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佛
..唯我獨尊,眾神迴避..
公案很難懂
-
- 文章: 5196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五七、用過就扔
〖公案原文〗
師一日謂趙巨濟曰:老和尚忽退去,別有人來教爾禪,這一轉因緣怎生會,那一轉又如何會……。便將熱屎潑!記取。
〖鋸解秤砣〗
有一天,大慧宗杲禪師對趙巨濟說:如果我退座不說禪了,另有一個人教你禪,他講這個公案怎麼領會,那個公案怎麼領會……,你就用熱屎湯 潑他!記住我說的話啊。
大慧的師父佛果圓悟克勤禪師講《碧岩錄》,解了一百則公案,成書後風靡叢林。為什麼會風靡叢林?因為《碧岩錄》確能開人悟門。
然而,物極必反,若陷入無休止的理解,便又閉人悟門。
所以到了大慧這一代,便將《碧岩錄》的印版付之一炬。
他對趙巨濟說這話的時候,可能剛燒過印版不久。
解公案只能作為開啟心扉的工具,用過就扔,哪能當作理論去立呀!
取已陳之芻狗 而臥於其下者,
用手扔,用腳踢
〖公案原文〗
師一日謂趙巨濟曰:老和尚忽退去,別有人來教爾禪,這一轉因緣怎生會,那一轉又如何會……。便將熱屎潑!記取。
〖鋸解秤砣〗
有一天,大慧宗杲禪師對趙巨濟說:如果我退座不說禪了,另有一個人教你禪,他講這個公案怎麼領會,那個公案怎麼領會……,你就用熱屎湯 潑他!記住我說的話啊。
大慧的師父佛果圓悟克勤禪師講《碧岩錄》,解了一百則公案,成書後風靡叢林。為什麼會風靡叢林?因為《碧岩錄》確能開人悟門。
然而,物極必反,若陷入無休止的理解,便又閉人悟門。
所以到了大慧這一代,便將《碧岩錄》的印版付之一炬。
他對趙巨濟說這話的時候,可能剛燒過印版不久。
解公案只能作為開啟心扉的工具,用過就扔,哪能當作理論去立呀!
取已陳之芻狗 而臥於其下者,
用手扔,用腳踢
-
- 文章: 5196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因為眼睛 只能看見有相的東西,這是其一。
其二,眼睛只能看到 與其相對的東西,不和眼睛相對則不能看見。
譬如:我們的眼睛 能看見自己的眼睛嗎?
因它不和眼睛相對,就看不見了。
而自性是絕對的真心,不是相對的東西,所以不能眼見。假如有見,就非真見了。
性是了無跡相,不能眼見。所以,性為真空。
雖然是真空,但它能夠應緣起用。就是說,對境之後,它能夠發識,能分別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所以,性又是妙有,而不是頑空。
當「見性」通過眼睛 對一切色相 分別的時候,一切色相 才顯現。
譬如,我們看見一個人,你怎麼會知道是人,而不是其他東西呢?你又怎麼會知道 是男是女、是張三還是李四呢?這完全要靠 意識的分別,才能把這個人的相 顯現出來。既然色相是由見性所現,所以色相就是性。
依此可知,見、聞、嗅、嚐、覺、知六種性,通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而發生作用,從而顯現一切色,也就是六塵。
所以,一切色相、一切現象 都是性的顯現。色不能離性,性也不能離色。離性就沒有色,離色也沒有性。
性相不二
譬如,暗物質,質子,現在科技正在研究
其二,眼睛只能看到 與其相對的東西,不和眼睛相對則不能看見。
譬如:我們的眼睛 能看見自己的眼睛嗎?
