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頁 (共 6 頁)

Re: 公案的意義

發表於 : 週二 11月 15, 2022 4:05 pm
河中雨
根據學友的基本見解,
算了 經文貼給你看 也是白貼

六祖如何如何是你在敘述 也是你自己的想像 :lol:

善觀察分別也是法住智
析空觀也是法住智
體空觀也是法住智
分別事相也是法住智
分別理相也是法住智

不管什麼法 能善分別觀察都能稱法住智

Re: 公案的意義

發表於 : 週二 11月 15, 2022 4:37 pm
河中雨
就像這趙州放火的公案

有人覺得不難理解
有人覺得直指入心

什麼根器得益就到什麼程度
趙州與南泉沒有勉強各個衲子都會得

Re: 公案的意義

發表於 : 週二 11月 15, 2022 9:54 pm
Viirya
止以明心
觀以見性?
須勤修止觀

解深密經云
世尊!云何菩薩依奢摩他毘缽舍那勤修行故;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修止觀?

Re: 公案的意義

發表於 : 週二 11月 15, 2022 11:09 pm
次草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二 11月 15, 2022 3:55 pm
次草 寫: 週二 11月 15, 2022 2:06 pm .....
沒有涅槃智
能說出本來無一物嗎
次學友,

這是有可能的,

一個沒有證悟法住智、也沒有證悟涅槃智的凡夫,

其實是有能力去體悟 "本來無一物" 的 !

根據 :

第二說淨無所有處道

中阿含75經/淨不動道經;MN:106經


平安如意
(一〇六)中阿含因品想經第十(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沙門、梵志於地有地想,地即是神,地是神所,神是地所,彼計地即是神已,便不知地。如是水、火、風、神、天、生主、梵天、無煩、無熱。彼於淨有淨想,淨即是神,淨是神所,神是淨所,彼計淨即是神已,便不知淨,無量空處、無量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一、別、若干、見、聞、識、知,得觀意所念、意所思。從此世至彼世,從彼世至此世,彼於一切有一切想,一切即是神,一切是神所,神是一切所,彼計一切即是神已,便不知一切。」

「若有沙門、梵志於地則知地,地非是神,地非神所,神非地所,彼不計地即是神已,彼便知地。如是水、火、風、神、天、生主、梵天、無煩、無熱。彼於淨則知淨,淨非是神,淨非神所,神非淨所。彼不計淨即是神已,彼便知淨,無量空處、無量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一、別、若干、見、聞、識、知,得觀意所念、意所思。從此世至彼世,從彼世至此世,彼於一切則知一切,一切非是神,一切非神所,神非一切所,彼不計一切即是神已,彼便知一切。

「我於地則知地,地非是神,地非神所,神非地所,我不計地即是神已,我便知地。如是水、火、風、神、天、生主、梵天、無煩、無熱。我於淨則知淨,淨非是神,淨非神所,神非淨所。我不計淨即是神已,我便知淨,無量空處、無量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一、別、若干、見、聞、識、知,得觀意所念、意所思。從此世至彼世,從彼世至此世,我於一切則知一切,一切非是神,一切非神所,神非一切所,我不計一切即是神已,我便知一切。」

===

犀牛兄是指這篇嗎

Re: 公案的意義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16, 2022 8:08 am
次草
但問題是--能有人學公案,學的不是心境,不是境界嗎?
若學的不是心境,不是境界--請問你學的是甚麼?
這點,所有學公案的人,都必須先自問

===
心境,境界
即是有世間即出世間差別
學佛就是了解這些然後也不住於自己的了解
如果認同這個觀點
當然不會對談論禪宗公案內容退縮
只是測試自己的了解能力
如果退縮了
也是自己該了解的心境

Re: 公案的意義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16, 2022 9:28 am
怪道1412
鄧州香嚴智閑禪師

青州人也。厭俗辭親。觀方慕道。在百丈時性識聰敏。參禪不得。洎丈遷化。遂參溈山。山問。我聞汝在百丈先師處。問一答十。問十答百。此是汝聰明靈利。意解識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師被一問。直得茫然。歸寮將平日看過底文字從頭要尋一句酬對。竟不能得。乃自歎曰。畫餅不可充飢。屢乞溈山說破。山曰。我若說似汝。汝已後罵我去。我說底是我底。終不干汝事。師遂將平昔所看文字燒却。曰。此生不學佛法也。且作箇長行粥飯僧。免役心神。乃泣辭溈山。直過南陽覩忠國師遺跡。遂憩止焉。一日。芟除草木。偶拋瓦礫。擊竹作聲。忽然省悟。遽歸沐浴焚香。遙禮溈山。讚曰。和尚大慈。恩逾父母。當時若為我說破。何有今日之事。乃有頌曰。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溈山聞得。謂仰山曰。此子徹也。仰曰。此是心機意識。著述得成。待某甲親自勘過。仰後見師。曰。和尚讚歎師弟發明大事。你試說看。師舉前頌。仰曰。此是夙習記持而成。若有正悟。別更說看。師又成頌曰。

