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頁 (共 614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2月 06, 2022 8:46 pm
寂照世間
次草 寫: 週日 2月 06, 2022 11:40 am
cyc320 寫: 週日 2月 06, 2022 10:35 am 法法平等,有得必有失,有捨必有得,有慈必有悲,慈與悲平等不二,不壞緣起,
故得與失不計較,隨順眾生,輕輕一吹因緣故,正向菩提道(說的比唱的好聽)
自受用的問題
能解縛即是
不能解縛即非
都在當下一念
不學天乘善法的一般人
不會有自受用的解脫

因為,還停在最低的一樓
而解脫的般若法是在五樓

要能解縛還早得很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2月 06, 2022 8:49 pm
寂照世間
無相不相 寫: 週六 2月 05, 2022 10:51 pm 沒有什麼意願要回答 .. .

好像也沒有什麼問題 !!


圖檔

請問其他的師父師兄師姐

還有各位大德們

請問雲飛何處?
雲飛何處,與你何干?

你的心要往何處?這才重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2月 06, 2022 8:53 pm
寂照世間
cyc320 寫: 週日 2月 06, 2022 10:35 am 法法平等,有得必有失,有捨必有得,有慈必有悲,慈與悲平等不二,不壞緣起,
故得與失不計較,隨順眾生,輕輕一吹因緣故,正向菩提道(說的比唱的好聽)
在一樓的人,再怎麼說,都是說的比唱的還好聽。
所以,要先上二樓,要修學天乘善法,也就是大乘六度的布施。
一般人都還沒有學會常行十善如處天堂

所以,還不相信夢幻之法,即是無上之法。
法法如夢幻,所以如如不動,不取不捨。
因此,相信才是最難的。
只要你相信,那麼信心清淨,則生實相。
既生實相,那麼,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
如如之心,即是真實。

於是,五樓法的基礎,前四樓還是很重要的。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2月 06, 2022 9:16 pm
次草
寂照世間 寫: 週日 2月 06, 2022 8:53 pm
cyc320 寫: 週日 2月 06, 2022 10:35 am 法法平等,有得必有失,有捨必有得,有慈必有悲,慈與悲平等不二,不壞緣起,
故得與失不計較,隨順眾生,輕輕一吹因緣故,正向菩提道(說的比唱的好聽)
在一樓的人,再怎麼說,都是說的比唱的還好聽。
所以,要先上二樓,要修學天乘善法,也就是大乘六度的布施。
一般人都還沒有學會常行十善如處天堂

所以,還不相信夢幻之法,即是無上之法。
法法如夢幻,所以如如不動,不取不捨。
因此,相信才是最難的。
只要你相信,那麼信心清淨,則生實相。
既生實相,那麼,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
如如之心,即是真實。

於是,五樓法的基礎,前四樓還是很重要的。
作文練習的不錯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2月 06, 2022 9:19 pm
輕舟
無相不相 寫: 週日 2月 06, 2022 5:32 pm 大慧宗杲禪師的悟道因緣

很久沒看了 .. .

〝 㘞 〞

公案很難懂 .. .

發表於 : 週日 2月 06, 2022 11:27 pm
無相不相
無門關

鬍子無鬚

或庵曰:西天鬍子,因甚無鬚?

無門曰:參鬚實參,悟須實悟。這個鬍子,直須親見一回始得。說親見,早成兩個。

頌曰:癡人面前,不可說夢,鬍子無鬚,惺惺添懵。



參透者不妨一試 .. .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2月 07, 2022 8:53 am
新老怪
未上樹時(星雲禪話《沒時間老》)

  山東的香嚴智閒禪師 有一次在法堂上開示道:
  “有人想要徹悟自己的本來面目,口銜樹枝,腳不踏枝,手不攀枝,忽然聽到樹下有人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如果不回答他,就違反了出家人 慈悲開示的本分,但是如果要回答他,開口便會墮落 而失去生命!在這種情形下,該怎麼辦才對?”

  當時在座的大眾,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大眾有一位叫虎頭招上座的禪者 看到沒有人能回答,就站起來道:

  “樹上即不問,未上樹時 請禪師說說看!”