因它不和眼睛相對,就看不見了。
而自性是絕對的真心,不是相對的東西,所以不能眼見。假如有見,就非真見了。
性是了無跡相,不能眼見。所以,性為真空。
雖然是真空,但它能夠應緣起用。就是說,對境之後,它能夠發識,能分別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所以,性又是妙有,而不是頑空。
當「見性」通過眼睛 對一切色相 分別的時候,一切色相 才顯現。
譬如,我們看見一個人,你怎麼會知道是人,而不是其他東西呢?你又怎麼會知道 是男是女、是張三還是李四呢?這完全要靠 意識的分別,才能把這個人的相 顯現出來。既然色相是由見性所現,所以色相就是性。
依此可知,見、聞、嗅、嚐、覺、知六種性,通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而發生作用,從而顯現一切色,也就是六塵。
所以,一切色相、一切現象 都是性的顯現。色不能離性,性也不能離色。離性就沒有色,離色也沒有性。
性相不二
譬如,暗物質,質子,現在科技正在研究
-
- 文章: 5196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五八、為之印證
〖公案原文〗
師在雲居作首座,一日到西積莊,遇一暫到從圓通來,
雲:“因看首座《頌女子出定》話,有個悟處。特來求首座印證。”
師雲:“你去!不是。”
僧雲:“某甲未說見處,為什麼道不是?”
師再三搖手雲:“你去!不是,不是。”
僧懡[忄+羅]而退。
〖老人眉批〗
這就是為之印證也。惜此僧不會,懡[忄+羅]而退,冤哉!
〖鋸解秤砣〗
世尊因文殊至諸佛集處,值諸佛各還本處,唯有一女人 近于佛坐而入三昧。
文殊乃白佛雲:“何此人得近佛,而我不得?”
佛告文殊:“汝但覺此女,令從三昧起,汝自問之。”文殊繞女人三匝,鳴指一下,乃托至梵天,盡其神力而不能出。世尊曰:“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過四十二恒河沙國土,有罔明菩薩,能出此女人定。須臾,罔明大士從地湧出,作禮世尊。
世尊敕罔明出,罔明卻至女子前鳴指一下,女子於是從定而出。
有出有入的禪定功夫並非正定。
無出無入,無動無靜,靜若處子無異動,動如脫兔不礙靜,觀空周遍恒沙,視有一物也無,意境闊然,凡聖一如,這才是正定。
既然這女子之定不是正定,何勞他二位菩薩 托至梵天、湧出於地!
所以,大慧禪師為此公案寫《頌女子出定》一偈雲:
“出得出不得,是定非正定。
罔明與文殊,喪卻窮性命。”
大慧宗杲的師父佛果圓悟禪師 住持雲居道場時,大慧宗杲為第一座。
有一天,大慧到附近的西積莊去,遇到一僧從東京法雲寺 圓通法秀禪師那裏來。
這僧對大慧說:“因看首座《頌女子出定》話,有個悟處。特來求首座印證。”原來是求印證的。
於是,大慧禪師印證他:“你去!不是。”這就是印證嗎?是啊!
老人批示雲:“這就是為之印證也。”印證了什麼?印證了“是定非正定”啊!你不是看《頌女子出定》話,有個悟處嗎?“不是”正定才對呀。若真是無出無入的正定,容不得你立個“悟處”。
這僧若是個伶俐漢,只用道一個“領”字即得。
誰知他不會大慧意,還粘在他的“見處”上:“某甲未說見處,為什麼道不是?”
哈哈!剛才是“悟處”,現在是“見處”,看來是不說憋得難受。
須知那無出無入的正定是不落語言的呀!
大慧禪師再次告訴他:“你去!不是,不是。”他還是不能領會,竟茫然不知所措地退去。
老人為之歎息:“惜此僧不會,懡[忄+羅]而退,冤哉!”怎麼才能不冤?
當下打滅那“悟處”、“見處”,無出無入的正定朗然現前,照天照地去也,豈不慶快平生!
原來是一場鬧戲
三人代表定慧無明
文殊錯在一念,誰近佛邊
文佛示現融通法
〖公案原文〗
師在雲居作首座,一日到西積莊,遇一暫到從圓通來,
雲:“因看首座《頌女子出定》話,有個悟處。特來求首座印證。”
師雲:“你去!不是。”
僧雲:“某甲未說見處,為什麼道不是?”
師再三搖手雲:“你去!不是,不是。”
僧懡[忄+羅]而退。
〖老人眉批〗
這就是為之印證也。惜此僧不會,懡[忄+羅]而退,冤哉!
〖鋸解秤砣〗
世尊因文殊至諸佛集處,值諸佛各還本處,唯有一女人 近于佛坐而入三昧。
文殊乃白佛雲:“何此人得近佛,而我不得?”
