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發表回覆

確認代碼
請正確輸入它所顯示的代碼,不必區分大小寫。
表情符號
:D :) ;) :( :o :shock: :? 8-) :lol: :x :P :oops: :cry: :evil: :twisted: :roll: :!: :?: :idea: :arrow: :| :mrgreen: :geek: :ugeek:

BBCode 允許使用
[img] 允許使用
[url] 允許使用
表情符號 允許使用

主題瀏覽
   

展開瀏覽 主題瀏覽: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Re: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Viirya » 週日 11月 24, 2024 10:20 pm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此中空為何義?

Re: 妄相與實相

蔡葉 » 週日 11月 24, 2024 6:02 pm

藍海 寫: 週五 7月 29, 2022 1:34 pm 色空不一,應滅色相,實相自顯。

色空不異,無非空性體。

空不一不異,何來色可說?
若色空不一不異故唯空可得,夫復何言空不一不異,應說:唯空是真?
Viirya 寫: 週四 11月 21, 2024 9:11 pm 無心無念
心若不起
念又何在?
從經文「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來看,眾生人類
的色 身立即反應身口意的首股驅動力,就是無明支、暫稱(前念)。
那麼當遇情境時‘此前念不生也就是不作反應’那麼色身只有蘊即在心;也就是
識大支的(本來面目=五祖說的本心).相對
有時間再回師兄提問待續、=。。。。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Viirya » 週四 11月 21, 2024 9:11 pm

無心無念
心若不起
念又何在?

Re: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 週四 11月 21, 2024 9:53 am

Re: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薛丁格的貓 » 週二 11月 19, 2024 9:28 pm

Re: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年少輕狂 老來譫妄

依文解義三世冤佛 » 週三 5月 22, 2024 10:14 am

世界是沙門一隻眼 寫: 週二 8月 09, 2022 8:19 am 120 古鏡未磨

有一天,洞山曉聰禪師讓雲居曉舜禪師出外化緣,雲居曉舜禪師首先向一位飽參的劉居士化緣。

居士說:「老漢有個問題,您若答得相契,我便布施;若不相契,就請回吧。」接著居士就問:「古鏡未磨時如何?」

雲居曉舜禪師很快地回答:「黑如漆。」

居士再問:「古鏡磨了以後呢?」

雲居曉舜禪師回說:「照天照地。」

居士不以為然,拱手為禮,說:「抱歉,恕不布施,您請回吧!」說完就轉身回府,閉門不出。

雲居曉舜禪師愣了一下,悶悶不樂地回到了洞山,洞山曉聰禪師問他原因,雲居曉舜便說出他與劉居士的對答經過。

洞山曉聰禪師說:「這樣吧,你來問我,我回答給你聽。」

雲居曉舜就問:「古鏡未磨時如何?」

洞山曉聰禪師回答:「此去漢陽不遠。」

雲居曉舜再問:「古鏡磨後又將如何?」

洞山曉聰禪師微笑說:「黃鶴樓前鸚鵡洲。」

雲居曉舜聽了,猛然省悟。

養心法語

若以古鏡來比喻我們的自性,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朗照,何能分別未磨已磨?何況自性者,在聖不增,在凡不減,雲居曉舜禪師卻說未磨前黑如漆,已磨則照天照地,顯示雲居禪師還未能清楚地認識自性,難怪無法獲得飽參的劉居士認同。反觀洞山曉聰禪師的回答,古鏡未磨是「此去漢陽不遠」,古鏡已磨是「黃鶴樓前鸚鵡洲」,表示已能認識自性當下即是。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五日刊於《人間福報》

Re: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世界是沙門一隻眼 » 週二 8月 09, 2022 8:19 am

