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發表回覆

確認代碼
請正確輸入它所顯示的代碼,不必區分大小寫。
表情符號
:D :) ;) :( :o :shock: :? 8-) :lol: :x :P :oops: :cry: :evil: :twisted: :roll: :!: :?: :idea: :arrow: :| :mrgreen: :geek: :ugeek:

BBCode 允許使用
[img] 允許使用
[url] 允許使用
表情符號 允許使用

主題瀏覽
   

展開瀏覽 主題瀏覽: 公案很難懂

Re: 公案很難懂

藍海千尋 » 週三 2月 12, 2025 1:09 pm

降分別心,即是轉第六識。而降我相,即是轉第七識。
須知眾生無始不覺,自性清淨心不顯,而現為識。
識之作用最大者,惟第六第七,故當從此下手。此時全個是識,那有真心可住。
此所以但言降伏,不言住也。
從六七下手,以何轉之?

怕是降伏變投降!

Re: 公案很難懂

妙吉祥如意 » 週三 2月 12, 2025 12:39 pm

新老怪 寫: 週三 2月 12, 2025 12:00 pm 降分別心,即是轉第六識。而降我相,即是轉第七識。
須知眾生無始不覺,自性清淨心不顯,而現為識。
識之作用最大者,惟第六第七,故當從此下手。此時全個是識,那有真心可住。
此所以但言降伏,不言住也。

所謂觀照般若之正智,亦仍是識。
須知識之為物,原是自性所變現。用以分別執我,便成為識,名之曰妄。
若用以降伏分別我執,即是引歸正道,故名之曰正智。
是為以子之 矛攻子之盾。亦俗語所謂解鈴還仗繫鈴人也。
宗下所謂 離心意識參,等同一味。因其未離,所以教離。
須知能離之念 亦是識。蓋不從此下手,直無辦法。
而宗下不明言是識者,與此中不言住,是一樣用意,所謂等同一味也。
宗下或因此 俯視其他法門,謂宗下下手,便已離卻心意識。

這不是吃了靈藥 而不知藥之所以靈麼。念佛法門亦然。
一言及念,便是心識。殊不知一心正念,正所以降伏紛紛的妄念。
或曰:以其未能離念,終不及宗下直指的高上。
殊不知 淨念與妄念大不同,妄念愈念則愈起,淨念則可以念念 而至於無念。
譬如
用泥打水,水愈渾濁。
用礬打水,水即清淨。
若言直指向上,視彼宗下的直指向上,還要來得安穩,來得善巧。
直所 謂就地跌倒,就地爬起,還不直捷了當麼。
所以淨土法門,下手便是轉識成智,便是降伏,便是觀照般若的正智,便是即念離念,二邊不著。
並且念佛人 要發大心,普願法界眾生,同生極樂。就是以此正念,冥熏法界,廣度含靈。
這不是與此中所說一樣的麼。若能融會得這點道理,還有不加緊念佛的麼?
還怕念佛不得力麼?要緊要緊。
善哉,善哉~~
.

Re: 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 週三 2月 12, 2025 12:26 pm

 ﹝出圓覺經略疏﹞
  謂於有所證取之心,迤邐淺深,有此四相之異,故後之三相,皆因我相根本而立,與金剛般若四相所言不同,蓋彼於迷妄之心,執為四相故也。
  〔一、我相〕,我相者,謂眾生於涅槃之理,心有所證,而其有所證取之心,執著不忘,認之為我,名為我相。
經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是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二、人相〕,人相者,比前我相已進一步,雖不復認證為我,而猶存悟我之心,名為人相
。經云:悟己超過一切證者,名為人相。是也。
  〔三、眾生相〕,眾生相者,比前人相已進一步,謂雖已超過我人之相,猶存了證了悟之心,名眾生相。
經云:但諸眾生,了證了悟,皆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眾生相。是也。
  〔四、壽命相〕,壽命相者,比前眾生相已進一步,謂心照清淨,於前眾生相中,所存了悟之心,雖已覺知超過,然猶存能覺之知,如彼命根,潛續於內,名壽命相。
經云:覺所了者,不離塵故。是也。(不離塵者,謂此覽(編者註:「覽」疑是「覺」)了之心,不離妄塵故也。)

FROM:【明,一如《三藏法數》】

Re: 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 週三 2月 12, 2025 12:00 pm

降分別心,即是轉第六識。而降我相,即是轉第七識。
須知眾生無始不覺,自性清淨心不顯,而現為識。
識之作用最大者,惟第六第七,故當從此下手。此時全個是識,那有真心可住。
此所以但言降伏,不言住也。