佛告文殊:“汝但覺此女,令從三昧起,汝自問之。”文殊繞女人三匝,鳴指一下,乃托至梵天,盡其神力而不能出。世尊曰:“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過四十二恒河沙國土,有罔明菩薩,能出此女人定。須臾,罔明大士從地湧出,作禮世尊。
世尊敕罔明出,罔明卻至女子前鳴指一下,女子於是從定而出。
有出有入的禪定功夫並非正定。
無出無入,無動無靜,靜若處子無異動,動如脫兔不礙靜,觀空周遍恒沙,視有一物也無,意境闊然,凡聖一如,這才是正定。
既然這女子之定不是正定,何勞他二位菩薩 托至梵天、湧出於地!
所以,大慧禪師為此公案寫《頌女子出定》一偈雲:
“出得出不得,是定非正定。
罔明與文殊,喪卻窮性命。”
大慧宗杲的師父佛果圓悟禪師 住持雲居道場時,大慧宗杲為第一座。
有一天,大慧到附近的西積莊去,遇到一僧從東京法雲寺 圓通法秀禪師那裏來。
這僧對大慧說:“因看首座《頌女子出定》話,有個悟處。特來求首座印證。”原來是求印證的。
於是,大慧禪師印證他:“你去!不是。”這就是印證嗎?是啊!
老人批示雲:“這就是為之印證也。”印證了什麼?印證了“是定非正定”啊!你不是看《頌女子出定》話,有個悟處嗎?“不是”正定才對呀。若真是無出無入的正定,容不得你立個“悟處”。
這僧若是個伶俐漢,只用道一個“領”字即得。
誰知他不會大慧意,還粘在他的“見處”上:“某甲未說見處,為什麼道不是?”
哈哈!剛才是“悟處”,現在是“見處”,看來是不說憋得難受。
須知那無出無入的正定是不落語言的呀!
大慧禪師再次告訴他:“你去!不是,不是。”他還是不能領會,竟茫然不知所措地退去。
老人為之歎息:“惜此僧不會,懡[忄+羅]而退,冤哉!”怎麼才能不冤?
當下打滅那“悟處”、“見處”,無出無入的正定朗然現前,照天照地去也,豈不慶快平生!
原來是一場鬧戲
三人代表定慧無明
文殊錯在一念,誰近佛邊
文佛示現融通法
-
- 文章: 5196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楞嚴經》裏講了十二類生,其中一類生就是土木金石,像爛泥、木頭、石頭、五金礦藏等等。
這就是修法時,不知怎麼修而誤入了歧途之故。
所以修道須先明因地,因地不正,果遭迂曲。開始用功,最忌壓制念頭,強制念頭不起。
切勿認為一念不生 就是壓念不起。壓成土木金石,就由有情變為無情了。
須知所謂一念不生,並不是一個念頭都沒有,而是念起不隨,生而無住也。
《金剛經》曰:「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要生一個無所住心,要生一個玲瓏活潑心,要生一個不取不捨心。不是不生其心。
不生心,如何起妙用呢?不起妙用,哪還有現在的世界?哪還有什麼淨土佛界?
譬如,《彌陀經》講的西方極樂世界 種種莊嚴、種種美好的境界 亦是阿彌陀佛的真心所顯現的。
佛在說法時,也不是不生心。所以,我們不能說入滅盡定是正定,那不是正定,那是錯誤的。
生而無住也
這就是修法時,不知怎麼修而誤入了歧途之故。
所以修道須先明因地,因地不正,果遭迂曲。開始用功,最忌壓制念頭,強制念頭不起。
切勿認為一念不生 就是壓念不起。壓成土木金石,就由有情變為無情了。
須知所謂一念不生,並不是一個念頭都沒有,而是念起不隨,生而無住也。
《金剛經》曰:「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要生一個無所住心,要生一個玲瓏活潑心,要生一個不取不捨心。不是不生其心。
不生心,如何起妙用呢?不起妙用,哪還有現在的世界?哪還有什麼淨土佛界?
譬如,《彌陀經》講的西方極樂世界 種種莊嚴、種種美好的境界 亦是阿彌陀佛的真心所顯現的。
佛在說法時,也不是不生心。所以,我們不能說入滅盡定是正定,那不是正定,那是錯誤的。
生而無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