120 古鏡未磨

有一天,洞山曉聰禪師讓雲居曉舜禪師出外化緣,雲居曉舜禪師首先向一位飽參的劉居士化緣。

居士說:「老漢有個問題,您若答得相契,我便布施;若不相契,就請回吧。」接著居士就問:「古鏡未磨時如何?」

雲居曉舜禪師很快地回答:「黑如漆。」

居士再問:「古鏡磨了以後呢?」

雲居曉舜禪師回說:「照天照地。」

居士不以為然,拱手為禮,說:「抱歉,恕不布施,您請回吧!」說完就轉身回府,閉門不出。

雲居曉舜禪師愣了一下,悶悶不樂地回到了洞山,洞山曉聰禪師問他原因,雲居曉舜便說出他與劉居士的對答經過。

洞山曉聰禪師說:「這樣吧,你來問我,我回答給你聽。」

雲居曉舜就問:「古鏡未磨時如何?」

洞山曉聰禪師回答:「此去漢陽不遠。」

雲居曉舜再問:「古鏡磨後又將如何?」

洞山曉聰禪師微笑說:「黃鶴樓前鸚鵡洲。」

雲居曉舜聽了,猛然省悟。

養心法語

若以古鏡來比喻我們的自性,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朗照,何能分別未磨已磨?何況自性者,在聖不增,在凡不減,雲居曉舜禪師卻說未磨前黑如漆,已磨則照天照地,顯示雲居禪師還未能清楚地認識自性,難怪無法獲得飽參的劉居士認同。反觀洞山曉聰禪師的回答,古鏡未磨是「此去漢陽不遠」,古鏡已磨是「黃鶴樓前鸚鵡洲」,表示已能認識自性當下即是。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五日刊於《人間福報》

Re: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象牙塔裏演公案 藏經閣裏念心經

此地無銀三百兩 » 週一 8月 08, 2022 2:03 pm

丹霞問僧具眼 寫: 週一 8月 08, 2022 1:38 pm 雪峰曾示眾云:「世界闊一尺,古鏡闊一尺;世界闊一丈,古鏡闊一丈。」玄沙指著火爐問雪峰:「火爐闊多少?」雪峰答:「如古鏡闊。」玄沙說:「老和尚腳跟未點地在!」

「世界闊一尺,古鏡闊一尺;世界闊一丈,古鏡闊一丈。」雪峰是用古鏡比喻天真佛性。佛性與世界本來不二。《心經》在講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之後,恐學人將色、空看作「不異(相同)」的二物,緊接著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直指不二。這裏的世界、古鏡也是此義,世界就是古鏡、古鏡就是世界。玄沙問「火爐闊多少」是「驗主問」,看你是不是會落在古鏡邊,或者落在世界邊。一落兩邊,便非不二。雪峰不懼落古鏡邊,逕答「如古鏡闊」。雪峰是一千五百人的大善知識。禪宗一花開五葉,共分五宗,他座下就出了雲門、法眼兩宗。他豈不知落在古鏡邊麼?雪峰自有深意。雪峰的弘法手段與其師兄岩頭不同。岩頭善用惡辣鉗錘,天下人摸索不著,誰也咬他不住,其師德山也不奈他何。雪峰卻是不懼渾身落草,敢於橫身讓學人咬嚼。敢咬者、能咬住者,方堪傳授。所以岩頭說:「雪峰雖與我同條生,不與我同條死」。意思是:雖然同在德山門下打開本來(同條生。言體),啟用的手段卻不同(不同條死。言相、用)。雪峰不懼落古鏡邊,是故意賣個破綻。你問「火爐闊多少」,可能是驗主問,也可能是懵懂問。我故意落古鏡邊,看你能否檢點得出。若檢點得出,正合我意;若檢點不出,那就該吃棒了。玄沙檢點得出,一句「腳跟不點地」咬個正著,不愧為雪峰的高徒也。

雪峰舉拂子、放拂子,故意落在兩邊,也是考驗這僧,看他是否檢點得出。可惜這僧檢點不出,還以為雪峰答得對,便禮拜。雪峰便打,打你這個糊塗人!我原是將錯示你,你卻檢點不出。這僧挨了打,也沒有弄明白,後來又去問玄沙。玄沙說:「汝欲會麼?我與汝說個喻:如人賣一片園,東西南北一時結契了也,中心樹子猶屬我在。」玄沙很會打比方:東西南北一時結契,比喻其他一切都能放下;中心樹子猶屬我在,比喻卻放不下開悟、成道等概念。這能算真的放下嗎?放不下就不算開悟成道。無修才是真修,無得才是真得,無證才是真證!

