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發表回覆

確認代碼
請正確輸入它所顯示的代碼,不必區分大小寫。
表情符號
:D :) ;) :( :o :shock: :? 8-) :lol: :x :P :oops: :cry: :evil: :twisted: :roll: :!: :?: :idea: :arrow: :| :mrgreen: :geek: :ugeek:

BBCode 允許使用
[img] 允許使用
[url] 允許使用
表情符號 允許使用

主題瀏覽
   

展開瀏覽 主題瀏覽: 公案很難懂

Re: 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 週五 12月 06, 2024 6:31 am

老子常用天地的“自然”寓意人生社會,
如5章“天地不仁”,7章“不自生”,32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68章“配天”,16章“王乃天”,
9章、73章、77章、81章的“天之道”,79章的“天道”等等。
必須清楚,這些表述不是為了人為地 建構社會法理 而有意虛構,乃是對天地 自性機制的 確當闡明。


第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白話譯文:
善於做勇士的人 不誇奢自己的武力,善於帶兵大仗的人 不輕易被激怒,
善於戰勝敵人的人 不和敵人硬拼,善於用人的人 能謙卑的聆聽屬下的心聲,
這就是不與人爭的美德,這就用了人的真切力量,這就配合了大自然,是古來最高的原則。

藥方:
「對治」很辛苦,要懂得轉圜,留了餘地,才可能轉圜。
「生氣」是下下策,要懂得不生氣,才可能鼓足勇氣,克服困境!
什麼事都自己做,那鐵定會累死;做領導的人,是去領導人做事,不是讓事把自己做死了!
大自然的啟示是:讓該活動的活動,自己還給它個自己!

河上公章句:
言貴道德不好武力。善以道戰者,禁邪於胸心,絕禍於未萌,無所誅怒也。
善以道勝敵者,附近以仁,來遠以德,不與敵爭而敵自服也。
善用人自輔佐者,常為人執謙下也。謂上為之下也,是乃不與人爭之道德也。
能身為人下,是謂用人臣之力。能行此者,德配天也。是乃古之極要道也。

王弼注:
士,卒之帥也。武,尚先陵人也。
後而不先,應而不唱,故不在怒。不與爭也。
用人而不為之,下則力不為用也。

Re: 公案很難懂

妙吉祥如意 » 週四 12月 05, 2024 5:50 pm

新老怪 寫: 週四 12月 05, 2024 7:25 am 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白話譯文:
天地是長久的,天地何以能既長且久呢!祇因為祂不偏私地生長著,因此能長久地生長!
聖人了然於心,因此把自己放到後面去,這樣好讓人民 能擺在前面來,把自己放在外頭,好讓人民能在裡頭生存!正因為祂能沒有私心,所以能夠讓每一個人 都成就它自己。

藥方:
要有天地般的心量,不用忍耐,也能長久!「讓開」是最重要的藥方!
別人生長了,你也生長了!成就別人,也就是成就你自己!
私心不一定那麼不好,但要私得起,也要放得下!

河上公章句:
說天地長生久壽,以喻教人也。天地所以獨長且久者,以其安靜施,不責報,不如人居處汲汲求自饒之私,奪人以自與。
以其不求生,故能長生不終也。天下敬之,先以為長。薄己而厚人也。
百姓愛之如父母,神明祐之若赤子,故身常存。
聖人為人所愛,神明所祐,非以其公正無私所致乎。
人以為私者,欲以厚己也。聖人無私 而己自厚,故能成其私也。

王弼注:
自生則與物爭,不自生則物歸也。
無私者,無為於身也。身先身存,故曰,能成其私也。
老子道德經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
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註解:
老子利用(天地)一詞來代表神明,中土文化自古即有(皇天后土)之言論,古人結婚要拜天地,也是這種以天地為神明的概念。
老子在此首經文,特別為(天地)在道學的角度做出明確之定義!!
天地代表心靈,從佛教講就是(真如)。
萬物代表物性,從佛教講就是(法性)。
故,道德經第一首,開宗明義:
無名(真如、真空),天地之始。
有名(法性、妙有),萬物之母。

