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7 頁 (共 619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8月 30, 2024 7:23 am
新老怪
趙州狗子


‘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趙州曰無。
僧曰:上自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性,狗子為甚麼卻無?
師曰:為伊有業識性在。
又有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否?
師曰有。
僧曰:既是佛性,為什麼撞入這個皮袋裹?
師曰為他知故犯。’

‘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趙州曰無。(本來趙州想讓此僧參“為什麼無?”)
僧曰:上自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性,狗子為甚麼卻無?(引經據典,執著辯論)
師曰:為伊有業識性在。(因為伊有識,拐彎罵這位是執見辯論的笨狗)

又有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否?(這僧聽出來罵人了,幫前僧打報不平,問:你趙州狗還有佛慈悲性麼?)
師曰有。(……本來認錯了,承認自己是狗了。)
僧曰:既是佛性,為什麼撞入這個皮袋裹?(不依不饒)
師曰為他知故犯。’
尺童——趙州說:你明知故犯(明知前面的問答事),所以入了狗皮囊。

:mrgreen: 狗云,歡迎加入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8月 30, 2024 7:34 am
新老怪
僧問瑞州道虔禪師曰:「人人盡言請益,未審師將何拯濟?」
〈識起迷情於禪師的教化方式,若一個人習氣未斷,真心未明,體性未露,常言到處請益,此等人來時,師將如何指點迷津?或有人已開悟,前來請益時,禪師您如何拯濟他們?〉

師曰:「汝道巨嶽還曾乏寸土也無?」
〈巨大的山嶽還會缺少一丁點兒泥土乎?此段禪師針對悟者而言,若行者已開悟時,則般若智慧本自具足,何勞請益?〉

僧曰:「恁麼即四海參尋,當為何事?」
〈那行者四海參尋,所為何事?剛開悟之行者,素法身起,過、習氣猶覆蓋住本性,認識不清,始到處參訪,希望禪師能加以指導,能早日靜止下來。〉

師曰:「演若迷頭心自狂。」
〈色、受、想、行、識等五陰不能自主,不認識妄心幻化,諸法本空道理, 迷失自我,故著相應法,心何能不狂!〉

曰:「還有不狂者也無?」
〈行者業識未調伏淨盡,尚有不狂妄者嗎?〉

師曰:「有!」
〈開悟行者當入狂妄之境,但也有心不狂妄者。〉

曰:「如何是不狂者?」
〈何種人不入狂妄之境呢?〉

師曰:「突曉途中,眼不開。」
〈曉知旅途道次必然現象,心眼能不外開,當可避免。若因緣而開悟的行者,當以般若慧、觀空智,來破滅心所起的種種狂妄之相。〉

轉貼自法爾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8月 30, 2024 8:07 am
新老怪
福州長慶大安造訪百丈山懷海禪師,禮而問曰:「學人欲求作佛,何者即是?」
(識起迷情於何者即是佛,大安師似有性蹤,未知如何保任,而成就佛道。)

禪師曰:「大是騎牛覓牛。」
(若說要認識何者是佛,那汝就像騎著牛在尋找牛,以有相覓佛,了不可得。)

大安曰:「識後如何?」
(那認識佛性之後又將如何呢?)

禪師曰:「如人騎牛至家。」
(若也能認識牛而能調伏其野性,就像人能騎著牛回老家一樣。)

大安曰:「未審始終如何保任?」
(行者似已開悟,已見牛蹤,惟此牛野性習氣未盡除,應如何保任?)

師曰:「如牧牛人,執杖視之,不令犯人苗稼。」
(既知因果歷歷不爽,起心動念,均可造業,如犯人苗稼,能不杖之馴之?)

大安自茲領旨,更不馳求。
(心念不令他往,久而久之,能住入空境,達心大死一番矣。)

:mrgreen:牛牛
狗狗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8月 31, 2024 8:50 am
新老怪
趙州佛佛-禪宗公案364


趙州雲:"佛之一字,我不喜聞"
尺童-趙州雲:我不願意別人叫我聖佛。
沒人敢當下承當的意思。未悟的人我佛對立了。無我即是佛,趙州拐彎說自己是佛。

佛子free: 沒有理解趙州之意。
尺童: 回覆佛子free :趙州就是迷惑人的,老傢伙一向如此作風。
因有人質疑,尺童估計可能有上下文間接驗證尺童的說法。於是搜來…

趙州雲,老僧念佛一聲,漱口三日。及佛之一字,吾不喜聞。 (接著)有問,和尚還為人否。州曰,佛佛乎。
goagora: 蒙的及在網路上即時搜尋的都無效,接著自己去參。
尺童: 回覆goagora :佛佛。

goagora: 回覆尺童:這是趙州禪師的話,無效。
尺童:回覆goagora :佛。
goagora: 回覆尺童:離不開佛?
尺童: 回覆goagora :離不開!
goagora: 回覆goagora :你認識佛嗎?
尺童: 回覆goagora :好個趙州古佛!

