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寂照世間 » 週六 11月 20, 2021 1:01 pm
⑦第七法華經會權入實為宗者。
此經引彼三乘之人。歸一乘實教故。引眾流而歸大海。攝三乘而還一源。藏法師等前諸大德。會為共教。一乘為三乘同聞法故。華嚴經為別教。一乘為不與三乘同聞故。參詳此理會此二門。法華經引權器以歸真。華嚴者頓大根而直受。雖一乘名合法事略同。論其軌範有多差別。今欲備舉事廣難周。
略舉十門用知綱目。十門者。
一教主別。二放光別。三國土別。四請法主別。五大會莊嚴真化別。六序分之中列眾別。
七龍女轉身成佛別。八龍女成佛所居國土別。九六千之眾發心別。十授諸聲聞遠記別。
㈠一教主別者。
說此法華經即是化身佛說。還過去滅度多寶佛來證。成此經。三世諸佛同共宣說。如華嚴經即不然。教主則是毘盧遮那為教主故。即是法報理智真身。具無量相海功德之所莊嚴。三世諸佛同為一際。一時法界。報相重重無有障礙。古今一際。非三世故。舊佛非過去。今佛非新出。為根本智性相齊理事不異故。如是本佛說。頓受大根故。不是化佛故。不似法華經有舊滅度多寶如來。今佛出世說法華經。以是義故言教主別。
㈡二放光別者。
說法華經雖放眉間毫相果光所照境界。但言萬八千土皆如金色。仍有限量。不稱無邊無量無盡故。但彰果法不彰因位。華嚴一部經典。教行因果表法光明。始終具十。後當更明。
㈢三國土別者。
說法華經。三變世界令成淨土。移諸天人置於他土。然後安置他方來眾。變此穢境令成淨剎。說華嚴經時。即此娑婆世界即是蓮華藏世界。一一世界互相含入。如經云。一一世界滿十方。十方入一亦無餘。世界不增亦不減。無比功德故如是。又云。諸佛成道在一小眾生身中化無量眾。其彼小眾生不知不覺。只為凡聖同體無移轉相。纖塵之內自他同體。不同法華之會移轉人天方明淨剎。此乃對權根自他滯見者之所建立。是故今明國土別也。
㈣四請法主別者。
說法華經時。請法主者即是舍利弗。以為勸請之首。
說華嚴經時。佛令文殊普賢隨位菩薩。各自說自位法門為說法首。佛表果法。舉果為因。大悲行成根本智。果體自成。故無言不說也。以大悲行從無作根本智起故。文殊普賢。表因位可說。說佛果法示悟眾生。阿僧祇品世間數法廣大難量。唯佛究竟。不屬五位中因果門。故是佛自位內法門。還佛自說。((35.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則是如來自成因果。
後佛自說法爾之力恒常福智光明之法門。示為不屬五位之內行。相因果。故佛亦自說。此明佛果無二愚也。除此二品經外。諸餘三十八品。皆是五位之內行相法。門是故佛不自說。總令十信十住十行等當位之內菩薩自說。佛但放光表之。其所放光。表法之相。後當廣明。
當說華嚴經時。一無聲聞及小菩薩為請法主。皆佛果位內諸大菩薩。自相問答安立佛果法門行相。為悟大根者故。頓將佛果直受為因。因即以果為因。果即以因為果。如種種子等。以定慧力。思之可見。是故今言請法主別。
㈤五大會莊嚴真化別者。
如法華會。令三千大千世界清淨莊嚴。其諸化眾亦皆充滿。所來諸佛皆云是化。華嚴經即不爾。即有十處十會眾。皆滿十方不移本處而充法界。一一身相及身毛孔國剎重重菩薩佛身互相徹入。雜類眾生亦皆無礙身土相徹。如影含容。所來之眾不壞法身而隨相好。法身相好一際無差。即相全真無有化也。不同餘教說化說真有相參會。是故今言大會別也。
