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522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因是之故,古德曰:「青青翠竹,儘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宇宙萬有哪一樣不是法身呢?
都是法身的作用、法身的顯現。
此即雲岩禪師所說的「只這是」。
禪師家常說:「拈一莖草,就是丈六金身」,其道理就在於此。

但這裏大須仔細,不可顢頇籠統,不可執著色相 就是法身,從而顛倒造業,以致受累無窮。
大珠慧海禪師在《頓悟入道要門論》中說:「迷人不知法身無相,應物現形。遂喚『青青翠竹,儘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黃花若是般若,般若即同無情;
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
如人吃筍,應總吃法身也。」這段話豈不是推翻了 上面所說的「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性相不二」的法則嗎?不是的!
大珠和尚是怕我們 錯認了定盤星,一聽說宇宙萬有 都是法身的顯現,就著在色相上,
把鏡中顯現的影子 當作真實。
這就像禪師家所說:錯認驢鞍橋 作阿爺下巴頦。
既然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草木叢林 皆是自性,而自性是真實不虛的,是亙古亙今長存的,
那麼,就把這些色相 也當作實有,執著不捨、貪取不已,這豈不是造業受報、長溺生死、永無了期了嗎?
所以,要加以棒喝,打破這個迷夢,以便認清 實相無相,而見本性之妙用。

法身雖然無相,但法身不是頑空,它是妙有真空,是客觀存在。
所以,它能生萬法,能應物現形、隨緣起用。
就像鏡和影一樣,因鏡光故,能現諸影。
又因鏡、影不相離故,則說鏡即是影、影即是鏡。但影子畢竟不可得,絕不能執著影子為實有,把影子執實了,錯認影子實實在在就是鏡子。所謂「影即鏡」者,是取其「不離」之意而已。
因為離鏡就無影、離影就無鏡,所以才說,見影即是見鏡。
法身和色相 亦復如是。
色相固是法身所顯現,但色相無自體、無自性,皆因緣所成,猶如空花水月般不可得,不能執為實有,更不能把這些色相 實實在在地當作是法身。
一切色相 只不過是法身 顯現的妙用而已。

教下把色相和法身的關係 謂之「不即不離」。
不即者,就是說色相 不過是幻影,並不即是真實的法身。
不離者,是指離相無性、離境無心,猶如離影則無鏡、離波則無水一樣。
這個「不即不離」,旨在說明 心性和色相的關係。
我們人的真性 是非有而非空、非空而非有的圓妙靈性,既不著有、也不著空,既不著空、也不著有。
說空之時,充滿虛空、周遍法界;
說有之時,一絲不掛、纖毫不立。
若能這樣應用、這樣理解,方於真空妙有的宗旨 有少分相應。
更進一步講,非但影子不可得、不可執著,就是鏡子——我們的法身,也不可執著。
因為一有執著,就有了偏向。
一有偏向,就必有做作之處。
宗下謂之「聖墮」。
因為你執著了法身,就是法執,就不究竟了。
新老怪
文章: 522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這裏不妨再舉一則公案,以資證明。有一次,雪峰義存禪師上堂示眾,他說:「要會此事,猶如古鏡當台,胡來胡現、漢來漢現。」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是說我們的法身、我們的真性,就像古來的鏡子一樣。
為什麼要比作古鏡呢?因為我們這個法身 是從無始以來就有的,而不是從今天開始,所以謂之古。
又因光明無量、朗照十方、無有障礙故,所以比作鏡。
這面古鏡 應物現形。照多大的物,就現多大的影;照什麼樣的人,就現什麼樣的形——胡來胡現、漢來漢現。義存禪師開示大家,我們的法身 就是這樣的妙體,就有這樣的妙用。
這時,他的弟子玄沙禪師 站出來問道:「忽遇明鏡來時如何?」這是說,開悟見性的人來了,又如何現呢?
雪峰禪師說:「胡漢俱隱。」意思是一切相都沒有了、都隱沒掉了。
玄沙禪師說:「老和尚腳跟猶未點地在。」為什麼呢?
因為雖然一切俱隱,但還有鏡在啊!
而且,一切俱隱 並不是空無所有,而是妙用重重,般若味重重嘛。
所以說,「胡漢俱隱」這個答話 還不究竟。
後來,有位老宿下語說:「打破鏡來相見。」意思是,法身也不可執著,法身也化空無著了。