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

仰曰。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師復有頌曰。

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

仰乃報溈山。曰。且喜閑師弟會祖師禪也(玄覺云。且道如來禪與祖師禪分不分。長慶稜云。一時坐却)。

師初開堂。溈山令僧送書并拄杖至。師接得便哭。

蒼天。蒼天。

僧曰。和尚為甚麼如此。師曰。祇為春行秋令。上堂。道由悟達。不在語言。況是密密堂堂。曾無間隔。不勞心意。暫借回光。日用全功。迷徒自背。

春行秋令 - 字典

令:季節。春季里出現秋季的景象;或春天裡做秋天該做的事。指出現違背自然規律的現象;也比喻行為不合時宜。

////
意解識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錐也無(明心),我有一機(見性)?!

Re: 公案的意義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16, 2022 12:38 pm
漫步的犀牛
次草 寫: 週二 11月 15, 2022 11:09 pm
犀牛兄是指這篇嗎
學友,

請看這一篇。

請參閱 :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075.htm


節錄經文 :

復次,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此世空:空於神、神所有,空有常,空有恒,空長存,空不變易。』彼如是行、如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無所有處,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無所有處,是謂:第二說淨無所有處道

====

這一篇很有名的經文,可用於禪修檢驗,提醒弟子注意禪修陷阱。

那怕是...

證悟無我、無我所

證悟了空性、真如

這樣如此高度的禪修程度,依然只不過是困於無色界定而已。

學友可以參考。


平安喜樂

Re: 公案的意義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16, 2022 1:24 pm
cyc320
請參考看看
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若著心著淨。即障道也。

師示眾云。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菩薩戒經云。我本性元自清淨。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Re: 公案的意義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16, 2022 2:13 pm
妙吉祥如意
中阿含75經(莊春江標點)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拘樓瘦,在劍磨瑟曇拘樓都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欲者無常、虛偽、妄言,是妄言法,則是幻化、欺誑愚癡。若現世欲及後世欲,若現世色及後世色,彼一切是魔境界,則是魔餌,因此令心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增伺、瞋恚及鬥諍等,謂:聖弟子學時為作障礙。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世尊所說,欲者無常、虛偽、妄言,是妄言法則是幻化、欺誑愚癡。若現世欲及後世欲,若現世色及後世色,彼一切是魔境界,則是魔餌,因此令心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增伺、瞋恚及鬥諍等,謂:聖弟子學時為作障礙。』
彼作是念:『我可得大心成就遊,掩伏世間,攝持其心。若我得大心成就遊,掩伏世間,攝持其心者,如是,心便不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增伺、瞋恚及鬥諍等,謂:聖弟子學時為作障礙。』
彼以是行、以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不動,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不動,是謂:第一說淨不動道。

雜阿含347須深盜法經
時,彼須深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
白佛言:
「世尊!彼眾多比丘,於我面前記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我即問彼尊者:得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彼諸比丘皆回曰:否也。」
…………
佛告須深:「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為有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
須深白佛:「不也,世尊!

學離欲,惡不善法!!終究入於一法不染一法不生偏空涅槃而不動。此非究竟佛果。

Re: 公案的意義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16, 2022 2:25 pm
妙吉祥如意
中阿含75經 (莊春江標點)
復次,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此世空:空於神、神所有,空有常,空有恒,空長存,空不變易。』彼如是行、如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無所有處,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無所有處,是謂:第二說淨無所有處道。

勝曼夫人所說經
阿羅漢歸依於佛,阿羅漢有恐怖,何以故?阿羅漢於一切無行怖畏想住,如人執劍欲來害己,是故阿羅漢無究竟樂。何以故?世尊!依不求依,如眾生無依,彼彼恐怖,以恐怖故,則求歸依。如是阿羅漢有怖畏,以怖畏故,依於如來。
世尊!阿羅漢辟支佛有怖畏,是故阿羅漢辟支佛,有餘生法不盡故有生;有餘梵行不成故不純;事不究竟故當有所作;不度彼故當有所斷。以不斷故,去涅槃界遠。

首楞嚴經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回心鈍阿羅漢。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阿羅漢心有怖畏而皈依佛,雖入涅槃而心不安穩,(心有餘而力不足🙄)非真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