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1月 06, 2022 7:32 am
“臘月三十日”的轉語
真正的佛教徒,是把“生死事大,無常迅速”這八個字 貼在鼻尖上的。為什麼呢?因為佛教的修行,目的是“了生脫生,得大解脫”,也就是要達到 對生命和智慧的 自由和自在。
這是一個極其嚴肅的人生大事。佛教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為解決這個大事而設立。不論戒定慧、止觀、六度般羅蜜、顯教、密教,都是為了這一目的 而展示其中的力量。
以淨土宗而言,它要求信奉者在。“臨命終時,一心不亂”;
以禪宗而言,則要求禪者在“臘月三十,不要手忙腳亂”
——臘月三十過年關,算總賬'這一期生命結束時,怎麼辦呢?何去何行呢?
禪宗自稱是“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的“向上一路”,它面對生死時的態度 自然與佛教其它宗派有所區別,對生死的理解 也有自己的特點,而面對“臘月三十”時 更有與眾不同的風光。
禪宗認為“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法法平等”,似乎不太注重 對過去未來的追求,而堅定的把眼光和腳步 放在“現在”這塊堅實的土地上,並且“不移不易”。
禪宗認為,對“現在”都把握不了的人,怎麼能去奢談“臘月三十”呢? 在禪宗的公案中,有許多是直接面對生死的。我們所看到 道吾與漸源的公案,看到鄧隱峰禪師等 對有一類修行人。如預知時日而坐脫立亡,火化得舍利若干,再如活上百來歲、或有神通應世。對於這樣的修行人,不論是出家人 或在家人。絕對會得到 信眾的尊仰和崇敬,只如是當代高憎,或宗或教,修為人所共睹。但也難免 一些閒言雜語。在禪風盛行的時代。他們也算是佼佼者了,無知者的閒言雜語又算得了什麼呢?
但對有一類“坐脫立亡”'的,卻未必為禪門稱道。禪宗認為,戒定慧三學修為,固是學佛者的必須,若未經“向上一路”的錘煉。則未免可惜。撣宗所重,在於明心見性,如六祖大師所說:“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所以。在禪門中,有的僧人在常規止觀上 有很深的造詣,但沒有“明心見性”,所以只是“自了漢”,入不了“最上乘禪”的堂奧。
如:九峰道虔禪師。嘗為百霜侍者,洎霜歸寂;眾請首座繼住持。師白眾曰:“須明的先師意,始可。”座曰:“先師有什麼意?”師曰:“先師道:休去,歇去。嶺澈澈地去,一念萬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廟香爐去,一條白練去 其餘則無。”問:“如何是一條白練去?”座曰:“這個只是明一色邊事。”師日:“元來未會先師意在。”座曰:“你不肯我,那但裝香來,香煙斷處,若去不得,即不會先師意。”遂焚香,香煙未斷,座已脫去。師柑座背日:“生脫立亡即不無,先師意,末夢見在。”
這是禪宗內 著名的“問殺首座”公案,那個首座和尚,能在一柱香的時間內 說走就走,“坐脫立亡”,已達到了對於生命自由 來去的火候了。以一般佛教徒的眼光來看,這位首座和尚的修行是成功的,層次是相當高的。但九峰道虔禪師 對此卻不稱道:“從脫立亡即不無,先師意,未夢見在!”禪宗內當然是承認道虔 而不承認那個首座,為什麼呢?因為首座和尚沒有過:轉語”這一關。在“轉語”上是交了白卷的,是談不上“明心見性”的。
道膺在雲居山 當方丈和尚時,山上有一位苦行者結庵清修,衣褲都不穿。道膺就派侍者 給他送了一套衣褲。但那位苦行者卻不要,說:“我自有娘生就的一身衣褲。”道膺再派侍者去,並帶一句話問他:“娘未生你時,你穿的是什麼呢?”那位苦行者 答不出來。後來他圓寂了,火化後有捨利子若干,遺言要讓道膺過目。道膺說:“直饒得八斛四斗(舍利),不如當時下得一句轉語好!”機鋒轉語 真的那麼重要嗎?