洞山禪師說「我今不是渠」,就抹掉了一切法相的影子,虛空粉碎、大地平沈,一切都消殞無存、化為烏有了。非但如此,連我(即法身)也不立。
非但不立法身,連不立也不立,所謂「非法、非非法」,這才是大悟、才是究竟。
這個公案如此深邃,我們修道人 也要這樣悟、這樣解、這樣證。
《心經》講得很深刻,我們真能把《心經》研究通,佛經三藏十二部 就都能透徹無疑了。

有些人可能 對上面的公案,以及「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感到難以理會。
禪宗講的是無我無人,正像《金剛經》所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可是這裏面 又有渠又有我,這究竟成什麼禪呢?所以感到晦澀難懂。
大慧宗杲禪師未開悟時,在湛堂會下作侍者。他讀了這首偈子也起了疑,「有個渠、又有個我,成什麼禪?」就去問湛堂。
湛堂老人說:「你更舉看。」大慧宗杲禪師 剛要開口舉說這個公案,湛堂禪師一把把他推出去說:「你舉話,也未會。」
湛堂禪師的真實用意 並不是要大慧杲禪師 把公案的經過始末舉說一遍,
也不是教他念念這麼許多文字,而是在未舉之前,一念不生時,看是什麼?!
一旦明白了這個真心,在這裏猛著精彩,就是見性!
新老怪
文章: 522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宗下公案的妙用,就是教你在起疑的時候,回光返照,照見本來,這就是悟道,這就是見性,並沒有什麼玄妙的地方。
不要認為見性 是有個什麼東西可以看到。認為有東西可看到,那就不是。
因為法身無相,它就是個靈知,有東西就不是了。
但反過來說,雖然法身無相,但它是真空妙有,是個萬能體,能成一切事,能生萬法,能應緣起用,能應緣接物,所以,它又不離諸相。
我們前面說過,這個法身真如,我們自己見到、證到之後,就等於做了主人公。
那麼,我們就不妨利用識神,令它聽我指揮,用它來利生,用它來接人待物等等。
我們可以利用識神做一切事情。假如光是真如佛性,就像鏡子照物一樣,如如不動,那麼一切事情如何能成就呢?所以,鏡子照物之後,分別影子就是識神的事情了。我們學佛修行,大家都要見性,諸位要來聽法,這都是在利用識神,是主人指揮這個僕人做事。所以,認識了真性之後,並不是僵硬地死守,而是活潑潑地起無窮妙用。你識得主人之後,能利用僕人,僕人也就不離主人。這樣,處處皆是真心的妙用。真正識得真性之後,一切色相、一切事物都由你指揮、由你使用,也毫不粘情著物。不著相就是起妙用,這叫大機大用。《金剛經》顯一物不立、一絲不掛、一塵不染。
《彌陀經》顯妙相莊嚴。這就是說,由真空之體 能起妙用,且妙用無邊。
所以,妙相就是真空,真空就是妙相;莊嚴就是無相,無相就是莊嚴。
妙相莊嚴 就是真空無相。

綜上所述,《心經》所說的「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這段文,是破凡夫知見的。
佛慈悲心重,希望凡夫 能從執著這十八界為實有 的迷誤中醒悟過來,
認識到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根本就是空無所有,一切都是 自性的作用,
從而悟到本來,當下見性。
此乃是佛以悲心救度 凡夫脫離迷情也。
新老怪
文章: 522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懷海百丈禪師與野狐的一段公案——大修行人落不落因果


