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頁 (共 613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4月 23, 2024 8:30 am
新老怪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大正新脩大藏經續傳燈錄第五十一冊、五燈全書卷第七,寶印禪師語錄。

經文:苟聖種而捨妄歸真,頓超彼岸。所以菩提達磨遠屆此方,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少林九年冷坐,不措一言,唯有座主神光,俄然瞥地,便乃求安心之旨,了不可尋,即於言下承當,從此紹隆祖位。末後門庭大啟,枝派遙分,石人舞出玄關,玉女吹成妙曲,如斯舉唱,已徇機緣。後學初心,直須薦取,久參高德,同為證明。

【經文釋義】:

臨安府淨慈楚明寶印禪師,自幼出家,在寶林大通禪師處,得到般若正法,知道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遺留寶印禪師語錄,非常尊貴,內容如下:
「苟聖種而捨妄歸真,頓超彼岸」:
寶印禪師說如果能夠得授諸聖賢仙佛傳承下來的心印大法,種下菩提種子,捨棄虛妄不實的假相,歸向一真法界,頓悟自性,一定可以超凡入聖,到達清靜光明的彼岸。「所以菩提達磨遠屆此方,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要讓眾生捨妄歸真,頓超彼岸,所以菩提達摩祖師,遠從印度,乘船抵達中土,傳授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祖師禪,是要拯救眾生,躲脫六道輪迴,離苦得樂的不二法門。
「少林九年冷坐,不措一言」:
達摩祖師因為渡化梁武帝沒有成功,所以從洛陽一葦渡江,來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禪坐九年,沒有說一句話。「唯有座主神光,俄然瞥地,便乃求安心之旨,了不可尋,即於言下承當,從此紹隆祖位」:只有神光大師,專程前來少林寺,懇求達摩祖師傳授心印大法,達摩祖師點醒於他,突然醒悟,便請求達摩祖師傳他安心的方法,達摩祖師說三心不可得,遂將佛門心印大法,正法眼藏,至善之道,傳授予他。神光大師言下大悟,當下承當,承接二祖聖位,號慧可大師。
「末後門庭大啟,枝派遙分」:
後來慧可大師,在南京大大的弘揚祖師禪宗風。祖師禪的傳承,自從六祖惠能大師以後,分為出家與在家兩脈,出家一脈分為五家七宗;在家一脈傳承到現今的,就是一貫道。
「石人舞出玄關,玉女吹成妙曲」:
祖師禪的傳承,是如何傳授的呢?他是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宗風的普化,能夠讓無情的石人點頭;傳授般若正法,是人天共喜的大事,純潔的玉女,也會吹出美妙的歌曲,歡喜讚嘆。
「如斯舉唱,已徇機緣。後學初心,直須薦取,久參高德,同為證明」:
如此傳授般若正法,開啟玄關金鎖,是人天共辦的大事,人天共同稱誦讚嘆,因為機緣已經來到。開啟玄關金鎖,後學能夠保持初發心,直接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再參訪前賢大德,慈悲修辦方法,更能證明般若正法,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4月 23, 2024 11:06 am
新老怪
第五首:玄同 〈原 56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經文導讀】
作者將此首經文編列於此是有原因的,本文重點文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是老子結合前面第三、四首經文而開講的,其中自然是隱含修道之奧義的,試分析於下─

第三首〈天下母〉提到:『塞其兌,閉其門。』是從修道者的功夫進路而言,這是老子教導世人屬於道術的功夫理論。
第四首〈道冲〉提到:『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從真道本體而言,這是老子對真道 創生實相的了解與詮釋。
本首〈玄同〉提到:『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結合道術的功夫理論 與道學的創生實相,也是修道者 在自我修持必須依止的哲理。所以老子曰:『是謂玄同。』
修道之人由自身『塞其兌,閉其門。』起修,並效法大道『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然後才能因此 證道而與道合一;此句尾以『是謂玄同。』
作總結,玄同就是與道玄同。正是修道的終極標地『與道合真』。也就是佛家講的,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謂圓覺、法身佛性。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4月 24, 2024 7:22 am
新老怪
二六、別有何事


