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 頁 (共 619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9月 14, 2024 7:30 am
新老怪
玄祥釋解

1. 前言

修行者對空的體知可分成兩個層次,一者未悟得自性前,學習不起心動念,不打妄想,心即能處於靜宓處,雖此心止不動非真實,但此妄心不隨緣起滅,應先有此稍微的粗略的表面止念工夫,才有悟入體性之機緣,真修實證體空之境,終得解脫知見。

反觀很多修行者,其心浮動不止,妄想念常起,此輩人常喜愛講話,雖廣結諸緣,住境生心,對世間之人、事、物,均有自己見解、主張,面對諸境時不講話是很委曲的,而所講的話 是經思考而說的,非真心自性應緣而起的,故非自然性。如是之人 不適合修禪,因不能體會 真心入禪的必然境界。

我常說:禪者是真心的動相,自性顯露而無住者,真心即能應緣而動,禪機無限,左右掌控諸緣,能如如不動,是謂有禪有定,在禪定中不執一法。但此等勤動妄心之輩,心動 是妄想習氣闖動,故無所謂的真實禪境可言。

修行者未開悟者,或已開悟未達「空有不二」境界者,少言少語是入空、得解脫的 必然過程,希望大家能懂得修行步驟與層次,才不會修了數十年 還不知真實。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9月 14, 2024 9:24 am
新老怪
修行的目的 在於開悟見性,見性成佛,如此才能永脫生死輪迴的桎梏,離苦得樂,徹證菩提涅槃的果覺。然而佛法的修證以「悟心」為本,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旨在幫助迷苦顛倒的眾生皆能破迷開悟,了解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的現象,沒有自性,了不可得;不但世間法不可得, 出世間法也不可得。宇宙的森羅萬相皆是一念無明妄動 所產生的虛妄之相,無非陽焰空花,海市唇樓而已,如何可以真實地擁有!

一般佛法的修證有大小、權實、偏圓、頓漸之別,這些皆是曲順眾生機宜,隨緣而說,實無有定法可說。
出世法中 的漸修法門必須修戒定慧,以誦經、持咒、念佛、禮拜等作為平日修行的功課;
而頓悟的法門在於悟 道,悟得這一念心無一法可得,不但染法不可得、善法不可得,連清淨 法、出世間法也不可得。
若執著了善法、清淨的境界,還是屬於「我」執、「法」執。真正的菩提涅槃,是湛然寂靜,一法不立、一塵也不染的,沒有善法、惡法,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分別,是虛靈洞徹,本來無一物的。誠如六祖所說的:「不思善、不思惡」,一念不生,是超越三際,當下即是,所謂「動念乖真」。
這念心體,是無相、無念、無住,沒有階級的。
悟到了心之體,就好像找到了水的源頭一樣,於是無量的光明、智慧、德能、神通、道力就源源不絕地流露出來!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9月 14, 2024 6:56 pm
新老怪
二、禪宗開悟的次第--色身上有變化,心地上也會有變化

行者用功法門不一,念佛、托缽、出坡都可進入,打坐而悟者亦有,但不多。八萬四千法門皆可成就,不要輕視那一法門。末法時代眾生業障重,所以要修心中心法,要用大法成就。行者能見光仍未悟,只到二禪天境界,未到無色界空處定,還有四層才入空。無色界沒有身,只看到一個心念。雖能看到別人肚子裡面的東西,也未悟,還是用色根見性在觀。開悟是悟心,故入‘覺’結使位,僅能用心感而不是以見相為主,故境界不同,如用五根在看,那是一禪、二禪、三禪的境界。二禪仍用眼睛,三禪以上才不用眼看,故若眼見有形有相,不能算真正的開悟,因沒進入心感的境界次第。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9月 15, 2024 5:48 am
新老怪
夾山雲——禪宗公案348