直白的講,(天地)即是隱喻無形無狀之(真如),一切心識之根源(唯識實性),如空谷幽靈神妙莫測,老子又稱此為(谷神不死)!!
真如(天長地久),亙古以來,永恆不變,遍滿宇宙,如如不動,故曰:大自在。
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也正是表法已經證悟(一真如心)的不動地菩薩摩訶薩。
上面經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也就是很清楚的詮釋(真如)的概念…
真如,天長地久,不生不滅,就因為真如無有生滅,如如自在,故老子曰:(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後一段經文,與實際修佛修道有關,講的更清楚: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以上就是老子以不同的文字,詮釋佛家講的無為我(棄除我執、無為法)。
大乘佛法實修,講白了,其實很單純,就是從後天人命五蘊運作,緣取阿賴耶識為我的八識妄心,藉由修行回歸真如法性一合相而得一切種智,不就是(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嗎!?

六祖壇經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禪宗祖師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五祖講的(本心)即是真如,即是覺。即是佛。
以是之故,佛教若直接稱覺教、或真如教。也許可以將此(真如、本覺)的法義表達的更清楚更直接。
唯有常常時,恒恒時,如來若出世,若不出世,諸法法性安立,法界安住。法流法行,法住法相,法爾如是~~
天地(真如)不仁,以萬物(法性)為芻狗。

Re: 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 週四 12月 05, 2024 4:20 pm

佛法說開悟,到底悟個什麼?悟的就是 我們現前的這一念心;所謂的這念心,就是自己本具的「覺性」。覺性不動,不假外求,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從來沒有失去過。牠,清淨寂然,具足一切的德能,又能隨緣生一切的萬法。
可惜,世人無知,這一念真心被妄想、分別、執 著障礙住了,以致真心不能顯現。而修行,就是要剔塵除垢,掃除心中的 障礙,將我們自性的般若開發出來,才能成就 圓滿如意的人生。

古人說:「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這裡所謂的「山」,指的就是「靈山」,也就是我們靈明覺知的這念心。這一念心,不要另外去找。
雖然這一念心,被我們的煩惱障、所知障給蒙蔽了,靈山變成了土坵。
只要我們能夠 掃盡心中的塵垢,去除染污,就能揮去陰霾,撥雲見日。
所以祖師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座靈山塔,只需靈山塔下修。」

著作者:趙宇威

Re: 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 週四 12月 05, 2024 8:57 am

老子常用天地的“自然”寓意人生社會,
如5章“天地不仁”,7章“不自生”,32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68章“配天”,16章“王乃天”,9章、73章、77章、81章的“天之道”,79章的“天道”等等。必須清楚,這些表述不是為了人為地建構社會法理而有意虛構,乃是對天地自性機制的確當闡明。
32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白話譯文:
大道,恆常變通,是不可名言表述的,像是未雕琢的原木一般!
它精微幽深,天下間沒有誰 能支配它的!
在上位的侯王們 要是能守此自然大道,萬物將會如其萬物,自然生長!
就如同天地乾坤、陰陽之氣,和合相感,自然降下了甘露,不必去命令人民,而它已自然均平!
人們經由名言 去建制這個世界,名言既已構成,那重要的是 要能夠知其所止;
能夠知其所止,這樣才能免除危險!
大道之流布於天下,就好像山川深谷的水 必然流歸大海一般!

藥方:
心靈的治療 不能老在端倪上用工夫,要回到本源,回歸之法,便得剝落語言的執著!
不要強求溝通,要體會靜默!靜默中有真樸的愛,大道之愛!
知其所止,不是在現象上去止住,而是用理想去轉移!
猛然煞車 是會翻車的,要懂得轉個彎,才能活下去!放下它!
放不下,那就放著!放著,用遺忘的方式放著!讓它回到 記憶的海洋中!