〖公案原文〗
  五祖會中,有僧名法閦。入室次,祖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
僧雲:“法閦即不然。”
祖以手指雲:“住!住!法閦即不然,作麼生?”
閦於言下有省。【老人眉批:煞是好一捶!】

  後至東林宣秘度和尚室中,盡得平實之旨。閦一日持一枝花,繞禪床一匝,背手插於香爐上,曰:“和尚且道,意作麼生?”
宣秘累下語,閦不諾。經兩月日,遂問閦曰:“爾試說看。”【老人眉批:到這裡還不免為自己瞞!】
閦曰:“某甲秖將花插香爐上,是和尚自疑,別有什麼事!”【老人眉批:直落得一場懡[忄+羅]!】

〖鋸解秤砣〗
  好一個法閦禪師,從他“法閦即不然”一句就可以看出,其“自負”的程度 不亞於前則公案裡當初的翠岩真。五祖法演禪師 不愧為大手筆的宗師,揪住這句話,抓住了狐狸尾巴。逮著這關鍵處,就猛然一擊:“住嘴!住嘴!你說‘法閦即不然’,這是在幹什麼?這是‘不與萬法為侶’嗎?!”
  “自負”緣於我執我見,系慢心所致。法閦陷入其中而不自知,當下被演禪師揪住,兜頭一捶——你這不是正在與“我見、慢心”為侶嗎!這一捶擊醒了法閦,“我見”當下脫落。演禪師是好手!老人贊雲:煞是好一捶!
  後來,法閦上座 又到東林度禪師那裡,將禪宗平實的宗旨 全面落實在心地。有一天,法閦拿著一枝花,繞著度禪師的座位轉了一圈,背著手把花插在香爐裡,問東林禪師:“您給說說,這是什麼意思啊?”
(既稱平實,又為何捏怪?當頭給法閦一棒,萬事大吉!)
那知這東林禪師 竟在兩個月內頻頻下語,法閦都說不對。
兩個月後,東林禪師憋不住了,要法閦把答案告訴他。
哈哈!這個度禪師,還以為法閦瞞了他兩個月呢,總覺得這裡頭有個玄妙。
其實,正如老人所說:“到這裡還不免為自己瞞!”他是自己瞞自己呀。
法閦告訴他:“我只是把花 插在香爐上罷了,是你自己疑有別事,其實沒別的事啊!
”原來是這樣!真好比賊入空屋,大家可以設想 度禪師當時的心情咯。
正如老人眉批:直落得一場懡[忄+罗]!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4月 24, 2024 7:34 am
新老怪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 85 冊,佛祖綱目卷第三十六,楚圓禪師語錄。

經文:連朝共話釋疑團,豈謂浮生半日閑,直欲與師閑到老,盡收識性到 玄關。

【經文釋義】:

楚圓禪師,臨濟宗僧人,在善昭大師的地方得到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心印大法,智慧大開,弘揚般若正法不遺餘力,肯定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遺留楚圓禪師語錄,非常尊貴,內容如下:「連朝共話釋疑團」:連續好幾天與善昭大師請示道理,將修辦道的疑點問個清楚明白。「豈謂浮生半日閑」:為了堅定修辦的信心,所以要撥出時間,研究道理,道業才能進步。「直欲與師閑到老」:要利用時間,與天命明師請示道理到年老。「盡收識性到玄關」:修行最重要的,要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認識自己的本性就是在玄關竅裡面,再去弘道渡人。

【延伸演義】:

石霜楚圓禪師(986—1039 ),在善昭大師的地方授記,得到正法眼藏,已經明心見性,是一代的高僧,修持嚴肅,教導後學的方法險峻。弘揚般若正法於潭州(今湖南長沙),當時臨濟宗活動的地域隨之南移。楚圓禪師的門徒,以楊歧派方會禪師、黃龍派慧南禪師最為著名。兩人各立門戶,分別形成楊歧派和黃龍派。頓悟法門雖然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圓頓法門,並不是依靠讀經閱典、朝山、參禪打坐、持咒等方法來開悟見性。但是也要將所有修辦道的疑問解開,才能發出清靜心、信心,讓道心常住不退。所以楚圓禪師說:「連朝共話釋疑團」。修辦道為何要盡釋疑團呢?活佛師尊曰:「道者理也,不明理,焉修道。故欲修道,必先明理。明理之法無他,全在有疑必問而已。惜乎世人,皆恥下問,以故愈疑愈迷,迷而不悟,離道遠矣。」蓋道為天地萬物生成之最高原理,未有天地,先有此道。道是一團磁場,一團能量,也就是有形世界與無形世界的能源,在天曰天理,在地曰地理,物有物理,事有事理,賦於人曰性理。循此天理良心而行,謂之修道。所以修道首先要將疑團盡釋,才能明理,堅定信心,看淡物欲,認理歸真,魔考不退,積功累德,有始有終,始抵於成。現今修持般若正法,要比其他的宗教更為辛苦,因為是聖凡兼修,要上班,賺錢養家,照顧家庭,還要利用下班休息的時間,參與道場運作,參加各種研究班,渡人行功,或是到國外開荒闡道,三施佈道,做弘法利生的工作,非常辛苦。所以楚圓禪師說:「豈謂浮生半日閑」。因此,不可以空閒,無所事事而浪費時間。每個人都說他很忙,沒有時間修辦道,但是無論你有多忙?遇到吃飯的時間,都會將繁忙的時間空出來,而去吃飯;因為你如果沒有把時間空出來去吃飯,幾天以後,營養不良,就無法生存,因為身體須要飲食,才能維持生命;靈性也須要靈糧,慧命才能長存。人類的靈性好像電池一樣,電池用久了,就會沒有電。相同的道理,靈性天天在消耗,一樣也會沒有電,這就要靠休息,或是研究道理來補充,道理也是一樣。古代出家修行人,都要到深山古洞,或遁入空門,苦修苦練。能夠遇到天命明師,傳授大道,猶如登天一樣的困難。如果真的遇到了天命明師,因為有道可以得,有問題可以問,有道場可以修辦,又可以追隨天命明師修辦道一輩子,所以楚圓禪師說:「直欲與師閑到老」。現今大道普傳,佛堂遍佈大街小巷,到處都有道場修辦,各化一方。修辦道不可以離開道場、善知識、經典,這是最基本的原則。最重要的,一定要追隨天命明師,到世界各國去開荒闡道,將般若正法發揚光大,渡化無邊無數的眾生,共歸覺路。要行最大的奇功,這是上天聖賢仙佛,以及前賢大德們,最大的願望也。修道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本性回家的道路,回家的道路在那裡呢?楚圓禪師很明白的指出:「盡收識性到玄關」。認識你的本性,就是住在玄關竅裡面。例如你要播種,首先要找到你的土地在那裡?然後在自己的土地上種植蔬菜水果,再經過澆水、施肥、除草‥‥等工作,有一天,就可以有良好的收成。如果種植蔬菜水果,不知道自己的田地在那裡?雖然辛苦播種了一輩子,最後一點收成也沒有;又好像你拿了一百萬元要去銀行存款,但是你不知道自己的存款簿以及銀行在那裡,或是存到別人的帳號裡面,結果所存款的金額變成別人的,豈不白忙一場?修辦道也是一樣,首先要找到自己本性的良田在那裡?知道本性方寸寶地之所在,在方寸寶地的地方下功夫,就可以得到豐盛的道果,道理也是一樣。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第85冊,佛祖綱目卷第三十六,楚圓禪師語錄的記載:「連朝共話釋疑團,豈謂浮生半日閑,直欲與師閑到老,盡收識性到玄關。」讓我們體會到玄關修持的方法與要領。自古以來,般若正法的傳承是擇人而傳授,不像現今大開普渡,心宗祕法人人可得,各個可修,此亦因緣成熟,時勢所趨的瑞相也。修辦道首先要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知道本性之所在,然後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日積月累,智慧才能開通,心性圓滿,功德圓滿,才能了脫輪迴,得登彼岸。最重要的,一定要接近道場,研究道理,因為要回到理天,一定要明理,道理明白了,才能對般若正法的尊貴與殊勝,有更深入的瞭解,立下洪誓大願,願與聖賢仙佛與前賢大德們,共同弘般若正法,拯救無數無邊的眾生,共同修辦道,共歸覺路,同返理天。楚圓禪師以過來人的身份,慈悲修行之人,要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利用時間精進道業,不可以離開大善知識,要參與前賢大德修辦,一起弘揚般若正法,這是修辦道的真明路,希望大家以此為座右銘,積極修辦,內外雙行,福慧雙修,才能了願還鄉,達本返源。



