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發表於 : 週五 11月 04, 2022 3:26 pm
前面有讀者對「整個世界就是一個人一個念」有疑惑。這裡借《道德經》第一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來解釋三界的心念構成。(宇宙,時方數,行陰區宇)
一念無明妄動,有了「道生一」。「一」是無明妄想動相。
分別此無明妄想動相,幻化出光音色質。這就是「一生二」。在色與無色的二元對立中,產生了色界和無色界。
在色與無色中偏愛色相,就會生起慾念。這就是「二生三」。依慾念立界,就是欲界。
欲愛色相中會產生種種妄想,依妄想而幻化出萬事萬物、萬般生靈,這就是「三生萬物」。
欲界中,六欲天是純欲想、妙樂覺受。如果 欲想中糾結著妄情,就會產生善道、惡道。 比如,如果妄情只是略有糾結,不超過欲想,則生靈在三善道中,六根覺受樂多苦少。 如果妄情糾結超過欲想本身,則生靈在三惡道中,六根所出苦多樂少。
這就好比,父母本有養育子女的欲望。在父母欲望承受的範圍內,這樣的家庭能享受天倫之樂。如果子女索求無度,超過了父母欲望所能承受的範圍,這樣的家庭就會在不堪負荷中,下墮而成為地獄家庭。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如何經營幸福家庭了。
《道德經》這段文字,與佛陀《楞嚴經》中的「是故世界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因觸有味、因味知法。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參照著看。
說起來,三界六道也就這麼點事!世界不過是一念無明妄動中,產生的虛妄幻覺而已。常作如此觀照,功深自然塵消。
天道
「純想即飛,必生天上」,天道的「純想」有三個,欲想、色想和無色想。
當最後滅掉「九想一情」的「一情」時,憑此上品十善的純欲想,就能升到六欲天。
(一) 欲界六欲天
六欲天在欲界的頂端。 此天從下到上是一個慾念從深到淺、從有到無的過程。
(二)色界諸天
色界天由「色想」而來。色界的四禪十八天,從下到上,是色相從顯出到圓滿、從色有到色滅的過程。
當離開對色的欲想,就會顯露出欲想掩蓋下的清淨本色,初禪天是一個色相初現到色相圓滿的過程。
在色相圓滿的基礎上,二禪天展開對色相的精微研究。從色光顯現,到色光圓滿,最後發現色光是妄見光音波動而產生的幻覺。
寂滅這個波動幻覺,就是 三禪天。
波動寂滅,「色有」成空,苦受樂受隨之雙亡。四禪天禪定在這個無色寂滅中生出淨福。淨福圓滿,超越苦樂者成就圓融苦樂的廣果天,苦樂雙厭者成就偏居一隅的無想天。
在四禪天, 同時還有三 乘聖人居住的 「五不還天」。他們滅掉了欲想,在欲界沒有業所。
由於四禪天色空寂滅,很多外道會誤認為四禪天是修行的究竟果地。其實這裡的色空寂滅,是相對於「色有」而言的,並沒有真正超越色的二元對立。行者若能意識到這一點,就會繼續向上修行,由此分出兩條路來。
一條是解脫之路 。在色界邊際有覺悟,超越色與無色的二元對立,就證得回心大阿羅漢。這類人中,有三乘聖者,亦有天人凡夫。
另一條是無色界之路 。在色界邊際有分別,厭患色身有礙,由此進入無色界天。這類人中,有三乘聖者,天人凡夫,包括無想天的外道。
(三)無色界諸天
色界的對立面,就是無色界。依「無色想」而建立的無色界,沒有色質,唯有想識。
根據想識的深淺,有四空天,分別為空處、識處、無所有處和非想非非想處。
無色界天人中有三乘聖者,有外道凡夫,他們最後修證的結果是不同的。
三乘聖者 如果在色界邊際沒有獲得覺悟,就會進入無色的這一端繼續修行。他們的修行是覺悟「無色」的修行。當經過了空處天二萬大劫、識處天四萬大劫、無所有處天六萬大劫、非想非非想天八萬大劫,就會自然滅掉無色想,實現「色與無色」的超越,證得不回心鈍阿羅漢。相比起前面的回心大阿羅漢,他們要多修 二十萬大劫。
此類不回心鈍阿羅漢,由於他們欲界緣斷了、色界緣斷了,很難回小向大,廣行菩薩道,故稱為鈍阿羅漢,他們住在空境之中,被稱為自了漢。
這裡不排除有些無色界凡夫天人也能如三乘聖者一般,證得「不回心鈍阿羅漢」。但更多的凡夫天人在無色界修行的最高成就是非想非非想處天。
和三乘聖者不同, 無色界 天人是以自己的禪定功夫,暫時伏住了色想、欲想,定在「無色想」的境界中。這樣的生忍禪定功夫,大約能定住二十萬大劫。當無色禪定功夫漏盡時,無色界天人就會墮落下界,隨業流轉。
三界眾生的情況大致就是如此。這三篇「三界總回顧」對三界六道眾生進行了較為細緻的梳理。因為對三界了解得越透徹,就越能「滅掉諸想悟無生」。