河上公章句:
道能陰能陽,能弛能張,能存能亡,故無常名也。
道樸雖小,微妙無形,天下不敢有臣使道者也。
侯王若能守道無為,萬物將自賓,服從於德也。
侯王動作能與天相應合,天即下甘露善瑞也。
天降善瑞 則萬物莫有教令之者,皆自均調若一也。
始道也有名,萬物也,道無名 能制於有名,無形 能制於有形也。
既,盡也。有名之物,盡有情欲,判道離德,故身毀辱也。
人能去道行德,天亦將自知之。天知之則神靈祐助,不復危殆。
言道之在天下,與人相應和,如川谷與江海 相流通也。

王弼注:
道無形不繫常,不可名,以無名為常。故曰道常無名也。
樸之為物,以無為心也,亦無名,故將得道 莫若守樸,夫智者 可以能臣也,勇者可以武使也,巧者可以事役也,力者可以重任也,
樸之為物,憒然不偏,近於無有,故曰,莫能臣也。
抱樸無為,不以物累其真,不以欲害其神,則物自賓 而道自得也。
言天地相合,則甘露不求而自降;我守其真性無為,則民不令而自均也。
始制,謂樸散 始為官長之時也。
始制官長,不可不立名分 以定尊卑,故始制有名也,過此以往 將爭錐刀之末,故曰,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也,遂任名以號物,則失治之母,故知止 所以不殆也。
川谷之以求江與海,非江海召之,不召不求 而自歸者,
世行道於天下者,不令而自均,不求而自得,故曰,猶川谷之與江海也。

:mrgreen: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Re: 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 週四 12月 05, 2024 7:57 am

就像大家所說,老天爺是公平的,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順其自然發展。
換句話說,不管萬物變成什麼樣子,那是萬物自己的行為(包括運氣),與天地無關;
天地順其自然,一切猶如隨風入夜,潤物無聲。

聖人對待(宇宙學上的)事情的基本原則 是按規律來加以處理,且這種規律也是“天地”的規律。
規律與規律 在本質上是平等的、相同的。
聖人即是發現和認知世界的先驅,也即是人中之一。

老子以風箱來作了比喻:從表面現象來看,風箱在不停地被運作著,然而在整個運作過程中,風箱中間的“軸”卻總是保持著 自身位置上的相對穩定,這個軸心,正是仁心的相互作用力。
老子以此比喻告訴我們,一切事物都有自身的“中”,而這個“中”都同樣是相對穩定的,所以,如果找得到一確定事物的“中”,就是找到了其相對穩定的狀態,也就是找到了該事物的本質的方面。
這種去找到事物的“中”的辦法就叫做“守中”,亦即所謂“中而用之”,這個中即是心中,也就是守仁。
天地本就是無愛無憎,無慾無求的,給予萬物繁華 並不是因為天地喜愛於它們,使萬物蕭條 也並不是因為憎恨於它們。

生命便如芻狗一樣,當祭祀完畢之時,芻狗的使命也隨之結束了。
而每個人 都有自己的使命,在社會中 充當著不同的角色。
事物都有自己的規律,就像萬物的枯榮,天地的運轉,誰也沒有辦法將其破壞,最終還是要選擇 不加以干預的“無為”的態度。

:mrgreen: “守中”

Re: 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 週四 12月 05, 2024 7:47 am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經》第五章。
有人理解是:老天並不仁慈,只把萬物 當作沒有生命的貢品;
然而聯絡上下文,這種理解有失偏頗。
另一種更為體現道家思想的理解 則是認為老子想表達天地公平的觀點。
通俗點說: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順其自然發展。
換句話說,不管萬物 變成什麼樣子,那是萬物自己的行為(包括運氣),與天地無關;天地順其自然,一切猶如隨風入夜,潤物無聲。

Re: 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 週四 12月 05, 2024 7:25 am