  智閒禪師聽了,哈哈大笑,然後以偈答道:

   “子碎母啄,子覺母殼,
   子母俱忘,應緣不錯,
   同道唱和,妙雲獨腳!”

  智閒禪師的問題,問得奇特,難以回答。但禪的參究,有時要一直追問下去,有時卻要注意轉身,不能食而不化。虎頭招禪師給這個問題一個轉身,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未上樹就可以問了,何必要等上樹才問?“參話頭”,只要把話頭找出,何必斤斤計較 枝末細節?好像母雞孵蛋,“子碎母啄”,不在乎是子碎或母啄,而重在生命的誕生!禪者應該只要覺悟 什麼是祖師的西來意,何必管它上樹不上樹呢?

  (星雲禪話《沒時間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2月 07, 2022 9:02 am
新老怪
香嚴上樹(萬松行秀《請益錄》)


舉香嚴垂語云(切忌掩耳)。
如人上樹(著甚死急)。
口銜樹枝(開口)。
手不攀枝(撒手)。
腳不踏枝(放腳)。
下有人問西來意(便答)。
若不對。違他所問(教你便答)。
若對又喪身失命(你但對。我管償命)。
正當恁麼時作么生即是(青天白日。說甚是不是)。
有虎頭招上座雲。樹上即不問。未上樹請和尚道(省人多少心力)
香嚴呵呵大笑(卻不喪身失命)。
雪竇雲。
樹上道即易(關)。
樹下道即難(與虎頭同參)。
老僧上樹也。致將一問來(大[目*掌]著眼。秪管說夢)。
天童拈雲。
虎頭上座。是個惡賊(香嚴師首。和尚窩家)。
用無義手。打不妨家(賊偷賊物。減死一等)。
直饒本色作家。往往做手腳不辦(若是萬松。即時擒下)。
雪竇是別機宜識休咎底漢(秪為同火下)。
到這裡亦祗得藏身露影(賊兒膽底虛。映山曲[((┐ @一)/一/(暴-(日/共)))*見]脊)。
還會香嚴做處麼(弄巧成拙。有甚難見)。
三千劍客今何在(點即不到)。
獨許莊周見太平(到即不點)。

師云。翠巖芝道。問者對者。不免喪身失命。如今衲僧作么生。古人高高山頂立。險峻處卻平易。深深海底行。平易處卻險峻。他道如今衲子作么生。
萬松祗管看。如人在千尺井中。不假寸繩便出。陸亙瓶鵝。不呼在外。便見香嚴為人手段。
佛果道。諸方老漢得個見處。直得千方萬計。提起為人。更不囊藏被蓋。立個喻令人易曉。卻成難曉。何故。為慈悲深厚。令人轉生情解。若是慈悲較淺。卻較些子。你若才生樹上樹下。對與不對。轉生義路。墮在常情。卒難透得。又道看他得底人迥別。便知落處。
香嚴才舉虎頭招上座便出雲。樹上即不問。未上樹請和尚道。此與雪竇。樹上道即易。樹下道即難。更無兩樣。怎不教香嚴呵呵大笑。
若是萬松作虎頭上座。才見垂語。便與呵呵大笑。看你面皮厚多少。
佛果又道。如今山僧 是上樹是不上樹。是對是不對。你且道佛果是直捷相為那。為複別有機關。
天童道。虎頭上座是個惡賊。萬松不是回機倒[竺-二+寧]道。香嚴是個惡賊。白拈巧偷。當面換人眼睛。豈止做手腳不辦。雪竇別機宜。識休咎。祗解掩耳偷鈴。掩鼻偷香。總被萬松並贓捉獲。
天童道。還會香嚴做處麼。萬松道。生為盜跖。死見宋江。
天童末後雲。三千劍客今何在。獨許莊周見太平。
萬松道。撥亂煙塵也不少。如何是萬松定乾坤底劍。臨崖伐卻香嚴樹。覿面相呈請益時。

