此般若(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入佛門,開佛知見,終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妙法蓮華經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
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
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入」佛知見故,出現於世。
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Re: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發表於 : 週五 5月 24, 2024 5:13 pm
由 妙吉祥如意
真如,即是如來,又稱覺,佛也。
證悟真如(開悟)後發起的無分別智(明心),即是佛知見(般若)。
以此般若(佛知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修習終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圓覺)。
佛教其實就是真如教。
唯真如乃得一切種智。
.
Re: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發表於 : 週五 5月 24, 2024 6:40 pm
由 妙吉祥如意
為何佛教強調無我!?
很簡單,無我就是為了達成,證悟真如根本智(開佛知見)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唯一途徑!!
(無我)只是修佛過程與必要手段,唯有無我才成能成就 #真我(真如大自在)。所以,千萬不要將(無我)誤會成修佛目的!!
大乘佛教強調:
終極佛果(常)(樂)(我)(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