當然重要,參禪一輩子,轉語是對“明心見性”所交的答卷,轉語若是“死”的,就沒有及格,轉語若是“活”的,才能及格,也才能得到禪師的印可 並得到相當於“衣缽”的那個“法卷”。
如宋代大慧宗果禪師 在圓悟克勤禪師那裡參禪時,對“有句無句,如騰倚樹”連下了四十九個轉語都不及格,又苦參了半年,到了“狗看熱油鐺,要舐又舐不得。要捨又捨不得”的程度,最後圓悟禪師看準了火候。再輕輕一引,大慧宗呆才得以開悟。
面對著老彈師們 脫空而來的一些機鋒,要下一句轉語 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有的人雖有悟境。若悟境不徹,那轉語也會下不到位的!“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是禪宗三祖在其《信心銘》中一句歸宗的話,揀是挑選,擇是選擇,意思是學道本無難處,難就難在 人們的取捨心難去。
趙州引用後又說:“一涉及到語言,當然是經過 思維選擇 才表達出來的,經過思維的選擇 和判的東西,當然是'心裡明白'的。但我這個老和尚 卻不在這個明白清醒的認識之中,若是你們,是捨得,還是捨不得呢?”有個和尚站出來說:“既然不在明白裡,那又用什麼來判斷捨得、捨不得的那個東西呢?”趙州說:“我也弄不清楚。”那個和尚追問道:“您老既然 自己都弄不清楚。為什麼還要說 不在明白裡'這樣自相矛盾的話呢?”趙州說:“你的問題提得差不多了呢?快給我叩個頭,回去吧!”
這裡是機鋒?是轉語?趙州自不用說,那個問話的和尚也並非泛泛,一句緊迫一句,追得趙州躲避不得。虧得是趙州,“問事即得,禮拜了退”一一把上面的一切全都拋在了一邊。
真正的佛教徒,是把“生死事大,無常迅速”這八個字 貼在鼻尖上的。為什麼呢?因為佛教的修行,目的是“了生脫生,得大解脫”,也就是要達到 對生命和智慧的 自由和自在。
這是一個極其嚴肅的人生大事。佛教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為解決這個大事而設立。不論戒定慧、止觀、六度般羅蜜、顯教、密教,都是為了這一目的 而展示其中的力量。
以淨土宗而言,它要求信奉者在。“臨命終時,一心不亂”;
以禪宗而言,則要求禪者在“臘月三十,不要手忙腳亂”
——臘月三十過年關,算總賬'這一期生命結束時,怎麼辦呢?何去何行呢?
禪宗自稱是“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的“向上一路”,它面對生死時的態度 自然與佛教其它宗派有所區別,對生死的理解 也有自己的特點,而面對“臘月三十”時 更有與眾不同的風光。
禪宗認為“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法法平等”,似乎不太注重 對過去未來的追求,而堅定的把眼光和腳步 放在“現在”這塊堅實的土地上,並且“不移不易”。
禪宗認為,對“現在”都把握不了的人,怎麼能去奢談“臘月三十”呢? 在禪宗的公案中,有許多是直接面對生死的。我們所看到 道吾與漸源的公案,看到鄧隱峰禪師等 對有一類修行人。如預知時日而坐脫立亡,火化得舍利若干,再如活上百來歲、或有神通應世。對於這樣的修行人,不論是出家人 或在家人。絕對會得到 信眾的尊仰和崇敬,只如是當代高憎,或宗或教,修為人所共睹。但也難免 一些閒言雜語。在禪風盛行的時代。他們也算是佼佼者了,無知者的閒言雜語又算得了什麼呢?