㈥六序分之中列眾別者。
法華會中先列聲聞眾萬二千人俱。次列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與眷屬六千人俱。此為姨母。次列耶輸陀羅比丘尼。此是佛為太子時夫人。佛為[1]大子時有三夫人。一名瞿夷。二名耶輸。三名摩奴舍。瞿夷是善財童子十地法雲地善知識。表十地法悅能慈故為法利生。法悅身心是其妻義。次列菩薩八萬人俱。次列諸天龍鬼等。華嚴經即不然。先列菩薩上首。有十佛世界微塵數。不論其從者。次列執金剛神眾以後諸神龍天等眾部類。總有五十五眾。一一部從各別。各各部從。各有佛世界微塵數眾。或有部從直言無量。且於初會通菩提場眾有五十五部眾。其於十會之眾。後當更明。大義論之。佛身眾海無邊法界。以重重一一諸身普含容而無際。一身即以法界為量。自他之境不亡法界。即自身遍周能所之情見絕。約略論之。如是十會列眾。後當更明。從初七會。都不聞聲聞之名。八會之中。始有比丘之眾。至位方明行相。
㈦七龍女轉身成佛別者。
如法華經。龍女於剎那之際。即轉女身具菩薩行。南方成佛。如華嚴經。即不然。但使自無情見大智逾明。即萬法體真無轉變相。如維摩經中舍利弗謂天女曰。何故不轉女身。天女謂舍利弗。我十二年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當何所轉。如菴提遮女謂舍利弗。自男生我女。當知萬法本自體如。有何可轉。如華嚴經入法界品中。善財童子善知識。文殊普賢比丘比丘尼長者童子優婆夷童女仙人外道五十三人。各各自具菩薩行自具佛法。隨諸眾生見身不同。不云有轉。若以法眼觀。無俗不真。若以世間肉眼觀。無真不俗。以法華經對權教三根見未盡者令成信種。且將女相速轉成佛。令生奇特方始發心趣真知見。不堪本法而起善根。此明且引三權令歸一實。又破彼時劫定執三僧祇。令於剎那證三世性本來一際無始無終稱法平等。裂三乘之見網。撤菩薩之草菴。令歸法界之門入佛之真實宅。故令龍女成佛。明非過去久修。年始八歲。又表今非舊學。轉女時分不逾剎那。具行佛果無虧毫念。法本如是自體無時。權學三根自將見隔。自迷實法返稱為化。不知躬已事如斯。全處宅中猶懷滯見。云何界外玄指僧祇。此見不離定乖永劫。迴心見謝方始舊居。何如此時滅諸見業。徒煩多劫苦因方迴。華嚴經法界緣起門。明凡聖一真猶存見隔。見在即凡。情亡即佛。稱性緣起俯仰進退屈身謙敬皆菩薩行。無有一法可轉變相有生住滅。是故不同龍女轉身成佛。
㈧八龍女成佛所居國土別者。
即言南方無垢世界非此娑婆。解云。心得應真故稱無垢。正順本覺故號南方。為南北為正故。又南方為明為虛。南為离。离中虛。八卦中离法心心。虛無故即還依世俗八卦表之。餘方雖無八卦之名。其方法是一法也。故雖然理既如是。有理即有事故。還須有國。眾所歸依。若有別住南方。自他彼此猶隔。此乃猶順三乘。分別引權根而生信解。遷就佛乘。故為三乘餘執勢分難摧。且有一分迴心。自他之情未絕。不同華嚴頓印法界之體。自他相徹一一微塵之內住因陀羅網之門。是故今言所居國土別。
㈨九六千之眾發心別者。