落浦和尚嗣夾山
師進問:“如何是和尚活人之劍?”
夾山雲:“青山不掛劍,掛劍勿人知。”
師又問:“佛魔不到處,猶未是學人本分事。如何是學人本分事?”
夾山雲:“燭明千里像,暗室老僧迷。”
師又問:“朝陽已升,夜月未現時如何?”
夾山雲:“龍含海珠,遊魚不顧。”
師聞此語,莫知所從,便止夾山。摳衣數載,不憚勞苦,日究精微。
至夾山化緣畢,初開落浦,後住蘇溪矣。

譯文:
師進問:“什麼是和尚活人之劍?(得了什麼道)”
夾山曰:“青山不掛劍,掛劍勿人知。”
師又問:“佛魔不到處(無一物處),還不是學人到家。學人到家什麼境界?”
夾山雲:“燭明千里像,暗室老僧迷。”
師又問:“朝陽已升(開悟後),夜月未現時如何?(如何應付未來(可能的煩惱、灰暗),如何行為)”
夾山曰:“龍含海珠,遊魚不顧。”師聽到這些回答,不知道什麼意思。
就留在了夾山,用幾年時間,天天苦苦參究這幾句。
到夾山禪師游方回來,他才參悟得有點眉目。

那幾句夾山雲,就不翻譯了,否則變味了,就如交響樂不是說的。
另外的原因是,開悟後自然能看明白什麼意思,如果文字解說,未悟的人反而可能因為語言文字的天然漏洞找出破綻,胡亂辯論。
所以吃飽了不餓,只能對曾經餓得跟野狗一樣的人說這個奇特的覺理。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9月 15, 2024 5:57 am
新老怪
公案本文

僧問:「見色便見心,諸法無形,將何所見?」
(緣起現象界,六識出六門有染著,更可見其妄心依附。)

慧真禪師曰:「一家有事,百家忙!」
(根、塵、識三和合,生起諸法,則十八處起作用,百家忙亂矣!)

僧曰:「學人不會,乞師再指!」
(未識禪機,請師慈悲明示。)

師曰:「三日後看取!」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三日後 再看事情之演變如何,還不是萬里晴空似舊時!)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9月 15, 2024 6:10 am
新老怪
公案裡講「見色便見心」,依他起自性,我的自性起,所以會覺知這個山,呈現在我心裡面,第八識現這個見性,內在顯示看到山。而第七識妄執起想推計這個山,第六識分別這是什麼山,所以見色的時候便見諸多心念,那第六意識分別意識,也可以說這是什麼山,是五指山?還是阿里山?以前見過的話,可以分別出來。第七意識主要是妄想,這裡所講的見色便見心,面對外境了知其境,是謂見色便見心,這句話希望你們能了解。

有人說見色便見心,僧問說:「諸法無形,將何所見?」因為我們的心認知這個外境時,實際的相在外面,心裡這些都是幻化的、無形的。譬如說我看到佛像,佛像在外,我認知佛相從那裡來?因緣和合而現的佛相,那是無形的,所以我認知佛相的心也是無形的,也就是說「心」是無形、無相、無色,故問說見色便見心,這個心從那裡來?你看到什麼,將何所見呢?

慧真禪師曰:「一家有事,百家忙!」我們一般人一直在講第七意識會起妄想,譬如說「山」,這山是高的!那山是矮!或是中高度的山,你就在這裡打妄想;如果放縱第七意識的話,再放縱第六意識的話,那禪師會告訴你說:「一家有事,百家忙!」因你是不是在那裡一直胡思亂想,想這山高、那山矮,這山我看過、這山我不喜歡、..,你讓第七識、第六識起作用的話,就有諸多的想法,故說見色便見心時,它只是百分之百的相像,不經第六、七意識轉化,這個本性沒事,只是照境而已,這是聖人的境界。