下面做比較通透的解釋:
趙州雲,老僧念佛一聲,漱口三日。及佛之一字,吾不喜聞。
(接著)有問,和尚還為人否。 (雙關:和尚不是人,和尚自稱佛。)
州曰,佛佛乎。 (“人”,“弗(不是)”佛嘛。)

尺童——
念佛一聲,漱口三日:“弗”中有三日,“佛”漱去口日“弗”,只剩下“人”了。


佛之一字,吾不喜聞:“吾不”就是“人”、“弗”,這句反而成了“喜聞”“佛”字了。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8月 31, 2024 8:59 am
新老怪
僧問趙州從諗禪師曰:「如何是學人自己?」
(識起迷情於行者悟入後,未知本性是什麼,此乃因無始劫以來,所有習氣妄識盡托出,怎能當下即能悟知自性。)

從諗禪師云:「喫粥了也未?」
(要認識自己本來面目,先問自已開悟了沒有?喫粥者喻開悟事也。)

僧云:「喫粥也!」
(本僧已開悟,卻迷不知自性蹤跡。此僧可是開士,般若智慧已顯,了知師意,故未答吃幾碗粥飯。)

師云:「洗缽去!」
(既然喫了粥,缽本汙染不淨,應洗缽去。業識消盡時,自性即顯露矣!)

其僧忽然省悟。
(開悟之人,慧力本具,見鞭影即行,何勞打策?)

轉貼法爾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8月 31, 2024 9:17 am
新老怪
修行修到一個基礎,粗妄的心已經控制好了,你才有機緣會開悟,開悟以後還是要斷微細的妄想與習氣,不是開悟就成佛了。開悟以後,打開我們本來的心扉,起碼看到我們微細的妄想與行陰的法塵。行陰細微,所以我們打開來以後,看到潛意識裡面妄想習氣,這些還是要把它去除,把它清除到原來的體空,沒有汙染。這時體空才能應緣,應緣以後會起法爾,這些法爾的現象就是你的禪機。

因為這時沒有妄想起,心體空性去掉這些汙染法以後,可以應一切緣起法爾的現象,不管你有感知或沒感知,凡起心動念就是法爾,不起心動念也會有一種體覺。你對一件事情不知道怎麼樣,但是體性從來沒有起一個念,來說這件事情這樣,那件事情那樣。你從體空之間覺得有事情,但在要做與不想做之間,它了知沒此因緣,故沒顯示在心裡,告訴你這個會這樣、那個會那樣,只會覺得無有要做這事的樣子,此種情形才是真正的體覺。

我們體空不透過心,不透過這個識的話,才是真實的。我們暫時以體覺來說明,也可在生活起居之間,觀這個體對一切因緣的覺知,我可以知道很多的,那一件該做,那一件不該做,過一段時間以後,唉!原來當初為什麼不該做,也許在等某一種因緣成熟後,那時你才去做。這些在起居生活的現象要去體會,有禪修功夫而不會用這些,那就等於是白修了!

真正的佛性體用,這一部份要靠自己本身,把所有習氣滅盡,如果沒滅盡的話,一絲毫的微塵在,你就沒有辦法轉,沒有辦法現這種靈知靈覺,甚至法爾的現象都起不來,所以這個是我們修禪的人,真正要驅入體性去印證的。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8月 31, 2024 9:32 am
新老怪
僧人說:「我喫粥了。」我是吃粥了!我已經有開悟的消息了,但是卻看不到我自己,看不到我體空本來是怎麼樣子。所以開悟的人,菩提自性與遷業流識共現,妄識一直出來,它如不停止的話,是看不到自性體空的樣子。
佛在《解深密經》中云:「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於我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所以悟者 打開窠臼以後,就像石門水庫洩洪一樣,妄識一直出來,這時候你要找到你自己,當然找不到,因為被妄想心洪流所覆被。

等到它清澈下來,對一切境沒有興趣了,它就不亂起一念相應,這時你才可以看到體空,那是真實的。所以在這過程之間,你當然找不到原來的自己,也就不知道 自性是何東西,還體觀不出來,更不要講說一切法因緣而起,因緣而起卻觀不起來,都是妄想。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8月 31, 2024 9:40 am
新老怪
阿陀那識


阿陀那識(梵語:ādāna-vijñāna),大乘佛教術語,最早出自《解深密經》。對於它的解釋有多種:舊譯家如真諦,譯為執識、執持識[1],攝論宗與地論宗認為它就是第七識,又將其譯為無解[2];以玄奘為主的新譯家,將阿陀那譯為執受、執持、執取,漢傳佛教法相宗認為第七識是末那識,阿陀那識是第八識阿賴耶識的別名。

