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寂照世間 » 週一 10月 04, 2021 7:57 pm
cyc320 寫: ↑週一 10月 04, 2021 5:51 pm
公案100 聖嚴法師著
日用而不知
玄沙師備與韋監軍吃果子,韋監軍問:「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拈起果子說:「吃。」韋監軍吃了果子,再問同一個問題。玄沙說:「這就是日用而不知。」
這則公案呈現了一個事實:人們恍恍惚惚度日,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知不覺,弄不清當下此刻過的是什麼生活?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講什麼?做什麼?自己是誰?身分為何?立場為何?所以經常惹麻煩,吃虧又受苦。
「日用」即禪宗的「平常心」。禪宗的修行並不限於打坐,舉凡語、默、動、靜、行、住、坐、臥,皆是修行的項目,不論白天、夜晚、靜處、鬧處,都是修行 的時地。亦即以整個生活本身為修行。禪宗的修行人跟一般人還是有所不同:手上在做什麼,心裡清清楚楚知道在做什麼;口中在說什麼,心裡清清楚楚知道在說什 麼;腦中在想什麼,心裡清清楚楚知道在想什麼。經常保持心口一致、身心一如,心中安靜、穩定、明白、自在。
韋監軍所疑惑的是:平常生活中的種種動作、現象,自己怎麼可能不知道?
比如吃飯的人豈不知自己在吃飯、走路的人豈不知自己在走路!為什麼禪宗說有人日用而不知?因此他向禪師發問了:「如何是日用而不知?」其實在禪者眼 中,一般人的生活都是醉生夢死。有人嘴巴吃飯,心裡想其他的事;聊天或談話心神飄忽不定,先是沒聽清楚對方的話,隨後又做了不當的反應,造成雞同鴨講、溝 通不良。
玄沙禪師當場就試驗韋監軍,拿果子叫他吃。韋監軍覺得對方答非所問──我問的是「如何是日用而不知」,你卻叫我吃果子,所以再問一次。這就是他的破綻了,雖然在吃果子,但腦袋裡另有念頭,所以玄沙一下子就點明他:「你剛才那個現象就是日用而不知。」
如果時時刻刻攝心、分分秒秒平靜,輕鬆自在地欣賞、享受生活,這就是禪的修行生活,也是非常踏實、充實的生活,不會有挑剔、怨恨、誤解、猜測、懷疑、 不滿等等煩惱心出現,生活也因而有條理、有規律、有趣味。比如吃飯,咬一口飯,細細咀嚼,品嚐這口飯,欣賞這口飯,飯也就特別香。如果邊吃邊講話、想心 事,不但食而不知其味,消化也不良,挑嘴、偏食等的壞習氣也都跟著發生了。
【《心經抉隱.元音老人》
(四)體法真空:
是大乘初門菩薩所修。他們雖然知道色相當體即空,但卻不知色相就是自性的顯現,把性、相分離了,所以,仍是偏空。】
日用而不知諸法皆是性的顯現
而把性與相分離了。所以,仍是偏空。
說的就是多數人還有的邪見。
日用而不知,不知什麼?很多人不明白禪師在說什麼?
自性能生萬法。這是六祖的答案。但很多人還不了解,還不相信。
我們平常日用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從哪裏來的?又要歸向何處去?
從自性清淨心,佛性,真如.法身.法性,也就是本性而來的。
然後,又會萬法歸一,歸回到自性清淨心去。這叫作禪師們的萬法歸一。
但是
禪師們的一歸何處?又是在問什麼
[quote=cyc320 post_id=51553 time=1633341115 user_id=51]
公案100 聖嚴法師著
日用而不知
玄沙師備與韋監軍吃果子,韋監軍問:「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拈起果子說:「吃。」韋監軍吃了果子,再問同一個問題。玄沙說:「這就是日用而不知。」
這則公案呈現了一個事實:人們恍恍惚惚度日,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知不覺,弄不清當下此刻過的是什麼生活?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講什麼?做什麼?自己是誰?身分為何?立場為何?所以經常惹麻煩,吃虧又受苦。
「日用」即禪宗的「平常心」。禪宗的修行並不限於打坐,舉凡語、默、動、靜、行、住、坐、臥,皆是修行的項目,不論白天、夜晚、靜處、鬧處,都是修行 的時地。亦即以整個生活本身為修行。禪宗的修行人跟一般人還是有所不同:手上在做什麼,心裡清清楚楚知道在做什麼;口中在說什麼,心裡清清楚楚知道在說什 麼;腦中在想什麼,心裡清清楚楚知道在想什麼。經常保持心口一致、身心一如,心中安靜、穩定、明白、自在。
韋監軍所疑惑的是:平常生活中的種種動作、現象,自己怎麼可能不知道?
比如吃飯的人豈不知自己在吃飯、走路的人豈不知自己在走路!為什麼禪宗說有人日用而不知?因此他向禪師發問了:「如何是日用而不知?」其實在禪者眼 中,一般人的生活都是醉生夢死。有人嘴巴吃飯,心裡想其他的事;聊天或談話心神飄忽不定,先是沒聽清楚對方的話,隨後又做了不當的反應,造成雞同鴨講、溝 通不良。
玄沙禪師當場就試驗韋監軍,拿果子叫他吃。韋監軍覺得對方答非所問──我問的是「如何是日用而不知」,你卻叫我吃果子,所以再問一次。這就是他的破綻了,雖然在吃果子,但腦袋裡另有念頭,所以玄沙一下子就點明他:「你剛才那個現象就是日用而不知。」
如果時時刻刻攝心、分分秒秒平靜,輕鬆自在地欣賞、享受生活,這就是禪的修行生活,也是非常踏實、充實的生活,不會有挑剔、怨恨、誤解、猜測、懷疑、 不滿等等煩惱心出現,生活也因而有條理、有規律、有趣味。比如吃飯,咬一口飯,細細咀嚼,品嚐這口飯,欣賞這口飯,飯也就特別香。如果邊吃邊講話、想心 事,不但食而不知其味,消化也不良,挑嘴、偏食等的壞習氣也都跟著發生了。
[/quote]
【《心經抉隱.元音老人》
(四)體法真空:
是大乘初門菩薩所修。他們雖然知道色相當體即空,但卻不知色相就是自性的顯現,把性、相分離了,所以,仍是偏空。】
日用而不知諸法皆是性的顯現
而把性與相分離了。所以,仍是偏空。
說的就是多數人還有的邪見。
日用而不知,不知什麼?很多人不明白禪師在說什麼?
自性能生萬法。這是六祖的答案。但很多人還不了解,還不相信。
我們平常日用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從哪裏來的?又要歸向何處去?
從自性清淨心,佛性,真如.法身.法性,也就是本性而來的。
然後,又會萬法歸一,歸回到自性清淨心去。這叫作禪師們的萬法歸一。
但是
禪師們的一歸何處?又是在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