為什麼聖人可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呢?都沒有掛礙!他看是看到了,聽是聽到了,為什麼別人看得氣得要死,他(聖人)看得不痛不癢呢?因為我們凡夫第六、第七識的毛病很多,所以看了會跳腳,聖人看了不起心動念相應,所以這裡講的一家有事的話,百家忙!都是你自己的妄想習氣在作祟。假若你在修行過程之間碰到一個障礙,你能把它看成不是個障礙,你就不會去煩惱;如果你抱著一個希望的心,或著是逃避的心,那這個念頭起的話,所面對的事情你就放不開,放不開的話就一家有事,百家就跟著忙亂了,胡思亂想(百家忙),就是等於你的眼、耳、鼻、舌、身所面對的境界跟前世攪和在一起,生起一切煩惱法。

如果你了解六根面對六塵可以產生六識,根、塵、識三個和合在一起的話,就變成我們世界的森羅萬象。你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等,面對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境起了眼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相應的話,就成為18處。你如果會算術的話,根、塵、識三者和合可演出多少念頭呢?無量無邊的,所以這樣心就很亂!

如果是六根面對六塵不起心的話,那是聖人的境界,起碼沒有掛礙,不起這些念頭,所以慧真禪師跟他講,就是說一家明就百家明,我們按語說:「根、塵、識三和合,生起諸法,則十八處起作用,百家忙亂矣!」

僧曰:「學人不會。」你這樣回答我不能意會,我在問你見色便見心;看到一切東西的時候,古僧大德說馬上見到我心意識,但是心意識是無形無相,能看到什麼?其實是看到你內心裡面的煩惱、妄想,由於禪師一直沒有回答,只回答「一家有事,百家忙!」

僧曰:「學人不會,乞師再指!」小和尚說:「我不會請再給我開示」,慧真禪師回答說:「三日後看取!」現在你看到一個很在意東西或面對一件不如意的事情,你只要看住你的心或不心慌意亂的話,不要讓念頭一直起來,當下你也不要去想,不去煩惱,三天以後再來看看境遇變得如何。

我們按語說:「住妄想境,不加了知。」這是《圓覺經》裡面的一段話,你如果懂得《圓覺經》這段話,你就是菩薩,怎麼講呢?在座各位有修到這個境界,照理說應該以這句話為主,它是說「居一切時,不起妄想,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在修行過程之間,居一切時、一切事,一天24小時不管行、住、坐、臥,都不起妄想,不要胡思亂想,如果是念頭起妄想了,住妄想境不要加以了知,這是真的嗎?是假的嗎?你會有這個現象,所以很多的覺知者都在於這邊產生。

你知道我們的毛病嗎?老同學都有聽過了,每一個根有六個毛病(動、靜、根、覺、空、滅),剛剛我們講修行的地方,就是從這邊(法起)到這邊(法滅)完成時,是要這樣走一趟,動、靜、根、覺、空、滅又叫六結使,六結使要把它破滅掉,這叫做生滅法。現在居一切時,不起妄想,於諸法妄心,亦不息滅,如果真的起妄想的時候,不要壓抑它,不要把它壓下去,不要想如何熄滅它,因這是真心應緣所感的境界。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妄想本來我不妄想,為什麼會起妄想念呢?因為有覺知,你的心對過去、未來,對世間的一切事,你都有這個妙覺知,不是我的感覺,是超越一般人感覺的能力,一些未來要發生的或以前怎麼樣的,這是你心本來就有這個功夫;有覺但空不了的話,就沒有解脫,這裡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不要把它當真,當真就是什麼?你覺知了然後當真,覺知當真就沒辦法解脫,覺知表示你的心去抓那個境,阿賴耶識會執著,所以過去的一切因緣你抓住當真了,那怎麼解脫?這裡解脫就是觀一切法空,這裡要入空,觀空智要在這裡證得。所以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不要說真的嗎?假的嗎?

