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寂照世間 » 週一 2月 20, 2023 6:38 pm
《略論明心見性》
(四)明心見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真覺禪師云:心性雖似有體用理事之分,但考其實際,則非一非異。
以從事相說來,妙用隨緣,應顯萬類,似有形象,而妙體不動,絕諸對待,離一切相,故非一。
但用從體發,用不離體;體能發用,體不離用。從此不相離背說來,故非異。
經云:「一切事相,皆性之顯現。」事相雖殊,分門別類,各有不同,但其性則一。
故曰:「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
明鏡無不現影,無影不為明鏡;現影皆從明鏡,無鏡不能現影。
心性亦復如是,性是真空妙體,心是有形相用。故有性體必有相用,無相無從顯體。是則相即性,性即相;相外無性,性外無相。非如頑空,冥頑不靈,死寂無知,落於斷滅也。
眾生迷頭認影,執相造業,故招五濁穢土;
諸佛見性遣相,清淨無染,故感淨土莊嚴。
其真、妄、淨、穢雖殊,而現相之性體則一。
吾人只須將認影遣鏡之誤,轉換為認鏡遣影,則穢土當下即是淨土,並不待死後始得往生也。
經云:「隨其心淨,即佛土淨;欲淨其土,先淨其心。」良有以也。
真空妙有者,揀非頑空,從體起用也。
以真空故,能隨緣;以妙有故,能起用。
妙有真空者,揀非實有,攝用歸體也。
以隨緣起用,現諸幻相,故《彌陀經》說佛土莊嚴;
以體性清淨無染,不沾一法,故《金剛經》說一物不立。
一物不立,正是佛土莊嚴,佛土莊嚴,正是一物不立,故《金剛》即《彌陀》,《彌陀》即《金剛》,非有二般。
心性相體,看來有異,其實如一。如水之與波,水以濕為體,波以動為相。
水性波相,看來非一,但波即水,水即波,濕性非異。
故真見性者,非但心地法眼可以見道,肉眼亦能徹見真性。以性即相,相即性也。
古德云:「萬象叢中獨露身! 」又云:「山河及大地,盡露法王身! 」
即指此世界萬有皆我性體所顯現也。
《金剛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我人果能徹究斯理,於日常生活中,即相而見性,任何塵緣境相,不作塵緣境相會,則當下超越諸有,逍遙於三界外矣!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目之所及,耳之所聞,無一非佛也。
此在宗下謂之直指心性。
如大梅問馬祖:「如何是佛? 」祖曰:「即心即佛! 」大梅於言下大悟。
又如靈訓問歸宗和尚:「如何是佛? 」宗云:「我今向汝道,恐汝不信! 」
訓云:「和尚誠言,某焉敢不信! 」宗云:「即汝便是! 」訓於言下有省。
請看,何等果斷! 何等便捷! 何等慶快!
《略論明心見性》
(四)明心見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真覺禪師云:心性雖似有體用理事之分,但考其實際,則非一非異。
以從事相說來,妙用隨緣,應顯萬類,似有形象,而妙體不動,絕諸對待,離一切相,故非一。
但用從體發,用不離體;體能發用,體不離用。從此不相離背說來,故非異。
經云:「一切事相,皆性之顯現。」事相雖殊,分門別類,各有不同,但其性則一。
故曰:「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
明鏡無不現影,無影不為明鏡;現影皆從明鏡,無鏡不能現影。
心性亦復如是,性是真空妙體,心是有形相用。故有性體必有相用,無相無從顯體。是則相即性,性即相;相外無性,性外無相。非如頑空,冥頑不靈,死寂無知,落於斷滅也。
眾生迷頭認影,執相造業,故招五濁穢土;
諸佛見性遣相,清淨無染,故感淨土莊嚴。
其真、妄、淨、穢雖殊,而現相之性體則一。
吾人只須將認影遣鏡之誤,轉換為認鏡遣影,則穢土當下即是淨土,並不待死後始得往生也。
經云:「隨其心淨,即佛土淨;欲淨其土,先淨其心。」良有以也。
真空妙有者,揀非頑空,從體起用也。
以真空故,能隨緣;以妙有故,能起用。
妙有真空者,揀非實有,攝用歸體也。
以隨緣起用,現諸幻相,故《彌陀經》說佛土莊嚴;
以體性清淨無染,不沾一法,故《金剛經》說一物不立。
一物不立,正是佛土莊嚴,佛土莊嚴,正是一物不立,故《金剛》即《彌陀》,《彌陀》即《金剛》,非有二般。
心性相體,看來有異,其實如一。如水之與波,水以濕為體,波以動為相。
水性波相,看來非一,但波即水,水即波,濕性非異。
故真見性者,非但心地法眼可以見道,肉眼亦能徹見真性。以性即相,相即性也。
古德云:「萬象叢中獨露身! 」又云:「山河及大地,盡露法王身! 」
即指此世界萬有皆我性體所顯現也。
《金剛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我人果能徹究斯理,於日常生活中,即相而見性,任何塵緣境相,不作塵緣境相會,則當下超越諸有,逍遙於三界外矣!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目之所及,耳之所聞,無一非佛也。
此在宗下謂之直指心性。
如大梅問馬祖:「如何是佛? 」祖曰:「即心即佛! 」大梅於言下大悟。
又如靈訓問歸宗和尚:「如何是佛? 」宗云:「我今向汝道,恐汝不信! 」
訓云:「和尚誠言,某焉敢不信! 」宗云:「即汝便是! 」訓於言下有省。
請看,何等果斷! 何等便捷! 何等慶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