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大乘?
-
- 文章: 2565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何謂大乘?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懺悔品第六
善知識。色身是舍宅。不可言歸。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聽說。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何名清淨法身佛。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雲。善知識。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於外著境。被妄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內外明徹。於自性中。萬法皆現。見性之人。亦復如是。此名清淨法身佛。
善知識。自心歸依。是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自歸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歸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歸依。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於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惡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
何名千百億化身。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癡化為下方。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善知識。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從報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歸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
頌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 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養福無邊 心中三惡元來造
擬將修福欲滅罪 後世得福罪還在
但向心中除罪緣 各自性中真懺悔
忽悟大乘真懺悔 除邪行正即無罪
學道常於自性觀 即與諸佛同一類
吾祖唯傳此頓法 普願見性同一體
若欲當來覓法身 離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見莫悠悠 後念忽絕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自性 虔誠合掌至心求
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於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珍重好去。一眾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
善知識。色身是舍宅。不可言歸。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聽說。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何名清淨法身佛。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雲。善知識。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於外著境。被妄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內外明徹。於自性中。萬法皆現。見性之人。亦復如是。此名清淨法身佛。
善知識。自心歸依。是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自歸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歸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歸依。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於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惡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
何名千百億化身。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癡化為下方。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善知識。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從報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歸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
頌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 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養福無邊 心中三惡元來造
擬將修福欲滅罪 後世得福罪還在
但向心中除罪緣 各自性中真懺悔
忽悟大乘真懺悔 除邪行正即無罪
學道常於自性觀 即與諸佛同一類
吾祖唯傳此頓法 普願見性同一體
若欲當來覓法身 離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見莫悠悠 後念忽絕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自性 虔誠合掌至心求
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於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珍重好去。一眾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
-
- 文章: 2565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何謂大乘?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機緣品第七
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佛。猶覺也。分為四門。開覺知見。示覺知見。悟覺知見。入覺知見。若聞開示。便能悟入。即覺知見。本來真性而得出現。
汝慎勿錯解經意。見他道。開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見。我輩無分。若作此解。乃是謗經毀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別佛。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莫向外求。與佛無二。故云。開佛知見。
吾亦勸一切人。於自心中。常開佛之知見。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惡。貪瞋嫉妒。諂佞我慢。侵人害物。自開眾生知見。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
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開佛知見。即是出世。開眾生知見。即是世間。汝若但勞勞執念以為功課者。何異犛牛愛尾。達曰。若然者。但得解義。不勞誦經耶。師曰。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己。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
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佛。猶覺也。分為四門。開覺知見。示覺知見。悟覺知見。入覺知見。若聞開示。便能悟入。即覺知見。本來真性而得出現。
汝慎勿錯解經意。見他道。開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見。我輩無分。若作此解。乃是謗經毀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別佛。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莫向外求。與佛無二。故云。開佛知見。
吾亦勸一切人。於自心中。常開佛之知見。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惡。貪瞋嫉妒。諂佞我慢。侵人害物。自開眾生知見。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
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開佛知見。即是出世。開眾生知見。即是世間。汝若但勞勞執念以為功課者。何異犛牛愛尾。達曰。若然者。但得解義。不勞誦經耶。師曰。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己。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
-
- 文章: 5505
-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何謂大乘?
佛性可得.可見.可證.可說善知識。色身是舍宅。不可言歸。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聽說。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佛性雖本自具足.眾生卻不是從佛性而來.眾生透過修行最高也只能回到本心.此時猶不見佛性.
是故佛性非能修行自證而得.必從"外得".所謂"外得"來自諸佛賜與.
得佛性意味眼見佛性.入佛知見
入佛知見即是佛.是故非三世攝.非三世攝故無內外之別
從佛陀賜與(外得)到非三世攝故無內外之別....此稱弗跡顯本.
因弗跡顯本故.釋尊非從菩提樹下成佛.而是久遠實成.沒有未曾佛的悉達多時.也沒有苦行時的菩薩.
惠能只知真如本心乃自性.不從外得.卻不知佛性實體應由佛陀賜與(外得)
-
- 文章: 5325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何謂大乘?
種類出生窮未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名無盡行。
瓔珞:“佛子。常住功德現化眾生故。名無盡行。”
這是第四行,即是無盡行菩薩。
A有唯識大德解釋說:“對於從如來藏中出生的不同種類諸法,能窮未來際而不休止地宣說;現觀三世有情平等,十方有情的本際也都通達了,就能無止盡地廣行菩薩道,名為無盡行。”
B“了知十方世界及一切有情,都是從如來藏心中 出生及存在的,現在世如此,過去及未來世也是如此。”也就是說,該大德是從如來藏 能夠出生和顯現 十方三世有情眾生這種角度,來理解本句佛經的。
但是本句經文 還可以從眼見佛性的角度 來觀照和解釋。
C從別教的觀點看,四行菩薩一般不具備四禪八定的神通道力,所以不可能達到“三世平等十方通達”的境界。可是前面說到,華嚴經中的初住菩薩已經能夠通達三世、遍往十方,不過這是指其身自內證的般若波羅蜜如幻法之禪悟見性境界。
D從世間法看,在東土禪宗祖師中,很少見到有“三世平等十方通達”者。但從宗門語錄中,時常見到禪師們舉起拄杖說:三世十方佛都在裡許,是何道理?參!
瓔珞:“佛子。常住功德現化眾生故。名無盡行。”
這是第四行,即是無盡行菩薩。
A有唯識大德解釋說:“對於從如來藏中出生的不同種類諸法,能窮未來際而不休止地宣說;現觀三世有情平等,十方有情的本際也都通達了,就能無止盡地廣行菩薩道,名為無盡行。”
B“了知十方世界及一切有情,都是從如來藏心中 出生及存在的,現在世如此,過去及未來世也是如此。”也就是說,該大德是從如來藏 能夠出生和顯現 十方三世有情眾生這種角度,來理解本句佛經的。
但是本句經文 還可以從眼見佛性的角度 來觀照和解釋。
C從別教的觀點看,四行菩薩一般不具備四禪八定的神通道力,所以不可能達到“三世平等十方通達”的境界。可是前面說到,華嚴經中的初住菩薩已經能夠通達三世、遍往十方,不過這是指其身自內證的般若波羅蜜如幻法之禪悟見性境界。
D從世間法看,在東土禪宗祖師中,很少見到有“三世平等十方通達”者。但從宗門語錄中,時常見到禪師們舉起拄杖說:三世十方佛都在裡許,是何道理?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