唉!這次你預知的事,好像過幾天真的發生了,你覺得很高興--我預知得很準!那就不行!你沒有解脫,你心還是去抓那個境,有那個境就會如實的去輪迴。解脫道是一點都不能掛念你的一切覺知,你不要很高興說我預知什麼事情都很準,就很高興,這樣因緣都脫離不掉;外面很多人都卡死在這裡,他靈知靈覺的心是有,可以預知什麼,但他解脫不了。《楞嚴經》裡告訴我們說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每一根都有執著動、靜、根、覺、空、滅的毛病,如果動靜這些外在的塵境不去受它左右了,那你根覺的超能力就來了,以《楞嚴經》來講就是色陰的魔相。

色陰魔相不是說不好,是一個善境界,是修行境界的指標。什麼叫做「魔」?不可思議的變就是魔,修到這個境界,就有這個能力,你會變,想什麼就會實現什麼。在《楞嚴經》裡告訴我們這色陰魔相是善境界,你修到那個境界的時候,必當出現一個境界,但不要執著,一執著就有一份真的魔侵入到你身體裡面控制你。所以,我們修到這種善境界的話,你可以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這是色陰魔相的境界,六根會發通,產生異能的功用。

眼、耳、鼻、舌、身、意所發的超能力,把它克服了以後,接下來就回到心,講義上提到六成一,一是心,六就是六根,六是什麼?是眼、耳、鼻、舌、身、意。以前古僧大德修一個心,到底是什麼功用,那是可以看、可以聽、可以聞、可以嗅、..,所有的功能化為一,六根功能只用一個心即能完全做到。所以,你修到六根起靈通的話,這些都是色陰魔相,你要超越!不超越的話就卡死在那裡。

超越了眼、耳、鼻、舌、身、意,前面五個已經不起靈通,或者起靈通,我不在意、不去執著它,最後回到心來,心就是有覺知了呀!覺知過去因緣、現在因緣,一切的因緣你懂得很多,但是你空不了的話,譬如說人家在想你,你感覺到某某人在想你,就趕快打電話給他,這就叫做應緣。要求解脫,不能這樣;解脫要「感召懸絕」,我們修到這個境界,人家想你,你知道,但不要跟他相應。當你死亡時的中陰身,其敏感度有活的人的九倍,只要跟你有因緣的,那怕是在美國、蘇俄或是動物界、…,中陰身就跟他搭上線,所以又去受生,又去輪迴。要真正求得佛法解脫的話,就在覺知這段時要能空,觀一切法空。

為什麼要證我空、法空呢?就是這樣子,與諸緣不相應。所以要修到空以後,才能證得解脫。如果證得空,且還執著空的話,那就過頭了(變成頑空),本來修空是要幹什麼?是要練我們的禪定力,現在如果我證到空了,禪定力有了,我要把空放下,再下去就是頑空是不是?這些木頭、石頭都是頑固,所以今生才變成無情類,無情也是我們眾生,還沒變成石頭、木頭以前,也是跟我們一樣;所以,不要有錯誤的觀念,認為我在修行的時候,若依附在草、木、石頭上,就不會寒冷,不會飢餓,這樣是很不好,是錯誤的觀念。地球剛開始要成為地球的時候,它們化成了無情類,它這一生要到地球滅後,它們才會轉,不然它永遠就是無情眾生。

這時候要把空滅掉(把「空」空掉),所以這個「空」滅掉就不用了。「空空」,第一個空是動詞,把「空」空掉了,不要再空下去,也就是我還沒有定力的時候,我們把心關閉起來,閉關自守。到有一天,「唉呀!原來這世間法是這麼回事,我懂了,我不怕了」,再把心扉打開來。何謂把心扉打開?就是去掉這個空,滅掉這個空的時候,就証到最後一關「滅」。所謂「滅」,不是什麼都沒有,「滅」是面對境界,心不著境;譬如說,你一直在那裡指著我,並用三字經罵我,我面對這個境(罵我三字經),當作好像沒那回事情,這是「滅」的境界。所以觀世音菩薩的觀音法門,說到這裡的時候,生滅滅已,寂滅現前,這之前就叫生滅法。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9月 15, 2024 6:26 am
新老怪
《心燈錄》卷三
道在目前