所謂觀照般若之正智,亦仍是識。
須知識之為物,原是自性所變現。用以分別執我,便成為識,名之曰妄。
若用以降伏分別我執,即是引歸正道,故名之曰正智。
是為以子之 矛攻子之盾。亦俗語所謂解鈴還仗繫鈴人也。
宗下所謂 離心意識參,等同一味。因其未離,所以教離。
須知能離之念 亦是識。蓋不從此下手,直無辦法。
而宗下不明言是識者,與此中不言住,是一樣用意,所謂等同一味也。
宗下或因此 俯視其他法門,謂宗下下手,便已離卻心意識。
這不是吃了靈藥 而不知藥之所以靈麼。念佛法門亦然。
一言及念,便是心識。殊不知一心正念,正所以降伏紛紛的妄念。
或曰:以其未能離念,終不及宗下直指的高上。
殊不知 淨念與妄念大不同,妄念愈念則愈起,淨念則可以念念 而至於無念。
譬如
用泥打水,水愈渾濁。
用礬打水,水即清淨。
若言直指向上,視彼宗下的直指向上,還要來得安穩,來得善巧。
直所 謂就地跌倒,就地爬起,還不直捷了當麼。
所以淨土法門,下手便是轉識成智,便是降伏,便是觀照般若的正智,便是即念離念,二邊不著。
並且念佛人 要發大心,普願法界眾生,同生極樂。就是以此正念,冥熏法界,廣度含靈。
這不是與此中所說一樣的麼。若能融會得這點道理,還有不加緊念佛的麼?
還怕念佛不得力麼?要緊要緊。

Re: 公案很難懂

藍海千尋 » 週三 2月 12, 2025 10:54 am

道德經

道,德是無常法還是常住法?

Re: 公案很難懂

藍海千尋 » 週三 2月 12, 2025 10:36 am

須菩提於佛之 穿衣吃飯等,見得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見得諸相非相
相 非相
電線桿 非電線桿
見 得諸相非相,即見 如來
見諸相非相.
1.若見是不相,乃依本心無相(一真如心)。

2.若是立有相說非相....這是外道見。

3.若是立有說無相.....這是斷滅見。

仁者,你屬哪一種?

Re: 公案很難懂

藍海千尋 » 週三 2月 12, 2025 10:10 am

佛力加持
末法有佛嗎?

Re: 公案很難懂

藍海千尋 » 週三 2月 12, 2025 10:06 am

放下不真確的妄想。

一切託付佛力加持。

唯“信”能增上!

信什?真常(佛力)。

無常恆動如何能信?
無常恆動,信哪一個?

Re: 公案很難懂

藍海千尋 » 週三 2月 12, 2025 10:03 am

所謂降伏者,降伏妄心也。
試問
有哪位凡愚能降伏妄心?
凡愚就是妄心,以妄止妄????

Re: 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 週三 2月 12, 2025 9:55 am

所謂降伏者,降伏妄心也。
妄心者,分別心是。而分別起於執我,故我見 為分別之根。
今故向根本上遣除,我見除 則分別妄想自化矣。
又本科之文,著重在最後一句。
前文皆為引起此句來。因欲說實無眾生得度,故先說 度無邊眾生入無餘涅槃。欲說令入無餘涅槃,故先說眾生之類不外識、色、欲。然則知所以成眾生,則知所以度眾生。知無邊眾生無非識色欲幻成之虛相,
則知滅其識、色、欲生滅之相,令入不生滅,乃實無眾生,實無眾生得度。
何則,眾生但為識、色、欲所障耳。其本性 原是不生不滅。且與我同體,何所謂眾生,何所謂得耶。
如是觀照純熟,則執我之見,不覺自化。
何以故?知 我亦眾生故。知當體即空故。知起念則有,若無於念,一切皆無故。
知本來平等故。此大乘法所以善巧,乃不降伏之降伏也。

此中尤有要義,當更為言之。
(一)妄想根深,今初發覺,道力微薄,豈能敵之。且真心妄心,原是同體。起心動念,則全真成妄。心開念息,則全妄即真。又何必除。以此兩種原因,所謂除妄,假名曰除耳。實無可除。
所謂降伏,乃善巧轉移,使之歸化。並非敵對而除之之謂也。今令發離相心者,正是善巧方便,大而化之耳。
(二)何故發大心便能化?須知凡夫心量狹隘,所以執我,愈執則愈隘。若發廣度無邊之心,久久觀純,不知不覺,執情消泯矣。
(三)凡夫只知有我。若令就自身上 以觀無我,必不能入。今令從對面向寬闊處 觀無眾生,則心量既擴,一對照間,而我之亦為緣生,為本寂,便洞然易曉。此皆大而化之 之善巧法門也。
(四)見思惑之根本 為我見。今以轉移默化之法,斷之於不自覺。真至堅至利之金剛也。(五)執我 是末那識。
有我,便有人、眾生、壽者等分別。
分別是第六識。今一切不著,是轉六七識也。六七識轉,前五第八 皆隨轉而成智矣。
此之謂般若波羅蜜。
(六)度所有眾生 成佛以遮空,實無眾生滅度以遮有,是為雙遮。
雖廣度而實無,雖實無而廣度,是為雙照。
觀遮照同時以為因,則得寂照同時之果也。
(七)發廣度心,大悲也。觀實無理,大智也。悲智具足,又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之因也。(八)約上所說大悲邊言,即是修福。約大智邊言,即是修慧。
福慧雙修,又是成兩足尊之因。可知一切大乘法,盡在裏許。
且皆是直趨寶所之法。故本經曰: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也。(九)未能度己,先欲度他,菩薩發心,所謂大悲也。今觀此科之義,始知度他即是度己。則大悲中便有大智,真善巧也。
(十)此科是令發願。從來學人每苦大願發不起,可依上來(一)至(九)所說者觀之,悲智具足之大願,當油然生矣。

:mrgreen:所謂降伏者,降伏妄心也。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