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度驢度馬
一碧巖景52
個僧侶問趙州和尚:「久聞趙州石橋的大名,可到這裡一看,只見到一座小木橋。」趙州說:「你只見木橋,沒看到石橋。」
「那麼,趙州石橋是什麼呢?」
趙州回答:「這座橋既過驢也過馬。」
從石橋中 趙州看到了菩薩出於慈悲之心,自己主動輪迴(即生死)於六道(指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間、天上)之中,勤勉於下座行(指從佛的高座下來濟世度人)的精神。石橋自身 遭驢踏馬踐,在默默顯示大悲心。
佛教中的「大悲闡述」指的就是上述情形。
闡述是無佛的意思,本來指那些信奉小乘佛教 而不能成佛的教徒;而在大乘佛教中,大慈大悲的菩薩 立誓在拯救一切眾生之前 決不成佛,願意到異類中去行佛道,即願意「異類中行」。
趙州和尚在另外一次 被提及同樣的問題時,沒有回答“度驢度馬”,而只回答道:“過來,過來!”
你自己主動地 從石橋上走過來吧!講的也同樣是「大悲闡述」。
到驢馬等物中 去行道濟世吧,這才是一個真正的禪者 首先應該做的事情。
公案很難懂
-
- 文章: 527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心燈錄》卷六
知解門開悟門閉塞
古德雲:「不須求真,只要息見。」
客曰:「息見則真能全麼?」
曰:「人一生只要多見多聞,便以為有學問有進益,殊不知大錯了也。
知解門開,則悟門閉塞。
總是要有見地,要有見識,將本心埋沒,不能出頭,必致墮落。
而今只要百不知,百不會,一無所有所能,如痴如呆,能作十日工夫,息一切所見所聞。
你試看那一點靈性,因見聞不能用事,他便能顯然而出。所發悟解,
較往昔則大不相同。若能久久息見,則純是真性用事,又何須求也?
所以人之真性,乃現成者。如中天明月,只要吹散雲霧,則光明自照。
可見見之為害甚重,而人反重之,以為終身之累,不謂之愚不可也。
知解門開悟門閉塞
古德雲:「不須求真,只要息見。」
客曰:「息見則真能全麼?」
曰:「人一生只要多見多聞,便以為有學問有進益,殊不知大錯了也。
知解門開,則悟門閉塞。
總是要有見地,要有見識,將本心埋沒,不能出頭,必致墮落。
而今只要百不知,百不會,一無所有所能,如痴如呆,能作十日工夫,息一切所見所聞。
你試看那一點靈性,因見聞不能用事,他便能顯然而出。所發悟解,
較往昔則大不相同。若能久久息見,則純是真性用事,又何須求也?
所以人之真性,乃現成者。如中天明月,只要吹散雲霧,則光明自照。
可見見之為害甚重,而人反重之,以為終身之累,不謂之愚不可也。
-
- 文章: 527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41.永沉苦海
-趙州錄
「我是個身俱五障的女人。怎樣才能免除 這五種障礙呢?」一個老婆婆問。
趙州和尚的回答是;「你要祝福你以外的一切人 升入天堂,而你自己永沉苦海。」
佛教中認為,女人有不能成為梵天、帝釋,魔王、輪天王、佛陀這五種障礙。
於是產生了只有「變成男子」才能成佛的可笑之極的說法。
而趙州卻說:我不願你生於天界,你要永沉苦海。免卻五障的方法 就在那裡,從身體之外 是覓食求不到解脫的。
趙州和尚的言行所體現的「大悲闡述」的思想正是大乘佛教的精髓。
默默地替人受苦,便可進入無可企及的精神的天堂。
-趙州錄
「我是個身俱五障的女人。怎樣才能免除 這五種障礙呢?」一個老婆婆問。
趙州和尚的回答是;「你要祝福你以外的一切人 升入天堂,而你自己永沉苦海。」
佛教中認為,女人有不能成為梵天、帝釋,魔王、輪天王、佛陀這五種障礙。
於是產生了只有「變成男子」才能成佛的可笑之極的說法。
而趙州卻說:我不願你生於天界,你要永沉苦海。免卻五障的方法 就在那裡,從身體之外 是覓食求不到解脫的。
趙州和尚的言行所體現的「大悲闡述」的思想正是大乘佛教的精髓。
默默地替人受苦,便可進入無可企及的精神的天堂。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公案很難懂
【《碧巖錄》七十一 百丈問五峰
[七十一]舉,百丈復問五峰:並卻咽喉唇吻,作麼生道?
(阿呵呵,箭過新羅國。)
峰雲:和尚也須並卻。
(攙旗奪鼓,一句截流,萬機寢削。)
丈雲:無人處斫額望汝。(土曠人稀 相逢者少)。】
閉上咽喉唇吻,如何說?
和尚也須閉上
無人處望你
諸法寂滅,所以,閉上你的咽喉嘴巴,你要怎麼說?
