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葉 寫: ↑週日 3月 26, 2023 4:45 pm
周善為 寫: ↑週日 3月 26, 2023 3:52 pm
非心非佛 寫: ↑週日 3月 26, 2023 2:19 pm
所以從體上來說,心跟相不應對立。
從相上來說,有無、生滅、來去不應對立。
先說「相上的對立,就是有無、善惡、生滅、大小」,
又說「從相上來說,有無、生滅、來去不應對立亅,
豈不是自語相違?
眾人都[願解如來真實義]。猜錯的確實不少。
心經是在描述眾生人類擺脫生死苦厄的[物理變化],至少是度脫[苦樂]或[類開悟]的人才能知少分。
佛經法指出眾生的兩大命題:[無明妄想]和{般若如來}。或名{眾生妄想執著]和{如來智慧德相}。
佛經法指出眾生人類枉受一切苦厄,是因沒有人人本有現成不生不滅的{如來智慧德相}可用。而不能啟用{如來智慧德相},是因人人慣用著{眾生妄想執著]所害。所以要修學改用{般若}的智慧,就需整治乃至滅除{無明妄想]。
待續=================
心經是在描述眾生人類擺脫生死苦厄的[物理變化]
=================
心經起首就說「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而五蘊便是曩括了有情眾生的感受和認知。換言之,佛教認為,物理(物質)和精神不可分割。從心的角度,可以一併解決物質和精神的全部問題。
《首楞嚴經》說:「無量為一,一為無量亅,他經則說「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亅,含義相同。又,學佛旨在超出三界,三界所有眾生無不是病在執有,故名三有眾生。是故,心經旨在闡明「空與一切有」的二邊對立關係,並離空有。
所謂「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亅者,此一切有,當體皆空,空有同時。
是故,說有不對,說空亦謬。若得於此雙離空有,乃至捨離「生滅、垢淨、增減亅一切二邊,如是一切蕩盡,便證「一切即一」之空性,乃曰「諸法空相亅,一切諸法皆係空性之相。
此即升起正真大智慧「般若波羅蜜多」,「照見五蘊皆空」,而得初證「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之少分「三世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後,從體起用,說一切法,度一切眾,便是「一即一切」也。先則「一切即一」,次則「一即一切」,這也就是佛教所有法門共同的修學次第。不可錯亂,不可顛倒,所有學人皆須遵循,否則便是謗佛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