音義
阿陀那(梵語:ādāna),字根源自檀那(dāna),它的動詞形為dā,意為給與,加上表示「動作反向」的接詞頭ā之後,意思變成取、拿到。有人認為阿陀那識(梵語:ādāna-vijñāna)可以按字面直譯為取識[3]。

《解深密經》定義阿陀那識為能執持此身[4]。《攝大乘論》解釋阿陀那識為能「執受一切有色根」,並且是「一切自體取所依」[5],《成唯識論》稱此識有執持、執受、執取三種含義,因此名為阿陀那[6]。

含義
在《解深密經》中,六趣受生四生有情,在結生時一切種子識成熟[7],展轉和合、增長廣大[8],以二種執受為所緣:一、有色諸根及所依執受,二、相名分別言說戲論習氣執受[9]。一切種子識,能隨逐執持此身,亦名阿陀那識[4];藏隱於身中,亦名阿賴耶識[10];為色等六外界所積集、滋長,亦名為心[11]。依止似瀑流和明鏡的阿陀那識,能生起六識身,即五識身和俱轉的分別意識[12]。

《攝大乘論》中,引用《解深密經》偈頌:「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來解釋阿陀那識含義,除了執受色根之外,在相續結生時,能取下一生,執受自體[5]。在《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中,於阿賴耶識定義中列入了體能執受[13]。依據護法論師等人的詮釋[14],阿陀那識有三項功能:執持諸法種子[15],執受色根依處,執取結生相續[6]。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9月 01, 2024 6:57 am
新老怪
法演與小玉豔詩-禪宗公案363


嘰啾眾生究何義?會笑方知真消息。
禪花艷麗眾人迷,辜負如來一片香。
——尺童

庭前柏樹子
部使者前來拜訪,五祖演禪師說到「頻呼小玉原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這兩句和祖師西來意頗為相近。」時,提刑有所省悟。
部使者走後,克勤禪師問法演禪師:“這位居士懂了嗎?”
法演回答說:“他識得聲音。”
「他既然識得聲音,卻為什麼不能見道呢?」
法演知他開悟的機緣 已經成熟,遂迅雷不及掩耳地 大喝一聲:「什麼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
克勤豁然開解,跑出方丈室外,看見一隻公雞飛上欄桿,正鼓翅引頸高啼,笑道:「這豈不是'只要檀郎認得聲'的'聲音'!」於是將自己開悟的心得 寫成一偈,呈給師父:
金鴨香爐錦繡帷,笙歌叢裡醉扶歸。
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

尺童-
法演說的識聲,指言外之意,或明白祖師西來意另有所指。
克勤被驚悟,其詩所以被師父印證,其實關鍵只有五個字,那就是「只許獨自知」!
其它的字句基本上都是費話。但如果僅憑四句,拋開公雞高啼事的細節,其實並不能完全印證克勤真悟了!挺有趣的段子…
只許獨自知,加上識雞高啼聲,印證克勤得禪覺悟也。

再提示:庭前柏樹子、公雞飛上欄桿景色、包括法演的喝聲、雞啼聲,都是要參禪人 參出的真消息或真「聲音(言外之意,真消息)」。
正覺正智:騎聲蓋色

尺童;房中之事說不得。
正覺正智:不對不對,不聊了
尺童:算了,房中之事說不得,拈花作者笑阿誰。
尺童-正覺正智,正覺正智,頭像上花取下來吧…覺花可不是隨便栽的,如牛頭山主人不是隨便做的。 (牛頭山主角案後面再寫,與此公案是個答案)
正覺正智: 荷花送你有何妨,花紅葉綠好風景。未經風流豈明事?騎聲蓋色把神傷。
尺童:花紅葉綠片香,禪荷無處不風流。騎聲駕色全都是,世界傷時神不傷。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9月 01, 2024 7:04 am
新老怪
漳州隆壽紹卿問法於雪峰之室,服勤數載,從緣開悟。因侍經行,見芋葉動,雪峰指動葉視之。(緣起於現象界,述說開悟事因緣。紹卿開悟時,一切業識、微習和盤托出,心還未清淨不染,猶在保任之中。)

紹卿對曰:「紹卿甚生怕怖!」
(芋葉、水珠,月光下搖曳,晃蕩,視者住相而生其心,內心若不淨、還黏,何得不怕怖?)

雪峰曰:「是汝屋裡底,怕怖什麼?」
(乃是本地風光,自己屋裡的東西,善、惡具足,是無始劫以來受熏習故,且皆幻化不實者,何懼之有!)

紹卿於是恍然省悟。
療法(善惡、罪福本來空,皆是虛妄,悟則無咎,宜速修之。

法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