和尚也要閉上
諸法寂滅之處望你。
諸法寂滅,所以,無話可說,無咽喉嘴巴可閉。
也沒有和尚
諸法寂滅之處,望你早到。我等你。
諸法寂滅處,所以是無人之處。
............................................................
如果是五樓之人的話
有人問,閉上嘴巴,如何說?
可以回答。諸法寂滅,要閉什麼?要說什麼?
這就是諸法寂滅處
[七十一]舉,百丈復問五峰:並卻咽喉唇吻,作麼生道?
(阿呵呵,箭過新羅國。)
峰雲:和尚也須並卻。
(攙旗奪鼓,一句截流,萬機寢削。)
丈雲:無人處斫額望汝。(土曠人稀 相逢者少)。】
閉上咽喉唇吻,如何說?
和尚也須閉上
無人處望你
諸法寂滅,所以,閉上你的咽喉嘴巴,你要怎麼說?
和尚也要閉上
諸法寂滅之處望你。
諸法寂滅,所以,無話可說,無咽喉嘴巴可閉。
也沒有和尚
諸法寂滅之處,望你早到。我等你。
諸法寂滅處,所以是無人之處。
............................................................
如果是五樓之人的話
有人問,閉上嘴巴,如何說?
可以回答。諸法寂滅,要閉什麼?要說什麼?
這就是諸法寂滅處
-
- 文章: 527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42、先入地獄
——葛藤集1 5
姓崔的官員問趙州和尚:「境界高妙的禪師,也會入地獄嗎?」
趙州答道; 「 老僧搶著入地獄。」
姓崔的政府官員又問: 「既然已經是為人師表的大禪師了,怎么還會落入地獄呢?」
趙州應答道:「如果我不快點入地獄,那就不能見到你了。」
正因為我搶先到地獄中去了,才能與現在正陷在地獄中的你相逢,並這樣教化你呀!
又有一人問:「佛為準煩惱?」
趙州答;「為一切人煩惱。」
「佛如何才能免擊煩惱?…怎麼能免去這種煩惱呢?!」
為眾生而入地獄而煩惱,正是佛的大慈大悲,要是沒有了這種真正的煩惱 那還談得上佛麼?
——葛藤集1 5
姓崔的官員問趙州和尚:「境界高妙的禪師,也會入地獄嗎?」
趙州答道; 「 老僧搶著入地獄。」
姓崔的政府官員又問: 「既然已經是為人師表的大禪師了,怎么還會落入地獄呢?」
趙州應答道:「如果我不快點入地獄,那就不能見到你了。」
正因為我搶先到地獄中去了,才能與現在正陷在地獄中的你相逢,並這樣教化你呀!
又有一人問:「佛為準煩惱?」
趙州答;「為一切人煩惱。」
「佛如何才能免擊煩惱?…怎麼能免去這種煩惱呢?!」
為眾生而入地獄而煩惱,正是佛的大慈大悲,要是沒有了這種真正的煩惱 那還談得上佛麼?
-
- 文章: 527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雲岩在百丈,二十年作侍者,後同道吾至藥山。
山問雲:子在百丈會下,為個什麼事?
岩雲:透脫生死。
山雲:還透脫也未?
岩雲:渠無生死。
山雲:二十年在百丈,習氣也未除。
岩辭去見南泉,後復歸藥山,方契悟。
看他古人,二十年參究。猶自半青半黃,黏皮著骨,不能穎脫。
是則也是,只是前不構村,後不迭店。
不見道:語不離窠臼,焉得蓋纏。
白雲橫谷口,迷卻幾人源。洞下謂之觸破,
故雲:躍開仙仗鳳凰樓,時人嫌觸當今號。
所以道:荊刺林須是透過始得,若不透過,終始涉廉纖,斬不斷,適來道:前不構村,後不迭店。
雲岩只管去點檢 他人底,百丈見他如此,一時把來打殺了也
山問雲:子在百丈會下,為個什麼事?
岩雲:透脫生死。
山雲:還透脫也未?
岩雲:渠無生死。
山雲:二十年在百丈,習氣也未除。
岩辭去見南泉,後復歸藥山,方契悟。
看他古人,二十年參究。猶自半青半黃,黏皮著骨,不能穎脫。
是則也是,只是前不構村,後不迭店。
不見道:語不離窠臼,焉得蓋纏。
白雲橫谷口,迷卻幾人源。洞下謂之觸破,
故雲:躍開仙仗鳳凰樓,時人嫌觸當今號。
所以道:荊刺林須是透過始得,若不透過,終始涉廉纖,斬不斷,適來道:前不構村,後不迭店。
雲岩只管去點檢 他人底,百丈見他如此,一時把來打殺了也
-
- 文章: 527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心燈錄》卷六
凡情聖解 一切皆空
吾人常住真心,於本來時,並無凡情,亦無聖解。後來攀緣凡情者為凡眾,攀緣聖解者為聖賢,遂將這常住真心 所謂真我者,埋沒於聖凡之中。所以歷代善知識出世,建立言句,蕩滌聖凡之情。或有理路,或無理路,或彼或此,或是或非,令人不能擬議,不能測度。其不能擬議測度之時,正是聖凡兩路 不能著腳之地。其聖凡兩路 不能著腳之地,正吾人常住真心顯然之時。於此瞥見,則安穩自在。其聖凡情解 一切皆空。原來此事甚近,彼墮凡入聖者,則遠之又遠矣。
客曰:「古德諫要人能 異類中行才是,何謂也?」
曰:「並且問你,你將異類 看作何物?異類所處之境 看作何境?其類之異,境之異,皆是此性之變相,同是此性之作用,何以便視彼為異類,而吾人為正類乎?以彼觀吾人,又安知其不以吾人為異類耶?
