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般若波羅蜜

文章 寂照世間 »

Viirya 寫: 週六 8月 28, 2021 4:56 pm 經觀而忍
忍是確認或如實知義。經由親身觀察思維或體驗而確認,如經文云"此菩薩....."。
不是囫圇吞棗。人云亦云。
想要修學五樓般若法
需要有一二三四樓的基礎

要從修學基礎佛法中,先得到進步成長與良好的改變
才能深信佛法
而深信佛法,就會深信佛
而深信佛,就會深信佛所說的般若夢幻十喻法

然後時常觀夢幻十喻觀,就是在修學【自性假立尋思】
而久修自性假立尋思,會引發【自性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就是般若智、般若波羅蜜

因此,基礎佛法很重要
老實修學基礎佛法,才能深信佛法、佛、佛所說的夢幻十喻法
cyc320
文章: 2536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般若波羅蜜

文章 cyc320 »

默唯至言,照唯普應。 聖嚴法師講

默而無言才是最高明的語言,也就是說,真正的至上的語言,是不能用語文表達的。佛陀釋迦世尊,在說法度眾四十多年之後,猶說「未曾說著一字」,就表示 語言僅是不得已時用來表達心意的工具,但它本身無法真的表達全部心意,心意仍須用心去體會。而心愈靜愈默,所體會的深度與廣度才愈澈愈明。
  因此真正的真理不用講,真正的語言不必說,默照之默,即是最高的語言。
  默中之照能夠遍照,能於不同的時地,普應一切眾生,給予平等因應。有人問:「這個照,是不是對環境很清楚。」我說:「平常生活中,可能對自己的環境很清楚,但尚不夠,而是說智慧的覺照,乃在內心有無限深遠,也是無限普遍的。」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般若波羅蜜

文章 寂照世間 »

還有更高的語言

終日吃飯沒有咬過一粒米
終日說話沒有說過一個字

佛說法四十九年,但卻沒有說過一個字。

說時即默時,默時即說時
說默不二,如如不動。

對佛法的深信,對佛的深信,對佛所說夢幻之法的深信
深信,才是最初的一步,對大乘般若法而言。

有很多人,對佛法還沒有足夠的信心。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般若波羅蜜

文章 寂照世間 »

※維摩詰所說經※

譬如幻士,為幻人說法。
其說法幻士,無說無示。
其聞法幻人,無聞無得。

當體此意,而深入佛法。

夢中說法者,為聞法者說法。
其說法者,雖有所說,實無所說。
其聞法者,雖有所聞,實無所聞。

當體此意,而深入夢幻十喻法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般若波羅蜜

文章 寂照世間 »

《思益梵天所問經》卷3 仂行品第九

文殊師利言:「如諸文字無分別,一切賢聖亦無分別,是故賢聖無有言說。所以者何?賢聖不以文字相.不以眾生相.不以法相有所說也。譬如鍾鼓眾緣和合而有音聲,是諸鍾鼓亦無分別;如是諸賢聖善知眾因緣故,於諸言說無貪無礙。」

等行言:「如佛所說:『汝等集會當行二事,1.若說法.2.若聖默然。』何謂1.說法?何謂2.聖默然?」
文殊答言:「
1.若說法,不違佛、不違法、不違僧,是名說法;
2.若知法即是佛,離相即是法,無為即是僧,是名聖默然。
又,善男子!
1.因四念處有所說,名為說法;2.於一切法無所憶念,名聖默然。
1.因四正勤有所說,名為說法;2.以諸法等,不作等、不作不等,名聖默然。
1.因四如意足有所說,名為說法;2.若不起身、心,名聖默然。
1.因五根、五力有所說,名為說法;2.若不隨他語有所信,為不取不捨故分別諸法,一心安住,無念念中解一切法,常定性斷一切戲論慧,名聖默然。
1.因七菩提分有所說,名為說法;2.若常行捨心,無所分別,無增無減,名聖默然。
1.因八聖道分有所說,名為說法;2.若知說法相如栰喻,不依法、不依非法,名聖默然。