  (萬松老人評唱 天童覺和尚拈古《請益錄》卷上)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2月 07, 2022 9:16 am
新老怪
香嚴上樹(心平如願《無門關》)


  【公案】
  香嚴和尚云:「如人上樹,口[銜-止+山]樹枝,手不攀枝,腳不踏樹。樹下有人,問西來意?不對即違他所問,若對又喪身失命。正恁麼時,作么生對?」

  【語譯】
  香嚴和尚問:「當一個人在樹上,口銜著樹枝,手不攀枝,腳不踏樹。這時樹下有人問他什麼是祖師西來意?
  不回答他,即違背他發問求知的一片苦心。
  若回答他,自己頓時即將喪身失命,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應該怎麼應付?」

  【評唱】
  無門曰:「縱有懸河之辯,總用不著。說得一大藏教,亦用不著。若向者裡對得著,活卻從前死路頭,死卻從前活路頭,其或未然,直待當來,問彌勒。

  【語譯】
  無門說:「縱使你有口若懸河的辯才,這時也派不上用場。縱使你能解說三藏十二部教法,也都用不著。
  倘若你於這裡有所領悟,前方的死路頭,將被你激活;前方的活路頭,將被你堵死。
  如果你還是不明白,留待將來彌勒下生後,去問他吧!」

  【頌曰】
香嚴真杜撰 惡毒無盡限
啞卻衲僧口 通身迸鬼眼

  【語譯】
  香嚴和尚真會臆造、杜撰,真是惡毒到了極點,毒啞了我的口,令我全身都長滿了鬼眼。

  【附參資料】
  一、香嚴上樹
  禪宗公案名。依無門關第五則(大四八?二九三下):「香嚴和尚云:『如人上樹,口銜樹枝,手不攀枝,腳不踏樹。樹下有人,問西來意。不對即違他所問,若對又喪身失命。正恁麼時,作么生對?』」此為譬喻之公案。
  言人上樹,口銜樹枝,樹下人問其「何謂祖師西來意」,此時樹上人雖有手腳,卻全無用處。以此比喻自己本來之姿態,即無說之說,無作之作。
  故無門曰:「縱有懸河之辨,總用不著。說得一大藏教,亦用不著。若向者裡對得著,活卻從前死路頭,死卻從前活路頭。」〔景德傳燈錄卷十一、五燈會元卷九〕

  二、香嚴智閒
  香嚴智閒是百丈懷海的弟子,百丈死後,香嚴到大師兄溈山靈佑處學禪。
  溈山對他說:「聽說你在百丈先師處問一答十,問十答百,這是你的聰明的地方。但是光憑這些,必會產生理智和概念的把握,這是沒有多大用處的。
  現在我且問你,父母未生前 你的本來面目 是怎樣的?」
  香嚴百思不知所答,回到房裡,翻遍了所有的參考書 和先師的語錄筆記,仍找不到答案。
  他只好再到溈山那裡,請他點破。
  但溈山只是說:「我實在無可奉告。如果有什麼東西 可以教給你的話,那是我的東西 而不是你的東西。」
  香嚴很是失望,覺得大師兄有意在隱瞞自己。
  傷心之下,香嚴一把火 把自己身邊所有的文字都燒掉,並且打算過一種 依照佛徒戒行的簡單生活,不再為禪道的事傷腦筋。
  他頹喪地說:「既然佛法這樣難於領會,而又不能向別人請教,學佛法有什麼用呢?今後我要做一個行腳僧,免得勞形損神。」
  於是他辭別溈山,雲遊天下。
  路過南陽國師慧忠禪師的墓時,就築廬定居了下來。
  有一天,在他除草掃地的時候,偶然拋出一塊瓦礫,擊中了竹子。清脆的一聲,使得香嚴頓然大悟!
  當香嚴聽到 無心的清脆的擊竹聲時,他突然感到 在這瞬間超越了一切時空、因果,跨過了物我的界限,與對象凝為一體,和聲音合而為一,一下子走入了存在深處,融進了宇宙的萬有,他當時就是聲音,就是翠竹,就是萬事萬物,就是真正的本體自身了,也就是父母未生前的 本來面目!
  汗如雨下的香嚴 登時向溈山所在地方跪下禮拜:「師父,你對我恩逾父母。如果你當時為我說破,又哪有今天的頓悟呢?」
  於是他作了一首偈子來表達他的悟境: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墜悄然機。
  處處無踪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一擊忘所知」
  香嚴一旦大悟之後,他從前所學的一切佛學知識,就對他沒有什麼重要性可言了。待你一旦達到悟境之後,你就沒有必要死死記住它們而將它們忘去了。

