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勿忘初心 » 週日 6月 12, 2022 12:44 am
記得在《佛說四十二章經》云
「 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
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每們每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經歷,有刻骨銘心的錐心悲痛,亦有如沐春風得意洋洋之際,更有如神助般之狗屎運,亦有萬念死灰的驟變。劇情只有劇中人能體會,因為人人日常都有本難唸的經。
總不離宿世因緣果報
「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絲毫不假。
自古以來佛門古德有句老話
「 情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深不墮輪迴。」
都是「欲」的力量。
力量展開來、攤開來仔細看我們人生,不論公不公平?! 情不情願?! 〈緣〉就是在某時間會合和成事 ! 便使我們每每發生無可奈何地〈精釆繽紛〉的人生旅程。
學佛的我們都知道人生皆由「八苦」組成。
即是→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
我們生活在這世上,真有說不盡的苦,能逼惱我們人的身心。
在人生中每個成長階段充滿無盡未知 !!
每人「執」的深淺不一,又因現今社會對物質生活過於依賴,或對情執難捨、或於某事陷入困頓。往往都會使人(於八苦中特別對某幾個苦)放不下、看不開、難割捨地無法忍受而失去了理智。導至部份人患有憂鬱症、躁鬱症,這些原因佔大部份都是為〈執〉所困,因希求、恆持有、結果等等不能順遂己意,長時累積漸而形成嚴重的失落情緒。
雖說學佛一段時日了,都多少清楚地知道 →
「 萬法是無常的,世間一切緣境都是短暫的假相而已,因緣和合而生,因緣離散而滅,我們千萬別讓這些「假相」給矇蔽了。」
可是往往我們知道是知道,看別人能輕鬆容易的勸說,如换作自己所遭遇,當下的現實境會發現,其實自己是難以做到的。
人言〈人生七十才開姶〉,因為看多了,遇多了; 事情容易看透放下。或許有幸運地曾擁有諸般豐富經歷,百嚐滄桑之人能會心一笑。
但决不是說佛法非得到了暮年時才能得益,只因「責任」、「義務」使然。舉凡每個階段諸如
孩童、學生、就業、職權、夫妻、家庭、為父為母,奉養雙親等等階段,多有不如意十之八九之時發生挫折。
生活中修,都在自己的心口意盼漸法隨法行,但成事在人,業有輕重根有利頓,全看自己認識自己多少?心意識五蘊的昇起自己是染是淨?是業是道?能掌握多少?是因是緣?是無常?能放下多少?
自己多少能力對應多少?
佛陀說我們必須自修自悟!佛陀的教法只能指出那條路而已。真理只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實踐,去直接體驗。外在的一切總隨緣應事,生滅更迭去留執盼皆不切實際。只有在自身之內,我們才能對實際有直接、鮮活的體證。
為何自古皆指〈聞思修〉和〈戒定慧〉的「正思惟」和「正見」做正確入門。因為能讓我們自己深入內心,真正地鏟除貪、瞋、痴的根源病根,才能更好的透過緣境進行智慧的訓練,引導我們用覺觀的方法培養洞察力,以觀察自己的本質,藉著此洞察力,可以「辨識」出並漸「止息」痛苦的原因,可以用這種方法獲得解脫。
其實,現今社會,這個憂鬱症人人都有,只是輕重不同,尤其是在不同時空背景諸緣境的現前後,但偏偏又無能為力、手足無措毫無能選擇的機會。很容易讓人造成極大壓力。首要的態度不是世界末日的來臨,人生的好壞是自己的掌握,生命的意義是自己來肯定。現前的問題,仍得耐心去化解。能力的不及,身邊總是能尋有助緣。
面對問題就是修行辦道的時候,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身口意」的行為,改掉不好的習氣,將執著分別使其漸淡薄,好的要讓它更好。
所以正在學佛路上的我們,與其計較人與事的無可奈何,不如把握有限的生命,好好的修養自我,發揮此身在有幸遇佛法而修學來滋養此段生命的價值及望眼來生。
記得在《佛說四十二章經》云
「 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
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每們每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經歷,有刻骨銘心的錐心悲痛,亦有如沐春風得意洋洋之際,更有如神助般之狗屎運,亦有萬念死灰的驟變。劇情只有劇中人能體會,因為人人日常都有本難唸的經。
總不離宿世因緣果報
「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絲毫不假。
自古以來佛門古德有句老話
「 情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深不墮輪迴。」
都是「欲」的力量。
力量展開來、攤開來仔細看我們人生,不論公不公平?! 情不情願?! 〈緣〉就是在某時間會合和成事 ! 便使我們每每發生無可奈何地〈精釆繽紛〉的人生旅程。
學佛的我們都知道人生皆由「八苦」組成。
即是→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
我們生活在這世上,真有說不盡的苦,能逼惱我們人的身心。
在人生中每個成長階段充滿無盡未知 !!