丹霞問:「吃飯了也未?」僧答:「吃飯了。」這僧是懵懂漢呢,還是明眼人故意賣破綻?丹霞當然不會輕輕放過他。請看下文:

霞云:「將飯來與汝吃的人,還具眼麼?」僧無語。

拿飯來給你吃的那個人,長了眼睛沒有?供養明眼人吃飯才好,像你這樣的懵懂漢,什麼都不明白。供養你吃飯(即與你說法),豈不是瞎了眼麼?僧無語— 這僧無話可說了。唉!真是個懵懂漢。圜悟勤祖師在此著語云:「果然走不得。這僧若是作家,向他道:與和尚眼一般!」無語就不行了,就「走不得」了。這僧如果是明眼人,待丹霞問「將飯來與汝吃的人,還具眼麼?」逕答他:不但具眼,而且跟你的眼一般無二!看你丹霞如何應付?儘管丹霞也不會就此罷休,那就會演出一幕堪為後人作標榜的千古絕唱。這僧卻是眼眨眨地「無語」,不是個明眼人啊。

有人說:布施乃六度之首,將飯與人吃正是行布施,還有具眼、不具眼的分別麼?那好,大家來看看《佛說四十二章經》是怎麼講的吧。該經第十一章云:

佛言: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四十二章經》最早傳入中國,有人說它是小乘經典。上段經文中,在辟支佛與三世諸佛之間,果然沒有列入大乘菩薩。然而,不管是羊車、鹿車、牛車,最後都是大白牛車。無論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終歸是一佛乘啊。「飯惡人百」,就是將飯來與一百個惡人吃……。這段經文很容易懂,不用再作解釋。那「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分明已透出大乘一實相印。實相無相,無相而無不相。

下面接著看公案:

長慶問保福:「將飯與人吃,報恩有分。為什麼不具眼?」

長慶、保福、玄沙、雲門等禪德,都是雪峰義存禪師的高足弟子。長慶即長慶慧棱禪師,保福即保福從展禪師,他們兩個同在雪峰會下,很是相契,經常在一塊討論古人的公案。有一天,他們討論起「丹霞問僧具眼」這則公案來了。長慶問保福:「將飯與人吃,報恩有分。為什麼不具眼?」教下有言:「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四重恩就有一重是「報三寶恩」。三寶者,佛、法、僧也。供養僧不就是報恩嗎?供養就是「四事供養」。哪四事?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將飯與人吃—供養出家人飲食,不正是報三寶恩嗎?所以說「報恩有分」,那為什麼說不具眼呢?

長慶並不是不知道為什麼不具眼,才問保福的。討論古人的公案並不是就事論事,評價古人的是非長短。而是借公案為由,端正自己和他人的見地,以當下啟開般若正眼。長慶這樣問保福,是借「丹霞問僧具眼」這則公案為話頭,檢驗保福的見地,看一看保福是不是時時不離自性。趙州禪師曾說:「老僧行腳時,除二時粥飯是雜用心處,此外更無別用心處。若不如是,大遠在!」時時處處都不「雜用心」,即時時處處都不離自性。如此綿密保任,長養聖胎,自得法身正住。然後法身向上,起無量無邊妙用,於本來無法處開演八萬四千法門,于本無眾生處救度無量無邊眾生。

Re: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丹霞問僧具眼 » 週一 8月 08, 2022 1:38 pm

