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當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類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窮生類本,於本類中生元露者,觀彼幽清圓擾動元,於圓元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二無因論:一者、是人見本無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秖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便作是解:『此等世間十方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二者、是人見末無因。何以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鵠從來白,人天本竪,畜生本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一外道,立無因論。
三千大道
時間空間是高級大道
法相宗說心不相應行法
時空大道乃行陰所攝
證道時間是時間道祖
證道空間是空間道祖
道家或道教
並不以道祖或(先天)道神為究竟
在這之上的境界還有元始
不過能在時空中得自在
即便是外道
也很了不起了
公案很難懂
-
- 文章: 527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一八、應機三昧
〖公案原文〗
法雲佛照杲禪師,嘗退居景德鐵羅漢院。殿中有木羅漢數尊,京師苦寒,杲取而燒之,擁爐達旦,次日淘灰中得舍利無數。諸座主輩,皆目之為外道。蓋佛照乃丹霞輩流,非俗眼所能驗也。
〖鋸解秤砣〗
法雲佛照杲禪師,跟前則公案中的湛堂文准禪師是同門師兄弟。
禪宗燈錄上有關於他的記載:
東京法雲佛照杲禪師,自妙年游方,謁圓通璣禪師。入室次,
璣舉:“僧問投子:‘大死底人卻活時如何?’
子曰:‘不許夜行,投明須到。’意作麼生?”
師曰:“恩大難酬。”璣大喜,遂命首眾。
至晚,為眾秉拂,機遲而訥,眾笑之,師有赧色。
次日於僧堂點茶,因觸茶瓢墜地,見瓢跳,乃得應機三昧……
㊣ 此後,照禪師說法如空穀迴響、下語似虛鍾應叩,這“應機三昧”卻是因見瓢跳而得。
這則公案說的是他在景德鐵羅漢院暫住時的事。鐵羅漢院裏有數尊木羅漢像,天太冷,照禪師取木像燒來取暖,用木羅漢像烤了一夜火。
第二天,卻從灰燼中 揀出很多舍利。哈哈!木羅漢也能燒出舍利,這就奇了,無法用常理解釋。
以至於好多講經的座主 把照禪師看成外道。
大慧宗杲禪師評論說:“佛照乃丹霞輩流,非俗眼所能驗也。”
俗眼,當然是說那些座主之眼。“丹霞輩流”是怎麼一回事啊?
再看禪宗燈錄上的記載:
鄧州丹霞天然禪師,本習儒業,將入長安應舉,方宿於逆旅,忽夢白光滿室。占者曰:“解空之祥也。”偶禪者問曰:“仁者何往?”曰:“選官去。”禪者曰:“選官何如選佛?”曰:“選佛當往何所?”禪者曰:“今江西馬大師出世,是選佛之場。仁者可往。”
遂直造江西,才見祖,師以手拓襆頭額。
祖顧視良久,曰:“南嶽石頭是汝師也。”遽抵石頭,還以前意投之。
頭曰:“著槽廠去!”師禮謝,入行者房,隨次執爨役,凡三年。忽一日,石頭告眾曰:“來日鏟佛殿前草。”
至來日,大眾諸童行各備鍬钁鏟草,獨師以盆盛水,沐頭,于石頭前胡跪。
頭見而笑之,便與剃發。又為說戒,師乃掩耳而出。
再往江西謁馬祖,未參禮,便入僧堂內,騎聖僧頸而坐。
時大眾驚愕,遽報馬祖。祖躬入堂,視之曰:“我子天然。”師即下地,禮拜曰:“謝師賜法號。”因名天然。
祖問:“從甚處來?”
師曰:“石頭。”
祖曰:“石頭路滑,還躂倒汝麼?”
師曰:“若躂倒,即不來也。”
乃杖錫觀方……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燒火向,院主訶曰:“何得燒我木佛?”師以杖子撥灰曰:“吾燒取捨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師曰:“既無舍利,更取兩尊燒!”主自後眉須墮落。
這就是丹霞禪師的來歷。這個“丹霞木佛”公案,後人議論甚多,說冷說暖,不一而足。今不避些許葛藤,且聽在下一頌:
《丹霞木佛》頌
祖師作略,豈容兒戲!
