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
出自唐代賈島的《尋隱者不遇》
譯文只知道就在這座大山里,可山中雲霧繚繞不知道他的行蹤。
註雲深:指山上雲霧繚繞。處:地方。
賞析此句以簡筆寫繁情,表達了詩人尋隱者不遇的惆悵之情,同時又勾勒出一個風神飄逸、出塵脫俗的隱者形象,寓寄了詩人對歸隱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原文
賈島賈島《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松樹下詢問隱者的弟子,他說他的師傅已經去往山中採藥。
只知道就在這座大山里,可山中雲霧繚繞不知道他所在的具體地方。
註
尋:尋訪。隱者:隱士,隱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一般指的是賢士。
不遇:沒有遇到,沒有見到。
童子:沒有成年的人,小孩。這裡是指「隱者」的弟子、學生。
言:回答,說。
雲深:指山上雲霧繚繞。
處:行踪,所在。
鑑賞
賈島是以「推敲」這兩個字出名的苦吟詩人。一般認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實他的「推敲」不僅著眼於錘字煉句,在謀篇構思方面 也是同樣煞費苦心的。這首詩就是一個例證。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蒼松下,我問了年少的學童;他說,師傅已經採藥去了山中。這首詩的特點是寓問於答。“松下問童子”,必有所問,而這裡把問話省去了,只從童子所答“師採藥去”這四個字 而可相見當時松下所問的是“師往何處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小詩的後兩句是說,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雲密,不知他的行蹤。這裡又把「採藥在何處」這一問句省略掉
創作背景
此詩 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只知此詩是中唐時期 詩僧賈島到山中 尋訪一位隱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隱者不詳何人,有人認為是賈島的山友長孫霞。
簡析
《尋隱者不遇》是一首五言古詩。此詩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後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詩人採用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詩中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尋者對隱者的欽慕高仰之情。全詩遣詞通俗清麗,白描無華,情真意切,言簡義豐。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568070f3fde8.aspx
賈島
賈島(779~843年),字浪(閻)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範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後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後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後受教於韓愈,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415篇詩文 ► 76條名句
君子進則能達,退則能靜。豈貴其能達哉?貴其有功也。豈貴其能靜哉?貴其能守也。——《大戴禮記·曾子製言中第五十五》
人分千里外,興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別宋之悌》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全文》
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朱淑真《蝶戀花送春》
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陰符經·下篇》
以利相交者,利盡疏離。——《警世通言卷三十二》
知臣莫若於君,知子莫若於父。——《隋書·帝紀·卷二》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水滸傳·第十六回》
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李白《南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