雪峰曾示眾云:「世界闊一尺,古鏡闊一尺;世界闊一丈,古鏡闊一丈。」玄沙指著火爐問雪峰:「火爐闊多少?」雪峰答:「如古鏡闊。」玄沙說:「老和尚腳跟未點地在!」

「世界闊一尺,古鏡闊一尺;世界闊一丈,古鏡闊一丈。」雪峰是用古鏡比喻天真佛性。佛性與世界本來不二。《心經》在講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之後,恐學人將色、空看作「不異(相同)」的二物,緊接著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直指不二。這裏的世界、古鏡也是此義,世界就是古鏡、古鏡就是世界。玄沙問「火爐闊多少」是「驗主問」,看你是不是會落在古鏡邊,或者落在世界邊。一落兩邊,便非不二。雪峰不懼落古鏡邊,逕答「如古鏡闊」。雪峰是一千五百人的大善知識。禪宗一花開五葉,共分五宗,他座下就出了雲門、法眼兩宗。他豈不知落在古鏡邊麼?雪峰自有深意。雪峰的弘法手段與其師兄岩頭不同。岩頭善用惡辣鉗錘,天下人摸索不著,誰也咬他不住,其師德山也不奈他何。雪峰卻是不懼渾身落草,敢於橫身讓學人咬嚼。敢咬者、能咬住者,方堪傳授。所以岩頭說:「雪峰雖與我同條生,不與我同條死」。意思是:雖然同在德山門下打開本來(同條生。言體),啟用的手段卻不同(不同條死。言相、用)。雪峰不懼落古鏡邊,是故意賣個破綻。你問「火爐闊多少」,可能是驗主問,也可能是懵懂問。我故意落古鏡邊,看你能否檢點得出。若檢點得出,正合我意;若檢點不出,那就該吃棒了。玄沙檢點得出,一句「腳跟不點地」咬個正著,不愧為雪峰的高徒也。

雪峰舉拂子、放拂子,故意落在兩邊,也是考驗這僧,看他是否檢點得出。可惜這僧檢點不出,還以為雪峰答得對,便禮拜。雪峰便打,打你這個糊塗人!我原是將錯示你,你卻檢點不出。這僧挨了打,也沒有弄明白,後來又去問玄沙。玄沙說:「汝欲會麼?我與汝說個喻:如人賣一片園,東西南北一時結契了也,中心樹子猶屬我在。」玄沙很會打比方:東西南北一時結契,比喻其他一切都能放下;中心樹子猶屬我在,比喻卻放不下開悟、成道等概念。這能算真的放下嗎?放不下就不算開悟成道。無修才是真修,無得才是真得,無證才是真證!

丹霞問:「吃飯了也未?」僧答:「吃飯了。」這僧是懵懂漢呢,還是明眼人故意賣破綻?丹霞當然不會輕輕放過他。請看下文:

霞云:「將飯來與汝吃的人,還具眼麼?」僧無語。

拿飯來給你吃的那個人,長了眼睛沒有?供養明眼人吃飯才好,像你這樣的懵懂漢,什麼都不明白。供養你吃飯(即與你說法),豈不是瞎了眼麼?僧無語— 這僧無話可說了。唉!真是個懵懂漢。圜悟勤祖師在此著語云:「果然走不得。這僧若是作家,向他道:與和尚眼一般!」無語就不行了,就「走不得」了。這僧如果是明眼人,待丹霞問「將飯來與汝吃的人,還具眼麼?」逕答他:不但具眼,而且跟你的眼一般無二!看你丹霞如何應付?儘管丹霞也不會就此罷休,那就會演出一幕堪為後人作標榜的千古絕唱。這僧卻是眼眨眨地「無語」,不是個明眼人啊。

有人說:布施乃六度之首,將飯與人吃正是行布施,還有具眼、不具眼的分別麼?那好,大家來看看《佛說四十二章經》是怎麼講的吧。該經第十一章云:

佛言: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四十二章經》最早傳入中國,有人說它是小乘經典。上段經文中,在辟支佛與三世諸佛之間,果然沒有列入大乘菩薩。然而,不管是羊車、鹿車、牛車,最後都是大白牛車。無論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終歸是一佛乘啊。「飯惡人百」,就是將飯來與一百個惡人吃……。這段經文很容易懂,不用再作解釋。那「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分明已透出大乘一實相印。實相無相,無相而無不相。