唐朝百丈禪師與一個野狐禪的故事:這是歷史記載,決不是虛妄的。百丈大師每天講經說法(唐朝時候的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佛教變成宗教是清朝中葉以後,時間並不長,算算頂多也不過兩百多年,不到三百年。唐朝佛教還是教學,寺院、庵堂天天上課),聽眾當中有一個老人,他每天都來聽,所以大家對他很熟悉。人家問他住在哪裡,他說他住在後山。每會必參加,大家都很尊重這位老居士。百丈禪師知道他是個狐狸精,不是人。
有一天,這位老人向百丈大師請教。說明他自己過去生中 也是一個講經說法的法師,有人向他問一個問題,說:「大修行人 還落不落因果報應?」他回答說:「大修行人不落因果。」
所謂得道的人 就不受因果報應了。他這一個答復為自己的解脫 種下了不好的因,因為這個錯誤,他墮落到畜生道(墮到狐狸五百世)。因為他修得不錯,現在還能變**但是沒有辦法脫離畜生道,所以求百丈大師幫忙。
百丈大師說:“好,明天我在大眾面前講經的時候,你把從前別人問的這個問題,再提出來問我。” 所以到第二天上課的時候,他就出來請教:“「請問老和尚,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否?”百丈大師給開示:“不昧因果。”如果說不落因果,就沒有因果了。大修行人指誰?佛是大修行人,法身菩薩是大修行人,他還有沒有因果報應?有,不是沒有。而這個老狐狸 過去答复的是沒有,這個回答錯誤了。
百丈大師是說「不昧因果」,因果有,但是很清楚,一點也不迷惑!
我們知道,一切眾生無量劫來 所累積的業習種子,善、惡都是無量無邊。
所以佛成佛之後,在十方世界教化無量法界眾生,也遇到很多悖逆之事,那是過去生中的不善業因現行。雖現行,佛很清楚、很明白。
不像我們遇到挫折,不知道原因是什麼?他們遇到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這是什麼時候的一筆帳,現在銷了、報掉了。
所以「不昧」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懂得這個道理之後,修行人應該怎樣做?從今之後不再造惡業了,這是真正的回頭轉惡修善。順境裡面絕不生貪戀之心。逆境裡頭決定沒有瞋恚的心。順、逆境緣都要以平常心,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來處事待人接物。挫折、冤枉決定是有,不要說沒有,所以真正覺悟的人,對於因果非常慎重。我們從這個道理省悟過來,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就轉變了,這就是《法華經》上所說的「入佛知見」,佛是圓滿大覺······
新老怪
文章: 522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楊典:答erin先生對“野狐禪”公案的詢問


  關於“野狐禪”的來歷,現在人大多用來比喻詭辯論。然其實淵源頗深。我引過去寫《狂禪》一書時書中的一些段落,來作為膚淺的回答吧。erin先生請勿見笑啊。
《狂禪——“無門關”鏡詮》第二則:百丈野狐

  百丈和尚凡參次,有一老人,常隨眾聽法。眾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師遂問,“面前立者復是何人?”

  老人云:“某甲非人也,於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因學人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某甲對雲:'不落因果!'五百生墮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貴脫野狐。”遂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

  師云:“不昧因果!”

  老人於言下大悟。作禮云:“某甲已脫野狐身,住在山後。敢告和尚,乞依亡僧事例!”

  師令無維那白槌告眾:“食後送亡僧!”大眾言議:“一眾皆安,涅槃堂又無人病,何故如是?”食後只見師領眾,至山後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火葬。

  師至晚上堂,舉前因緣。黃檗便問:“古人錯只對一轉語,墮五百生野狐身。轉轉不錯,合作個甚麼?”

  師云:“近前來,與伊道。”

  黃檗遂近前,與師一掌。

  師拍手笑雲:“將謂鬍鬚赤,更有赤須胡!”

  無門曰:不落因果,為甚墮野狐。不昧因果,為甚脫野狐。若向者裡著得一隻眼,便知得前百丈,贏得風流五百生!

