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長
《起信論》曰:
真實空者,從本以來,一切染法不相應故,離一切法差別相故,無有虛妄分別心故。應知真如非有相,非無相,非有無相,非非有無相,非一相,非異相。略說以一切眾生妄分別心所不能觸,故立為空。據實道理,妄念非有,空性亦空,以所遮是無,能遮亦無故。言真實不空者,由妄念空無故,即顯真心常恆不變,清淨圓滿,故名不空。亦無不空相,以非妄念心所行故,唯離念智之所證故。
傳曰:
予觀江西馬祖而下諸奇衲,如汾州、南泉、歸宗、百丈,皆冠絕一時,然說法與諸祖議論冥契者,百丈又冠諸衲,嘗曰:「但了諸法不自生,皆從自己一念妄想 顛倒取相而有。 知心與境不相到,當處解脫,一一諸法,當處寂滅,當處道場。
本來不是凡,不是聖,不是垢淨,亦非空有,亦非善惡。 ,
無一切 畢竟有為無為,縛脫平等心量,處於生死,其心自在。往來生死,如門開相似。
道長
一般人說空或理解空,無非三種意思:
一、從來沒有的東西,可以說是空。譬如三個頭的人、烏龜毛、兔子角。
二、曾經有過的東西,現在沒有了,可以說是空。譬如原來這裡有一堆柴,現在燒完了,空了。我原來有兩千萬,現在都沒有了,帳號上空空如也。
三、別的地方或許有,這個地方沒有,是空。譬如說這個瓶子是空的,沒有東西在裡面;這間屋子裡沒有人,房子是空的。但並不妨礙其它地方有東西或有人,只是這個瓶子和這間屋子裡沒有。
第一種空是始終空,過去、現在及未來都不會;
第二種空,是先有而後空,是斷滅空;
第三種空是相待空,只是相待於其它處的有而說此處空。
佛法說空,都不同於如上三種。佛法說空,是為了遮妄顯真。眾生無明顛倒,不知諸法皆屬緣起,並非有實在的自體,而處處執以為實有,因此執著 而生種種煩惱痛苦。諸佛菩薩憐憫之,為其開示說,你所見非實,只是假有,如陽焰,如鏡花如水月,實際是空的,不是真的水,不是真的花朵 和月亮。這樣說空,是因為不真故說空,是為了遮其執為實有之非。這樣說空,既有遮妄之功,也有顯真之能。
如果只是為遮妄而遮妄,並不能顯真,則一切法破後 將陷入茫茫蕩蕩 無所有之空中,如方廣道人一樣。
遮妄的目的 其實正在於顯真,如同散盡烏雲 正是為了能日出。
有人會問:「為什麼不能 直接表顯真的而要遮顯呢?」
答案是真不可說,不能用語言道,如果勉強要說,也只能說非生非滅,非空非有,非來非出,非斷非常等等,所以不得不說 空以顯不空,遮妄以顯真。
所謂空者,即諸法是;
所謂不空者,即法身是。
但法身若按世俗的眼光看,也是不可見的,也可說是空的,但真實義中,法身是不空的。
這個意思,《大乘起信論》那段話 說得非常醒目!
禪宗所證悟者,也不背離此理。
覺範禪師認為,馬祖下諸位大老 都能證說此義,尤其是百丈禪師那段話,應該是《起信論》最好的註釋。
於此也可見,禪並不違教。
不像某些人所理解的那樣,禪是一回事,教法又是另外一回事。
其實,凡諸佛菩薩 所說之教理,證悟者 無不一一證實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