下面接著看公案:

長慶問保福:「將飯與人吃,報恩有分。為什麼不具眼?」

長慶、保福、玄沙、雲門等禪德,都是雪峰義存禪師的高足弟子。長慶即長慶慧棱禪師,保福即保福從展禪師,他們兩個同在雪峰會下,很是相契,經常在一塊討論古人的公案。有一天,他們討論起「丹霞問僧具眼」這則公案來了。長慶問保福:「將飯與人吃,報恩有分。為什麼不具眼?」教下有言:「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四重恩就有一重是「報三寶恩」。三寶者,佛、法、僧也。供養僧不就是報恩嗎?供養就是「四事供養」。哪四事?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將飯與人吃—供養出家人飲食,不正是報三寶恩嗎?所以說「報恩有分」,那為什麼說不具眼呢?

長慶並不是不知道為什麼不具眼,才問保福的。討論古人的公案並不是就事論事,評價古人的是非長短。而是借公案為由,端正自己和他人的見地,以當下啟開般若正眼。長慶這樣問保福,是借「丹霞問僧具眼」這則公案為話頭,檢驗保福的見地,看一看保福是不是時時不離自性。趙州禪師曾說:「老僧行腳時,除二時粥飯是雜用心處,此外更無別用心處。若不如是,大遠在!」時時處處都不「雜用心」,即時時處處都不離自性。如此綿密保任,長養聖胎,自得法身正住。然後法身向上,起無量無邊妙用,於本來無法處開演八萬四千法門,于本無眾生處救度無量無邊眾生。

Re: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沒頭沒腦戴著鋼盔往前衝 請自珍重

鏡由心生生生不滅 » 週五 8月 05, 2022 4:38 pm

打破鏡來相見 寫: 週五 8月 05, 2022 4:09 pm 要會此事,猶如古鏡當台,胡來胡現、漢來漢現
2018-07-26 由 中國禪宗 發表于佛教

這裡不妨再舉一則公案,以資證明。

有一次,雪峰義存禪師上堂示眾,他說:「要會此事,猶如古鏡當台,胡來胡現、漢來漢現。」

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說我們的法身、我們的真性,就象古來的鏡子一樣。



為什麼要比作古鏡呢?因為我們這個法身是從無始以來就有的,而不是從今天開始,所以謂之古。又因光明無量、朗照十方、無有障礙故,所以比作鏡。

這面古鏡應物現形。

照多大的物,就現多大的影;照什麼樣的人,就現什麼樣的形——胡來胡現、漢來漢現。

義存禪師開示大家,我們的法身就是這樣的妙體,就有這樣的妙用。

這時,他的弟子玄沙禪師站出來問道:「忽遇明鏡來時如何?」

這是說,開悟見性的人來了,又如何現呢?

雪峰禪師說:「胡漢俱隱。」意思是一切相都沒有了、都隱沒掉了。

玄沙禪師說:「老和尚腳跟猶未點地在。」

為什麼呢?因為雖然一切俱隱,但還有鏡在啊!

而且,一切俱隱並不是空無所有,而是妙用重重,般若味重重嘛。

所以說,「胡漢俱隱」這個答話還不究竟。後來,有位老宿下語說:「打破鏡來相見。」

意思是,法身也不可執著,法身也化空無著了。  

洞山禪師說「我今不是渠」,就抹掉了一切法相的影子,虛空粉碎、大地平沉,一切都消殞無存、化為烏有了。

非但如此,連我(即法身)也不立。非但不立法身,連不立也不立,所謂「非法、非非法」,這才是大悟、才是究竟。

這個公案如此深邃,我們修道人也要這樣悟、這樣解、這樣證。

《心經》講得很深刻,我們真能把《心經》研究通,佛經三藏十二部就都能透徹無疑了。 

節選自元音老人《心經抉隱》

歡迎關注轉發利樂有情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fo/3obr4ba.html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