頌曰:不落不昧,兩採一賽。不昧不落,千錯萬錯。
1
  妖狐,是中國精怪文化中最多見的形象。
  第一本談到狐狸的書是《周易》,所謂“小狐汔濟,濡其尾”;然後是《楚辭》:“封狐千里”。
  古中國神話裡有很多妖怪、狐狸精,女性尤其多。
  如現殘存的偽黃帝《白澤圖》中,就有三種精怪是以美女的形像出現的,即“觀”、“知女”和“卑”。《山海經》中還有“女醜屍”等,但都沒有形成大規模的崇拜,只是一些散仙。在眾多的妖魔鬼怪中,應該說中國人最親睞的是山魈(一名“山蛸”)和狐狸。山魈即“五通”或“夔”的原形,主要出現在南方;而北方,則是狐仙的天下。如後來山東“鬼聖”蒲松齡所記載的那些。狐狸通常是聰明靈巧的象徵,如民國奉系軍閥張作霖,為人狡詐,就曾被人比喻為有“一雙狐眼,機警過人”。
  不過,《白澤圖》裡最早的狐仙 可不是女子,而是一個男性老翁。
  “狐狸精”的最高級別,上古本為男性,想變成男狐還需要不斷修煉。
  如魏晉時期志怪小說《玄中記》記載:“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或為丈夫,與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為天狐。”
  如百丈和尚面前的這個狐狸精,就是一個老頭。
  他自稱是伽葉佛在此山講法時的一個聽眾:某甲。他因為膽敢否定佛教的因果輪迴學說,而墮入了“畜生道”,變成了狐狸——而且要循環五百次生命,也就是要當五百回狐狸精。
  但是“當狐狸精”又有什麼不好?!
  這是百丈與無門 要在這裡思考的問題。

2
  惡魔主義,在西方早期諾斯替派基督教、摩尼教等教義中,是一個很重要的象徵。公元2世紀的古羅馬基督教神學家伊利奈烏斯曾認為:是魔鬼與基督的交戰,最後基督犧牲,贖回了人類,所以大眾才信仰基督的。魔鬼是進入了世界,而非本來原有。這就是“惡”。他是上帝永恆的敵人。除非上帝消失,他才會消失。他在大自然原野中誘惑基督,長著犄角,山羊蹄子,以蛇、烏鴉或禿鷲的形象 閃現在猶太大地上空,使男女無限淫蕩,使人類不斷爭鬥。英國詩人彌爾頓認為:惡魔本就是天上最美、最光輝的天使,所以他驕傲無比,蔑視一切,最後連上帝都瞧不起,所以才被打入地獄。於是他成為了地獄的領袖,帶領所有被上帝懲罰的億萬邪惡靈魂起義,反抗上帝的統治。天鵝的翅膀在那一剎那,變成了蝙蝠的翅膀;美少年長出了獠牙…… 3世紀的神學家聖奧古斯丁則認為:惡魔就是一種黑暗狀態。黑暗本身並非黑暗,只不過是因為缺乏光明而已!惡魔,就是人性的匱乏。總之,惡魔崇拜,的確有著自己的魅力,至今仍然有一種“撒旦主義”潛流,盛行在西方各地的風俗、藝術與文學中。

  相比起來,東方“精怪們”的能量可要小得多。
  妖怪在遠古中國最早叫“精怪”,或者“物”,周代的人稱為“鬽”,鬽就是鬼魅。印度文明傳入後,它與佛教中的“魔羅”相混,故稱妖魔、魔鬼等。在佛教中有很多妖魔鬼眾:天龍八部、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十殿閻羅……而狐狸精,只不過是禪宗 借鑒道家神話 而來的一個小妖精。
  “某甲”當了狐狸精,渴望百丈禪師能再給他一個轉語。
  既然“不落因果”是錯的,那一定有一個正確的答案。
  轉,就是轉機,轉世——一個由話頭而起的緣分。