但對有一類“坐脫立亡”'的,卻未必為禪門稱道。禪宗認為,戒定慧三學修為,固是學佛者的必須,若未經“向上一路”的錘煉。則未免可惜。撣宗所重,在於明心見性,如六祖大師所說:“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所以。在禪門中,有的僧人在常規止觀上 有很深的造詣,但沒有“明心見性”,所以只是“自了漢”,入不了“最上乘禪”的堂奧。
如:九峰道虔禪師。嘗為百霜侍者,洎霜歸寂;眾請首座繼住持。師白眾曰:“須明的先師意,始可。”座曰:“先師有什麼意?”師曰:“先師道:休去,歇去。嶺澈澈地去,一念萬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廟香爐去,一條白練去 其餘則無。”問:“如何是一條白練去?”座曰:“這個只是明一色邊事。”師日:“元來未會先師意在。”座曰:“你不肯我,那但裝香來,香煙斷處,若去不得,即不會先師意。”遂焚香,香煙未斷,座已脫去。師柑座背日:“生脫立亡即不無,先師意,末夢見在。”
這是禪宗內 著名的“問殺首座”公案,那個首座和尚,能在一柱香的時間內 說走就走,“坐脫立亡”,已達到了對於生命自由 來去的火候了。以一般佛教徒的眼光來看,這位首座和尚的修行是成功的,層次是相當高的。但九峰道虔禪師 對此卻不稱道:“從脫立亡即不無,先師意,未夢見在!”禪宗內當然是承認道虔 而不承認那個首座,為什麼呢?因為首座和尚沒有過:轉語”這一關。在“轉語”上是交了白卷的,是談不上“明心見性”的。
道膺在雲居山 當方丈和尚時,山上有一位苦行者結庵清修,衣褲都不穿。道膺就派侍者 給他送了一套衣褲。但那位苦行者卻不要,說:“我自有娘生就的一身衣褲。”道膺再派侍者去,並帶一句話問他:“娘未生你時,你穿的是什麼呢?”那位苦行者 答不出來。後來他圓寂了,火化後有捨利子若干,遺言要讓道膺過目。道膺說:“直饒得八斛四斗(舍利),不如當時下得一句轉語好!”機鋒轉語 真的那麼重要嗎?
當然重要,參禪一輩子,轉語是對“明心見性”所交的答卷,轉語若是“死”的,就沒有及格,轉語若是“活”的,才能及格,也才能得到禪師的印可 並得到相當於“衣缽”的那個“法卷”。
如宋代大慧宗果禪師 在圓悟克勤禪師那裡參禪時,對“有句無句,如騰倚樹”連下了四十九個轉語都不及格,又苦參了半年,到了“狗看熱油鐺,要舐又舐不得。要捨又捨不得”的程度,最後圓悟禪師看準了火候。再輕輕一引,大慧宗呆才得以開悟。
面對著老彈師們 脫空而來的一些機鋒,要下一句轉語 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有的人雖有悟境。若悟境不徹,那轉語也會下不到位的!“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是禪宗三祖在其《信心銘》中一句歸宗的話,揀是挑選,擇是選擇,意思是學道本無難處,難就難在 人們的取捨心難去。
趙州引用後又說:“一涉及到語言,當然是經過 思維選擇 才表達出來的,經過思維的選擇 和判的東西,當然是'心裡明白'的。但我這個老和尚 卻不在這個明白清醒的認識之中,若是你們,是捨得,還是捨不得呢?”有個和尚站出來說:“既然不在明白裡,那又用什麼來判斷捨得、捨不得的那個東西呢?”趙州說:“我也弄不清楚。”那個和尚追問道:“您老既然 自己都弄不清楚。為什麼還要說 不在明白裡'這樣自相矛盾的話呢?”趙州說:“你的問題提得差不多了呢?快給我叩個頭,回去吧!”
這裡是機鋒?是轉語?趙州自不用說,那個問話的和尚也並非泛泛,一句緊迫一句,追得趙州躲避不得。虧得是趙州,“問事即得,禮拜了退”一一把上面的一切全都拋在了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