每人「執」的深淺不一,又因現今社會對物質生活過於依賴,或對情執難捨、或於某事陷入困頓。往往都會使人(於八苦中特別對某幾個苦)放不下、看不開、難割捨地無法忍受而失去了理智。導至部份人患有憂鬱症、躁鬱症,這些原因佔大部份都是為〈執〉所困,因希求、恆持有、結果等等不能順遂己意,長時累積漸而形成嚴重的失落情緒。
雖說學佛一段時日了,都多少清楚地知道 →
「 萬法是無常的,世間一切緣境都是短暫的假相而已,因緣和合而生,因緣離散而滅,我們千萬別讓這些「假相」給矇蔽了。」
可是往往我們知道是知道,看別人能輕鬆容易的勸說,如换作自己所遭遇,當下的現實境會發現,其實自己是難以做到的。
人言〈人生七十才開姶〉,因為看多了,遇多了; 事情容易看透放下。或許有幸運地曾擁有諸般豐富經歷,百嚐滄桑之人能會心一笑。
但决不是說佛法非得到了暮年時才能得益,只因「責任」、「義務」使然。舉凡每個階段諸如
孩童、學生、就業、職權、夫妻、家庭、為父為母,奉養雙親等等階段,多有不如意十之八九之時發生挫折。
生活中修,都在自己的心口意盼漸法隨法行,但成事在人,業有輕重根有利頓,全看自己認識自己多少?心意識五蘊的昇起自己是染是淨?是業是道?能掌握多少?是因是緣?是無常?能放下多少?
自己多少能力對應多少?
佛陀說我們必須自修自悟!佛陀的教法只能指出那條路而已。真理只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實踐,去直接體驗。外在的一切總隨緣應事,生滅更迭去留執盼皆不切實際。只有在自身之內,我們才能對實際有直接、鮮活的體證。
為何自古皆指〈聞思修〉和〈戒定慧〉的「正思惟」和「正見」做正確入門。因為能讓我們自己深入內心,真正地鏟除貪、瞋、痴的根源病根,才能更好的透過緣境進行智慧的訓練,引導我們用覺觀的方法培養洞察力,以觀察自己的本質,藉著此洞察力,可以「辨識」出並漸「止息」痛苦的原因,可以用這種方法獲得解脫。
其實,現今社會,這個憂鬱症人人都有,只是輕重不同,尤其是在不同時空背景諸緣境的現前後,但偏偏又無能為力、手足無措毫無能選擇的機會。很容易讓人造成極大壓力。首要的態度不是世界末日的來臨,人生的好壞是自己的掌握,生命的意義是自己來肯定。現前的問題,仍得耐心去化解。能力的不及,身邊總是能尋有助緣。
面對問題就是修行辦道的時候,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身口意」的行為,改掉不好的習氣,將執著分別使其漸淡薄,好的要讓它更好。
所以正在學佛路上的我們,與其計較人與事的無可奈何,不如把握有限的生命,好好的修養自我,發揮此身在有幸遇佛法而修學來滋養此段生命的價值及望眼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