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拈拄杖畫一畫雲:過得這個便去。
師便喝 濟便打 師作禮去
後臨濟上堂雲:臨濟門下 有一赤梢鯉魚 搖頭擺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誰家齏甕裡淹殺。
師到澧州夾山,於案山頂上卓庵。
山訝之,修書令侍者招之,師接書坐卻又展手,就侍者索。
者無語。
師便打雲:歸去,分明舉似和尚。
者歸舉似夾山。
山雲:他若開書,三日後必來,若不開書,此人救不得。
山乃令人密伺其出庵,即焚之。
三日後果來,隨後焚其庵,或告之曰:庵中火發。
師不回顧,直詣夾山,不禮拜,端身而立。
山雲:雞棲鳳巢非其同類,出去!
師云:自遠趍風乞師一接。
山雲:目前無阇梨,座上無老僧。
師便喝。
山雲:住!住!且莫草草匆匆,雲月是同,溪山各異,坐斷天下人舌頭!即不無阇梨,爭教無舌人解語?
師佇思 山便打
臨濟義玄是臨濟宗的開山之祖,禪風單刀直入,機峰峻峭。他提出四料簡、四賓主、四照用的認識原則和教學方法,影響很大。
洛浦元安很受臨濟的賞識,不久便被接受為侍者。臨濟還當著眾人讚美元安:“此為臨濟門下一隻箭,誰敢當鋒?”於是,元安認為既然得到高僧印可,可見道性已經到家了,便不謹慎了,甚至連師傅 也不放在眼裡。
按: 一日有座主。相看。臨濟問。講何經。論主雲。某甲荒虛。粗習百法論。濟雲。有一人。於三乘十二分教。明的。有一人。於三乘十二分教。明不得。是同是別。主雲。明的即同。明不得即別。師遽雲。座主。這裡是甚麼所在。說同說別。濟回顧師云。你又作么生。師便喝。濟送座主回。問師。適來是汝。喝老僧那。師云。是。濟便打。
濟每對眾。賞之曰。臨濟門下一隻聖箭。誰敢當鋒。有一天在侍立的行列中,一個座主請教臨濟禪師。臨濟問:“有一個人對三乘十二分的教旨很明確,另一個人卻不能明確,你解釋一下 看這兩個是相同還是有差別。”
三乘,佛教化度脫眾生的三種方法,一般指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教法 系佛教權宜方便之法,並非根本辦法。十二分教,同十二部經,全部佛經分為十二類體例,故稱。
座主回答說:“能夠明確教旨的 就是相同,不能明確教旨的就是差別。”
臨濟不滿意 座主用區別同與不同的分別之心 來回答和認識問題,怒斥道:“這裡是什麼地方,容你說同道別!”
臨濟反過身來問元安:“你有什麼說法?”元安就大喝,喝聲之中 盡是驕傲之氣。
臨濟送走座主回來,詢問元安:“你豈不就是剛才那個大喝老僧的人?”
元安回答:“是的”。臨濟劈頭就打。
臨濟想打掉元安的傲氣,但事與願違,師徒關係 被這一喝一打變得疏遠了。
元安本來就不安分,對道法有自己的認識,從陝西到河北,早就萌生到南方參禪的想法,現在這是機會。於是,他向老師告辭。
濟拈拄杖畫一畫雲:過得這個便去。
其實臨濟並不想讓元安離開,聽元安說要到南方去,順手用柱杖 在地上劃了一道線,說:“過得了這個你就離開。”臨濟不無挽留之意,意思是說元安 在臨濟院修道很有一些時日,進步很大,“去聖”只差一層了。
師便喝 濟便打 師作禮去
可是洛浦元安並不領情,用大喝遮掩應付。果然臨濟很失望,雖然聲喝是臨濟特有的開悟接機的方法,但元安沒有學到喝的精髓,只會用來唬人,這是“臨濟喝”的悲哀!
後臨濟上堂雲:臨濟門下有一赤梢鯉魚 搖頭擺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誰家齏甕裡淹殺。
洛浦走後,臨濟上堂對眾人說:“臨濟門下有條紅尾巴鯉魚,本來可以成條龍的,現在他搖頭擺尾向南方云了,不知他要在哪家的醬菜罐裡被淹殺!”
師到澧州夾山,於案山頂上卓庵。
洛浦四處遊歷一段時間後,聽說善會和尚 名氣很大,徑直到了夾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他要親身體驗體驗。他沒有直接進山見善會,而是居住在一間小小的茅草屋裡,等著夾山來訪。
山訝之,修書令侍者招之,師接書坐卻又展手,就侍者索。
者無語。
夾山和尚知道從臨濟門下 來了一位和尚,見他不來參拜,便寫了一封信 讓僧人送去。元安接到書信 就坐下把信藏起來,卻又第二次伸手 索要書信,僧人茫然,無話作答!
師便打雲:歸去,分明舉似和尚。
者歸舉似夾山。
洛浦就打他一掌,並且說:“回去把你在這裡的遭遇 告訴夾山和尚。”僧人只好灰溜溜的回去後如實禀告!