僧問惟寬禪師:「道在何處?」
寬曰:「只在目前。」
曰:「我何不見?」
寬曰:「汝有我故,所以不見。」
蓋言此僧有身我心我之相,故不能見。經雲:我相者,乃我外著於身,以身為我,內著於心,以心為我,故曰我相。
若能除去身心之相,則乃真我,真我即道,何必以道見道?
僧又問:「我有我故即不見,和尚還見否?」
寬曰:「有汝有我,展轉不見。」
又曰:「無我無汝,還見否?」
寬曰:「無汝無我,阿誰求? 」見阿誰兩字妙極,直指出此我即道,求見些什麼?

此我本來無知,倏爾有知者,乃一念緣起之知,究其本來則無知也,而非此我同木石之無知也。
今知此我,而以無知相應其無知。
故神藏上堂雲:知而無知,不是無知 而說無知。
蓋言其知 此我而一無所知者,不是彼眾人了無所知而說無知者。
說得言簡而理盡,如是。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9月 15, 2024 6:04 pm
新老怪
若執著了善法、清淨的境界,還是屬於「我」執、「法」執。
真正的菩提涅槃,是湛然寂靜,一法不立、一塵也不染的,沒有善法、惡法,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分別,是虛靈洞徹,本來無一物的。
誠如六祖所說的:「不思善、不思惡」,一念不生,是超越三際,當下即是,所謂「動念乖真」。
這念心體,是無相、無念、無住,沒有階級的。
悟到了心之體,就好像找到了水的源頭一樣,於是無量的光明、智慧、德能、神通、道力就源源不絕地流露出來!

:mrgreen:悟到了心之體,就好像找到了水的源頭一樣
心之體,用
是本心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9月 15, 2024 6:19 pm
新老怪
《心燈錄》卷二


如痴如鈍 疾證菩提


  學者遇善知識發明此我後,當著實精研,求相應之法。
相應之法,即在一念緣起之際,細細精察。此一念中,有正緣之念,有初緣之念,有起而未緣將緣之念。
果能此際看得清楚,則不能為念所累,不能為念所累,則此我尊貴矣。
當正緣物之時,極力一提,離其緣而仍然此我,可謂雲散天開,日光復明,然已為所緣困敝久矣。
於初緣之念起,即一覺,而仍然此我,則妙而玄,而幾於常住,玄之又玄矣。其中妙處,尚可以言語形容哉,惟自得之、自證之而已。

  信此我後,最要最妙者,如痴如鈍,一無所知,一無所能,與麼去則疾證菩提。蓋本體儼一癡鈍之物,我能相應如是,所以能疾證菩提。
若說到靈明妙覺,則走作了也。此是先佛所證所訓,非我創言。
果能如此,則一日千里,難於測度,不可思議,入於玄學,視彼義學,猶如霄淵,觸處皆通,無所不達,又何必向語言文字中 拾他人緒餘,作知解使徒。
故修道者 當趨捷徑,毋墮迂途為要也。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9月 16, 2024 9:08 am
新老怪
趙州麻將——禪宗公案279

!問:“如何是趙州?”師雲:“東門、西門、南門、北門。”
尺童——什麼是名?中發白。

(一)師問南泉:“如何是道?”泉雲:“平常心是。”師雲:“還可趣向否?”泉雲:“擬向即 乖。”師雲:“不擬爭知是道?”泉雲:“道不屬知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真達不疑之道,猶如太虛,廓然蕩豁,豈可強是非也!”師於言下,頓悟玄旨,心如朗月。
尺童——平常所見,即是心,即是道,即是順暢通透,真明白就疑雲消散,朗月自顯。