要以道眼觀之,總是此性造成,三界十方,縱橫自在,並無同異。
如有不能入者,即是見性不全,智慧不全,作用不全。看見此我後,能入一切佛,入一切菩薩,一切二乘,一切天魔,一切外道,一切人天,一切異類,才可謂之圓覺圓通,至於圓寂。總之 人不能悟此性之本源,則不能知 此性之變相。若能知三界十方 皆此性之充滿,則能知相有變而性則一,又何異類之嫌哉。”
凡情聖解 一切皆空
吾人常住真心,於本來時,並無凡情,亦無聖解。後來攀緣凡情者為凡眾,攀緣聖解者為聖賢,遂將這常住真心 所謂真我者,埋沒於聖凡之中。所以歷代善知識出世,建立言句,蕩滌聖凡之情。或有理路,或無理路,或彼或此,或是或非,令人不能擬議,不能測度。其不能擬議測度之時,正是聖凡兩路 不能著腳之地。其聖凡兩路 不能著腳之地,正吾人常住真心顯然之時。於此瞥見,則安穩自在。其聖凡情解 一切皆空。原來此事甚近,彼墮凡入聖者,則遠之又遠矣。
客曰:「古德諫要人能 異類中行才是,何謂也?」
曰:「並且問你,你將異類 看作何物?異類所處之境 看作何境?其類之異,境之異,皆是此性之變相,同是此性之作用,何以便視彼為異類,而吾人為正類乎?以彼觀吾人,又安知其不以吾人為異類耶?
要以道眼觀之,總是此性造成,三界十方,縱橫自在,並無同異。
如有不能入者,即是見性不全,智慧不全,作用不全。看見此我後,能入一切佛,入一切菩薩,一切二乘,一切天魔,一切外道,一切人天,一切異類,才可謂之圓覺圓通,至於圓寂。總之 人不能悟此性之本源,則不能知 此性之變相。若能知三界十方 皆此性之充滿,則能知相有變而性則一,又何異類之嫌哉。”
-
- 文章: 527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43、他
一無門關45
享有臨濟宗「中興之祖」的大禪師東山法祖曾說過,「釋迦牟尼和彌勒佛 都是他的奴婢,你說這個也是什麼?」自然,這個「他」指的就是本心、無位的真人、禪心。
在佛教中,信徒在行如家剃度禮時,首先要辭別國王、雙親,以切斷君臣、親子之緣。
如果自稱是“臣僧某某”,便是失卻了佛徒本色。
「他是誰」這一公案便顯示了 相反的立場,體現了禪者特有的矜持。
不僅如此,本則中值得參究的字眼不在於「他」字,而是「奴」家。
奴是指奴婢,落身為奴、誠心至意地 為了眾人而律已勵行,真正地具體地 展現了自他不二的他(無限、超我)的功用。
古人曾說:「意踏毗廬頭頂,行拜童於足下。」
既要懷有把佛祖的頭 踩在腳下的高昂,又同時具備 跪拜於幼童腳下的謙虛的操行,這才是禪者的生存之道。
一無門關45
享有臨濟宗「中興之祖」的大禪師東山法祖曾說過,「釋迦牟尼和彌勒佛 都是他的奴婢,你說這個也是什麼?」自然,這個「他」指的就是本心、無位的真人、禪心。
在佛教中,信徒在行如家剃度禮時,首先要辭別國王、雙親,以切斷君臣、親子之緣。
如果自稱是“臣僧某某”,便是失卻了佛徒本色。
「他是誰」這一公案便顯示了 相反的立場,體現了禪者特有的矜持。
不僅如此,本則中值得參究的字眼不在於「他」字,而是「奴」家。
奴是指奴婢,落身為奴、誠心至意地 為了眾人而律已勵行,真正地具體地 展現了自他不二的他(無限、超我)的功用。
古人曾說:「意踏毗廬頭頂,行拜童於足下。」
既要懷有把佛祖的頭 踩在腳下的高昂,又同時具備 跪拜於幼童腳下的謙虛的操行,這才是禪者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