如法華經云。龍女成佛時。娑婆世界菩薩聲聞。舉眾皆遙見龍女成佛。普為時會人天說法。心大歡喜悉遙敬禮。又下文娑婆世界三千眾生住不退地。三千眾生達菩提心。而得受記。智積菩薩及舍利弗。一切眾會默然信受。雖智積菩薩及舍利弗而為智士。寄在迷流。為利啟蒙。故遣教行。益濟凡學令成軌躅娑婆之眾既遙敬禮六千發意。彼此未亡。俱順三乘權學有為菩提。未得普門法界本覺菩提自他同體。以是義故。有遙敬禮。華嚴經即不然。即以普門法界普見法門如來藏身三昧境因陀羅網莊嚴法門。世界海旋重重妙智一時同得。為一證一切證一斷一切斷故。即自身之內有十方諸佛剎剎海莊嚴。佛身之內即自身之境。重重隱現。十方世界法合如斯。猶如眾流歸於大海。雖未入海潤性無差。若入大海皆同醎味。一切眾生亦復如是。迷之與悟雖然有殊。本來佛海元本不出。云何法華經中娑婆之眾有遙敬禮。以此事儀法則與華嚴全別。只如法界品內。六千之眾。剎那十眼逾明。五百小童。一生十身咸證。餘眾皆爾。善財南詢諸友。佛果慈氐已圓。復入普賢之身。法門總備。理事齊亘。無法不彰。法界既處塵中。何得有遙敬禮。是故今言六千之眾發心別。
㈩十授聲聞遠記別者。
為法華之中。龍女雖復頓印法界無時之門。全彰佛果。三乘權學。有信順之心。餘風未殄。未能頓證遠劫方登。故受遠記。不同華嚴迷則處凡悟則是佛。設有餘習以佛知見而用治之。無佛知見但成折伏。不得入佛駛水之流。還經遠劫方能入也。為三乘初心信根下劣故。不能離縛。籠繫煩多樂著生死。雖求出世。根器下劣滯住退還。如來於是。以生老病死無常不淨剎那滅壞念念不住如是等觀。使令觀之令生厭離。厭離心成心居淨穢。如來於化教之中。為此根故。雖復勸修悲智以求佛果。仍推淨土在於餘方。為彼三乘見分未亡。見此娑婆恒常是穢。說因說果。破彼疑心暫化令淨。攝却神力還常見穢。三乘教即自有明文。即因斯無常觀智習性難迴。龍女雖頓示佛乘。雖信未能即證。以是義故。法華會內所受記別皆蒙遠劫。法華漸引來歸華嚴。常時直授。發心即佛故。以此義故。行根不同。同門有二。
一乘如來乘直至道場。如來乘者。即一乘也。如華嚴經賢首品中。一切世間群生類。尠有欲求聲聞乘。求緣覺者轉復少。求大乘者甚希有。求大乘者猶為易。能信此法甚為難。又經云。若有諸眾生。其心厭沒者。為說聲聞道。令離於眾苦。若復有眾生。其心少明利。為說因緣法。令得辟支佛。若復有眾生。樂學慈悲心。廣饒益眾生。為說菩薩道。若復有眾生。決定樂大事。為示於佛身轉無盡佛法。此乃華嚴經中分四乘義也。
如法華經中。門前三駕且示權門。露地白牛方明正教。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
二三門外之權宗。方明露地之實教。
四乘契會二教共同。施設化儀各有差殊。又法華經云。唯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真。准此一文似立三乘。論其契會還成四法。
唯此一事實者。即佛乘事實。餘二者即菩薩大乘。通緣覺聲聞是餘二。為緣覺聲聞厭苦相似故。足為龜鏡。可以明鑑。二龍女一剎那之際。印三世性。又從凡夫。即聖不移毫分。此乃與善財童子解行入道法門略同。善財一生成佛者。不離剎那際。證三世性古今總齊。還與龍女一剎那際轉身具行成佛一時總畢。皆稱本法。法如是故。立時劫者眾生情塵也。善財證此名為一生。三世時劫既盡。更有何生。故名為一生。諸餘施設十種不同。前已論訖。龍女轉身。善財不變。為轉無所轉有異故。