冷暖何相干,為止小兒啼。
燒來舍利滿虛空,和盤托出西來意。
不識道妙,鬚眉墮地。
〖公案原文〗
法雲佛照杲禪師,嘗退居景德鐵羅漢院。殿中有木羅漢數尊,京師苦寒,杲取而燒之,擁爐達旦,次日淘灰中得舍利無數。諸座主輩,皆目之為外道。蓋佛照乃丹霞輩流,非俗眼所能驗也。
〖鋸解秤砣〗
法雲佛照杲禪師,跟前則公案中的湛堂文准禪師是同門師兄弟。
禪宗燈錄上有關於他的記載:
東京法雲佛照杲禪師,自妙年游方,謁圓通璣禪師。入室次,
璣舉:“僧問投子:‘大死底人卻活時如何?’
子曰:‘不許夜行,投明須到。’意作麼生?”
師曰:“恩大難酬。”璣大喜,遂命首眾。
至晚,為眾秉拂,機遲而訥,眾笑之,師有赧色。
次日於僧堂點茶,因觸茶瓢墜地,見瓢跳,乃得應機三昧……
㊣ 此後,照禪師說法如空穀迴響、下語似虛鍾應叩,這“應機三昧”卻是因見瓢跳而得。
這則公案說的是他在景德鐵羅漢院暫住時的事。鐵羅漢院裏有數尊木羅漢像,天太冷,照禪師取木像燒來取暖,用木羅漢像烤了一夜火。
第二天,卻從灰燼中 揀出很多舍利。哈哈!木羅漢也能燒出舍利,這就奇了,無法用常理解釋。
以至於好多講經的座主 把照禪師看成外道。
大慧宗杲禪師評論說:“佛照乃丹霞輩流,非俗眼所能驗也。”
俗眼,當然是說那些座主之眼。“丹霞輩流”是怎麼一回事啊?
再看禪宗燈錄上的記載:
鄧州丹霞天然禪師,本習儒業,將入長安應舉,方宿於逆旅,忽夢白光滿室。占者曰:“解空之祥也。”偶禪者問曰:“仁者何往?”曰:“選官去。”禪者曰:“選官何如選佛?”曰:“選佛當往何所?”禪者曰:“今江西馬大師出世,是選佛之場。仁者可往。”
遂直造江西,才見祖,師以手拓襆頭額。
祖顧視良久,曰:“南嶽石頭是汝師也。”遽抵石頭,還以前意投之。
頭曰:“著槽廠去!”師禮謝,入行者房,隨次執爨役,凡三年。忽一日,石頭告眾曰:“來日鏟佛殿前草。”
至來日,大眾諸童行各備鍬钁鏟草,獨師以盆盛水,沐頭,于石頭前胡跪。
頭見而笑之,便與剃發。又為說戒,師乃掩耳而出。
再往江西謁馬祖,未參禮,便入僧堂內,騎聖僧頸而坐。
時大眾驚愕,遽報馬祖。祖躬入堂,視之曰:“我子天然。”師即下地,禮拜曰:“謝師賜法號。”因名天然。
祖問:“從甚處來?”
師曰:“石頭。”
祖曰:“石頭路滑,還躂倒汝麼?”
師曰:“若躂倒,即不來也。”
乃杖錫觀方……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燒火向,院主訶曰:“何得燒我木佛?”師以杖子撥灰曰:“吾燒取捨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師曰:“既無舍利,更取兩尊燒!”主自後眉須墮落。
這就是丹霞禪師的來歷。這個“丹霞木佛”公案,後人議論甚多,說冷說暖,不一而足。今不避些許葛藤,且聽在下一頌:
《丹霞木佛》頌
祖師作略,豈容兒戲!