山雲:他若開書,三日後必來,若不開書,此人救不得。
山乃令人密伺其出庵,即焚之。
三日後果來,隨後焚其庵,或告之曰:庵中火發。
師不回顧,直詣夾山,不禮拜,端身而立。
夾山聽罷說:“這和尚如果拆開信看,三天之內肯定上山;若是不拆閱,就真的沒救了。”
又差了一個僧人下山觀察動靜,並囑咐他若見洛浦出門,就放火把草屋燒掉。
第三天,洛浦果然走出草庵,不久,人報庵中火起,洛浦卻置若罔聞,徑直上了夾山。
山雲:雞棲鳳巢非其同類,出去!
話說洛浦見夾山和尚 仍傲氣十足,不但不禮拜,而且當面叉手站立。
夾山說:“雞棲在鳳凰窩裡,不是鳳凰的同類,給我滾出去!”
師云:自遠趍風乞師一接。
看不懂的師兄以為洛浦 大概知道了夾山的分量,不但不不計較夾山說他是雞,並且十分客氣的說:“洛浦早就听說禪師的大名,乃遠道聞風而來,請師慈悲接引。”
哈哈!其實這小子 是在給人下套:您是前輩,晚輩來向請教來了。
(那夾山此時若跟他客氣的話,當下就被洛浦勘破了。何故?我是來勘驗你的,就要與你覿面相見,到這裡即無佛,也無祖,你若受了我的奉承,就說明心中的情見還沒有掃淨,就被我抓住尾巴了)。
是藉本分之事 把夾山老漢往懸崖邊上引,等瞧準了機會 在後面踹一腳。
山雲:目前無阇梨,座上無老僧。
不過夾山老漢 何等老奸巨猾,那會上他的當,於是輕輕鬆松案頭一轉:那我就告訴你 我眼前沒有阇梨,這裡也沒有老和尚。”既然什麼都沒有,就不存在 接與不接。
此說何意?即是在洛浦元安禪師圓寂公案一貼中 洛浦勘驗彥從和尚的一段話,
所謂:先師道 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且道那句是主?哪句是賓?
雖然非耳目之所到,爭耐意在目前。
雖然意在目前,爭耐非耳目之所到。
師便喝。
這小子一看老和尚不上他的當,只有是出再臨濟老師哪裡學的那一招,大喝一聲!
山雲:住!住!且莫草草匆匆,雲月是同,溪山各異,坐斷天下人舌頭!即不無阇梨,爭教無舌人解語?
洛浦一個不防備 即著了老賊的道兒! 夾山既然佔了便宜,哪能再給他機會?
面目一轉說:“得了,得了,收起你從臨濟那裡 學來的那套鬼把戲吧!
以後處事 千萬別這麼草草匆匆的啦。
雲中的月亮 雖然光輝相同,照在溪谷,山峰就呈現差異,就是截斷了 天下人的舌頭,也不說沒有阇梨,那麼,怎麼能讓無話可說的人,懂得話裡的禪機呢?
師佇思 山便打
師即投誠入室。
夾山的這番質問,使洛浦感覺到了 與臨濟完全不同的禪風,臨濟器宇雄威,氣度懾人魂魄,動輒就像獅子一樣大吼一聲,正如上陣交鋒,短兵相接,當機不讓,犀利無比。或面對來機,權試接引,如以鋒刃切器,當下斬斷其意識情根,令其透脫根塵,發明心地。
夾山善會 籍貫廣州峴亭,是南方人,斯斯文文,平時為人開法接機,不大動棒動喝。善於設陷虎迷陣,卓竿探水,以勘其見地工用之深淺。一句轉語,撥盡疑雲,相與會心一笑。
夾山的一席話,深透佛理,日後興化存獎禪師 評價這一公案 後代替元安回答說:“但知作佛,莫愁眾生。”
元安正在思慮夾山一席話的意旨,夾山卻抬手 就是一棒。
這一棒就像當年德誠 打夾山一樣,打的正在點子上,元安一下子就心悅誠服。原來斯文的夾山 也會來粗的。
洛浦元安乃臨濟得意弟子,因臨濟謂其見地未徹,妄自尊大,負氣而走,得少為足,妄自尊大,以臨濟之明終難收拾。
待來至夾山,目視雲漢,高自位置,夾山老師故設迷陣,慈悲接引。及見面時,洛浦將在臨濟門下學得來之棒喝方便,大肆咆哮,
夾山不動聲色,斯斯文文,輕輕阻止,直問得洛浦無言可答,無理可伸,仍然用棒打之。
同為用棒,何其不同如此?
洛浦因此得大悟去,終為夾山法嗣。宗師用心度人之苦,勘驗接引悟緣之奇,究為如何?若斯勘驗來機,設施接引,宗門公案,比比皆是。莫不是靠眼明手快,迅示旨歸,豈真有法與人,終生自居師位。無些子接引方便者,所可妄冀,自稱宗師大德者,宜深自省鑑焉。
師即投誠入室。
爭教無舌人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