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牛還是打車

Sherlock
文章: 125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打牛還是打車

文章 Sherlock »

纏若不除如何相應?
Perplexity
四不共加行是藏傳佛教密宗修行中的重要基礎,主要包括以下四個部分:皈依大禮拜、金剛薩埵法、獻曼達法和上師相應法。這些加行的目的在於消除無始以來的罪障,積累福德資糧,並為進入更高層次的修持做好準備。

### 四不共加行的內容

1. **皈依大禮拜**
- 這是修行者對佛、法、僧三寶及金剛上師的皈依,通常需要進行大量的禮拜(如111,111次),以增強信心並消除我慢。

2. **金剛薩埵法**
- 這是一種懺悔法,通過念誦百字明咒來清淨身口意的業障,幫助修行者淨化過去的罪業。


3. **獻曼達法**
- 修行者觀想並獻上曼達(宇宙的象徵),以此來積累福德資糧,並表達對佛菩薩的供養與敬意。

4. **上師相應法**
- 此法強調與上師之間的深厚聯結,修行者需觀想上師與自己無二無別,以此來增強智慧與慈悲。
佛告大慧。覺人法無我。了知二障。離二種死。斷二煩惱。是名佛之知覺。聲聞緣覺得此法者。亦名為佛。以是因緣故我說一乘。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善知二無我。二障煩惱斷。永離二種死。是名佛知覺。
藍海千尋
文章: 6069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打牛還是打車

文章 藍海千尋 »

四不共加行是藏傳佛教密宗修行中的重要基礎,主要包括以下四個部分:皈依大禮拜、金剛薩埵法、獻曼達法和上師相應法。
四不共須植基於與佛陀的直接連結。

否則“業”還是會生生不息。

其實,“煩惱”根本無須滅,它本來就是當生當滅的。

佛陀所謂“滅煩惱”指的是:滅後不復生....這才是真滅。

‘’滅後不復生‘’只會發生在一種狀況:不執(不相)。

而‘’不相‘’却須以“無相”為前提才有可能達到‘’真不相‘’。

弘忍: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唯有守真如(無相)才能真滅煩惱。

上述四不共中有那一個是提供與真如的相應?
Viirya
文章: 3445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打牛還是打車

文章 Viirya »

藉由與上師相應而與佛陀連結?
藍海千尋
文章: 6069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打牛還是打車

文章 藍海千尋 »

上師又怎能跟佛陀相應連結?

皈依自求多福!
Sherlock
文章: 125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打牛還是打車

文章 Sherlock »

上述四不共中有那一個是提供與真如的相應?
Perplexity
密宗的「加行」是正式修行前的基礎準備,也是進入密法正行的必要步驟。它旨在幫助修行者淨化身、口、意,積累福德與智慧資糧,為更高層次的修行奠定穩固基礎。以下是加行的核心內涵及其主要內容:

加行的意義與目的

1.準備階段
加行,又稱「前行」或「方便道」,是密宗修行的重要基礎。它強調修行次第,幫助修行者建立正確的心態與動機,並清除內外障礙。

2.淨化與累積資糧
通過加行,修行者能夠淨化業障,積累福德與智慧資糧,為進一步的密法修持(如本尊瑜伽、生圓次第等)做好準備。
...

在藏傳佛教的修行中,真如(Tathātā)是指事物的本質或真實狀態,與如來藏的概念密切相關。真如的相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3. **修行中的實踐**
在修行過程中,信徒透過各種方法(如禪定、觀想等)來體驗和認識真如:
- **生起次第**:修行者首先透過觀想本尊及其壇城,逐步清淨心識,認識到一切現象的清淨本性。
- **圓滿次第**:進一步深入空性的修持,使修行者斷除對任何現象的執著,最終證悟真如。

...