連朝共話釋疑團 豈謂浮生半日閑
直欲與師閑到老 盡收識性到玄關

明心見性真明路 廣績功勳脫苦淵
了結塵緣登覺路 成仙證佛應斯年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4月 24, 2024 10:36 am
新老怪
【莊子解老】

《莊子‧庚桑楚》
出無本,入無竅;有實而無乎處;有長而無乎本剽;
有所出而無竅者有實。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
(作者注釋)

出無本,入無竅;
(作者注:宇宙之創生本源是虛無的,造化出入之間 也未見其孔竅;)

有實而無乎處;
(作者注:宇宙之創生本源 雖然說是虛無的,但卻是實有的存在者,可是這個真實的存在者,卻找不到他的存身之所!)

有長而無乎本剽;
(作者注:萬物確實隨著造化自然籓筵,但是生死出入之間 卻又未能追蹤他的本末!)

有所出而無竅者有實。
(作者注:宇宙之創生與萬物之造化籓筵,雖然尋找不到它出入的竅門,但是,這創生的本體是確實不虛的存在著;)

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
(作者注:此句說明空間的形成;上下四方,空間無邊無際。老子曰:『其上不皎,其下不昧。』)

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
(作者注:此句說明時間的形成;古今往來,時間無始無終。老子曰:『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4月 24, 2024 11:01 am
Sherlock
楞伽云:
離一切諸見,及能所分別;無得亦無生,我說是心量。
非有亦非無,有無二俱離;如是心亦離,我說是心量。
真如空實際,涅槃及法界;種種意成身,我說是心量。
妄想習氣縛,種種從心生;眾生見為外,我說是心量。
外所見非有,而心種種現;身資及所住,我說是心量。

二取(能取與所取,乃生死輪迴根本)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唯識學用語︰指關於「認識」的二種對立性原理。亦即知(主觀)與被知(客觀)二者。凡夫所具的二取,是二種執著,其習氣會使個人的生死輪迴輾轉相續。《唯識三十論頌》云(大正31‧61a)︰「由諸業習氣,二取習氣俱,前異熟既盡,復生餘異熟。」《成唯識論》卷八釋此頌云(大正31‧43a)︰

「相見、名色、心及心所、本末,彼取皆二取攝。彼所熏發親能生彼本識上功能,名二取習氣,此顯來世異熟果心及彼相應諸因緣種。俱,謂業種、二取種俱,是疏親緣互相助義,業招生顯故頌先說。前異熟者謂前前生業異熟果,餘異熟者謂後後生業異熟果。雖二取種受果無窮,而業習氣受果有盡,由異熟果性別難招,等流增上性同易感。由感餘生業等種熟,前異熟果受用盡時復別能生餘異熟果。由斯生死輪轉無窮,何假外緣方得相續﹖此頌意說︰由業二取生死輪迴,皆不離識,心心所法為彼性故。」

演培《成唯識論講記》卷八解此云︰

「頌中所說的二取,論中解說有四種︰(一)取『相見』,就是取那實能取實所那二取,所取是相,能取是見。(二)取『名色』,就是執取五蘊,名是受等四蘊,色是第一色蘊。(三)取『心及心所』,一切五蘊法,都是不離於這二者。如色蘊,是心心所的相分,心所及心是餘四蘊,所以這能總攝五蘊。(四)取『本末』,就是取二異熟的現果。本指第八識,因它是諸異熟的根本,末指餘識中的異熟,因它是第八識的末果。還有一種說法︰第八識的總報品叫做本,餘識等的異熟別報品叫做末。即此本末,攝一切法盡。如是彼上所說的四種二取,皆是屬於頌中所說名言、我執二取所攝。換句話說,就是現行的二取。