  我們生活中 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因為一句話 與別人爭吵;或者因為一句話,生活、愛情、事業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禪宗裡流傳著這樣的格言:“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經。”這也是指的“轉語”的道諦。禪宗很像是一場語言遊戲,但其中卻驚心動魄,好像下棋的人,常常會緊張得汗流浹背,甚至氣血倒流,猶如與萬軍混戰!而其實一切 只不過就發生在小小的棋盤之間,是一場幻影。
  “某甲”渴望擺脫自己的野狐狸輪迴畜生道,於是再次詢問那句話:在大修行的人,還會不會墮入因果輪迴?
  百丈和尚為救贖他的靈魂,回答道:“不昧因果”。
  “不落因果”——是一個單純的否定。
  而“不昧因果”——則是指不膜拜、不蒙昧於 因果這教義。
  “某甲”恍然大悟,於是輪迴結束,他回到了人間,而大家在山下發現了一隻死狐狸。這則公案就是世傳之“野狐禪”。這個東方的“惡魔”,本來也很驕傲,以至於連佛法都瞧不起。但本質上 他卻似乎是一個“十分渴望真理”的求學者。是輪迴的懲罰 使他改變了對佛的態度。
  對於“墮落”,基督教與佛教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
  基督教對惡魔之懲罰 是一次性的否定,所謂:“最後的審判”。
  但佛教對“惡魔”或妖精態度,卻是無限反复的,即所謂“輪迴”。

  但你若蒙昧於因果輪迴教義——這本身又會墮落入一種迷惘。百丈和尚的智慧是超絕的。我們在生命中所要遭遇的事情太多了,尤其是悲劇性的,倒霉的,失敗的事情。一切都有原因,也有結果。簡單的否定因果,並沒有意義。譬如我們愛上了一個女人,我們開始追求她,給她寫信,約她幽會,大家度過了一段醉人的時光……這些都是因;可後來她卻又愛上了別人,背叛了我們,離開了我們。於是我們傷心,絕望,怨恨,甚至否定一切愛情的意義!這就是果。然後,我們甚至還很可能把所有往事都否定掉:乾脆忘乾淨。

  於是我們成了沒有感情的人,並以此為“超脫”。
  但我們並沒有察覺到,沒有感情的人 已不再是人:如入“畜生道”。

3
  刻意參禪如看塑料假花,陶醉於色,嗅聞於香——都不是真花。
  什麼是真正的花?就是要凋謝,要枯萎死去,花瓣落於塵土,可又在第二年春天 突然重新綻放的花——就是“不昧”。
  百丈懷海禪師,本姓王,福建人,為江西馬祖道一禪師席下最著名的入室弟子。後來住江西百丈山,世稱“百丈禪師”。由於他智慧超絕,四方禪僧都紛至沓來向他請教,席下人才濟濟,如溈山、希運等,後來都成為了一代宗師。他講課時,甚至狐狸精“某甲”也來了。

  黃檗,即黃檗山的希運禪師(公元?~850年),唐代僧人,祖籍福唐,姓氏不詳。他就是來拜訪百丈禪師的。希運幼年時即於福清黃檗山出家。據說,他後來游天台山時,曾遭遇一異僧,目光射人,與他談笑風生,好像個舊相識,遂結伴同行。路上過一山澗,水流暴漲,不易過渡。異僧欲攜師同渡,希運卻說:“你要渡就自己渡過去吧。”
  那異僧聽後,便撩起衣服來,踏著波浪飄然而行,如履平地。
  他還回頭對希運說:“你有本事 就也渡過來啊!”
  希運聽了,突然怒喝道:“你這自了漢,我要早知道你這樣,就折斷你雙腿!”
  那異僧聽了嘆道:“真是大乘法器,我不如你啊!”說罷就隱形不見了。
  後來希運說那異僧定是“阿羅漢”在示現神通。這雖然是個傳說,卻說明了黃檗希運的為人智慧——他是一個有著 強烈超邏輯思維的禪宗大師。他認為神話本身就是一種魔障,不是真花,不是真人。真人是不會在波浪上飛的。希運的話很尖刻,他聽說了“野狐禪”後,突然問:“若因說錯了一句話,一個人要墮入因果輪迴,那如果每句話都不說錯,那又會怎樣”?
  百丈不明說,明知道其雞蛋裡挑骨頭,只讓他靠近點,顯然是要教訓這小子狂妄!他與黃檗希運,都精通跳躍性的禪機思辯。
  此時希運也反應過來了,面對百丈和尚的調侃時,竟然先出手打了百丈一掌。
  兩個人隨即心照不宣,放聲大笑起來。我們中國人時常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句話,就來自禪師們的“禪機行為”:無言。