⑦第七法華經會權入實為宗者。
此經引彼三乘之人。歸一乘實教故。引眾流而歸大海。攝三乘而還一源。藏法師等前諸大德。會為共教。一乘為三乘同聞法故。華嚴經為別教。一乘為不與三乘同聞故。參詳此理會此二門。法華經引權器以歸真。華嚴者頓大根而直受。雖一乘名合法事略同。論其軌範有多差別。今欲備舉事廣難周。
略舉十門用知綱目。十門者。
一教主別。二放光別。三國土別。四請法主別。五大會莊嚴真化別。六序分之中列眾別。
七龍女轉身成佛別。八龍女成佛所居國土別。九六千之眾發心別。十授諸聲聞遠記別。
㈠一教主別者。
說此法華經即是化身佛說。還過去滅度多寶佛來證。成此經。三世諸佛同共宣說。如華嚴經即不然。教主則是毘盧遮那為教主故。即是法報理智真身。具無量相海功德之所莊嚴。三世諸佛同為一際。一時法界。報相重重無有障礙。古今一際。非三世故。舊佛非過去。今佛非新出。為根本智性相齊理事不異故。如是本佛說。頓受大根故。不是化佛故。不似法華經有舊滅度多寶如來。今佛出世說法華經。以是義故言教主別。
㈡二放光別者。
說法華經雖放眉間毫相果光所照境界。但言萬八千土皆如金色。仍有限量。不稱無邊無量無盡故。但彰果法不彰因位。華嚴一部經典。教行因果表法光明。始終具十。後當更明。
㈢三國土別者。
說法華經。三變世界令成淨土。移諸天人置於他土。然後安置他方來眾。變此穢境令成淨剎。說華嚴經時。即此娑婆世界即是蓮華藏世界。一一世界互相含入。如經云。一一世界滿十方。十方入一亦無餘。世界不增亦不減。無比功德故如是。又云。諸佛成道在一小眾生身中化無量眾。其彼小眾生不知不覺。只為凡聖同體無移轉相。纖塵之內自他同體。不同法華之會移轉人天方明淨剎。此乃對權根自他滯見者之所建立。是故今明國土別也。
㈣四請法主別者。
說法華經時。請法主者即是舍利弗。以為勸請之首。
說華嚴經時。佛令文殊普賢隨位菩薩。各自說自位法門為說法首。佛表果法。舉果為因。大悲行成根本智。果體自成。故無言不說也。以大悲行從無作根本智起故。文殊普賢。表因位可說。說佛果法示悟眾生。阿僧祇品世間數法廣大難量。唯佛究竟。不屬五位中因果門。故是佛自位內法門。還佛自說。((35.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則是如來自成因果。
後佛自說法爾之力恒常福智光明之法門。示為不屬五位之內行。相因果。故佛亦自說。此明佛果無二愚也。除此二品經外。諸餘三十八品。皆是五位之內行相法。門是故佛不自說。總令十信十住十行等當位之內菩薩自說。佛但放光表之。其所放光。表法之相。後當廣明。
當說華嚴經時。一無聲聞及小菩薩為請法主。皆佛果位內諸大菩薩。自相問答安立佛果法門行相。為悟大根者故。頓將佛果直受為因。因即以果為因。果即以因為果。如種種子等。以定慧力。思之可見。是故今言請法主別。
㈤五大會莊嚴真化別者。
如法華會。令三千大千世界清淨莊嚴。其諸化眾亦皆充滿。所來諸佛皆云是化。華嚴經即不爾。即有十處十會眾。皆滿十方不移本處而充法界。一一身相及身毛孔國剎重重菩薩佛身互相徹入。雜類眾生亦皆無礙身土相徹。如影含容。所來之眾不壞法身而隨相好。法身相好一際無差。即相全真無有化也。不同餘教說化說真有相參會。是故今言大會別也。
㈥六序分之中列眾別者。