如是由彼四種二取之所熏發,一一親能生彼本識上的功能,所以名為二取習氣。然這二取習氣是欲顯示什麼意義﹖當知此是顯示未來世的異熟果心及彼心相應法,各望自果為諸因緣種子,親能生果,是為二取習氣的意義,與一般所說的業種不同。至於論中所說的當來世,雖有分位三世與生死三世的兩種,但這裏所顯示的是生死三世不取分位三世,因為前難『云何有情生死相續』,後說『前異熟果受用盡時,復別能招餘異熟果,由此生死輪轉』。從這前後所說來看,所以知道定侍死三世。(中略)

『前異熟者謂前前生業異熟果』︰意說假定是前一生業所感的果,這個只可叫做前生,假定是過去二生乃至百千生業所感的果,那就可說前之又前。由於具有這樣的二義,所以說為前前生業異熟果。『餘異熟者謂後後生業異熟果』︰意說假定是後一生業所感的果,這個只可叫做後生,假定是未來二生乃至百千生業所感的果,那就可說後之又後。由於具有這樣的二義,所以說為後後生業異熟果。(中略)

由於業種及二取習氣為緣為因,得以證明生死輪迴,皆不離於內在的心識,並不是心外有個什麼法,使令生死相續不斷,因為生死因果,是以心心所法為彼體性的。宗鏡錄說︰『一切生死盡是妄情,若疑虵(蛇)得病,豈有實境居懷,猶懸沙止饑,但是自心想起。但了唯心,自然無咎!』所以生死相續,完全由相續識而有,如果了解一切唯識,還有什麼生死可得﹖」

學佛人心量大
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盡法界虛空界是沙門一隻眼
宇宙只是大覺海偶現一小水泡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4月 25, 2024 7:53 am
新老怪
宗鏡錄說︰
『一切生死 盡是妄情,若疑虵(蛇)得病,豈有實境居懷,猶懸沙止饑,但是自心想起。
但了唯心,自然無咎!』
所以生死相續,完全由相續識而有,如果了解一切唯識,還有什麼生死可得﹖」

:mrgreen: 由相續識而有,盡是妄情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4月 25, 2024 7:57 am
新老怪
二七、一波三折

〖公案原文〗
  佛眼禪師在五祖時,圓悟舉臨濟雲“第一句下薦得,堪與佛祖為師;第二句下薦得,堪與人天為師;第三句下薦得,自救不了。”一日忽謂圓悟曰:“我舉三句向你。”以手指屈曰:“此是第二句,第三句已說了。”便走。