  「更不假修持」
  大凡剛剛開始習禪的人,都以為他們必須改變他們的平常心態。他們認為他們不是要進入某種出神或恍惚的狀態,就是要經過 佛經裡面時常描寫的各種禪定階段。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習性,是不需要也是不可能改變的。

  「動容揚古路,不墜悄然機!」
  自古以來,不少的人抱持這樣一種觀點:大悟的境界必須進入山洞,閉起眼睛坐在那裡冬眠,想像進入「空」的境界。而香嚴卻以活潑的動作 顯示了古教的真義。尤其可貴的是,儘管他已進入真空的悟境,並且還以那裡作為他的住處,但他卻沒有 採取一種消極否定的態度。

  「處處無踪跡,聲色外威儀」
  在真空的境界之中,是沒有一法 可以稱為動的。你既沒有待在某一個處所,更沒有待在任何一個地方。儘管你每天從早活動到晚,成天說話,揚眉瞬目,行住坐臥,但實際上 什麼也沒有發生。

  「諸方達諸者,咸言上上機!」
  這兩句充滿了 對自己悟境的自信和驕傲。香嚴果然得到了溈山的印可說:「此子徹也!」

  香嚴鑑於他擊竹悟道的經歷,開堂後對大眾說:「如果說起 明心見性一事,就像有一個人 爬到樹上,用嘴咬著樹枝。這時有人問他說:『請問什麼是佛法最精的大意?』這時他如果不回答,便是無視了問者之意;但他如果回答,便會摔死。你們說,這個人怎樣 才能從困境中擺脫出來?」

  當時有一位招上座應聲而答:「我不問他在樹上怎麼辦,我問,他沒上樹之前 是怎麼樣?」

  香嚴呵呵大笑,予以印可。

  後來,宋代無門慧開禪師評論說:
  縱有懸河之辯,總用不著;說得一大藏數,亦用不著。
  若向者(這)裡對得著,活卻從前死路頭,死卻從前活路頭。
  香嚴上樹,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言默兩喪,反映了禪宗 注重內心驗證的悟境。
  「未上樹時」即溈山所問「父母未生時」,亦即香嚴當時「一擊忘所知」的超悟境界。
  在這種境界裡,已經不存在作為「生死根本」的「意解識想」了,他從前所學的一切佛學知識,對他已純屬多餘,正如乘船過河,一旦到達彼岸,那隻船對你就沒有用處了,這就是「死卻從前活路頭」。
  同時禪宗認為,一切眾生 都有佛性,只是被妄想所遮蔽了,成為「死路頭」。
  而參禪的目的,就是要撥開 妄念的浮雲 以見慧日,使埋藏在煩惱之下的純真人性 得以重現,這就是「活卻從前死路頭。」
  僧問香嚴:「如何是道?」
  香嚴說:「枯木里龍吟。」
  僧又問:「如何是道中人?」
  香嚴說:「骷髏裡眼睛。」
  在妄想息滅之後,佛性就能顯示 其活潑潑的妙用了。

  (心平如願《無門關》)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2月 07, 2022 9:21 am
新老怪
當香嚴聽到 無心的清脆的擊竹聲時,他突然感到 在這瞬間超越了一切時空、因果,
跨過了 物我的界限,與對象凝為一體,和聲音合而為一,
一下子 走入了存在深處,融進了宇宙的萬有,
他當時就是聲音,就是翠竹,就是萬事萬物,就是真正的 本體自身了,也就是父母未生前的 本來面目!

:mrgreen:
無心的 清脆的擊竹聲
無心的〝 㘞 〞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