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11月 28, 2021 9:38 am
也談理事圓
常開心師兄:
據楞嚴經,喝酒吃肉,暗與貪婬,縱有妙悟,終是魔所附體。若如是,我成魔了。善來,後學實乃魔附體,行踪污穢,不守戒行,他日福盡,當墜地獄。何因緣而入魔境?一日,某同事入吾室中,吾欲贈高僧說法之書與他,同事說,學佛的書我不看。我說,為甚麼?同事說,他不想約束自已。便走了。吾思維,我並沒有叫同事約束自已。但同事卻一聞學佛書籍,便避之三舍。何故?吾本願守清規五戒,示同事們清淨梵樂,而同事們卻視之為苦,不能吃喝嫖賭,人生無樂可言。吾雖知真樂梵行,其樂遠勝吃喝嫖賭。然其人不悅,寧羨鴛鴦不羨仙,根本無非接受守戒之說。故我捨清規五戒,而與其混和。願常以內心精進覺悟、正確思維、正確心態,正確方法,示與同事們。與女同事們說綺語,她們競然很開心,頻頻暗送秋天的菠菜。有些完事後,後學才發現,女人真得會背著自已丈夫做出不忠的事情。其開放的程度,遠超乎自已的想像。這些話,出了禪版,我是不會說的。因為我深深地知道,教興全憑戒嚴。我這舍戒入魔之行,只會敗壞教風,誤人子弟。
而宗門也只是論功夫,不談境界,只貴見地,不重行履。版主如果覺得不妥,便刪去這貼吧。我成魔了。為了不給後來者造成困惑誤導,我今後也盡量少地發貼了。善自護念,各自珍重!
一念之前師兄:
常開心師兄:左行好,右行也好,亦左亦右也好,不左不右也好。如是事事無礙,理理無礙,豈可以小乘毒污臟大乘寶器?止、止、仁者莫以戒定慧約束我自在。我之自在,隨遇而安,於生老病死處解脫,於貪嗔癡中得自在,並不取彼捨此,亦不取此舍彼。
南師云:悠悠愛河、慾海,正為生死根本,觀慧不證,定力不成,豈易言了生脫死 乃至向上勝妙成就哉!想要和光同塵.梵行密用.行菩薩道.只怕度眾生不成.反被眾生度
常開心師兄:念佛、誦經,禮懺、法會,化緣、放生、布施種種行為,種種善法,無非形式。若能緊緊把握道的本質,堅固菩提心,皈依覺正淨,一切萬行,始非瞎作。故般若為眼,眼開始知,有時向前是在退步,有時退步是更接近道的本質。
但有起心,便是著魔。才是動念,早乖道意。我今雖作如是行,雖為而實無為,雖作而實無作。眾生本是佛,何用我妄為?如今動念乖,無為隨緣為。
一念之前師兄:
又一個無修的大菩薩。
說自己成魔了。實際是想說自己成佛了。如果真如此 恭喜
常開心師兄:
何用人前賣弄?人亦是佛,佛前賣弄,豈不關公面前耍大刀?仁者,各自隨緣好去,天下仁者無二心,相隔不遠。
一念之前師兄:
修行人在兩個時點上是無法欺騙自己的,這兩處也正是勘驗自己的地方。一個是睡夢中,一個就是頻死之際.
靜中功夫十分,動中才有一分;動中功夫十分,睡夢中只有一分;睡夢中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臨頭,又只有一分。
如果當真都如如不動.不滯絲毫
我不是佛.所以我要拜佛!
與女同事們說綺語,她們競然很開心,頻頻暗送秋天的菠菜。有些完事後,後學才發現,女人真得會背著自已丈夫做出不忠的事情。其開放的程度,遠超乎自已的想像。遠超乎自已的想-----------:之前佛在想像什末?
這個就是你行的菩薩道.?
這邊五欲六塵想空空不了.想出出不離.
情執未斷盡.談甚末理?
minlinfong師兄:
若真修道人,只是自看,汝看他作甚?自己眼目定動,染著別人言句,又是無明生起,卻要把咎歸到別人身上麼?他人於事上、理上有不到處,汝若有心幫他,何妨直指?某觀此貼由來,乃是自省、懺悔、警醒之意,師兄看到哪裡去了?