  無門慧開更厲害——他竟然說五百年畜生道 本來是“風流生”。
  如19世紀德國哲學家叔本華 青年時代曾叛逆地寫道:“哦,狂喜!哦,地獄!”他十分渴望經歷一種哪怕會遭到懲罰的“惡魔生活”。
  無門在此也把所有前人的結論都拋棄了,而且那麼地灑脫浪漫,像一個情種,一個熱愛大自然的抒情詩人。細想起來,當個狐狸住在山林中,餐霞千古,嘯戲禽獸,與瀑布日月為伍,與風、石、水等為鄰,未嘗不是一件風流美事!
在《佛本生經》中,釋迦牟尼 不也曾經是一頭鹿、一匹猿猴 或一隻孔雀嗎?如清朝文人趙翼詩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五百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時刻 去思考因果對錯,否則什麼都做不了。如愛情,如婚姻,如奮鬥……只有在經驗過之後,才能看到其中的仙境或鬼獄。禪宗是極端透徹的思想,絕對空靈,接近一種劃時空、穿心魂的自然主義!人,不要發牢騷,去原野上看看獅子交配,毒蛇產卵,豺狼食腐,一切就都明白了。千錯萬錯,本不是錯,都不過是人因為恐懼而蒙昧在“對錯”中的妄想罷了。我參:

五百年前我是狐
五百年後狐是我
如此再混五百年
狐我不分成正果
新老怪
文章: 522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野狐參禪(夢蝶居士《百僧一案》)


  師每上堂,有一老人隨眾聽法。一日眾退,唯老人不去。師問:“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於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因學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某對雲:'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墮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貴脫野狐身。”師曰:“汝問。”老人曰:“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師曰:“不昧因果。”老人於言下大悟。作禮曰:“某已脫野狐身。住在山後,敢乞依亡僧津送。”師令維那白椎告眾,食後送亡僧。大眾聚議:“一眾皆安,涅槃堂又無病人。何故如是?”食後師領眾之山後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
——《五燈會元》卷三《百丈懷海禪師》


  老人只因為答了一句“不落因果”《便墜入五百世野狐身,可畏萬劫不復。而百丈禪師為其轉說一句“不昧因果”,老人言下大悟,頓時脫去 五百世野狐身之苦。“不落因果”和“不昧因果”,其間只有一字之差,為何造成的結果卻又天壤之別?

  佛教有三世因果之說,認為善惡報應要從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的三世因果中去尋找。老人學佛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超越 因果報應的輪迴,幻想能達到“不落因果”的境界。但在宗教看來,這種捨棄現實的善惡報應、幻想大修行人 能跳出因果之外的論調 是完全錯誤的,因此老人 才會墜入野狐身五百世的果報。

