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原妙 漢月法藏 悟道及禪法之比較
一、高峰原妙
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同室道友睡著了,將枕頭推到地上,“咚”的一聲,原妙禪師終於豁然大徹。他欣喜地自言自語道:“如往泗州見大聖,遠客還故鄉,元來只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
原妙禪師悟道後,便留在龍鬚住山。在這九年期間,其生活極為艱苦。“縛柴為翕,風穿日炙,冬夏一衲,不扇不爐,日搗松和糜,延息而已”。
南宋咸淳十年(1274),原妙禪師遷浙江武康雙髻山,開法接眾,一時學徒雲集。
景炎元年(1276),元軍南下,為避兵亂,衲子四散,唯原妙禪師 獨掩關危坐自若。兵亂之後,信眾又紛至沓來,原妙禪師每天都應接不暇。不久,原妙禪師便遁於西天目師子岩隱修。此地壁立千仞,崖石林立。原妙禪師於中 經營了一洞室,進退丈餘許,名曰“死關”。他將侍者打發走了,以破甕為鐺,日中一食。要進入他隱修的洞室,必須借助梯子。所以一般人 是找不到他的,即便是他的弟子也難得見他一面。
在洞室中,原妙禪師曾設“六則垂問”,以驗學人——
“一曰大徹底人,本脫生死,因甚命根不斷?
二曰佛祖公案,只是一個道理,因甚有明有不明?
三曰大修行人,當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
四曰杲日當空,無所不照,因甚被片雲遮卻?
五曰人人有個影子,寸步不離,因甚踏不著?
六曰盡大地是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燒卻?”
凡此六問,來參者倘若下語不契,原妙禪師即閉關不出。因此,自非通關具眼者,莫不望崖而退。
後來,原妙禪師的弟子發動信眾,就在他隱居地附近,建立了師子禪院,請他出來開堂說法。
當時恰好祖欽禪師 遷住仰山,給原妙禪師寄來了 表示得法之信物——竹篦和拂子。
這樣,原妙禪師才肯出來拈香說法。
曾有上堂法語云:“盡十方世界 是個缽盂。汝等諸人,吃粥吃飯也在裡許,屙屎放尿也在裡許,行住坐臥,乃至一動一靜,總在裡許。若也識得,達磨大師,只與你做得個洗腳奴子。若也不識,二時粥飯,將甚麼吃?參!”
關於如何參禪,原妙禪師曾作一段較為精彩的開示——“此事只要當人的有切心,才有切心,真疑便起。疑來疑去,不疑自疑,從朝至暮,粘頭綴尾,打成一片,撼亦不動,趁亦不去,昭昭靈靈,常現在前。此便是得力時也。更須確其正念,慎無二心。至於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寒熱飢渴,悉皆不知,此境界現前,即是到家消息。也巴得構,也撮得著,只待時刻而已。卻不得見恁麼說,起一念精進心求之,又不得將心待之,又不得縱之棄之。但自堅凝正念,以悟為則。當此之時,有八萬四千魔軍,在汝六根門頭伺候,一切奇異善惡等事,隨汝心現。汝若瞥起毫釐著心,便墮他圈繢(huì),被他作主,受他指揮,口說魔話,身行魔事。般若正因,從茲永絕;菩提種子,不復生芽。但莫起心,如個守屍鬼子,守來守去,疑糰子欻(xū)然(忽然)爆地一聲,管取驚天動地。”
原妙禪師得了胃病,晚年尤甚。大元成宗元貞乙未年(1295)十二月三十日早晨,原妙禪師升座辭眾云:“西峰三十年,妄談般若,罪犯彌天,末後有一句子,不敢累及諸人,自領去也。眾中還有知落處者麼?”說到這裡,便沉默良久,接著又說道:“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半上午的時候,原妙禪師突然說偈云: “來不入死關,去不出死關,鐵蛇鑽入海,撞倒須彌山。”說完,豁然而逝。
高峰原妙 繼承了佛教注重自身內在修證的本色,不住官寺,結廬庵居,隱於山林,隨緣宣闡法要,同時,提倡禪淨融合 與禪教會通,吸引著各方行者 和善士前來參學,之後又將此禪風 傳到大江南北、雲南,乃至日本、韓國等地區——而這都源自於湖州。作為臨濟宗祖庭之一的道場山 萬壽禪寺也是元代禪宗 重要的弘法道場,前來參禪問道的賢士摩肩接踵,從這裡走出去的禪宗大德 不勝列舉。在元代,湖州 也是禪宗其它派系禪師 經常駐錫的地方,到處都留有 他們孜孜弘法的身影。
原妙的禪學思想 可以概括為三句話,也可以作為修習的三個階段,那就是從看話頭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出發,運用“疑以信為體,悟以疑為用”的觀念和方法,實現“無心三昧”的最高境界。
二、漢月法藏
漢月二十九歲(1601)時,走雲棲向蓮池(1535~1615)乞戒。蓮池因朝廷戒壇未開,只能先授予沙彌戒。直至漢月三十七歲(1608),才在靈谷寺 從古心律師(1541~1615)受具足戒。漢月在雲棲之時,雖求大戒未果,但卻意外的獲得蓮池新刻──《高峰語錄》,開卷悵然,隱隱若能記憶,遂決志參禪,展開了波瀾壯闊的參禪之旅。[6]
此後十餘年中,漢月費盡心力,虛簷破壁,草屋蘿牆,食豆滓,衣補綴,不以為苦。力參高峰薦提的“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目不交睫,脅不至席。[7] 然年近四十的漢月 卻感到愈參愈難,轉究轉遠,而惶懼不已。亦曾因前哲悟道機緣,於師資扣擊處,涕泗交頤。故於初祖前燃臂香誓言:“倘得徹悟,願不惜身命力弘祖道”。[8] 此或是異日漢月對祖道師法,極力提唱之遠因吧!