冷暖何相干,為止小兒啼。
燒來舍利滿虛空,和盤托出西來意。
不識道妙,鬚眉墮地。
-
- 文章: 527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出處:嘉興大藏經第三十四冊,天界覺浪盛禪師語錄。
經文:洞山初見南泉,即能破的,又要透無情說法,與過水睹影,打透金鎖玄關,始能拔聖凡見刺。
【經文釋義】:
天界覺浪盛禪師,是明心見性的高僧,對玄關修持,有一番見解,列舉如下:
「洞山初見南泉,即能破的」:
洞山良价禪師初見南泉禪師的時候,馬上能道破 南泉禪師設齋供養的問答。
「又要透無情說法,與過水睹影」:
又在尋訪雲巖禪師時,在與雲巖禪師 談論無情說法的問答中,參透無情說法的悟境;
洞山良价禪師因為過水而看到自己的身影,當下恍然大悟。
「打透金鎖玄關,始能拔聖凡見刺。打透金鎖玄關,始能拔聖凡見刺」:
修道最重要的功課,就是要訪求天命明師,打開金鎖玄關,會見自家菩薩,才能明心見性,一旦明心見性,積極修辦,等待功德圓滿,就可以超凡入聖,直了成佛。
經文:洞山初見南泉,即能破的,又要透無情說法,與過水睹影,打透金鎖玄關,始能拔聖凡見刺。
【經文釋義】:
天界覺浪盛禪師,是明心見性的高僧,對玄關修持,有一番見解,列舉如下:
「洞山初見南泉,即能破的」:
洞山良价禪師初見南泉禪師的時候,馬上能道破 南泉禪師設齋供養的問答。
「又要透無情說法,與過水睹影」:
又在尋訪雲巖禪師時,在與雲巖禪師 談論無情說法的問答中,參透無情說法的悟境;
洞山良价禪師因為過水而看到自己的身影,當下恍然大悟。
「打透金鎖玄關,始能拔聖凡見刺。打透金鎖玄關,始能拔聖凡見刺」:
修道最重要的功課,就是要訪求天命明師,打開金鎖玄關,會見自家菩薩,才能明心見性,一旦明心見性,積極修辦,等待功德圓滿,就可以超凡入聖,直了成佛。
-
- 文章: 107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公案很難懂
阿難!云何名為世界顛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因觸有味,因味知法。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世間聲、香、味、觸,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
YES
輪迴的水..很深
即便有超越時空大能
也只能一時逍遙
除非妄盡還源
YES
輪迴的水..很深
即便有超越時空大能
也只能一時逍遙
除非妄盡還源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
- 文章: 527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一九、華嚴居士
〖公案原文〗
延平陳了翁,名瓘,字瑩中,自號華嚴居士。立朝骨鯁剛正,有古人風烈。留神內典,議論奪席,獨參禪未大發明,禪宗因緣,多以意解。酷愛南禪師語錄,詮釋殆盡,唯“金剛與泥人揩背”注解不行。嘗語人曰:“此必有出處,但未有知之者。”
諺雲:“大智慧人 面前有三尺暗”,果不誣也。
〖老人眉批〗
分明向你道了,為什麼不會?更向你下一注腳:東山水上行!
〖鋸解秤砣〗
華嚴居士因“參禪未大發明”,當然對於“禪宗因緣”只能“意解”了,這分明是數他人財寶,與自己的本分事毫不相干!但他卻酷愛《南禪師語錄》,並且都作了注解,只有“金剛與泥人揩背”卻下不了筆。
《南禪師語錄》,應該是指黃龍慧南禪師的語錄。現在的黃龍禪師語錄上 卻找不到“金剛與泥人揩背”這段因緣,這可能是版本不同吧。華嚴居士既透不過“金剛與泥人揩背”,那麼,其他注解也未必真契黃龍意。
華嚴居士 充其量是個禪學家,未必是個禪悟者。
他曾經對人說:“這種說法必有出處,只是沒有人知道罷了。”他要考證出處,這明明是在做學問呀。
黃龍禪師下語,字字從闊然的胸襟中流出,旨在將祖師意 和盤托出,哪象他這樣考據呀!所以,他的注解 未必契合黃龍意。他既然愛考據,我們就替他考據一下吧:
《指月錄》雲:……有僧神光,久居伊洛,博覽群籍,善談玄理,每歎曰:“孔老之教,禮術風規,莊易之書,未盡妙理。近聞達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遙,當造玄境。”遂詣祖參承。
祖常端坐面壁,莫聞誨勵。
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髓取髓,刺血濟饑,布發掩泥,投崖飼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值大雪,光夜侍立,遲明積雪過膝,立愈恭。
祖顧而憫之,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
光悲淚曰:“惟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
祖曰:“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進,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
光聞祖誨勵,潛取得刀,自斷左臂,置於祖前。祖知是法器,
乃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在。”
祖遂因與易名曰“慧可”。
乃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祖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
可曰:“我心未甯,乞師與安。”
祖曰“將心來,與汝安。”
可良久曰:“覓心了不可得。”
祖曰:“我與汝安心竟。”
(芭蕉清雲:“金剛與泥人揩背。”圓悟勤雲:“正當與麼時,法身在甚麼處。”)
原來“金剛與泥人揩背”一語,是芭蕉慧清禪師 對祖師公案的著語。芭蕉慧清禪師是溈仰宗第四代祖,傳承譜系為:溈山靈祐→仰山慧寂→南塔光湧→芭蕉慧清。
至此,“金剛與泥人揩背”一語的來由與下語之人 均已考據過了。能通過這樣的考據契入祖師意否?顯然不能。
本書作者大慧宗杲禪師 跟華嚴居士是同時代人,雖知他“盛名之下,其實難符”,也不大好意思說什麼,只是引用了一個諺語“大智慧人面前 有三尺暗”。
其實,說他“大智慧人”是客氣,就象我們儘管修行找明師,言談也不謗名師一樣。
諺語中那“三尺暗”才是評價,其實,華嚴居士之“暗”又何止三尺!