此地既然是禪宗論壇,則只論見地,若要嚴格來,凡諸宗門、經典言句,皆不得道著,只是自取平常日常用語來談,以見當人的見地如何,若如是,恐怕此壇子必然草深三尺。法無、佛恩放寬尺度,壇子自然熱鬧一些。壇子熱鬧,人多嘴必雜,難免口角。我說無德之語,自是有過,今向師兄道謙。
常開心師兄:
莫論夢中或死前,便是大病漸老之時,或是遇有逆緣現前,可是起一念,一呼一吸之間,無不是勘驗自已的地方。只是後學無甚功夫,貪嗔癡重,常合塵逐妄,便不想捨此而另求解脫,何不於貪嗔癡中立地成佛,何不於六根塵上生歡喜?痛苦,如同百味中的苦瓜良藥,何不樂而食之。嘗盡娑婆世界酸甜苦辣,亦不白來人間走一回。功夫之事,有修有證,緣起緣滅,縱經千萬劫,終是落空亡。仁者不必如此。汝何不開悟汝之自性,無始以來,本來就如如不動,不滯絲毫?我與汝並無差別,汝與諸佛列祖亦無差別,何必自賤貴他,捨身上無價珠而遠乞他食?我即是佛,何不敢承當?只是於愚癡頓根人前,不亂言,恐彼謗佛故。仁者於南教授書中漸入道理,卻並未體味到南教授心地無非自性戒,有容乃大之度量。我常自比阿彌陀佛,亦常自比延壽禪師,亦常自比永嘉大師,亦常自比畜生道中諸眾生,亦常自比天人,亦常自比地獄眾生,亦常自比諸凡夫俗人。仁者,自性一般,佛性皆同。故不輕一眾生,更何況論壇中諸同參道友?雖然,一時見有差別,夢有不同,但其性無二。吾輩當深達其理,而隨緣說。
一念之前師兄:
見地真到了.功夫自然也有了
歷史上的祖師說功夫非究竟那是對有功夫.執功為道的人說的
現代人誘惑.干擾都太多/
常開心師兄:
便成熱貼。眾若有疑,當依佛法僧三寶而解除,切不可依諍論而得解。諍論之事,別業不同,見有相差,豈可以我之見解而說服他人,接受自已的度化?若是他人修養學識遠勝自已,那不是想以自已不透脫的見解強加給見地更透脫的人?眾生參公案,公案中的高僧大德都及不願意寫出自已的行履。為甚麼?怕後人拿自已的行履當作標準,來比後來的人。或是後來的人,拿自已的行履盲目校樣。自苦以來,有難行能行之菩薩應化,但並非每個菩薩都一定是示現難行能行。若作如是見,必會將身邊善知識當作庸人俗夫,而錯過。或有人,聞此貼中言,為其淫穢之邪教,增添道理。此也各自取之。正如大地生百草,有苦有甘,若救人,亦可取大地所生之草,若害人,亦可取大地所生之草。然此非大地之咎,實是其人心邪。理說到此,是魔是佛,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通過聞思修,而入於理無礙,事無礙,理理無礙,事事無礙,無物不容,無事不達,超越迷悟,不滯生死的佛知見中。仁者,假作真時真亦假。我不誑汝。迷時,我可叫痛;夢時,我可以流淚,可這並不礙我作佛。正如,釋迦降王宮後,豈非覺者?若是覺者,為何還要苦修多年而後睹明星而悟道?若是睹明星而悟道,難道釋迦之前非覺者?為何經中又說,久遠劫前,釋迦早已成佛?那時成佛豈是假佛?仁者,不斷聞思修,可以上進,可能漸透。在這之中,便是不斷破取我見的過程。祝仁者早日能擔當!開示悟入,只是於迷人,說有漸次。若於覺者,解即證,證即解,當下證解,並無漸次。
證得極樂與地獄平等,此事並不難?試觀人世間,有人殘疾無足,無業乞討,已是人間地獄,但卻能心懷感恩,聞一方有難而捐已之錢,此非地獄生紅蓮之喻?佛於增上慢人,方說戒定慧,方是解脫之道。正如世間人,知道要有房有車有錢,才可以開心放心一般。若是大智慧人,便是手殘足殘,家徒四壁,亦不改其樂。當然,有房有車有錢,亦不改其樂。正所謂,隨所遇處恆安樂,有錢沒錢,都安樂。增上慢人,則不如是。增上慢人,得先修戒定慧,憑戒定慧,方才悟得安樂。並非後學吝法,實是仁者信心不足,說了汝也不信。但若是高僧大德與汝解說,仁者必會信解受持。
一念之前師兄:
久遠劫前,釋迦早已成佛
常開心師兄:仁者若是真的想知道,可以禮請本論壇的法無大善知識解說。法無大德有修有證,論壇公認,其言可信。
一念之前師兄:既然把球踢給法無師兄.