真如相應應該是之後生圓次第的事了
佛告大慧。覺人法無我。了知二障。離二種死。斷二煩惱。是名佛之知覺。聲聞緣覺得此法者。亦名為佛。以是因緣故我說一乘。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善知二無我。二障煩惱斷。永離二種死。是名佛知覺。
藍海千尋
文章: 6069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打牛還是打車

文章 藍海千尋 »

Perplexity
密宗的「加行」是正式修行前的基礎準備,也是進入密法正行的必要步驟。它旨在幫助修行者淨化身、口、意,積累福德與智慧資糧,為更高層次的修行奠定穩固基礎。
弘忍: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如何是不識本心?不知本心為何。
如何是學法無益?必成魔眷。

識本心(知本心)是知非證。
知與證,差別何在?
1.雖知猶處世間(無常)。
2.若證已出世間(常住)。
欲從無常入常....這完全是不可能的。

識知本心是真如 ...依此修習世間三乘法能次第增上,却不能真出三界。
識知本心,學法有益....雖有益實不能令出三界。

密宗加行於出三界有益否?端視上師出三界否。

一個未出三界的上師連真如都無法證得,如何能施加行,乃至灌頂?

一個已出三界的上師,應該拿得出“佛陀證書”吧!
Sherlock
文章: 125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打牛還是打車

文章 Sherlock »

流變三疊...三界的原理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4:「阿難!云何名為眾生世界?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9]方位有十,流數有三。一切眾生織妄相成,身中貿遷,世界相涉。而此界性設雖十方定位可明,世間秖目東、西、南、北;上、下無位,中無定方。四數必明,與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轉十二;流變三疊,一、十、百、千。總括始終,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CBETA 2024.R3, T19, no. 945, p. 122c12-20)[9] 方位【CB】【磧乙-CB】【宋】【元】【明】,位方【大】(cf. QC040n0439_p0463b08) 

Perplexity 专业搜寻 与 o3 Mini 推理
「流變三疊」是《楞嚴經》中描述宇宙結構與眾生感知的數學化模式,現代化詮釋可以結合哲學、現象學與科學的視角,將其重新理解為一種描述時空、認知與存在的多層次關係的模型。以下是對「流變三疊」的現代化詮釋:

---

### **1. 傳統解釋:三疊的結構**
根據《楞嚴經》,「流變三疊」是用來說明宇宙和眾生感知的結構性數學模式:
- **第一疊**:以四方(東、西、南、北)各論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形成 4 × 3 = 12 的結構。
- **第二疊**:將每一方位的三世進一步細分為十,形成 12 × 10 = 120。
- **第三疊**:將每一方位的細分再擴展為百,形成 120 × 10 = 1200。

這種層層遞進的數學結構被用來描述宇宙的時空延展,以及眾生如何通過六根感知和參與其中。

---

### **2. 現代化詮釋:哲學與現象學視角**
在現代哲學和現象學中,特別是胡塞爾的思想,可以用來重新解釋「流變三疊」:
- **流變與統合性**:胡塞爾認為意識流雖然不斷變動,但存在一個穩定的軸心(如「純粹自我」),能夠統合所有變化。這與「流變三疊」中描述的時空遞進模式相似,暗示著在流動中仍有內在的秩序。
- **多層次經驗模型**:胡塞爾提出意識對象雖處於不斷變化中,但有一個穩定的本質可以被捕捉。「流變三疊」中的層次結構可視為對這種多層次經驗的一種數學化表達。

---

### **3. 現代科學視角:時空與認知模型**
從科學角度,「流變三疊」可以被視為一種描述時空結構和人類認知方式的模型:
- **時空維度的遞進性**:現代物理學中的多維空間理論(如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四維時空)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楞嚴經》中提到的「四方三世」作為基本時空框架。
- **認知演算法**:在人工智能和心理學中,人類感知常被建模為多層次的信息處理系統。「流變三疊」中的數字遞進(如 12、120、1200)可類比於神經網絡中的分層結構,用於描述感知如何從簡單到複雜逐步深化。

---

### **4. 現代價值:整合傳統與當代**
「流變三疊」不僅是一種佛教宇宙觀,也是一種啟發性的思維工具:
- **跨文化溝通**:它提供了一種將傳統佛教智慧與現代科學和哲學對話的平台。
- **系統思維啟發**:其遞進模式可用於分析複雜系統(如生態系統或社會系統)的多層次運作。

---

### **總結**
「流變三疊」可被現代化詮釋為一種多層次模型,用於描述宇宙、時間、空間與人類認知之間的相互關係。透過哲學和科學的視角,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對存在本質及其動態特性的深刻洞見,同時也能啟發我們在當代背景下重新審視傳統智慧。

