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赤壁賦》中的「變與不變」

發表回覆

確認代碼
請正確輸入它所顯示的代碼,不必區分大小寫。
表情符號
:D :) ;) :( :o :shock: :? 8-) :lol: :x :P :oops: :cry: :evil: :twisted: :roll: :!: :?: :idea: :arrow: :| :mrgreen: :geek: :ugeek:

BBCode 允許使用
[img] 允許使用
[url] 允許使用
表情符號 允許使用

主題瀏覽
   

展開瀏覽 主題瀏覽: 蘇軾《赤壁賦》中的「變與不變」

Re: 蘇軾《赤壁賦》中的「變與不變」

沙塵封眼 » 週三 4月 12, 2023 6:29 pm

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

楞嚴經云
佛告大王。汝見變化,遷改不停,悟知汝滅。亦於滅時,汝知身中有不滅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實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滅性。大王,汝年幾時,見恒河水。王言:我生三歲,慈母攜我,謁耆婆天,經過此流,爾時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說,二十之時,衰於十歲,乃至六十,日月歲時,念念遷變。則汝三歲見此河時,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歲時,宛然無異。乃至於今,年六十二,亦無有異,佛言:汝今自傷髮白面皺。其面必定皺於童年。則汝今時,觀此恒河,與昔童時,觀河之見,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云何於中受汝生死。而猶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後全滅。王聞是言。信知身後捨生趣生。與諸大眾,踊躍歡喜,得未曾有。

Re: 蘇軾《赤壁賦》中的「變與不變」

逍遙 » 週一 4月 10, 2023 9:04 pm

由1,2可以知道
想要從事先預設一個變或不變的立場去看事情的話
是不可行的
===============
既然都是不可行
那要怎麼辦呢?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
============
其實根本不需去假設變或不變
你們知道流水跟月亮嗎?--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就像流水流過去--逝者如斯
但不會因為現在水流過去了,以後的水就不會再流--而未嘗往也
月亮也不會因為這次變小消失了,以後就不會再出現--而卒莫消長

意思就是
--既然都不會斷滅,都是週而復始一直出現
那麼我們用變或不變這種片面的角度去看這天地
請問有何意義?

Re: 蘇軾《赤壁賦》中的「變與不變」

逍遙 » 週一 4月 10, 2023 8:44 pm

1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從)其變者(會變的角度)(來)觀之(觀察它)
從會變的角度來說
--會變,意思就是每一瞬都不一樣
地球存在4千億年,假設一瞬就是一秒
那地球存在4萬兆秒
也就是天地有4萬兆個瞬間--這就是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因為有4萬兆個瞬間,每個都不一樣
所以不能以任何一個瞬間,來代表所有的天地
以上,事先預設一個會變(瞬間)的立場來看


2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
(從)其不變者(不會變的角度)(來)觀之(觀察它)
從不會變的角度來說
--不變,表示不管時間經過多久,必須都一樣,不能改變
但事實上是--所有的萬物跟我自己,隨時都是變的
例如物萬每個都在變,我的身體念頭呼吸也隨時都在變
所以想要等待一個"不變"
根本不可能等得到
因為萬物跟我,事實上就是無盡的,一直的變化下去--這就是--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以上,事先預設一個不會變(永恆)的立場來看

由1,2可以知道
想要從事先預設一個變或不變的立場去看事情的話
是不可行的

Re: 蘇軾《赤壁賦》中的「變與不變」

Viirya » 週日 4月 09, 2023 11:00 pm

變者是外境
不變者是那顆樂觀豁達.隨遇而安的心
故曰:取之無禁(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蘇軾曾言: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

Re: 蘇軾《赤壁賦》中的「變與不變」

恆不住 » 週日 4月 09, 2023 5:59 pm

蘇子《赤壁賦》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蘇子《赤壁賦》曰:「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造物者:自然也。
從造物者來看,不變也,宇宙萬物都祂所造故。
從宇宙萬物來看,無不變也,所造之萬物故,。

道德經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易經:「變易、簡易、不易。」

Re: 蘇軾《赤壁賦》中的「變與不變」

周善為 » 週日 4月 09, 2023 3:15 pm

蘇東坡《赤壁賦》裡的這幾句話,所謂「變與不變亅,講的其實就是現代西方哲學的「邏輯」,就是自古以來人類心智認知作用所依循的「因果法則」。

東坡先生所闡述的,其實也就是大乘佛教一直以來對於此一「邏輯理則、因果法則」並無真實性,以及要求世人不再執著「邏輯、因果」為真的基本主張。

這項道理很簡單,所謂的「變與不變亅,係指同一個現象,而非兩個。佛教認為,變是基於不變,不變是基於變。例如我們說Y轉變成Z,係基於Y為真,以Y的成立做為前提,故說Y轉變成Z。