法無:我觀二位師兄所諍論 乃是宗門與教下之諍,二位平心靜氣,且聽老漢一一道來!常開心師兄所言據楞嚴經,喝酒吃肉,暗與貪婬,縱有妙悟,終是魔所附體。若如是,我成魔了。善來,後學實乃魔附體,行踪污穢,不守戒行,他日福盡,當墜地獄。豈不聞楞嚴經亦有云: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 姦偷屠販。與其同事。稱嘆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洩佛密因。輕言未學。惟除命終。陰有遺付。華嚴經善才童子五十三參,所參訪善知識中亦有妓女屠夫!當知常開心師兄是方便說而已,學佛重在心行,不在外表,六祖亦云:心平何勞持戒,行直無用修禪!雖然恁麼,但經亦有云:佛不在世,以戒為師,戒為道元功德母,諸兄切莫草草,放縱心行!老漢接人向以膽大包天著稱,從不按常理出牌,然自九三年在五台山碧山寺十方戒壇授在家菩薩戒,至今仍半月半月誦戒,與佛之戒律,視為無上義,嚴於律己,不敢忽忘!刻刻牢記當以自身為機用,以煉鍛學人操履,其為身教,亦至嚴矣!何能謂禪者皆狂?丹霞燒佛,南泉斬貓,濟顛酒肉,大道疏狂,皆為對機而發,並絕非偶然。且諸師皆果位中人,故敢如此。因果歷然,誰能撥置?此事且置,下面讓老漢敷衍一番所謂宗門教下之義,這就先要談談如何判教!言宗門者一向注重真實理體,一乘實相,體幻如虛,單破不立,無智無得,唯論見性,《畢竟空義》。
教下則一法不捨,漸次修證,萬法具足,信願行三,《聖義有義》。釋迦世尊滅度500-600年,印度大乘興起,宗即三論,體幻如虛,單破不立,佛尚不可得,何況餘法?教即法相唯識,萬法不捨,粗說即“百法名門”所謂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細說則十二因緣,四諦法,六波羅蜜,十二入,十八界,三十七道品如是等等名相之說。隨此二大乘昌明鼎盛一時,後傳入中國,兩千年來二宗各執“聖意有”與“畢竟空”而爭論不休,實非佛本意。世尊在《解深秘經》中就說:“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殊不知如來藏識,轉成本來淨相,便更名為真如,由薰習種性,便名為如來藏,此中畢竟無我,非物非心,何嚐一定說為勝義有呢?同一道理,佛說般若方面,一切法如夢如幻,無去無來,而性空無相,又真實不虛,他又何嘗定說為畢竟空呢?說到參禪直求修證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通宗不通教,於是許多在意根下立定足根,或在獨影境上依他起用,就相隨境界而轉;或著清淨、空無,或認光明、爾焰;或樂機辨縱橫;或死守古人言句。殊不知參禪,也僅是佛法求證的初學入門方法,不必故自鳴高,不肯印證教理,得少為足,便以為是。這同一般淺見誤解唯識學說者,認為“諸法無自性”、或“一切無自性”,自己未加修證體認,便說禪宗的明心見性是邪說,都同樣犯了莫大的錯誤。須知“諸法無自性”、“一切無自性”,這個觀念,是指宇宙萬有的現象畍中,一切形器群象,或心理思想分別所生的種種知見,都沒有一個固定自存,或永恆不變的獨立自性。這些一切萬象,統統都是如來藏中的變相而已,所以說它“無自性”。殊不知大道同味,法流無方,海性超四維凝攝一毫之上,須彌包虛空藏歸芥子之中!