善男子!於是三十七助道法:
1.若能開解、演說,名為說法;
2.若身證是法,亦不離身見法,亦不離法見身,於是觀中不見二相、不見不二相,如是現前知見而亦不見,名聖默然。

又,善男子!1.若不妄想著我,不妄想著彼,不妄想著法有所說,名為說法;
2.若至不可說相,能離一切言說音聲,得不動處,入離相心,名聖默然。

又,善男子!1.若知一切眾生諸根利鈍而教誨之,名為說法;
2.常入於定心不散亂,名聖默然。」
Viirya
文章: 3083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般若波羅蜜

文章 Viirya »

據說大鵬金翅鳥 garuda 從蛋中孵化出來的剎那.即可展翅飛翔.牠翅膀的力量在出生時就已經圓滿.
但畢竟人間少有.空性的概念就像瀉藥.過度的執著(服用).反而無益.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般若波羅蜜

文章 寂照世間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0 冊 No. 0279 大方廣佛華嚴經 ((八十華嚴))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四
十忍品第二十九

爾時,普賢菩薩告諸菩薩言: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忍,若得此忍,則得到於一切菩薩無礙忍地,一切佛法無礙無盡。何者為十?所謂:
1.音聲忍、2.順忍、3.無生法忍、4.如幻忍、5.如焰忍、
6.如夢忍、7.如響忍、8.如影忍、9.如化忍、10.如空忍。
此十種忍,三世諸佛已說、今說、當說。

1.「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音聲忍?
謂聞諸佛所說之法不驚、不怖、不畏,深信悟解,愛樂趣向,專心憶念,修習安住。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一音聲忍。

2..「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順忍?
謂於諸法,思惟觀察,平等無違,隨順了知,令心清淨,正住修習,趣入成就。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順忍。


1.第一忍:音聲忍:佛說法的音聲要能忍,要能認可
聽聞佛所說的深法,要能不驚不畏,要能深信佛所教的佛法,然後想辦法悟解。
要能忍.能認可佛說法的音聲、文字章句。

對夢幻十喻般若法,聽聞之後,要不驚不怕。
要能深信佛法.佛.佛所說之夢幻十喻法。

2.第二忍:順忍
前因後果諸法,以及佛所說的諸佛法。
要能思惟觀察,無違佛的指示,隨順了知,而令心漸漸清淨,而深入佛法得到成就。
這是第二忍,認可佛說諸法,以及世間諸法。


我說過很多遍了,佛法如同小學國中高中大學
般若法,是大學佛法。
想要深入,請先打好基礎。
不然的話,你就要是上根利智。不然的話,你就要是能發大丈夫志之人。
不然的話,你就要從佛法小學生,進步為國中生、高中生
當成為中學生時,大學佛法,就會比較容易了。

要檢查自己學到哪些佛法了?
不要一直停在人乘境界,停在人乘境界,搞不好連聲聞法或許都學不會。
因此,要能夠提昇至天乘境界。

古代禪師說。佛法甚至可以不必學,只要學無所求就可以了。
對上根利智或大丈夫,的確不必學。
直接承擔六趣是一場大夢就可以了。
然後,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而夢中所有事,其實空空如大千
但這種方法,不是一般人學得起來的。
cyc320
文章: 2536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般若波羅蜜

文章 cyc320 »

 由 藍海千尋 » 週日 8月 29, 2021 5:57 am
請教同學

1.華德藏表何法?
2.如幻三昧是什?
3.得如幻三昧證何果位?


由 南拳展貓 » 週日 8月 29, 2021 6:15 am
「如」有相同、好像之意,也就是以「此」比擬「彼」,即有譬喻的意思,而譬喻可說是,將深奧難懂的道理以淺顯明白的譬喻說出,這樣的經典有很多,如《雜阿含經》中說:「今當說譬,大智慧者以譬得解」,又如《大智度論》中也說:「譬喻為莊嚴論議,令人信著……譬如登樓,得梯則易上。復次一切眾生著世間樂,聞道得涅槃則不信不樂,以是故,以眼見事,喻所不見,譬如苦藥服之甚難,假之以蜜,服之則易」,此即說譬喻有莊嚴論議的作用,譬喻就像是登樓的梯子,包在苦樂外層的蜜,使人易於服藥,並藉譬喻來解釋義理,則易於了解並可以使人生起信心。