老人看不過去了,批示雲:“分明向你道了(金剛與泥人揩背),為什麼不會?”
替你詮釋一下吧(“更向你下一注腳”)——“東山水上行!”
“東山水上行!”
“東山水 上行!”
“東山 水上行!”
〖公案原文〗
延平陳了翁,名瓘,字瑩中,自號華嚴居士。立朝骨鯁剛正,有古人風烈。留神內典,議論奪席,獨參禪未大發明,禪宗因緣,多以意解。酷愛南禪師語錄,詮釋殆盡,唯“金剛與泥人揩背”注解不行。嘗語人曰:“此必有出處,但未有知之者。”
諺雲:“大智慧人 面前有三尺暗”,果不誣也。
〖老人眉批〗
分明向你道了,為什麼不會?更向你下一注腳:東山水上行!
〖鋸解秤砣〗
華嚴居士因“參禪未大發明”,當然對於“禪宗因緣”只能“意解”了,這分明是數他人財寶,與自己的本分事毫不相干!但他卻酷愛《南禪師語錄》,並且都作了注解,只有“金剛與泥人揩背”卻下不了筆。
《南禪師語錄》,應該是指黃龍慧南禪師的語錄。現在的黃龍禪師語錄上 卻找不到“金剛與泥人揩背”這段因緣,這可能是版本不同吧。華嚴居士既透不過“金剛與泥人揩背”,那麼,其他注解也未必真契黃龍意。
華嚴居士 充其量是個禪學家,未必是個禪悟者。
他曾經對人說:“這種說法必有出處,只是沒有人知道罷了。”他要考證出處,這明明是在做學問呀。
黃龍禪師下語,字字從闊然的胸襟中流出,旨在將祖師意 和盤托出,哪象他這樣考據呀!所以,他的注解 未必契合黃龍意。他既然愛考據,我們就替他考據一下吧:
《指月錄》雲:……有僧神光,久居伊洛,博覽群籍,善談玄理,每歎曰:“孔老之教,禮術風規,莊易之書,未盡妙理。近聞達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遙,當造玄境。”遂詣祖參承。
祖常端坐面壁,莫聞誨勵。
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髓取髓,刺血濟饑,布發掩泥,投崖飼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值大雪,光夜侍立,遲明積雪過膝,立愈恭。
祖顧而憫之,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
光悲淚曰:“惟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
祖曰:“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進,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
光聞祖誨勵,潛取得刀,自斷左臂,置於祖前。祖知是法器,
乃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在。”
祖遂因與易名曰“慧可”。
乃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祖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
可曰:“我心未甯,乞師與安。”
祖曰“將心來,與汝安。”
可良久曰:“覓心了不可得。”
祖曰:“我與汝安心竟。”
(芭蕉清雲:“金剛與泥人揩背。”圓悟勤雲:“正當與麼時,法身在甚麼處。”)
原來“金剛與泥人揩背”一語,是芭蕉慧清禪師 對祖師公案的著語。芭蕉慧清禪師是溈仰宗第四代祖,傳承譜系為:溈山靈祐→仰山慧寂→南塔光湧→芭蕉慧清。
至此,“金剛與泥人揩背”一語的來由與下語之人 均已考據過了。能通過這樣的考據契入祖師意否?顯然不能。
本書作者大慧宗杲禪師 跟華嚴居士是同時代人,雖知他“盛名之下,其實難符”,也不大好意思說什麼,只是引用了一個諺語“大智慧人面前 有三尺暗”。
其實,說他“大智慧人”是客氣,就象我們儘管修行找明師,言談也不謗名師一樣。
諺語中那“三尺暗”才是評價,其實,華嚴居士之“暗”又何止三尺!