《大乘起信論》雲:“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說,假名無實,但隨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無有相。謂言說之極,因言遣言,此真如體,無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當知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為真如。” 所謂教者,佛法之用,有生滅,不同禪宗無作為也。禪若同教,法體則有斷滅之過。教若同禪,佛法則有二法之過。然禪雖不同教,而教不能離禪。何以故?禪如水也,教如波也,佛欲明禪,故而說教,教從禪生,禪不從教生故。禪不同教,猶如水能生波,波不能生水,水有實體,波是假名,故不同也。教不能離禪者,教從禪生,離禪無教故。猶如波從水生,離水無波故。何以禪為法體,教為法用也?禪如水故,水能起波,波不能起水,故以禪為體,而不以教為體也。教如波故,波生於水,水不生於波,故以教為用,而不以禪為用也。何以禪無生滅,而教有生滅也?禪如水故,水雖成波,而水體不滅,息波歸水,水亦不生,是故禪無生滅也。教如波故,波從水起,是為波生;波還歸水,是為波滅;是故教有生滅也。諸位,教是佛說,當從佛生,云何而言教從禪生耶?佛即心,心即禪。是故如來為一大事因緣出現世間,無非欲令眾生明自本心。此心言思路絕。縱宗門不立文字而言,世尊49年未說一字,末後何以弘教?法不孤起,仗境方生。若無名相,何來辯機?
實則宗不離教,教不離宗。宗教無二,真俗無二,性相無二,理事無二,空有無二,空性名相,圓融無礙。此無二體,亦無不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行解、理事,性相圓融無礙,方入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法界,方解生佛不二、一真法界之理事圓融、一乘圓頓之妙理。諸位,一大藏教總是佛陀宣說,且不可言高低卑劣!金剛經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法不說斷滅相!至於法門揀擇,至唐而諸宗悉備,可謂極盛。天台、賢首、慈恩,以宏教;臨濟、曹洞、溈仰、雲門、法眼,以宏宗;南山,則嚴淨毘尼;蓮宗,則專修淨土。如各部之分司其職,猶六根之互相為用。良以教為佛語,宗為佛心,律為佛行。心語行三,決難分屬。是故佛於宗門讚為第一義諦,於教下諸經讚為經王,其他亦然,豈後世宏經者,必須決定於五大部,分出此高彼下,不許經經偏贊乎?禪宗者贊禪宗,教下者贊教下。不如是,不能生人正信,起人景仰。但宜善會其義,不可以詞害意。此為對機矣!佛道者,即淺即深,即小即大,法法圓通,故名常住!供養諸位師兄!南無阿彌陀佛
!
常開心師兄:
據楞嚴經,喝酒吃肉,暗與貪婬,縱有妙悟,終是魔所附體。若如是,我成魔了。善來,後學實乃魔附體,行踪污穢,不守戒行,他日福盡,當墜地獄。何因緣而入魔境?一日,某同事入吾室中,吾欲贈高僧說法之書與他,同事說,學佛的書我不看。我說,為甚麼?同事說,他不想約束自已。便走了。吾思維,我並沒有叫同事約束自已。但同事卻一聞學佛書籍,便避之三舍。何故?吾本願守清規五戒,示同事們清淨梵樂,而同事們卻視之為苦,不能吃喝嫖賭,人生無樂可言。吾雖知真樂梵行,其樂遠勝吃喝嫖賭。然其人不悅,寧羨鴛鴦不羨仙,根本無非接受守戒之說。故我捨清規五戒,而與其混和。願常以內心精進覺悟、正確思維、正確心態,正確方法,示與同事們。與女同事們說綺語,她們競然很開心,頻頻暗送秋天的菠菜。有些完事後,後學才發現,女人真得會背著自已丈夫做出不忠的事情。其開放的程度,遠超乎自已的想像。這些話,出了禪版,我是不會說的。因為我深深地知道,教興全憑戒嚴。我這舍戒入魔之行,只會敗壞教風,誤人子弟。
而宗門也只是論功夫,不談境界,只貴見地,不重行履。版主如果覺得不妥,便刪去這貼吧。我成魔了。為了不給後來者造成困惑誤導,我今後也盡量少地發貼了。善自護念,各自珍重!