但在這裡我們忽略了,Y其實係由X轉變而來。和Z一樣,Y也沒有真實性。根據此一因果、邏輯的演變軌跡,我們可以輕易明白,X也沒有真實性。既然XYZ皆無真實性,所謂的「X異於Y,Y異於Z」,所謂的「變亅,也就不能成立。

換言之,世間的整個因果、邏輯軌跡,不過就是一連串無始無終的「...X—Y—Z ...」的假說罷了。其實「...X=Y ,Y=Z...亅,其實「變亅就是「不變亅。

我們不過是自己把自己搞迷糊了,將「變與不變」二分的命題,壓根就不成立。既然問題不成立,又何須尋找答案?不被「變異」的假說假象給迷惑了,我們便是安住於「真實」。

於此回看《赤壁賦》的第五段原文:「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故知,所言「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者,江河流水,如月盈虧,前後消長,生滅相續,未曾暫止,盡歸逝去,此即一連串無始無終「...X—Y—Z ...」之假說也。

所言「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者,如斯窮究天地一切假象假說,其中未嘗於轉瞬之間,而有一法成立,而有一法可得也。

所言「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者,既已了妄,安住於真,何妨隨順世間假說?蓋謂一切假有皆為真空之相,真空實為一切假有之性,而真假不二,性相如如也。

是故,猶如「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於是,《六祖壇經》中,六祖乃告法達曰:「汝何不省?三車是假,為昔時故;一乘是實,為今時故。只教汝去假歸實,歸實之後,實亦無名。應知所有珍財,盡屬於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無用想,是名持《法華經》。」

Re: 蘇軾《赤壁賦》中的「變與不變」

普通人 » 週日 4月 09, 2023 12:23 pm

問:請用蘇東坡的風格寫一篇開悟的短文

AI答:


題目:悟

山水之間,風景依舊。萬物蒼茫,我們在其中短暫地停留。這一刻,我想起了人生,想起了生命的意義,想起了那些一去不復的日子。

生命就像流水,一刻不停地流淌,轉瞬即逝。我們在其中,如同河中的浮萍,又如同海上的帆船,隨著生命的潮汐起落飄蕩。但是,在這短暫的旅途中,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呢?

我想,悟是一種境界,一種靈魂深處的覺醒。它並不需要高深的學問,也不需要豐富的經驗,只需要細心地聆聽內心的聲音,感受周圍的環境,真誠地對待自己和他人。當我們將這些做到極致的時候,就會有一種頓悟,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瞬間超越了時間和空間,抵達了內心的深處。

悟的過程並不簡單,有時需要經歷風雨,有時需要走過荊棘,但正是這些挫折和磨礪,讓我們成長,讓我們更加堅定走下去的信念。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終點,而是過程,是在過程中收獲的體驗和感悟。

如今,站在這片山水之間,我想說:感謝生命中的一切,感謝曾經走過的路,感謝每一個陪伴我成長的人。因為他們,我才能在這裡寫下這篇文章,感受生命中的真諦,感受悟的力量。

山水之間,生命無窮。願我們在這片大自然的懷抱中,能夠繼續悟,繼續成長,繼續感受生命的美好

Re: 蘇軾《赤壁賦》中的「變與不變」

沙塵封眼 » 週日 4月 09, 2023 12:06 pm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世間事如流水般,雖不斷流逝,卻不曾真正的流逝)。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月亮雖然有圓缺,但終究是沒有任何的增減消長)。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天地間無時不在變化);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萬物與我們一樣都是無窮盡的)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天地間無時不在變化);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萬物與我們一樣都是無窮盡的)
上揭解釋來自下列網址:
http://www.tonyhuang39.com/page/cc107.html

其實世間的變與不變、常與無常、真與假、動與不動等等,均來自無始本起無明一念妄起,此如圓覺經云: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為實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於虛妄體重執虛妄,二妄相依,生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槃,由此不能入清淨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
何以故,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一切眾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譬如有人不自斷命,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為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六祖亦云:「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是以不論自其變或自其不變而觀之,均在仁者心動!

Re: 蘇軾《赤壁賦》中的「變與不變」

普通人 » 週日 4月 09, 2023 11:46 am

可以丟到OpenAI

可能有很多答案

Re: 蘇軾《赤壁賦》中的「變與不變」

周善為 » 週日 4月 09, 2023 11:14 am

蘇子《赤壁賦》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
這一段文,如何理解?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是什麼意思?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是什麼意思?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