圓悟舉似五祖,祖曰:“也好聻。”眼乃辭五祖,參歸宗真淨和尚。去後,祖謂圓悟曰:“歸宗波瀾闊,弄大旗手段,遠到彼,未必相契。”未數日,有書抵圓悟曰:“北到歸宗,偶然漏網。”聞雲居清首座作《晦堂真(即晦堂禪師的畫像)贊》曰:“聞時富貴,見後貧窮。”頗疑著他。及相見,果契合。踰年,複還祖山。眾請秉拂,卻說心性禪。祖曰:“遠卻如此說禪,也莫管他。”
  圓悟和尚嘗參蘄州北烏牙方禪師,佛鑒和尚嘗參東林宣秘度禪師,皆得照覺平實之旨,同到五祖室中,平生所得,一句用不著,久之無契悟,皆謂五祖強移換他,出不遜語,忿然而去。祖雲:“汝去遊浙中,著一頓熱病打時,方思量我在。”圓悟到金山,忽染傷寒,困極,移入重病閭。遂以平生參得底禪試之,無一句得力,追繹五祖之語,乃自誓曰:“我病稍間,即徑歸五祖。”佛鑒在定慧,亦患傷寒,極危。圓悟甦省,經由定慧,拉之同歸淮西。
佛鑒尚固執,且令先行。圓悟亟歸祖山,演和尚喜曰:“汝複來耶?”即日參堂,便入侍者寮。
【老人眉批:回頭認錯是好漢!】
  經半月,偶陳提刑解印還蜀,過山中問道,因語話次,祖曰:“提刑少年曾讀《小豔詩》否?有兩句頗相近:頻呼小玉元無事,秖要檀朗認得聲。”提刑應:“喏。喏。”祖曰:“且子細。”圓悟適自外歸,侍立次,問曰:“聞和尚舉《小豔詩》,提刑會麼?”祖曰:“他秖認得聲。”
圓悟曰:“秖要檀郎認得聲,他既認得聲,為什麼卻不是?”
祖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聻。”圓悟忽有省,遽出去,
見雞飛上欄幹,鼓翅而鳴,複自謂曰:“此豈不是聲!”遂袖香入室,通所悟。
祖曰:“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詣!吾助汝喜。”
祖複遍謂山中耆舊曰:“我侍者參得禪也。”
【老人眉批:莫被他瞞,一切現成:聲不異色,色即是聲!】
  佛鑒和尚自浙中歸祖山,躊躇不肯掛褡。圓悟曰:“我與汝相別才踰月,比今相見時如何?”鑒曰:“我只疑你這些子。”遂參堂。一日同圓悟侍祖,因遊山話次,舉:“東寺和尚問仰山:‘汝是甚處人?’仰山曰:‘廣南人。’寺曰:‘我聞廣南有鎮海明珠,曾收得否?’山曰:‘收得。’寺曰:‘珠作何色?’仰曰:‘白月即現,黑月即隱。’
【老人眉批:黑月何曾隱去?!】
寺曰:‘何不呈似老僧。’仰山叉手近前曰:‘慧寂昨到溈山,被索此珠,直得無言可對、無理可伸。’”顧謂佛鑒曰:“既曰‘收得’。逮索此珠時,又曰‘無言可對、無理可伸’,是如何?”佛鑒無語【老人眉批:可惜錯過!】
忽一日,謂圓悟曰:“仰山見東寺因緣,我有語也!東寺當時只索一顆珠,仰山當下傾出一栲栳!
【老人眉批:已遲八刻!】”圓悟深肯之。
〖老人眉批〗
  佛鑒悟處,終不及佛果。這些細小事節,已見端倪。

