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01, 2024 7:20 am
7.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布袋和尚
這首偈語,是布袋和尚在耕種時見道所作,道本自然,道在一切生活之中,農夫的生活最近道。他們識天時,敬天、畏天,春耕、夏作、秋收、冬藏,生活素樸,知福、惜福。在這首偈語中,暗含著無上天機。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是形容一個農夫插秧時,一把把青秧插滿田,低頭看到水面漂漾的藍天,也看到自己!一般人的通病是:只看到別人的短處,看不到自己的過失。水中天如鏡,人要自覺自悟,使本性清澈顯見,才能夠「六根清淨方為道」,
使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被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污染,時時保持自性的清淨,就是道,就是修行了。
「退步原來是向前」,
頗有哲理意味。試想,農夫插秧,一面插青秧,一面往後步步退,返到田邊,一畦田的秧苗才插好,其是似退而實進。有時候,退讓不是完全的消極,反而是積極的轉進。與人相處,斤斤計較爭執,互相排擠詆毀,又能成就什麼?倒不如退一步,尋求更大的成功。
手把青秧插滿田:
「手」 乃是下手、入手、首要。「田」是我們心田,性地。我們人有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及阿賴耶識。佛家又將這八識比做田地,人心稱為七識田,就如同種田。人生在世,所種的善惡,就是來世的富貴、貧賤,二十八宿為人的藏田,稱為八識田,是善惡的倉庫,古語說:耕田不下種,枉費耕田力。但是第八識田所種的善惡,即成為輪迴的種子。「青秧」:青(清)也是一種顏色。看到青色,就感清涼、舒暢、無憂無慮。青秧,即青苗、幼苗,乃赤子之心,懷赤子之心,離道不遠,赤子之心,貴在天真未鑿,一片圓明,後有善惡。人身中也有一個樸,就是上天所賦予我們的本性,它的本體也是清靜無為,光明如日月,是靜定之心,未動心以前的心。簡單的說,即是「道心」。天下蒼生,生性都是極其良善,就是原來的善,原來的初,也就是完完全全純潔不染的 赤子之心。但人因落了凡身,物欲蒙蔽太深,氣稟薰染太重,自性迷昧,有而不知有。同時受累世因果業力的影響,七情六慾攻其中,十色五光擾其外,靈性日喪, 心中無主。永遠也不能超脫七情六慾的束縛了。
低頭便見水中天:
水中天,便是性天,莊嚴之天。反過來說,明心見性,須低頭。人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低心下氣,把一切心放低下來,把一切火氣意識、念頭放下。我們平常不願低頭,乃是我執、我見、我慢的障礙。
六根清靜方為道:
人剛生時,一塵不染,天性喜愛清靜。長大後,涉世一深,接觸一廣,慾望也就跟著多了。長春子曰:人生本靜是其性也,感物而動是其欲也。人為什麼有「慾」呢?那是因為生而有六門,由六門生六塵,再生六欲之故。六門:眼、耳、鼻、舌、身、意的作用,都是向外發展,所以具有六塵。六塵:視、聽、嗅、嚐、覺、知的功能。六門配合六塵就有六慾:色、聲、香、味、觸、法的需求。三者聯合作業,便有眼喜視色、耳喜聽聲、鼻喜嗅香、舌喜嚐味、身喜接觸、意喜知情,人心也就被慾牽著走。
退步原來是向前:
退步即是不爭,道家一味守柔,居後不居先,謙退而不爭,道德經上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聖人之道,為而不有,有而不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 爭。又說不爭之德可以配天。因為二人爭,一勝一敗,三人爭一勝二敗,十人爭一勝九敗,損九敗而益一勝,豈是天地之初心。天道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惡。退步乃是知止。知止、知足才能不危、不辱。退步並不是放棄、消極,而是要效法彌勒祖師的大肚能容,慈心佈滿,善利萬物而無形,人己兩忘,無以為爭,所謂滿招損,謙受益,不爭才是道用之無窮。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布袋和尚
