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佛告大慧:是故欲得如來隨入身者,當遠離陰界入心,因緣所作方便生住,滅妄想虛偽,唯心直進。觀察無始虛偽過,妄想習氣因三有,思惟無所有,佛地無生,到自覺聖趣,自心自在,到無開發行,隨入眾生微細之心,而以化身隨心量度,諸地漸次,相續建立。自故大慧,自悉檀善,應當修學。佛又告大慧:離自心現妄想虛偽,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見自心妄想流注。
(《楞伽宗通》曰:『能見自心妄想流注微細習氣,如無風匝匝之波,二乘所不覺者,我一一能知,是真能見性者也。』)
《楞伽經》:佛又告大慧:前聖所知,轉相傳授,妄想無性。菩薩摩訶薩,獨一靜處,自覺觀察,不由於他,離見妄想,上上升進,入如來地,是名自覺聖智想。
(《楞伽宗通》曰:佛謂,前聖所知,轉相傳授,『妄想無性。』只此一語,便為秘密藏。所謂:『自覺聖智者,覺此妄想無性之智也。』所謂:『一乘者,證此妄想無性之理也。』豈別有一法與人耶?『故行人依諸聖教,在寂靜處,獨坐思惟,自內智慧,觀察諸位,不由他悟,離分別見,覺得妄想無性,性本自離,一覺便離,不須方便。上上升進,乃至無妄可除,無見可滅。心境如如,入如來地。是能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是名自覺聖智相也。』)
公案很難懂
-
- 文章: 5192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祖師云:
你若住心觀靜,舉心外照,攝心內澄,凝心入定。
如是之流,皆是造作。
是你如今 與麽聽法的人,作麽生擬修他,證他,莊嚴他?渠且不是修底物。
若教他莊嚴你一切物,即莊嚴得。
山僧說:向外無法,學人不會。即便向裏作解,便即倚壁坐。
舌拄上顎,湛然不動。取此為祖門佛法,也大錯。
是你若取 不動清靜境為是。你即認他無明為郎主,古人云:湛湛黑暗深坑,實可怖畏,此之是也。
你認他動者是,一切草木皆解動。應可是道否?
所以動者是風大,不動者是地大,動與不動,俱無自性。
你若向動處捉他,他向不動處立。
你若向不動處捉他,他向動處立。
譬如潛魚,鼓波而自躍。
大德!動與不動,是二種境。
還是無依道人 用動用不動。唯有聽法無依道人 是諸佛之母。
所以佛從無依生。
『若悟無依,佛亦無得。』若如是見得,是真正見解。
又云:大德覓甚麽物?
現今目前聽法無依道人,歷歷地分明,未曾欠少。
你若欲得與祖師不別,但如是見,不用疑誤。
你若住心觀靜,舉心外照,攝心內澄,凝心入定。
如是之流,皆是造作。
是你如今 與麽聽法的人,作麽生擬修他,證他,莊嚴他?渠且不是修底物。
若教他莊嚴你一切物,即莊嚴得。
山僧說:向外無法,學人不會。即便向裏作解,便即倚壁坐。
舌拄上顎,湛然不動。取此為祖門佛法,也大錯。
是你若取 不動清靜境為是。你即認他無明為郎主,古人云:湛湛黑暗深坑,實可怖畏,此之是也。
你認他動者是,一切草木皆解動。應可是道否?
所以動者是風大,不動者是地大,動與不動,俱無自性。
你若向動處捉他,他向不動處立。
你若向不動處捉他,他向動處立。
譬如潛魚,鼓波而自躍。
大德!動與不動,是二種境。
還是無依道人 用動用不動。唯有聽法無依道人 是諸佛之母。
所以佛從無依生。
『若悟無依,佛亦無得。』若如是見得,是真正見解。
又云:大德覓甚麽物?
現今目前聽法無依道人,歷歷地分明,未曾欠少。
你若欲得與祖師不別,但如是見,不用疑誤。
-
- 文章: 5192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智隍大師初參五祖,自謂:已得正受。庵居長坐,積二十年。
六祖弟子玄策遊方至河朔。聞隍之名,造庵問曰:汝在此作什麼?
隍曰:入定。
策曰:汝云入定。為有心入耶?為無心入耶?若無心入者,一切無情草木瓦石,應合得定。
隍曰:我正入定時,不見有有無之心。
策曰:不見有有無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隍無對。
良久。問曰:師嗣誰耶?
策曰:我師曹溪六祖。
隍曰:六祖以何為禪定?
策曰:我師所說: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禪性無住,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隍聞是說,迳謁六祖。
祖問曰:仁者何來?隍具述前緣。
祖曰:誠如所言,汝但心如虛空,不著空見。應用無礙,動靜無心。凡聖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
隍於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無影響。
六祖弟子玄策遊方至河朔。聞隍之名,造庵問曰:汝在此作什麼?
隍曰:入定。
策曰:汝云入定。為有心入耶?為無心入耶?若無心入者,一切無情草木瓦石,應合得定。
隍曰:我正入定時,不見有有無之心。
策曰:不見有有無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隍無對。
良久。問曰:師嗣誰耶?
策曰:我師曹溪六祖。
隍曰:六祖以何為禪定?
策曰:我師所說: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禪性無住,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隍聞是說,迳謁六祖。
祖問曰:仁者何來?隍具述前緣。
祖曰:誠如所言,汝但心如虛空,不著空見。應用無礙,動靜無心。凡聖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
隍於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無影響。
-
- 文章: 5192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師(雲門)到曹山,
山示眾雲:“諸方盡把格則,何不與他道一轉語,教伊莫疑去。”
“密密處”和“知有”,為曹洞宗綱宗的核心,施展開來就是“君臣”、“偏正”、“王子”、“功勳”等種種“五位”之用,乃至《寶鏡三昧》的“密用”。
而這一切,包括溈仰宗的“圓相”,臨濟宗的“三玄三要”、“四賓主”、“四料揀”等,都是“諸方格則”——禪門師法的一些成熟準則和手段。
但這些準則和手段,又不能相襲而成滯,成為無用的教條,故學人須真參實悟,融會貫通。
其檢驗手段之一,在當時就是“下轉語”,但卻也用於對見道開悟時 靈犀洞豁境界的表述。
山示眾雲:“諸方盡把格則,何不與他道一轉語,教伊莫疑去。”
“密密處”和“知有”,為曹洞宗綱宗的核心,施展開來就是“君臣”、“偏正”、“王子”、“功勳”等種種“五位”之用,乃至《寶鏡三昧》的“密用”。
而這一切,包括溈仰宗的“圓相”,臨濟宗的“三玄三要”、“四賓主”、“四料揀”等,都是“諸方格則”——禪門師法的一些成熟準則和手段。
但這些準則和手段,又不能相襲而成滯,成為無用的教條,故學人須真參實悟,融會貫通。
其檢驗手段之一,在當時就是“下轉語”,但卻也用於對見道開悟時 靈犀洞豁境界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