  禪宗認為諸佛菩薩道世間來 雖然接受果報,但他們明白了此果報 是何世何劫造的因,洞曉前因後果,所以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所謂大修行人“不昧因果”。
因果是不可超越的,也非特權可以抹煞,並不會因為證得果位的人 就沒有因果了。
因此,修行者不應該自以為高人一等,可以在因果之外 不落因果,而是應該 追求在現實中和光同塵、在因果循環之中 而不昧因果的境界。
百丈禪師改“落”字為“昧”字,可畏點鐵成金,點凡成聖!
如果明白“不昧因果”的道理,那麼在任何環境下 都可以獲得自由和解脫。
老人大悟之後,頓脫野狐之身,正由於此。
  後世以“野狐禪”比喻外道 所謂似是而非之禪,就出自這則公案。

  (夢蝶居士《百僧一案》之二一“野狐參禪”)
新老怪
文章: 522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野狐禪(馮學成《明月藏鷺· 六、頌古聯珠》)

  百丈每上堂,有一老人常隨眾聽法,眾退,唯老人不退。師問:“汝何人也?”曰:“吾非人也,於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因學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某甲對曰:'不落因果',遂五百年墮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貴脫野狐身。”師曰:“汝問。”乃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師曰:“不昧因果。”老人於言下大悟,作禮曰:“某甲已脫野狐身,住在山後,敢乞依亡僧事例。”師令維那白椎告眾:“食後送亡僧,”眾驚異。食後師領眾至後山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師至晚上堂,舉前因緣,黃檗便問:“古人錯祗對一轉語,五百年生墮野狐身,轉轉不錯,合作什麼?”師曰:“近前來,與汝道。”蘗近前與師一掌,師拍手笑曰:“將謂鬍鬚赤,更有赤鬍鬚。”

  提示:這則公案在禪宗內膾炙人口。那老人錯下了一句轉語,落得個五百年的野狐身。百丈禪師代他轉過,野狐老漢方得以解脫,百丈又依佛教規 則為之火化。事後百丈又問其弟子,黃檗禪師是非凡之輩,於是就演出了一場雙簧戲。他們師徒間 為野狐公案 打打鬧鬧到底為個什麼呢?對這一切 又如何去理解呢?且看後面的偈頌:
萬丈洪崖倚碧空,人間有路不能通。
奈何一點云無礙,舒卷縱橫似疾風。
宋·兜率從悅

  品析:粗一看來,自在呢?當然,禪宗認為,只有見道開悟,才能獲得這種智慧和自在。
 兜率從悅(1044 —— 1091)北宋臨濟——黃龍禪派著名禪師,住持江西南昌兜率禪院。

不落與不昧,依前入皮袋。
不昧與不落,皮袋俱拋卻。
令人長憶李將軍,萬里天邊飛一鶚。
宋·草堂善清

  品析:這首偈頌與所頌的公案 的確是絲絲相扣。因果是佛教的根本理論之一,不講因果,佛教的理論體係就會坍塌。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如是因,如是果,因果不二,這樣的因果關係,把宇宙間的一切都範圍在其中,不論是凡人或菩薩。那老人本來也是修行人,可能太迷信佛菩薩的神通力量了,以為修行到了家 就可以不落因果律中,殊不知佛教認為,修行越高,成就越大——包括佛菩薩 更能清晰地認識因果的力量 而不敢超越,只有遵循因果,主動順隨因果,也就是不昧因果,從而從必然中 獲得自由。

  所以,不論你現在的“皮袋”是什麼,是人皮、神皮或野狐皮 都沒有多大的關係,生命在其中是平等的。不僅野狐是“皮袋”,我們的人皮也是“皮袋”。只有明心見性,才能將這個“皮袋”拋卻。

  “令人長憶李將軍,萬里天邊飛一鶚”,李將軍是西漢名將,即飛將軍李廣。鶚即魚鷹。李將軍帶領雄兵在漠北草原上馳騁;而魚鷹則可上天入水,兩者都用於譬喻明心見性後的精神的那種自由境界。
  草堂善清(1059 —— 1142)宋代臨濟——黃龍禪派著名禪師,住南昌泐潭草堂寺。

  對這則“野狐禪”公案,龍門清遠禪師 和白楊法順禪師的偈頌 也極有情致,不妨錄出供讀者欣賞:
醉眠醒臥不歸家,一身流落在天涯。
祖佛位中留不住,夜來依舊宿蘆花。
宋·龍門清遠