這首偈語,是布袋和尚在耕種時見道所作,道本自然,道在一切生活之中,農夫的生活最近道。他們識天時,敬天、畏天,春耕、夏作、秋收、冬藏,生活素樸,知福、惜福。在這首偈語中,暗含著無上天機。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是形容一個農夫插秧時,一把把青秧插滿田,低頭看到水面漂漾的藍天,也看到自己!一般人的通病是:只看到別人的短處,看不到自己的過失。水中天如鏡,人要自覺自悟,使本性清澈顯見,才能夠「六根清淨方為道」,
使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被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污染,時時保持自性的清淨,就是道,就是修行了。
「退步原來是向前」,
頗有哲理意味。試想,農夫插秧,一面插青秧,一面往後步步退,返到田邊,一畦田的秧苗才插好,其是似退而實進。有時候,退讓不是完全的消極,反而是積極的轉進。與人相處,斤斤計較爭執,互相排擠詆毀,又能成就什麼?倒不如退一步,尋求更大的成功。
手把青秧插滿田:
「手」 乃是下手、入手、首要。「田」是我們心田,性地。我們人有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及阿賴耶識。佛家又將這八識比做田地,人心稱為七識田,就如同種田。人生在世,所種的善惡,就是來世的富貴、貧賤,二十八宿為人的藏田,稱為八識田,是善惡的倉庫,古語說:耕田不下種,枉費耕田力。但是第八識田所種的善惡,即成為輪迴的種子。「青秧」:青(清)也是一種顏色。看到青色,就感清涼、舒暢、無憂無慮。青秧,即青苗、幼苗,乃赤子之心,懷赤子之心,離道不遠,赤子之心,貴在天真未鑿,一片圓明,後有善惡。人身中也有一個樸,就是上天所賦予我們的本性,它的本體也是清靜無為,光明如日月,是靜定之心,未動心以前的心。簡單的說,即是「道心」。天下蒼生,生性都是極其良善,就是原來的善,原來的初,也就是完完全全純潔不染的 赤子之心。但人因落了凡身,物欲蒙蔽太深,氣稟薰染太重,自性迷昧,有而不知有。同時受累世因果業力的影響,七情六慾攻其中,十色五光擾其外,靈性日喪, 心中無主。永遠也不能超脫七情六慾的束縛了。
低頭便見水中天:
水中天,便是性天,莊嚴之天。反過來說,明心見性,須低頭。人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低心下氣,把一切心放低下來,把一切火氣意識、念頭放下。我們平常不願低頭,乃是我執、我見、我慢的障礙。
六根清靜方為道:
人剛生時,一塵不染,天性喜愛清靜。長大後,涉世一深,接觸一廣,慾望也就跟著多了。長春子曰:人生本靜是其性也,感物而動是其欲也。人為什麼有「慾」呢?那是因為生而有六門,由六門生六塵,再生六欲之故。六門:眼、耳、鼻、舌、身、意的作用,都是向外發展,所以具有六塵。六塵:視、聽、嗅、嚐、覺、知的功能。六門配合六塵就有六慾:色、聲、香、味、觸、法的需求。三者聯合作業,便有眼喜視色、耳喜聽聲、鼻喜嗅香、舌喜嚐味、身喜接觸、意喜知情,人心也就被慾牽著走。
退步原來是向前:
退步即是不爭,道家一味守柔,居後不居先,謙退而不爭,道德經上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聖人之道,為而不有,有而不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 爭。又說不爭之德可以配天。因為二人爭,一勝一敗,三人爭一勝二敗,十人爭一勝九敗,損九敗而益一勝,豈是天地之初心。天道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惡。退步乃是知止。知止、知足才能不危、不辱。退步並不是放棄、消極,而是要效法彌勒祖師的大肚能容,慈心佈滿,善利萬物而無形,人己兩忘,無以為爭,所謂滿招損,謙受益,不爭才是道用之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