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次草 » 週三 11月 02, 2022 10:14 am
看公案最忌自我有所解而無法對他人說明
這是無明作用,才會不清不楚
出發點就搞錯了
怎麼可能了解禪師旨意
所以沒將內心體會明白表達出來
會有幾種情形
1.自己根本沒能力說明自己的感受
2.有一種認為別人不懂的裝神弄鬼習性
3.怕被別人質詢
4.碰到無法自圓其說
尋常人已習慣舉用自己不熟悉的名相
在名相交錯的文章,還硬要取得所知
只有無明能帶這個不清楚的心往前衝
所以對公案重點文字
能先一一了解
起碼不會錯到無法回頭的地步
這幾天在他網站就碰到引用公案卻無法
解釋案中俚語的現象
明明無法直接了當說出那詞義
卻還要裝蒜撐到底
禪宗會是這種遊戲嗎
其他解公案內容錯的離譜更不在話下
一個人解說公案內容
基本心態就是要歡迎別人指教
目的在確定自己了解公案有幾分
所以沒有討論習慣
靠自己摸索能懂得只在極少數
學佛是大衆事
討論公案主題如何定
結果是什麼
也是培養知見的好方式
眾多的體材能多聞
過程要經歷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成長
這就是學佛的人生
看公案最忌自我有所解而無法對他人說明
這是無明作用,才會不清不楚
出發點就搞錯了
怎麼可能了解禪師旨意
所以沒將內心體會明白表達出來
會有幾種情形
1.自己根本沒能力說明自己的感受
2.有一種認為別人不懂的裝神弄鬼習性
3.怕被別人質詢
4.碰到無法自圓其說
尋常人已習慣舉用自己不熟悉的名相
在名相交錯的文章,還硬要取得所知
只有無明能帶這個不清楚的心往前衝
所以對公案重點文字
能先一一了解
起碼不會錯到無法回頭的地步
這幾天在他網站就碰到引用公案卻無法
解釋案中俚語的現象
明明無法直接了當說出那詞義
卻還要裝蒜撐到底
禪宗會是這種遊戲嗎
其他解公案內容錯的離譜更不在話下
一個人解說公案內容
基本心態就是要歡迎別人指教
目的在確定自己了解公案有幾分
所以沒有討論習慣
靠自己摸索能懂得只在極少數
學佛是大衆事
討論公案主題如何定
結果是什麼
也是培養知見的好方式
眾多的體材能多聞
過程要經歷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成長
這就是學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