幻的梵文為maya一般指假相,以佛教立場而言,諸法皆由因緣和合而生,由
因緣離散而滅,一切事象皆無實體性,故可稱幻。在華嚴宗三祖法藏所著之《華嚴經義海百門》中說:

明智慧者,塵從緣成假,持似有所現,此達有之心是智,即此假持幻有畢竟空無所有,此觀空之心是慧,若住於空,即失有義,非慧也,若住於有,即失空義,非智也,今空不異有,有必全空。

又說:

達無生者,謂塵是心緣,心為塵因,因緣和合,幻相方生,由從緣生,必無自性……論云因不自在,緣生故。生緣不自生,因生故。生今由緣生,方得名生,了生無性,乃是無生。

由這二段引文可看出,「塵」即指緣起諸法,雖有所現,乃是幻有,了達此幻有乃為因緣有,有而不有,即為智者,執為實者即是迷,此假持幻有之緣起法,空無實體,此觀空之心為慧,有是因緣有,空為因緣空,若執自性空,即住於空,若執自性有,即住於有,非智慧者。

幻有乃因緣和合所生,必無自性,而此「生」亦無自性,不自生,緣亦不自生,所以因待緣而有,緣待因而有,相待而有,所以成幻有,生由因緣所生,名為生,了達此生無性,乃是無生。由此可看出,此「幻」即是要說明,吾人所見之一切萬象乃因緣和合而生,無自性故空之理。

大般若經:如實忍受諸法,如夢、如響、如像、如光影、如陽焰、如幻事、如尋香城、如變化事,此忍名智,得此智故,說名獲得無生法忍。


============待續======

由 訪客 » 週日 8月 29, 2021 7:06 am

1. 花得藏
2. 寂照世間
3. 大學生
如花似玉的善男善女

南無阿彌陀佛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平等如夢幻,兩邊三際斷

文章 寂照世間 »

【《六祖壇經》

僧志道,廣州南海人也。
請益曰:「學人自出家,覽《涅槃經》十載有餘,未明大意,願和尚垂誨。」師曰:「汝何處未明?」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於此疑惑。」師曰:「汝作麼生疑?」曰:「一切眾生皆有二身,謂色身、法身也。色身無常,有生有滅;法身有常,無知無覺。經云:『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者,不審何身寂滅?何身受樂?若色身者,色身滅時,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樂。若法身寂滅,即同草木瓦石,誰當受樂?又法性是生滅之體,五蘊是生滅之用,一體五用生滅是常。生則從體起用,滅則攝用歸體。若聽更生,即有情之類,不斷不滅;若不聽更生,則永歸寂滅,同於無情之物。如是,則一切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樂之有?」

師曰:「汝是釋子,何習外道斷常邪見,而議最上乘法?據汝所說,即色身外別有法身,離生滅求於寂滅。又推涅槃常樂,言有身受用。斯乃執悋生死,耽著世樂。

汝今當知,佛為一切迷人,認五蘊和合為自體相,分別一切法為外塵相,好生惡死,念念遷流,不知夢幻虛假,枉受輪迴。以常樂涅槃翻為苦相,終日馳求。

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樂。剎那無有生相,剎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是則寂滅現前。當現前時,亦無現前之量,乃謂常樂。此樂無有受者,亦無不受者,豈有一體五用之名?何況更言涅槃禁伏諸法,令永不生。斯乃謗佛毀法。聽吾偈曰:

「無上大涅槃 圓明常寂照
 凡愚謂之死 外道執為斷
 諸求二乘人 目以為無作
 盡屬情所計 六十二見本
 妄立虛假名 何為真實義
 惟有過量人 通達無取捨
 以知五蘊法 及以蘊中我
 外現眾色象 一一音聲相
 平等如夢幻 不起凡聖見
 不作涅槃解 二邊三際斷

 常應諸根用 而不起用想
 分別一切法 不起分別想
 劫火燒海底 風鼓山相擊
 真常寂滅樂 涅槃相如是
 吾今彊言說 令汝捨邪見
 汝勿隨言解 許汝知少分」

志道聞偈大悟,踊躍作禮而退。】

志道禪師說,一切眾生都有兩身,一個是色身,另一個是法身,也就是自性清淨心、真如、佛性..是諸法生滅之體。
而色身無常,有生有滅。法身真常,無生無滅,無知無覺。
而經上說。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不知道是何身寂滅?何身受寂滅為樂?