漢月經由十餘年的苦參力究,終於如期在四十歲(1612)之年,於百日不語死關中,聞二僧夾籬攀折大竹聲,如迅雷一震,當下直見虛空粉碎、大地平沉、人法俱消。忽然悟得祖師言句,凡“青州布衫重七斤”[9] 、“柏樹子”[10] 、“乾矢橛”[11] 等一一皆了。
此後半年,參究汾陽善昭(947~1024)“三玄三要”偈子[12],而得入臨濟堂奧。及披閱惠洪覺范(1070~1128)〈臨濟宗旨〉,宛然符契,如對面親質,五百年間不分延促。[13] 漢月至此,方始確定已達大徹之境地。故自作偈云:“一口棺材三隻釘,聲聲斧子送平生;自從薤露悲歌斷,贏得朝朝墓柏青。”[14]
三、悟道和禪法比較
高峰原妙從看話頭“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出發開始了悟道的征程。最關鍵的話頭是 主人公到底是誰?功夫不負有心人,高峰終於在一次因緣具備,瓜熟蒂落的時機,也就是文中所說 枕頭落地的時刻,破參。
高峰原妙的禪法,開始在洞室中時,是設“六則垂問”:
一曰大徹底人,本脫生死,因甚命根不斷?
二曰佛祖公案,只是一個道理,因甚有明有不明?
三曰大修行人,當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
四曰杲日當空,無所不照,因甚被片雲遮卻?
五曰人人有個影子,寸步不離,因甚踏不著?
六曰盡大地是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燒卻?
六問是一種擇材方法,高峰更提倡禪淨融合 與禪教會通,吸引著各方行者 和善士前來參學,之後又將此禪風傳到大江南北、雲南,乃至日本、韓國等地區。
之所以禪風能盛行,正是因為禪教會通。因為通常師徒面授的方式 是很難普及大眾的,要麼就是雖然普及,但難以達到應有的水準。
漢月法藏 力參高峰薦提的“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目不交睫,脅不至席。於百日不語死關中,聞二僧夾籬 攀折大竹聲,如迅雷一震,當下直見虛空粉碎、大地平沉、人法俱消。此時漢月和高峰所破參的內容是一模一樣。
及披閱惠洪覺范(1070~1128)〈臨濟宗旨〉,宛然符契,如對面親質,五百年間不分延促。
密雲聞漢月提唱《智證傳》,恐禪風為之轉變。
智證傳就是禪教會通的典範。而密雲當時提倡的是棒喝。漢月看到在棒喝宗風之下成材的少,瞎捅的多,故繼高峰原妙之後重新提倡禪教會通。
文中材料引自
http://www.fjdh.com/wumin/2009/04/15393957257.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794987.htm
一曰大徹底人,本脫生死,因甚命根不斷?
自答:因你斷,他不斷.
二曰佛祖公案,只是一個道理,因甚有明有不明?
自答:問腳.
三曰大修行人,當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
自答:可守則非毗尼
四曰杲日當空,無所不照,因甚被片雲遮卻?
自答:因在雲下
五曰人人有個影子,寸步不離,因甚踏不著?
自答:樹下好乘涼
六曰盡大地是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燒卻?
自答:因儘是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