一念之前師兄:
常開心師兄:左行好,右行也好,亦左亦右也好,不左不右也好。如是事事無礙,理理無礙,豈可以小乘毒污臟大乘寶器?止、止、仁者莫以戒定慧約束我自在。我之自在,隨遇而安,於生老病死處解脫,於貪嗔癡中得自在,並不取彼捨此,亦不取此舍彼。
南師云:悠悠愛河、慾海,正為生死根本,觀慧不證,定力不成,豈易言了生脫死 乃至向上勝妙成就哉!想要和光同塵.梵行密用.行菩薩道.只怕度眾生不成.反被眾生度
常開心師兄:念佛、誦經,禮懺、法會,化緣、放生、布施種種行為,種種善法,無非形式。若能緊緊把握道的本質,堅固菩提心,皈依覺正淨,一切萬行,始非瞎作。故般若為眼,眼開始知,有時向前是在退步,有時退步是更接近道的本質。
但有起心,便是著魔。才是動念,早乖道意。我今雖作如是行,雖為而實無為,雖作而實無作。眾生本是佛,何用我妄為?如今動念乖,無為隨緣為。
一念之前師兄:
又一個無修的大菩薩。
說自己成魔了。實際是想說自己成佛了。如果真如此 恭喜
常開心師兄:
何用人前賣弄?人亦是佛,佛前賣弄,豈不關公面前耍大刀?仁者,各自隨緣好去,天下仁者無二心,相隔不遠。
一念之前師兄:
修行人在兩個時點上是無法欺騙自己的,這兩處也正是勘驗自己的地方。一個是睡夢中,一個就是頻死之際.
靜中功夫十分,動中才有一分;動中功夫十分,睡夢中只有一分;睡夢中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臨頭,又只有一分。
如果當真都如如不動.不滯絲毫
我不是佛.所以我要拜佛!
與女同事們說綺語,她們競然很開心,頻頻暗送秋天的菠菜。有些完事後,後學才發現,女人真得會背著自已丈夫做出不忠的事情。其開放的程度,遠超乎自已的想像。遠超乎自已的想-----------:之前佛在想像什末?
這個就是你行的菩薩道.?
這邊五欲六塵想空空不了.想出出不離.
情執未斷盡.談甚末理?
minlinfong師兄:
若真修道人,只是自看,汝看他作甚?自己眼目定動,染著別人言句,又是無明生起,卻要把咎歸到別人身上麼?他人於事上、理上有不到處,汝若有心幫他,何妨直指?某觀此貼由來,乃是自省、懺悔、警醒之意,師兄看到哪裡去了?
此地既然是禪宗論壇,則只論見地,若要嚴格來,凡諸宗門、經典言句,皆不得道著,只是自取平常日常用語來談,以見當人的見地如何,若如是,恐怕此壇子必然草深三尺。法無、佛恩放寬尺度,壇子自然熱鬧一些。壇子熱鬧,人多嘴必雜,難免口角。我說無德之語,自是有過,今向師兄道謙。
常開心師兄:
莫論夢中或死前,便是大病漸老之時,或是遇有逆緣現前,可是起一念,一呼一吸之間,無不是勘驗自已的地方。只是後學無甚功夫,貪嗔癡重,常合塵逐妄,便不想捨此而另求解脫,何不於貪嗔癡中立地成佛,何不於六根塵上生歡喜?痛苦,如同百味中的苦瓜良藥,何不樂而食之。嘗盡娑婆世界酸甜苦辣,亦不白來人間走一回。功夫之事,有修有證,緣起緣滅,縱經千萬劫,終是落空亡。仁者不必如此。汝何不開悟汝之自性,無始以來,本來就如如不動,不滯絲毫?我與汝並無差別,汝與諸佛列祖亦無差別,何必自賤貴他,捨身上無價珠而遠乞他食?我即是佛,何不敢承當?只是於愚癡頓根人前,不亂言,恐彼謗佛故。仁者於南教授書中漸入道理,卻並未體味到南教授心地無非自性戒,有容乃大之度量。我常自比阿彌陀佛,亦常自比延壽禪師,亦常自比永嘉大師,亦常自比畜生道中諸眾生,亦常自比天人,亦常自比地獄眾生,亦常自比諸凡夫俗人。仁者,自性一般,佛性皆同。故不輕一眾生,更何況論壇中諸同參道友?雖然,一時見有差別,夢有不同,但其性無二。吾輩當深達其理,而隨緣說。
一念之前師兄:
見地真到了.功夫自然也有了
歷史上的祖師說功夫非究竟那是對有功夫.執功為道的人說的
現代人誘惑.干擾都太多/
常開心師兄:
