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與涅槃——智證之八
1《還源觀》曰:“由於塵相,唸唸遷變,即是生死。由觀塵相,生滅相盡,空無有實,即是涅槃。”
2傳曰:
於色、聲等法,唸唸分別,名為遷變。觀此色、聲等法,起滅無從,當處解脫。
先觀己眼曰:是眼即不能自見其己體,自體尚不見,雲何見餘物?
次觀前境曰:若見是樹,復雲何樹?若見非樹,雲何見樹?
次觀三際曰:若見在是有耶,則過去未來 亦應是有;若過去未來是無耶,則見在亦應是無。
3《還源觀》是華嚴宗的實際開創者,華嚴三祖,賢首法藏國師所著。
他用最樸實的話語告訴學人,什麼是生死,什麼是涅槃。
見萬法皆有實體,有生有滅,不可暫住,就是生死;
見萬法皆無實體,唯相之化現萬端,生不增一物,滅也不減一物,這就是涅槃。
《傳》主以眼見物為例,發明此義。
眼是如何能見物的?這個“見”究竟是何物?
如果說 眼本身就是能見,就是見者,那為什麼眼睛 不能見眼睛自身呢?
如果說 眼睛不能見自身,只能見相對之物,譬如見樹,那麼,樹是見嗎?還是樹不是見?
如果說樹就是見,那麼什麼又是樹呢?如果說樹不是見,那為何又能見樹呢?
如此反覆推敲,見不是眼睛,不是樹,又不能無見,那見究竟是個什麼?
讀過《楞嚴》的會對此理非常熟悉。
此處是講生死與涅槃,《傳》主為什麼要如此 推敲“見”為何物?
須知,眾生著相迷真,不能證得涅槃,皆因迷相有實體。
本來無相,相由何生?相由見生,見即心也,非關眼與外境。
若能如實知 相由心生,即能於相 而知無相,本無生死,本來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