(當覺讀經)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amgo4xx.html
一念無明妄動,有了「道生一」。「一」是無明妄想動相。
分別此無明妄想動相,幻化出光音色質。這就是「一生二」。在色與無色的二元對立中,產生了色界和無色界。
在色與無色中偏愛色相,就會生起慾念。這就是「二生三」。依慾念立界,就是欲界。
欲愛色相中會產生種種妄想,依妄想而幻化出萬事萬物、萬般生靈,這就是「三生萬物」。
欲界中,六欲天是純欲想、妙樂覺受。如果 欲想中糾結著妄情,就會產生善道、惡道。 比如,如果妄情只是略有糾結,不超過欲想,則生靈在三善道中,六根覺受樂多苦少。 如果妄情糾結超過欲想本身,則生靈在三惡道中,六根所出苦多樂少。
這就好比,父母本有養育子女的欲望。在父母欲望承受的範圍內,這樣的家庭能享受天倫之樂。如果子女索求無度,超過了父母欲望所能承受的範圍,這樣的家庭就會在不堪負荷中,下墮而成為地獄家庭。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如何經營幸福家庭了。
《道德經》這段文字,與佛陀《楞嚴經》中的「是故世界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因觸有味、因味知法。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參照著看。
說起來,三界六道也就這麼點事!世界不過是一念無明妄動中,產生的虛妄幻覺而已。常作如此觀照,功深自然塵消。
天道
「純想即飛,必生天上」,天道的「純想」有三個,欲想、色想和無色想。
當最後滅掉「九想一情」的「一情」時,憑此上品十善的純欲想,就能升到六欲天。
(一) 欲界六欲天
六欲天在欲界的頂端。 此天從下到上是一個慾念從深到淺、從有到無的過程。
(二)色界諸天
色界天由「色想」而來。色界的四禪十八天,從下到上,是色相從顯出到圓滿、從色有到色滅的過程。
當離開對色的欲想,就會顯露出欲想掩蓋下的清淨本色,初禪天是一個色相初現到色相圓滿的過程。
在色相圓滿的基礎上,二禪天展開對色相的精微研究。從色光顯現,到色光圓滿,最後發現色光是妄見光音波動而產生的幻覺。
寂滅這個波動幻覺,就是 三禪天。
波動寂滅,「色有」成空,苦受樂受隨之雙亡。四禪天禪定在這個無色寂滅中生出淨福。淨福圓滿,超越苦樂者成就圓融苦樂的廣果天,苦樂雙厭者成就偏居一隅的無想天。
在四禪天, 同時還有三 乘聖人居住的 「五不還天」。他們滅掉了欲想,在欲界沒有業所。
由於四禪天色空寂滅,很多外道會誤認為四禪天是修行的究竟果地。其實這裡的色空寂滅,是相對於「色有」而言的,並沒有真正超越色的二元對立。行者若能意識到這一點,就會繼續向上修行,由此分出兩條路來。
一條是解脫之路 。在色界邊際有覺悟,超越色與無色的二元對立,就證得回心大阿羅漢。這類人中,有三乘聖者,亦有天人凡夫。
另一條是無色界之路 。在色界邊際有分別,厭患色身有礙,由此進入無色界天。這類人中,有三乘聖者,天人凡夫,包括無想天的外道。
(三)無色界諸天
色界的對立面,就是無色界。依「無色想」而建立的無色界,沒有色質,唯有想識。
根據想識的深淺,有四空天,分別為空處、識處、無所有處和非想非非想處。
無色界天人中有三乘聖者,有外道凡夫,他們最後修證的結果是不同的。
三乘聖者 如果在色界邊際沒有獲得覺悟,就會進入無色的這一端繼續修行。他們的修行是覺悟「無色」的修行。當經過了空處天二萬大劫、識處天四萬大劫、無所有處天六萬大劫、非想非非想天八萬大劫,就會自然滅掉無色想,實現「色與無色」的超越,證得不回心鈍阿羅漢。相比起前面的回心大阿羅漢,他們要多修 二十萬大劫。
此類不回心鈍阿羅漢,由於他們欲界緣斷了、色界緣斷了,很難回小向大,廣行菩薩道,故稱為鈍阿羅漢,他們住在空境之中,被稱為自了漢。
這裡不排除有些無色界凡夫天人也能如三乘聖者一般,證得「不回心鈍阿羅漢」。但更多的凡夫天人在無色界修行的最高成就是非想非非想處天。
和三乘聖者不同, 無色界 天人是以自己的禪定功夫,暫時伏住了色想、欲想,定在「無色想」的境界中。這樣的生忍禪定功夫,大約能定住二十萬大劫。當無色禪定功夫漏盡時,無色界天人就會墮落下界,隨業流轉。
三界眾生的情況大致就是如此。這三篇「三界總回顧」對三界六道眾生進行了較為細緻的梳理。因為對三界了解得越透徹,就越能「滅掉諸想悟無生」。
(當覺讀經)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amgo4x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