便成熱貼。眾若有疑,當依佛法僧三寶而解除,切不可依諍論而得解。諍論之事,別業不同,見有相差,豈可以我之見解而說服他人,接受自已的度化?若是他人修養學識遠勝自已,那不是想以自已不透脫的見解強加給見地更透脫的人?眾生參公案,公案中的高僧大德都及不願意寫出自已的行履。為甚麼?怕後人拿自已的行履當作標準,來比後來的人。或是後來的人,拿自已的行履盲目校樣。自苦以來,有難行能行之菩薩應化,但並非每個菩薩都一定是示現難行能行。若作如是見,必會將身邊善知識當作庸人俗夫,而錯過。或有人,聞此貼中言,為其淫穢之邪教,增添道理。此也各自取之。正如大地生百草,有苦有甘,若救人,亦可取大地所生之草,若害人,亦可取大地所生之草。然此非大地之咎,實是其人心邪。理說到此,是魔是佛,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通過聞思修,而入於理無礙,事無礙,理理無礙,事事無礙,無物不容,無事不達,超越迷悟,不滯生死的佛知見中。仁者,假作真時真亦假。我不誑汝。迷時,我可叫痛;夢時,我可以流淚,可這並不礙我作佛。正如,釋迦降王宮後,豈非覺者?若是覺者,為何還要苦修多年而後睹明星而悟道?若是睹明星而悟道,難道釋迦之前非覺者?為何經中又說,久遠劫前,釋迦早已成佛?那時成佛豈是假佛?仁者,不斷聞思修,可以上進,可能漸透。在這之中,便是不斷破取我見的過程。祝仁者早日能擔當!開示悟入,只是於迷人,說有漸次。若於覺者,解即證,證即解,當下證解,並無漸次。
證得極樂與地獄平等,此事並不難?試觀人世間,有人殘疾無足,無業乞討,已是人間地獄,但卻能心懷感恩,聞一方有難而捐已之錢,此非地獄生紅蓮之喻?佛於增上慢人,方說戒定慧,方是解脫之道。正如世間人,知道要有房有車有錢,才可以開心放心一般。若是大智慧人,便是手殘足殘,家徒四壁,亦不改其樂。當然,有房有車有錢,亦不改其樂。正所謂,隨所遇處恆安樂,有錢沒錢,都安樂。增上慢人,則不如是。增上慢人,得先修戒定慧,憑戒定慧,方才悟得安樂。並非後學吝法,實是仁者信心不足,說了汝也不信。但若是高僧大德與汝解說,仁者必會信解受持。
一念之前師兄:
久遠劫前,釋迦早已成佛
常開心師兄:仁者若是真的想知道,可以禮請本論壇的法無大善知識解說。法無大德有修有證,論壇公認,其言可信。
一念之前師兄:既然把球踢給法無師兄.
法無:我觀二位師兄所諍論 乃是宗門與教下之諍,二位平心靜氣,且聽老漢一一道來!常開心師兄所言據楞嚴經,喝酒吃肉,暗與貪婬,縱有妙悟,終是魔所附體。若如是,我成魔了。善來,後學實乃魔附體,行踪污穢,不守戒行,他日福盡,當墜地獄。豈不聞楞嚴經亦有云: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 姦偷屠販。與其同事。稱嘆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洩佛密因。輕言未學。惟除命終。陰有遺付。華嚴經善才童子五十三參,所參訪善知識中亦有妓女屠夫!當知常開心師兄是方便說而已,學佛重在心行,不在外表,六祖亦云:心平何勞持戒,行直無用修禪!雖然恁麼,但經亦有云:佛不在世,以戒為師,戒為道元功德母,諸兄切莫草草,放縱心行!老漢接人向以膽大包天著稱,從不按常理出牌,然自九三年在五台山碧山寺十方戒壇授在家菩薩戒,至今仍半月半月誦戒,與佛之戒律,視為無上義,嚴於律己,不敢忽忘!刻刻牢記當以自身為機用,以煉鍛學人操履,其為身教,亦至嚴矣!何能謂禪者皆狂?丹霞燒佛,南泉斬貓,濟顛酒肉,大道疏狂,皆為對機而發,並絕非偶然。且諸師皆果位中人,故敢如此。因果歷然,誰能撥置?此事且置,下面讓老漢敷衍一番所謂宗門教下之義,這就先要談談如何判教!言宗門者一向注重真實理體,一乘實相,體幻如虛,單破不立,無智無得,唯論見性,《畢竟空義》。
教下則一法不捨,漸次修證,萬法具足,信願行三,《聖義有義》。釋迦世尊滅度500-600年,印度大乘興起,宗即三論,體幻如虛,單破不立,佛尚不可得,何況餘法?教即法相唯識,萬法不捨,粗說即“百法名門”所謂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細說則十二因緣,四諦法,六波羅蜜,十二入,十八界,三十七道品如是等等名相之說。隨此二大乘昌明鼎盛一時,後傳入中國,兩千年來二宗各執“聖意有”與“畢竟空”而爭論不休,實非佛本意。世尊在《解深秘經》中就說:“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殊不知如來藏識,轉成本來淨相,便更名為真如,由薰習種性,便名為如來藏,此中畢竟無我,非物非心,何嚐一定說為勝義有呢?