!(二)問:“入法界來,還知有也無?”師雲:“誰入法界?”學雲:“與麼則入法界不知去也。”師雲:“不是寒灰死木,花錦成現百種有。”學雲:“莫是入法界處用也無?”師雲:“有什麼交涉!”
尺童——法界不是寒灰枯木,百花盛開、山河人物就是。見世界種種美妙,心情暢快,就是入法界時。法界不是脫離世界的頑空。

(三)師問南泉:“知有的人,向什麼處 去?”泉雲:“山前檀越家,作一頭水牯牛去。”師雲:“謝和尚指示。”泉雲:“昨夜三更月到窗。”
尺童——不落頑空的修士,做大施主家水牛。(和尚作眾生牛,為眾生幹活,死了肉歸眾生食用)。南泉讚歎問者:你昨天半夜明白月了,見到佛月所指了。有月、有夜、有三生,有到、有窗、有去處,做牛去吧。

!(四)師在南泉作爐頭,大眾普請擇菜。師 在堂內叫:“救火!救火!”大眾一時到僧堂前, 師乃關卻僧堂門。大眾無對。泉乃拋鎖匙,從窗內入堂中,師便開門。
尺童——救妄想火用水當然沒用,老師明白——拋掉!妄想火熄,趙州老實開門。

!(五)師在南泉井樓上打水次,見南泉過, 便抱柱懸卻腳,雲:“相救!相救!”南泉上扶梯,雲:“一二三四五。”師少時間,卻去禮謝,雲:“適來謝和尚相救。”
尺童——趙州叫喚:我無處立腳了,不會了,要摔死了,老師救命!
南泉爬梯子:一二三四五,一條龍,清一色,我教你玩。

(六)師上堂謂眾曰:“此事的的,沒量大人,出這裡不得。老僧到溈山,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溈山雲:‘與我將床子來。’若是宗師, 須以本分事接人始得。” 時有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雲:“庭前柏樹子!”學雲:“和尚莫將境示人。師雲:“我不將境示人。”雲:“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雲:“庭前柏樹子。”
尺童——小氣量人,出不了苦海。要知祖師西來意的答案,先行孝道好好給老師侍候著,先行人的本分事,先學做人。
庭前柏樹很平常,祖師密旨藏在平常事物中。

(七)師又雲:“老僧九十年前,見馬祖大師下八十余員善知識,個個俱是作家,不似如今 知識,枝蔓上生枝蔓,大都是去聖遙遠,一代不如一代。只如南泉尋常道:‘須向異類中行。’且作麼生會?如今黃口小兒,向十字街頭說葛藤,博飯噇、覓禮拜,聚三五百眾,雲:‘我是善知識, 你是學人。’”
尺童——沒開悟成作家,就入世招搖聚幾百粉絲騙吃喝?南泉老師常說:要學豬狗牛羊,少說人話欺人自欺。

(八)僧問:“如何是清淨伽藍?”師 雲:“丫角女子。”雲:“如何是伽藍中人?”師 雲:“丫角女子有孕。”
尺童——清靜廟是處女,清靜人是處女無交自懷孕。指孕育超凡智慧——凡夫配對才行,仙佛就會自己生兒。

(九)問:“承聞和尚親見南泉,是否?”師雲:“鎮州出大蘿蔔頭。”
尺童——南泉是大蘿蔔。讓問者除名相,世俗人聞名蜂擁,常被假大師虛名誤導,盲人瞎馬,同墮陷坑。

(十)問:“和尚生緣什麼處?”師以手指雲:“西邊更向西。”
尺童——趙州:前生來自比西方極樂世界更高級的境界。呵呵,把阿彌陀佛的住處吹低了。

(十一)問:“法無別法,如何是法?”
師雲:“外空,內空,內外空。”
尺童——法就是什麼也沒有,法無別法嘛!這個回答,趙州亂斷句了,斷成(法,沒有另外一切法)。實際應斷成:法,無別,法。法,就是平等法,無上平等正覺嘛。

