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3月 25, 2023 7:30 am
月藏
我有一物——智證之七十八
1
永嘉偈曰:惺惺寂寂是,無記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亂想惺惺非。
2
傳曰:六祖嘗謂眾曰:“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不?”
神會者出曰:“是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
祖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作本源佛性,他日汝但作知解宗徒。”
又嘗令道明安坐,曰:“不思善,不思惡,正當與麼時,阿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而道明乃悟旨。
自是觀之,祖師未嘗肯以是法印人,而永嘉顯告曰“惺惺寂寂是”,則過矣。
而不可以不辯。幽州盤山寶積禪師 知此意有所垂示,
則曰:“心月孤明,光吞萬境。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復是何物?”
至於騰騰作《一缽歌》曰:“萬代金輪聖王子,只這真如靈覺是。菩提樹下度眾生,度盡眾生出生死。不死不生真丈夫,無形無相大毗盧。塵勞滅盡真如在,一顆圓明無價珠。”騰騰殆可以嗣永嘉也。
3
據說,三峰漢月法藏禪師 未徹時做一夢,夢見觀音菩薩對他說:“我胸中有一物,請你為我拈卻!”
漢月說:“我胸中之物,誰又來為我拈卻?”
大凡學人,胸中若蘊有一物,無論名之曰法身、真如、實際、佛、如來藏、佛性、真心等,還是名之曰煩惱、生死、空滅、眾生、自性、阿賴耶識等,總成窒礙。
何以故?諸法實相,非空非有,不可以一物得故,乃至不可以一物名故。說為真如、法性、實際、如來藏、真心、佛性、涅槃等,不得已而說之假名也。
歷代宗師為接引學人方便,應病與藥,診候臨時,隨機而行,見執有者而說無 以破其有,見執無者而說有以破其無,其實非有非無。
永嘉禪師《證道歌》說:“惺惺寂寂是,無記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亂想惺惺非。”是明確說是者。
六祖說:“我有一物,無頭無尾,無背無面,無名無字,諸人還識否?”菏澤神會在場,說:“是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被六祖呵責,指為知解宗徒。
大庾嶺上 又曾告慧明:“不思善,不思惡,阿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是明確不肯以實法示人也。
盤山寶積禪師偈曰:“心月孤明,光吞萬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復是何物?”
有人執著於外境為實,心識是外境的產物;又有人聽聞萬法唯心造 而不能正解,故執心為實有,外境是心所造物。
於此二者,寶積禪師問曰:“光境俱亡,復是何物?”
大概禪師亦不欲以實法示人也。
騰騰和尚作《一缽歌》,其中有“塵勞滅盡真如在,一顆圓明無價珠”之句。
騰騰和尚大概又類如永嘉大師之明確說有者。
學人若不識宗旨,依句解義,如藤纏樹,依草附木,見宗師說有處 即起有執,於宗師說無處 即起無執,則不僅埋沒先聖宗旨,亦且辜負己靈,終身無出頭之日也。
且如永嘉大師之說“惺惺寂寂是”,但又說“無記寂寂非”,既說“寂寂惺惺是,又說亂想惺惺非。”
無記之寂寂 則墮空滅,亂想之惺惺 則落生滅,非空滅之無,非生滅之有,大師豈是只以有示人?
六祖說“無頭無尾,無背無面,無名無字”,則知非如世間法之妄有,而是空,既明說“吾有一物”,又豈是只說空而不示人以有?
大概真如實際,非如世間法,不可以有無戲論之,故有種種善巧方便之說也。
a
散淡閒人 發表於 2012-4-24 09:33
“惺惺寂寂是,無記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亂想惺惺非。”
這是永嘉大師 對學人平時用功的指示,對嗎?
b
談不上是教人如何用功,永嘉大師只是說了一種狀態,正確的狀態應是如何,錯誤的狀態又是如何,學人若有眼,可與自己平日裡 對照著看。
譬如點豆腐,如果你的滷水下去後,豆腐很快結成固體,那就說明你點對了;如果滷水下去後,豆腐還是散的,那就說明 你的滷水有問題。
我有一物——智證之七十八
1
永嘉偈曰:惺惺寂寂是,無記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亂想惺惺非。
2
傳曰:六祖嘗謂眾曰:“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不?”