如果是色身的話,色身滅時,地水火風四大分散,苦不堪言,如何受樂?
如果是法身的話,則同草木瓦石無知無覺,誰在受樂?

而法身是生滅之體,五蘊是生滅之用。一體起五生滅用是常態,生時是從體起用,滅時是攝用歸體。
五蘊滅後,若聽任其又生,則生滅不斷永無止期,不斷不滅,沒有斷滅的一天。
若不聽其又生,則永歸寂滅同於草木瓦石無情之物。如此一來,則一切諸法被寂滅涅槃所禁、所伏,而不再生滅,又何樂之有?
((好高深的疑惑))

六祖回答說。你是佛門釋子,何故卻學外道邪見.斷見常見,而來擬議最上甚深佛法。就你所說,即於色身之外另別有法身,這是離色身而求法身,故稱離生滅而求寂滅。而又推論涅槃常樂,說有身受樂,此乃執著生死,沉迷於世間之樂。

你現在應當知道,佛為一切世間迷人,誤認五蘊和合是自體之相,誤分別一切法為外塵之相,沉迷於世樂而好生惡死,念念不停的變遷流動,不知世間一切法如夢幻泡影,而是虛妄不實的假相,所以冤枉的誤受輪迴。卻以常樂之涅槃轉為痛苦之相,而終日被相所轉,執著妄相而馳求不停。

佛憐愍眾生此痛苦故,所以乃開示涅槃真樂。一剎那間即無有生相.滅相,更沒有生滅可滅,是名寂滅現前。而當寂滅現前之時,亦無寂滅現前之量,此乃稱為常樂。此常樂,沒有受者,也沒有不受者,豈會有一體五用之名呢?更何況說涅槃乃令禁斷諸法,令其不生滅,此乃謗佛毀法之見解。

現在聽我說偈:
無上之大涅槃,是圓明常寂照的。
凡愚之人稱為死,外道執著為斷而不再生,
而求二乘之人,視之為無作。
這些都是妄情所計,六十二邪見由之而生。
迷妄的立下虛假之名,又豈知真實義?

唯有心地過量之人可以通達而沒有取捨,而知五蘊之法以及五蘊中之我
,外塵等眾色象,一一音聲相,都是如夢幻。而因皆如夢幻,故皆平等
。於是,不再起世間凡聖見,不再作生死涅槃解,而有無兩邊以及過去
現在未來三際皆能斷。時常相應諸根而起用,而不作起用想;而常分別
一切法,而不作分別想。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般若波羅蜜

文章 寂照世間 »

六祖回答說。你是佛門釋子,何故卻學外道邪見.斷見常見,而來擬議最上甚深佛法。就你所說,即於色身之外另別有法身,這是離色身而求法身,故稱離生滅而求寂滅。而又推論涅槃常樂,說有身受樂,此乃執著生死,沉迷於世間之樂。

你現在應當知道,佛為一切世間迷人,誤認五蘊和合是自體之相,誤分別一切法為外塵之相,沉迷於世樂而好生惡死,念念不停的變遷流動,不知世間一切法如夢幻泡影,而是虛妄不實的假相,所以冤枉的誤受輪迴。卻以常樂之涅槃轉為痛苦之相,而終日被相所轉,執著妄相而馳求不停。

佛憐愍眾生此痛苦故,所以乃開示涅槃真樂。一剎那間即無有生相.滅相,更沒有生滅可滅,是名寂滅現前。而當寂滅現前之時,亦無寂滅現前之量,此乃稱為常樂。此常樂,沒有受者,也沒有不受者。豈會有一體五用之名呢?更何況說涅槃乃令禁斷諸法,令其不生滅,此乃謗佛毀法之見解。
這裏很深
很難悟,很難解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