〖鋸解秤砣〗
  佛果圓悟克勤、佛鑒太平慧懃、佛眼龍門清遠,號稱“三佛”,是五祖法演禪師的諸多傳人中,最出類拔萃的三個,這則公案記載了他們三個跟五祖法演禪師學法的過程。《宗門武庫》的作者大慧宗杲禪師,繼承了佛果的衣缽,這是家裡人說家裡事啊。
  佛果曾向佛眼舉唱“臨濟三句”。有一天,佛眼突然對佛果說:“我也向你舉三句。”他把手指曲起來,說:“這是第二句。第三句已經說過了。”說完就走開了。說話是第二句,已說過的第三句就是曲手指了,那麼,第一句呢?“便走”即是,意即拂袖歸方丈、歸家穩坐。這蠻不錯呀!
佛果把這件事告訴師父,師父輕描淡寫地說:“也好啊。”這分明是不肯佛眼。佛眼知道後,就辭別師父,又到歸宗禪師那裡學禪去。佛眼走後,法演禪師對佛果說:“歸宗的禪風,波瀾壯闊、耍弄大旗。清遠到他那裡,未必能契合。”知徒莫如師,佛眼果然不契合,便又去參雲居清首座。就這樣跑了一年,又回來了。大家見他回來了,請他說法,他竟說心性禪。法演禪師雖不讚賞,卻也不管他。為什麼不管他,其實道理很簡單:他立心性,你不讚賞;你去管他,更立什麼!這是佛眼的故事,下面再說佛果和佛鑒。
  佛果曾跟蘄州北烏牙方禪師學過禪,佛鑒曾跟東林宣秘度禪師學過禪,兩人都已得禪宗“平實”的宗旨。這個“平實之旨”,大家在前則公案裡已經見識過了。兩人同到五祖法演禪師這裡學禪,那“平實之旨”一點也對不上號,他倆都說師父是強行移走他們以前的所得、強行換成這裡的禪風,並且出言不遜,忿忿地離開了。師父說:“你們出去行腳參禪,到浙中生一場冷熱病,還會想起我的。”兩人行腳到鎮江,佛果在金山寺,佛鑒在定慧寺,都得了傷寒病,並且病得很厲害,平時自以為有所得的,一句也用不上。佛果發誓:“待我的病稍有轉機,就馬上回到師父那裡去。”病體果有轉機,佛果立即去定慧寺,要拉佛鑒一塊回去。哪知佛鑒不肯,還彆扭著呢,讓佛果先回。佛果急急趕回來拜見師父,師父高興地說:“你終於回來了。”於是佛果就成了師父的侍者。知錯必改,善莫大焉!老人讚歎佛果:回頭認錯是好漢!
  半月後,陳提刑告老還鄉,路過此處,問起禪宗的宗旨。五祖法演禪師說:“你讀過《小豔詩》麼?《小豔詩》裡有兩句,很接近此事。這兩句是:頻呼小玉元無事,秖要檀朗認得聲。”提刑喏喏,點頭稱是。禪師說:“且子細(顢頇不得)。”佛果知道了這件事,就問師父:“您舉《小豔詩》兩句,他領悟了麼?”師父說:“他秖認得聲(沒領悟)。”佛果說:“您不是說‘秖要檀郎認得聲’麼?他既認得聲,為什麼卻不是?”師父話鋒一轉:“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啊!”佛果當下明白了!出房看見雞飛、聽見雞叫,遂自言自語:“這不正是聲麼!”馬上恭恭敬敬去向師父彙報。師父說:“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詣!我隨喜你了。”並向別人誇佛果“參得禪”。哎呀!且住。既然聽見雞叫就是,那陳提刑認得聲卻為什麼不是?!少安毋躁,且莫一頭霧水,聽聽老人是怎麼說的吧:“莫被他瞞,一切現成:聲不異色,色即是聲!”莫被他瞞,就是別執死這個“認得聲”。
一切現成,什麼現成啊?“聲不異色,色即是聲!”聲色一如,渾然打成一片了!都是“認得聲”,相差何止天淵!
  再說佛鑒。一個月後,他也回來了,卻猶豫著不肯掛褡常住(哈哈!雖回來了,還彆扭著呢。)。佛果現身說法:“咱倆才一個多月沒見,你看,我比以前如何?”佛鑒也納悶兒:“你無論言談、氣質、行為,都跟以前大不一樣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啊?”於是,他馬上就掛褡常住了。有一天,佛果、佛鑒陪師父一塊兒游山,師父舉出“鎮海明珠”公案,問佛鑒:“仰山既然說過‘收得’,待向他索要明珠時,卻又說‘無言可對、無理可伸’,這是為什麼呀?”佛鑒答不出來。其實,言下他也正處於“無言可對、無理可伸”之時呢,能於此時猛著精彩,就不枉師父這一問了。他卻落入思維,滑過去了。所以老人說他“可惜錯過!”過了幾天,他終於明白了,很高興地對佛果說:“我有答語了:東寺當時只索一顆珠,仰山當下傾出一栲栳!”佛果肯他答得好。好倒是好,只是遲了。能在師父言下答出,豈不更好!難怪老人說他“已遲八刻!”