神會者出曰:“是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
祖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作本源佛性,他日汝但作知解宗徒。”
又嘗令道明安坐,曰:“不思善,不思惡,正當與麼時,阿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而道明乃悟旨。
自是觀之,祖師未嘗肯以是法印人,而永嘉顯告曰“惺惺寂寂是”,則過矣。
而不可以不辯。幽州盤山寶積禪師 知此意有所垂示,
則曰:“心月孤明,光吞萬境。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復是何物?”
至於騰騰作《一缽歌》曰:“萬代金輪聖王子,只這真如靈覺是。菩提樹下度眾生,度盡眾生出生死。不死不生真丈夫,無形無相大毗盧。塵勞滅盡真如在,一顆圓明無價珠。”騰騰殆可以嗣永嘉也。
3
據說,三峰漢月法藏禪師 未徹時做一夢,夢見觀音菩薩對他說:“我胸中有一物,請你為我拈卻!”
漢月說:“我胸中之物,誰又來為我拈卻?”
大凡學人,胸中若蘊有一物,無論名之曰法身、真如、實際、佛、如來藏、佛性、真心等,還是名之曰煩惱、生死、空滅、眾生、自性、阿賴耶識等,總成窒礙。
何以故?諸法實相,非空非有,不可以一物得故,乃至不可以一物名故。說為真如、法性、實際、如來藏、真心、佛性、涅槃等,不得已而說之假名也。
歷代宗師為接引學人方便,應病與藥,診候臨時,隨機而行,見執有者而說無 以破其有,見執無者而說有以破其無,其實非有非無。
永嘉禪師《證道歌》說:“惺惺寂寂是,無記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亂想惺惺非。”是明確說是者。
六祖說:“我有一物,無頭無尾,無背無面,無名無字,諸人還識否?”菏澤神會在場,說:“是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被六祖呵責,指為知解宗徒。
大庾嶺上 又曾告慧明:“不思善,不思惡,阿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是明確不肯以實法示人也。
盤山寶積禪師偈曰:“心月孤明,光吞萬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復是何物?”
有人執著於外境為實,心識是外境的產物;又有人聽聞萬法唯心造 而不能正解,故執心為實有,外境是心所造物。
於此二者,寶積禪師問曰:“光境俱亡,復是何物?”
大概禪師亦不欲以實法示人也。
騰騰和尚作《一缽歌》,其中有“塵勞滅盡真如在,一顆圓明無價珠”之句。
騰騰和尚大概又類如永嘉大師之明確說有者。
學人若不識宗旨,依句解義,如藤纏樹,依草附木,見宗師說有處 即起有執,於宗師說無處 即起無執,則不僅埋沒先聖宗旨,亦且辜負己靈,終身無出頭之日也。
且如永嘉大師之說“惺惺寂寂是”,但又說“無記寂寂非”,既說“寂寂惺惺是,又說亂想惺惺非。”
無記之寂寂 則墮空滅,亂想之惺惺 則落生滅,非空滅之無,非生滅之有,大師豈是只以有示人?
六祖說“無頭無尾,無背無面,無名無字”,則知非如世間法之妄有,而是空,既明說“吾有一物”,又豈是只說空而不示人以有?
大概真如實際,非如世間法,不可以有無戲論之,故有種種善巧方便之說也。
a
散淡閒人 發表於 2012-4-24 09:33
“惺惺寂寂是,無記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亂想惺惺非。”
這是永嘉大師 對學人平時用功的指示,對嗎?
b
談不上是教人如何用功,永嘉大師只是說了一種狀態,正確的狀態應是如何,錯誤的狀態又是如何,學人若有眼,可與自己平日裡 對照著看。
譬如點豆腐,如果你的滷水下去後,豆腐很快結成固體,那就說明你點對了;如果滷水下去後,豆腐還是散的,那就說明 你的滷水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