Citations:
[1] https://www.csat.org.tw/userfiles/E3-1- ... %96%87.pdf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Yogachara
[3] https://www.hk01.com/%E5%93%B2%E5%AD%B8 ... 1%E6%85%B6
[4] https://web.ntnu.edu.tw/~t05006/change.pdf
[5] https://nora.nerc.ac.uk/id/eprint/52707 ... VISION.pdf
[6] http://buddhism.lib.ntu.edu.tw/FULLTEXT ... 059519.htm
[7] https://www.middlebury.edu/college/site ... _mind0.pdf
[8] https://in.ncu.edu.tw/~phi/teachers/lsc/docs/0002.pdf
[9]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7%A ... A%E5%95%8F
[10] https://resources.system-analysis.caden ... ow-regimes
[11] https://buddhism-thewayofemptiness.blog ... e-natures/
[12] http://www.ysxb.ac.cn/dzdqs-data/aps/20 ... 080701.pdf
[13] http://buddhism.lib.ntu.edu.tw/FULLTEXT ... 259716.pdf
[14] https://www.cityu.edu.hk/upress/pub/med ... view_2.pdf
[15] https://www.namchak.org/community/blog/ ... vajrayana/
[16] https://www.chibs.edu.tw/ch_html/projec ... k/b007.htm
[17] https://cbsweb.fgu.edu.tw/file_center/g ... 033840.pdf
[1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ree_marks_of_existence
[19] 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pdfdo ... 0006842169
[20] https://chinese.thu.edu.tw/upload/newsp ... /11--8.pdf
[21]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yogacara/
[22] https://thinker.nccu.edu.tw/upload/40/p ... A%9F31.pdf
[23] https://www.chibs.edu.tw/ch_html/chbs/07/chbs0710.pdf
[24] https://drericsilverman.com/2020/12/30/ ... -practice/
[25] https://ir.lib.nycu.edu.tw/bitstream/11 ... 07-5-4.pdf
[26] https://www.researchgate.net/figure/The ... _225865163
[27] https://thinker.nccu.edu.tw/upload/40/p ... %B8%86.pdf
[28] https://www.researchgate.net/figure/A-s ... _253930456
[29] http://m.fodizi.tw/qt/qita/21354_27.html
[30] https://arxiv.org/abs/2408.06980
[31] http://ir.lib.scu.edu.tw:8080/bitstream ... 02-003.pdf
[32] https://buddhism.lib.ntu.edu.tw/FT/JA/702365.pdf
[33] https://moleskinestudio.com/new/en/flow/3/
[34] http://www.earth-science.net/fileDQKX/j ... 3/2708.pdf
[35]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 ... F70501473B
[36] https://pubs.aip.org/aip/pof/article/31 ... -turbulent

---
来自 Perplexity 的回答: pplx.ai/share
佛告大慧。覺人法無我。了知二障。離二種死。斷二煩惱。是名佛之知覺。聲聞緣覺得此法者。亦名為佛。以是因緣故我說一乘。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善知二無我。二障煩惱斷。永離二種死。是名佛知覺。
藍海千尋
文章: 6069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打牛還是打車

文章 藍海千尋 »

流變三疊

佛陀以世間人能認知的方式闡述:眾生世界。

‘’世‘’與“界”互相涉入的開展。

世者三世,過現未,就是時間的流轉。

界者方位,東南西北東南西南....十方的擴張。

事實是:世界不存在,以不存在故佛說:眾生世界。
Sherlock
文章: 125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打牛還是打車

文章 Sherlock »

一個三界的上師,應該拿得出“佛陀證書”吧!
這是認為三界實有並存在吧?!
三界者...一切眾生織妄相成
佛告大慧。覺人法無我。了知二障。離二種死。斷二煩惱。是名佛之知覺。聲聞緣覺得此法者。亦名為佛。以是因緣故我說一乘。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善知二無我。二障煩惱斷。永離二種死。是名佛知覺。
藍海千尋
文章: 6069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打牛還是打車

文章 藍海千尋 »

這是認為三界實有並存在吧?!
三界者...一切眾生織妄相成
佛隨他意說....方便權說。

換言之,佛任說無咎。

最怕的是:明明還是世間愚痴,執佛隨他意說為佛自意說。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