颯颯春風動物華,園林開葉又開花。
歸來謾與佳人說,鸞鏡台前云鬢斜。
宋·白楊法順

  (馮學成《明月藏鷺·六、《頌古聯珠》選析》)
新老怪
文章: 522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心經》云「是諸法空相」,十二因緣法 也是無始以來幻化所顯,性空本無。
我們前面已經講了,無明 並不是一個具體的東西,無明當體是空,不是真有。
既然沒有,又怎麼破呢?實際上 無明無可破,一覺便了,所以「無無明」,即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無明等你去破,無明當體即空,不要當成真有,只要一覺,無明就沒有了。
既然沒有無明,那何須談將其破盡呢?沒有無明,則沒有破,又有什麼「破盡」可言呢?
所以「亦無無明盡」,就連「破盡無明」也沒有了。
下面「乃至」兩個字是超越、省略之詞,與前面的「乃至無意識界」相同。
從無明 到老死有十二支因緣,把中間的十支省略掉了,超越過去,其十支亦復如是。
「無老死、亦無老死盡」,諸法空相,根本沒有老死。
既然沒有老死,又有什麼「盡」可言呢?
這樣,就把十二因緣法的「順觀流轉門」和「逆觀還滅門」都破了,一切都不可得。
新老怪
文章: 522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心經》是大乘法門,「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就是要破緣覺乘的法執,指出他們所修持的十二因緣法 都是空的,是根本沒有的,了不可得,從而教他們回小向大。
諸法皆空,佛法不可得,心性不可著,一切都不可得。
正像《金剛經》所說:「知我說法,如筏喻者」。
法是一個渡河的船、木排。
我們渡過生死苦海要上岸了,就不能捨不得離開渡船,所以說「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連修道成佛的法都要捨,更何況世間的一切空相、虛幻之法,更要捨了。


同時,我們還要知道,成佛並不一定 非要經過中乘的辟支佛、或者小乘的羅漢。
我們凡夫 只要了悟,諸法空相 皆不可得,一切都是我的心性所顯現,都是真性的作用。
確認宇宙萬有 均是空相,不可執取,從而不著相,不取法,心性也不著,真心、真性也不可得,那麼,你當下便成佛了。
所謂成佛者,就是一點也不著相,隨緣起用,饑來吃飯、寒來穿衣、困來睡覺,沒有一點欲望心、沒有一點求取心,處處都是方便別人、利益群生,而不為自己著想。
這就是隨緣受用,這就自在了。
這樣自在就是佛。
並不是發什麼神通,變化多端,神變、神用現前才是佛。
我們要無所住著,一切隨緣。
倘若我們果真能一法不著,心果真是這樣空,那麼,你不要神通,神通就來找你了。
雖然你得了神通,卻又不著神通,就像平常人一樣。
只有這樣一法不立,才是真正的佛法。
新老怪
文章: 522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苦集滅道,就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四諦法門,也叫四聖諦。
諦者,乃真實無虛假之意,即「真理」也。
開始講「五時說法」已講了,佛最初在菩提樹下成道時,宣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大乘佛法,當時根性淺者聽不懂,於是佛為聲聞、緣覺、菩薩三乘人,分別宣說四諦、十二因緣、六度等教理。
由聽聞佛說的四諦法音,而超凡入聖悟道,證得阿羅漢果者,稱為「聲聞」或「羅漢」,即聲聞乘,或羅漢乘,是小乘聖人。
四諦法包含兩重因果:
一是世間因果,即苦、集二諦。苦諦是世間果,集諦是世間因。
二是出世間因果,即滅、道二諦。滅諦為出世間果,道諦為出世間因。
若明白了四聖諦的教理,就可以知苦而斷集、慕滅而修道,以致了脫分段生死,超出三界,而得滅諦涅槃之樂果。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