法華會中先列聲聞眾萬二千人俱。次列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與眷屬六千人俱。此為姨母。次列耶輸陀羅比丘尼。此是佛為太子時夫人。佛為[1]大子時有三夫人。一名瞿夷。二名耶輸。三名摩奴舍。瞿夷是善財童子十地法雲地善知識。表十地法悅能慈故為法利生。法悅身心是其妻義。次列菩薩八萬人俱。次列諸天龍鬼等。華嚴經即不然。先列菩薩上首。有十佛世界微塵數。不論其從者。次列執金剛神眾以後諸神龍天等眾部類。總有五十五眾。一一部從各別。各各部從。各有佛世界微塵數眾。或有部從直言無量。且於初會通菩提場眾有五十五部眾。其於十會之眾。後當更明。大義論之。佛身眾海無邊法界。以重重一一諸身普含容而無際。一身即以法界為量。自他之境不亡法界。即自身遍周能所之情見絕。約略論之。如是十會列眾。後當更明。從初七會。都不聞聲聞之名。八會之中。始有比丘之眾。至位方明行相。
㈦七龍女轉身成佛別者。
如法華經。龍女於剎那之際。即轉女身具菩薩行。南方成佛。如華嚴經。即不然。但使自無情見大智逾明。即萬法體真無轉變相。如維摩經中舍利弗謂天女曰。何故不轉女身。天女謂舍利弗。我十二年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當何所轉。如菴提遮女謂舍利弗。自男生我女。當知萬法本自體如。有何可轉。如華嚴經入法界品中。善財童子善知識。文殊普賢比丘比丘尼長者童子優婆夷童女仙人外道五十三人。各各自具菩薩行自具佛法。隨諸眾生見身不同。不云有轉。若以法眼觀。無俗不真。若以世間肉眼觀。無真不俗。以法華經對權教三根見未盡者令成信種。且將女相速轉成佛。令生奇特方始發心趣真知見。不堪本法而起善根。此明且引三權令歸一實。又破彼時劫定執三僧祇。令於剎那證三世性本來一際無始無終稱法平等。裂三乘之見網。撤菩薩之草菴。令歸法界之門入佛之真實宅。故令龍女成佛。明非過去久修。年始八歲。又表今非舊學。轉女時分不逾剎那。具行佛果無虧毫念。法本如是自體無時。權學三根自將見隔。自迷實法返稱為化。不知躬已事如斯。全處宅中猶懷滯見。云何界外玄指僧祇。此見不離定乖永劫。迴心見謝方始舊居。何如此時滅諸見業。徒煩多劫苦因方迴。華嚴經法界緣起門。明凡聖一真猶存見隔。見在即凡。情亡即佛。稱性緣起俯仰進退屈身謙敬皆菩薩行。無有一法可轉變相有生住滅。是故不同龍女轉身成佛。
㈧八龍女成佛所居國土別者。
即言南方無垢世界非此娑婆。解云。心得應真故稱無垢。正順本覺故號南方。為南北為正故。又南方為明為虛。南為离。离中虛。八卦中离法心心。虛無故即還依世俗八卦表之。餘方雖無八卦之名。其方法是一法也。故雖然理既如是。有理即有事故。還須有國。眾所歸依。若有別住南方。自他彼此猶隔。此乃猶順三乘。分別引權根而生信解。遷就佛乘。故為三乘餘執勢分難摧。且有一分迴心。自他之情未絕。不同華嚴頓印法界之體。自他相徹一一微塵之內住因陀羅網之門。是故今言所居國土別。
㈨九六千之眾發心別者。