老子的“天”實際上是指“地”之上的所有存在,如日月星辰、天空太空,
“地”則指地球。原文對天地的闡述將近十處,其中多數寓意人事。
關於天地的誕生,老子沒有闡述。本書依據相關表述進行了推測,見宇宙論綜合闡述部分。
1,自性機理
天地在誕生之初,就具有自身的本性和機制。在大道的滋養協理下、在相互的關係中,依據自性機理而生存演變。老子對自性機理一般用“自然”一詞,因而天地的自性機理是自然發生、天然形成的。按照今日的觀點,天地的自性機理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纖細實物的性理,而這種自性機理又是在“道、一”等深隱層面的作用中形成的。此外,在老子思想中,天地的自性機理 還與其所處的環境態勢有關。

老子常用天地的“自然”寓意人生社會,
如5章“天地不仁”,7章“不自生”,32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68章“配天”,16章“王乃天”,9章、73章、77章、81章的“天之道”,79章的“天道”等等。必須清楚,這些表述不是為了人為地建構社會法理而有意虛構,乃是對天地自性機制的確當闡明。
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白話譯文:
天地是長久的,天地何以能既長且久呢!祇因為祂不偏私地生長著,因此能長久地生長!
聖人了然於心,因此把自己放到後面去,這樣好讓人民 能擺在前面來,把自己放在外頭,好讓人民能在裡頭生存!正因為祂能沒有私心,所以能夠讓每一個人 都成就它自己。

藥方:
要有天地般的心量,不用忍耐,也能長久!「讓開」是最重要的藥方!
別人生長了,你也生長了!成就別人,也就是成就你自己!
私心不一定那麼不好,但要私得起,也要放得下!

河上公章句:
說天地長生久壽,以喻教人也。天地所以獨長且久者,以其安靜施,不責報,不如人居處汲汲求自饒之私,奪人以自與。
以其不求生,故能長生不終也。天下敬之,先以為長。薄己而厚人也。
百姓愛之如父母,神明祐之若赤子,故身常存。
聖人為人所愛,神明所祐,非以其公正無私所致乎。
人以為私者,欲以厚己也。聖人無私 而己自厚,故能成其私也。

王弼注:
自生則與物爭,不自生則物歸也。
無私者,無為於身也。身先身存,故曰,能成其私也。

Re: 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 週三 12月 04, 2024 4:28 pm

老子常用天地的“自然”寓意人生社會,
如5章“天地不仁”,7章“不自生”,32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68章“配天”,16章“王乃天”,9章、73章、77章、81章的“天之道”,79章的“天道”等等。
必須清楚,這些表述不是為了人為地建構社會法理而有意虛構,乃是對天地自性機制的確當闡明。
關於自性機理可參考老子自性觀和老子辯證法兩節。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白話譯文:
天地不偏私他的仁心,把萬物視為草編的狗,任其自然;
聖人不偏私他的仁心,把百姓視作草編的狗,任其自然;
天地之間,它就好像個大風箱一般,虛空而沒有盡頭,鼓動它就愈來愈有勁,話多了祇會招來困窘,倒不如默默守著中道而行。

藥方:
要學習天地般的無私,對事情不要看得太重,要輕鬆些!事情要有次序、做了一件,就會帶出一件,引不完的!要放鬆、再用力,愈用會愈有勁!話多了祇會招來困窘,默默地做出成績來,最重要!
河上公章句:

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
天地生萬物,人最為貴,天地視之如芻草狗畜,不責望其報也。
聖人愛養萬民,不以仁恩,法天地,行自然。聖人視百姓如芻草狗畜,不責望其禮意。
天地之間空虛,和氣流行,故萬物自生。人能除情欲,節茲味,清五藏,則神明居之也。
橐籥中空虛,又能有聲氣。橐,音託。籥,音藥。
言空虛無有屈竭,時動搖之,益出聲氣也。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開舌舉,必有禍患。數,王弼注,去聲,謂理數也。明皇注,音朔。不如守德於中,育養精神,愛氣希言。