同一道理,佛說般若方面,一切法如夢如幻,無去無來,而性空無相,又真實不虛,他又何嘗定說為畢竟空呢?說到參禪直求修證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通宗不通教,於是許多在意根下立定足根,或在獨影境上依他起用,就相隨境界而轉;或著清淨、空無,或認光明、爾焰;或樂機辨縱橫;或死守古人言句。殊不知參禪,也僅是佛法求證的初學入門方法,不必故自鳴高,不肯印證教理,得少為足,便以為是。這同一般淺見誤解唯識學說者,認為“諸法無自性”、或“一切無自性”,自己未加修證體認,便說禪宗的明心見性是邪說,都同樣犯了莫大的錯誤。須知“諸法無自性”、“一切無自性”,這個觀念,是指宇宙萬有的現象畍中,一切形器群象,或心理思想分別所生的種種知見,都沒有一個固定自存,或永恆不變的獨立自性。這些一切萬象,統統都是如來藏中的變相而已,所以說它“無自性”。殊不知大道同味,法流無方,海性超四維凝攝一毫之上,須彌包虛空藏歸芥子之中!
《大乘起信論》雲:“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說,假名無實,但隨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無有相。謂言說之極,因言遣言,此真如體,無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當知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為真如。” 所謂教者,佛法之用,有生滅,不同禪宗無作為也。禪若同教,法體則有斷滅之過。教若同禪,佛法則有二法之過。然禪雖不同教,而教不能離禪。何以故?禪如水也,教如波也,佛欲明禪,故而說教,教從禪生,禪不從教生故。禪不同教,猶如水能生波,波不能生水,水有實體,波是假名,故不同也。教不能離禪者,教從禪生,離禪無教故。猶如波從水生,離水無波故。何以禪為法體,教為法用也?禪如水故,水能起波,波不能起水,故以禪為體,而不以教為體也。教如波故,波生於水,水不生於波,故以教為用,而不以禪為用也。何以禪無生滅,而教有生滅也?禪如水故,水雖成波,而水體不滅,息波歸水,水亦不生,是故禪無生滅也。教如波故,波從水起,是為波生;波還歸水,是為波滅;是故教有生滅也。諸位,教是佛說,當從佛生,云何而言教從禪生耶?佛即心,心即禪。是故如來為一大事因緣出現世間,無非欲令眾生明自本心。此心言思路絕。縱宗門不立文字而言,世尊49年未說一字,末後何以弘教?法不孤起,仗境方生。若無名相,何來辯機?
實則宗不離教,教不離宗。宗教無二,真俗無二,性相無二,理事無二,空有無二,空性名相,圓融無礙。此無二體,亦無不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行解、理事,性相圓融無礙,方入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法界,方解生佛不二、一真法界之理事圓融、一乘圓頓之妙理。諸位,一大藏教總是佛陀宣說,且不可言高低卑劣!金剛經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法不說斷滅相!至於法門揀擇,至唐而諸宗悉備,可謂極盛。天台、賢首、慈恩,以宏教;臨濟、曹洞、溈仰、雲門、法眼,以宏宗;南山,則嚴淨毘尼;蓮宗,則專修淨土。如各部之分司其職,猶六根之互相為用。良以教為佛語,宗為佛心,律為佛行。心語行三,決難分屬。是故佛於宗門讚為第一義諦,於教下諸經讚為經王,其他亦然,豈後世宏經者,必須決定於五大部,分出此高彼下,不許經經偏贊乎?禪宗者贊禪宗,教下者贊教下。不如是,不能生人正信,起人景仰。但宜善會其義,不可以詞害意。此為對機矣!佛道者,即淺即深,即小即大,法法圓通,故名常住!供養諸位師兄!南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