如法華經云。龍女成佛時。娑婆世界菩薩聲聞。舉眾皆遙見龍女成佛。普為時會人天說法。心大歡喜悉遙敬禮。又下文娑婆世界三千眾生住不退地。三千眾生達菩提心。而得受記。智積菩薩及舍利弗。一切眾會默然信受。雖智積菩薩及舍利弗而為智士。寄在迷流。為利啟蒙。故遣教行。益濟凡學令成軌躅娑婆之眾既遙敬禮六千發意。彼此未亡。俱順三乘權學有為菩提。未得普門法界本覺菩提自他同體。以是義故。有遙敬禮。華嚴經即不然。即以普門法界普見法門如來藏身三昧境因陀羅網莊嚴法門。世界海旋重重妙智一時同得。為一證一切證一斷一切斷故。即自身之內有十方諸佛剎剎海莊嚴。佛身之內即自身之境。重重隱現。十方世界法合如斯。猶如眾流歸於大海。雖未入海潤性無差。若入大海皆同醎味。一切眾生亦復如是。迷之與悟雖然有殊。本來佛海元本不出。云何法華經中娑婆之眾有遙敬禮。以此事儀法則與華嚴全別。只如法界品內。六千之眾。剎那十眼逾明。五百小童。一生十身咸證。餘眾皆爾。善財南詢諸友。佛果慈氐已圓。復入普賢之身。法門總備。理事齊亘。無法不彰。法界既處塵中。何得有遙敬禮。是故今言六千之眾發心別。
㈩十授聲聞遠記別者。
為法華之中。龍女雖復頓印法界無時之門。全彰佛果。三乘權學。有信順之心。餘風未殄。未能頓證遠劫方登。故受遠記。不同華嚴迷則處凡悟則是佛。設有餘習以佛知見而用治之。無佛知見但成折伏。不得入佛駛水之流。還經遠劫方能入也。為三乘初心信根下劣故。不能離縛。籠繫煩多樂著生死。雖求出世。根器下劣滯住退還。如來於是。以生老病死無常不淨剎那滅壞念念不住如是等觀。使令觀之令生厭離。厭離心成心居淨穢。如來於化教之中。為此根故。雖復勸修悲智以求佛果。仍推淨土在於餘方。為彼三乘見分未亡。見此娑婆恒常是穢。說因說果。破彼疑心暫化令淨。攝却神力還常見穢。三乘教即自有明文。即因斯無常觀智習性難迴。龍女雖頓示佛乘。雖信未能即證。以是義故。法華會內所受記別皆蒙遠劫。法華漸引來歸華嚴。常時直授。發心即佛故。以此義故。行根不同。同門有二。
一乘如來乘直至道場。如來乘者。即一乘也。如華嚴經賢首品中。一切世間群生類。尠有欲求聲聞乘。求緣覺者轉復少。求大乘者甚希有。求大乘者猶為易。能信此法甚為難。又經云。若有諸眾生。其心厭沒者。為說聲聞道。令離於眾苦。若復有眾生。其心少明利。為說因緣法。令得辟支佛。若復有眾生。樂學慈悲心。廣饒益眾生。為說菩薩道。若復有眾生。決定樂大事。為示於佛身轉無盡佛法。此乃華嚴經中分四乘義也。
如法華經中。門前三駕且示權門。露地白牛方明正教。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
二三門外之權宗。方明露地之實教。
四乘契會二教共同。施設化儀各有差殊。又法華經云。唯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真。准此一文似立三乘。論其契會還成四法。
唯此一事實者。即佛乘事實。餘二者即菩薩大乘。通緣覺聲聞是餘二。為緣覺聲聞厭苦相似故。足為龜鏡。可以明鑑。二龍女一剎那之際。印三世性。又從凡夫。即聖不移毫分。此乃與善財童子解行入道法門略同。善財一生成佛者。不離剎那際。證三世性古今總齊。還與龍女一剎那際轉身具行成佛一時總畢。皆稱本法。法如是故。立時劫者眾生情塵也。善財證此名為一生。三世時劫既盡。更有何生。故名為一生。諸餘施設十種不同。前已論訖。龍女轉身。善財不變。為轉無所轉有異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