王弼注:
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
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為,造立施化則物失其真,有恩有為,列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則不足以備載矣。
地不為獸生芻,而獸食芻;不為人生狗,而人食狗。
無為於萬物 而萬物各適其所用,則莫不贍矣。
若慧由己樹,未足任也。聖人與天地合其德,以百姓比芻狗也。
橐,排橐也。籥,樂籥也。
橐籥之中,空洞無情,無為故虛,而不得窮,屈動而不可竭盡也。
天地之中,蕩然任自然,故不可得而窮,猶若橐籥也。
愈為之則愈失之矣。物樹其惡,事錯其言,不濟不言,不理必窮之數也。
橐籥而守數中,則無窮盡,棄己任物,則莫不理。
若橐籥 有意於為聲也,則不足以共吹者之求也。

Re: 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 週三 12月 04, 2024 4:16 pm

第一節 天地

老子的“天”實際上是指“地”之上的所有存在,如日月星辰、天空太空,“地”則指地球。原文對天地的闡述將近十處,其中多數寓意人事。
關於天地的誕生,老子沒有闡述。本書依據相關表述進行了推測,見宇宙論綜合闡述部分。
1,自性機理
天地在誕生之初,就具有自身的本性和機制。在大道的滋養協理下、在相互的關係中,依據自性機理而生存演變。老子對自性機理一般用“自然”一詞,因而天地的自性機理是自然發生、天然形成的。按照今日的觀點,天地的自性機理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纖細實物的性理,而這種自性機理又是在“道、一”等深隱層面的作用中形成的。此外,在老子思想中,天地的自性機理 還與其所處的環境態勢有關。

老子常用天地的“自然”寓意人生社會,
如5章“天地不仁”,7章“不自生”,32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68章“配天”,16章“王乃天”,9章、73章、77章、81章的“天之道”,79章的“天道”等等。必須清楚,這些表述不是為了人為地建構社會法理而有意虛構,乃是對天地自性機制的確當闡明。
關於自性機理可參考老子自性觀和老子辯證法兩節。

2,規則秩序
天地系統 是有規則的、具有穩定的秩序。
首先,“道”和“一”在秩序規則的形成中 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根本的作用。如39章所述,天之所以清明乃是因為“道、一”,否則天就會渾濁裂解;地之所以安定也是因為“道、一”,否則就會噴發散亂。正是因為“道、一”,天才成為天,地才成為地。
如6章所述,如果沒有“道”,天地就失去了根基,就成為四處遊蕩、無所系止的孤魂野鬼,根本不可能穩定有序的運行。如4章和52章所述,“道”一直消磨鋒銳、調解糾紛,以便他們互不傷害,和諧有序。

在“老子與物理學”中,我們確證了“象、一”具有“電”性或“磁”性,天地的形成 及其規則秩序,萬物的生成等,都是在“象、一”的作用下才產生。這就是說,“象”網的牽拉(特定情況下還會變為拒斥,比如象網收縮到一定程度)和振動,“象、一”的“電”性或“磁”性,是天地萬物生成 及其秩序的根本原因。

其次,秩序和規則的產生 也是環境態勢影響和驅動的結果。
如52章“勢成之”和25章的“地法天、天法道”(天地不可能如人那樣主動取法、效法,因此,這兩個“法”實則是指處境引導、態勢造就)。
再次,具體的秩序和規則 也與天地自性機理有關,這一點老子沒有闡述,是我們根據五千文有關表述的推斷,如64章“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16章和55章的“知常”等。
關於秩序規則,可參考本書老子法則觀、整體觀、辯證觀三節。

後學試想轉貼些對天地而論的文字
謝謝新空大德 歸宗的編列指引

Re: 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 週三 12月 04, 2024 4:08 pm

我擁有10個國家血統
不成立你的強姦幻想
哈哈,決不可能
血統只有一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