  老人評論說:“佛鑒悟處,終不及佛果。”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些細小事節,已見端倪。”都是那些情節呀?簡單說吧:先是一個急急而歸、一個拖延歸期;回來後,一個貼心拜悔,一個猶豫掛褡;及至驀然撞著自家鼻孔,一個聲色一如、渾然天成,一個當面錯過、遲延八刻。這些都是心行之路啊!乃至後來,直至於今,佛果的傳承遍於天下。出世間因果,歷歷在目矣!

  老人還有一句批語,尚未提及。仰山不是說“白月即現,黑月即隱”麼,老人批示雲:“黑月何曾隱去?!”且莫認為老人這麼說是不肯仰山,大家不妨看看那“白月”、看看那“現”。明白了吧,哈哈!怎麼?還不明白??參!!!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4月 25, 2024 9:05 am
新老怪
出處:新篡續藏經第85冊,黔南會燈錄卷第七。

經文:擊碎玄關山色寒,如來成道不虛談,明星午夜誰同覩,隴上梅花自破顏。氷皎皎雪漫漫,一色凝然化外看,直往南方無垢界,獻珠成佛不為難。

【經文釋義】:

天龍善禪師,是雲南省曲靖市許氏的兒子,到天竺寺禮佛,覺悟人生的無常 而剃髮出家。參訪密參和尚,得授心印大法,對玄關修持下一番功夫,是一代的高僧,匯集黔南會燈錄,是修辦道的重要文獻,非常尊貴,內容如下:
「擊碎玄關山色寒,如來成道不虛談」:
一旦因緣成熟,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會見自家菩薩。開啟玄關竅以後,大地上的山色 依舊是那麼的翠綠美麗;只要在玄關自性的地方下功夫,自性如來 能夠證果成道,並非空虛的理論。
「明星午夜誰同覩,隴上梅花自破顏」:
自性的摩尼寶珠 光明燦爛,好像上天的星星一樣的閃亮,但是有幾個人 能夠看得到?又好像山上的梅花,遇到春天來到,自然綻放出 芳香的花朵,嬌豔美麗。
「氷皎皎雪漫漫,一色凝然化外看」:
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以後,自性大放光明,好像冰雪一般的皎潔,舉凡眼之所見,身體之所接觸,放眼凝視看去,都是清一色的光明。
「直往南方無垢界,獻珠成佛不為難」:
南方丙丁火,是麗明之象。比喻開啟玄關竅以後,自性顯露出來,積極修辦,本性大放光明,直往清靜光明,沒有污垢的理域前進,顯露出光明的摩尼寶珠,證果成真,並不會有甚麼困難。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4月 25, 2024 9:26 am
新老怪
後一句要旨——禪宗公案74

一日,祖先禪師從方丈門前經過。
  守緣禪師問:“有人麼?”
  祖先禪師道:“無人。”
  祖先禪師話還未說完,守緣禪師早已一拳 劈胸打過來,說道:“你聻(ni,呢)?”
  祖先禪師在這齣 其不意的一拳之下,忽然有省。
尺童——其實祖先的“無人”那個“人”,被打掉了,或沒來得及出口,這個 可以悟到“無我”。

一天雪夜,祖先禪師正在打坐,想到自己行腳 已經好幾年了,可是至今 仍然未能徹悟,心裡悶得發慌。就在這個時候,鐘聲響了。祖先禪師趕忙起座,來到後架,抬頭之際,他不經意間 看到“照堂”二字,忽然疑情頓釋。
尺童——心照不宣。

後來,祖先禪師又來到雙林,禮謁淨慈水庵師一禪師。
  水庵禪師一見他,便詰問道:“師子尊者 被罽賓王 斬卻頭且置(且不談它),你道西天鬍子 為什麼無鬚(鬍子)?”
  祖先禪師道:“非雙林不舉此話。”(“非雙林”三字都暗示平等。)
  水庵禪師道:“作家禪客。”(是個行家。)
  祖先禪師道:“心不負人,面無慚色。”
(表面是承當已悟之人,其實雙關,心無人我相,相無,是禪本色。)
  水庵禪師一聽,便用手將祖先禪師托開。(按常規理解,暗示要去聲名、已開悟相。)
  祖先禪師道:“勘破了也!”

祖先禪師後來 又往參密庵咸傑禪師。咸傑禪師於是讓他充當知客(負責接待客人、信眾)。
一日,咸傑禪師正在為一位僧人舉“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之公案。
祖先禪師當時恰好也在場。他一聽,便言下豁然大悟。
  第二天,祖先禪師在寮房前 遇到了咸傑禪師。
  咸傑禪師問他:“總不得作伎倆,試露個消息來。”(不玩暗語、棒喝等,直接說一下宗旨。)
  祖先禪師應聲道:“方丈裡有客。”(你心裡有客人。)
  咸傑禪師一聽,便哈哈大笑。
  咸傑禪師後來移居蔣山,祖先禪師亦隨師前往,執侍五載,殷勤不怠,盡得宗旨。  
祖先禪師在住持靈隱期間,一日,有一位修道者前來請益:“胡孫子(心猿)捉不住,願垂開示。”
  祖先禪師道:“用捉他作什麼?如風吹水,自然成紋。”

祖先禪師辭世偈云:
  “末後一句,已成忉怛。
   寫出人前,千錯萬錯。”
  [忉怛,囉嗦、嘮叨。]

尺童——穴生出人前,沒有千萬,這就是那個“一”,甚至連“一”都不成立。
末後一句要旨,就是上面那一行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