(十二)問:“如何是佛真法身?”師雲:“更嫌什麼!”
尺童——什麼真、假的,嫌假討厭是個病,先把這個毛病治好,再談佛法身。

(十三)問:“如何是心地法門?”師雲:“古今榜樣!”
尺童——古今榜樣都出自心地,古今也出自心地,這個法門古今榜樣一直在囉嗦嘛。
(十四)問:“如何是賓中主?”師雲:“山僧不問婦!”問:“如何是主中賓?”師雲:“老僧無丈人!”
尺童——山僧不問客婦叫賓中主人。老丈人都不認,認不認由我,叫以我為主,叫主中賓。

(十五)問:“如何是一切法常住?”師雲:“老僧不諱祖!”其僧再問。師雲:“今日不答話。”
尺童——老僧不忌諱學佛祖說法、傳法,使佛法常住。還不明白?氣死我了,今天不說法了,斷住法一天。

(十六)師上堂雲:“兄弟!莫久立。有事商量,無事向衣缽下坐,窮理好。老僧行腳時, 除二時齋粥,是雜用心力處,餘外更無別用心處也。若不如此,出家大遠在!”
尺童——哥們們,出家是出離凡俗心,自己體悟聖理,不要沒事閒聊、交流世俗心意。老僧走江湖時,除了吃飯時有點散亂分心,其他時間都在追究至理上。

(十七)問:“萬物中何物最堅?”師 雲:“相罵饒汝接嘴,相唾饒汝潑水。”
尺童——什麼東西最堅不可摧?
罵我時當你隨便接話 無惡意,吐我口水 當你不小心潑水濺我臉上了。

!(十八)問:“曉夜不停時如何?”
師雲:“僧中無與麼兩稅百姓!”
尺童——真會的和尚沒有像世俗中百姓交兩次稅的。日夜不停玩什麼不倒單的,瞎折騰,白白多交一次稅,相當於蠢貨。

(十九)問:“如何是一句?”師雲:“若守著一句,老卻你。”
尺童——執著一句至理就能成聖成佛的,找到頭髮白了也找不到,就是得了一句什麼,抱一輩子不放,老死也難成就。

(二十)師上堂,謂眾雲:“若一生不離叢林,不語十年五載,無人喚你作啞漢。已後佛也不奈你何!你若不信,截取老僧頭去。”
尺童——老僧用腦袋賭:一生不離道場,十年八入不說話,沒有叫你啞巴,但能很快成就,到時與佛齊肩,不比佛武功差,所以佛也打不羸你。

(二十一)師上堂雲:“兄弟!你正在第三冤裡。所以道:‘但改舊時行履處,莫改舊時人。’共你各自家出家,比來無事。更問禪問道,三十二十人聚頭來問,恰似欠伊禪道相似。你喚作善知識,我是同受拷。老僧不是戲好,恐帶累他古人,所以東道西說。”
尺童——你叫我大師,我覺得是被拷問的冤種。老僧不是會唱戲,只是怕亂解古人聖理,改舊人面貌,所以拐彎抹角、東拉西扯。

(二十二)問:“十二時中,如何用心?”師 雲:“你被十二時使,老僧使得十二時。你問哪個時。”
尺童——時時用妙心應機應物,叫用心。你說哪個時辰束縛你、規定你怎麼做了?

!(二十三)問:“如何是趙州主人公?”師咄雲:“這箍桶漢!”學人應諾。師雲:“如法箍桶著!”
尺童——你是被趙州箍套住的飯桶。學人還挺老實:是,是飯桶!雲:學著點,做套套別的飯桶玩。

(二十四)問:“如何是學人本分事?”師 雲:“樹搖鳥散,魚驚水渾。”
尺童——本分事,就是樹逗群鳥,驚散它們,或是攪渾水,驚散群魚。(本分事是樹與水,目的是打散妄想鳥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