老人看不過去了,批示雲:“分明向你道了(金剛與泥人揩背),為什麼不會?”
替你詮釋一下吧(“更向你下一注腳”)——“東山水上行!”
“東山水上行!”
“東山水 上行!”
“東山 水上行!”
-
- 文章: 527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出處: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第三十六冊,靈峰蕅益大師宗論。
內容:佛法之衰也,名利熏心,簧鼓為事,求一真操實履者,殆不可得。
有能持戒精進,讀誦大乘,不馳世務,縱道眼未開,亦三世諸佛所歎許也。
況了必藉緣,非持戒讀誦,何處得有道眼。
今講家多忽律行,禪門并廢教典,門庭愈高,邪見益甚。
開士既精非時食戒,勤讀方等大乘,但於戒教二門,深造自得,鑿井不已,必得及泉,鑽木不息,必得出火,無勞更覓玄關也。
【經文釋義】:
靈峰蕅益大師,是得道的高僧,已經徹悟心性的全體大用,悲智雙運,行解相融,對玄關修持,有一番深入淺出的體會,舉例如下:
「佛法之衰也,名利熏心,簧鼓為事,求一真操實履者,殆不可得」:
佛法為什麼會衰退呢?原因是修行之人,名利心太重,將心性薰昏,只呈口舌為能事,舌燦蓮花,但是真正能夠找到真事本性,在心地上下功夫的,卻不多見。
「有能持戒精進,讀誦大乘,不馳世務,縱道眼未開,亦三世諸佛所歎許也」:
雖然沒有得到心地法門的修行人,但是能夠持守戒律,精進不懈,又能夠讀誦大乘的經典,專心修行,沒有受到凡事雜務纏身,雖然玄關金鎖 還沒有接受天命明師開啟,也是會受到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所讚嘆。
「況了必藉緣,非持戒讀誦,何處得有道眼」:
修行之人遇到因緣成熟時,才能開悟見性,並不是只有依靠持戒讀誦經典,就可以明白心地。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尋那裡有 開啟玄關金鎖的天命明師,傳授正法眼藏,才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今講家多忽律行,禪門并廢教典,門庭愈高,邪見益甚」:
現今登臺說法的法師,很多多忽略戒律 與六度萬行,禪門中也有主張 不用依靠讀誦經典,就可以修成正果;曹溪一脈,所傳承下來的頓悟法門,門庭越高,不正確的邪見確越深。
「開士既精非時食戒,勤讀方等大乘,但於戒教二門,深造自得」:
開悟見性的修行人,既然精通 非時飲食戒律的規定,又能讀誦大乘方等的經典,修行人只要遵守戒律,又在頓教這二門,深入修持,一定可以明心見性,而得證果位。
「鑿井不已,必得及泉,鑽木不息,必得出火,無勞更覓玄關也」:
開鑿水井,到達深層,就可以湧出泉水;鑽木沒有停止,一定可以迸出火花。所以只要因緣成熟,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會見自家菩薩,但是明心見性以後,就不須要 再騎馬覓馬了。
內容:佛法之衰也,名利熏心,簧鼓為事,求一真操實履者,殆不可得。
有能持戒精進,讀誦大乘,不馳世務,縱道眼未開,亦三世諸佛所歎許也。
況了必藉緣,非持戒讀誦,何處得有道眼。
今講家多忽律行,禪門并廢教典,門庭愈高,邪見益甚。
開士既精非時食戒,勤讀方等大乘,但於戒教二門,深造自得,鑿井不已,必得及泉,鑽木不息,必得出火,無勞更覓玄關也。
【經文釋義】:
靈峰蕅益大師,是得道的高僧,已經徹悟心性的全體大用,悲智雙運,行解相融,對玄關修持,有一番深入淺出的體會,舉例如下:
「佛法之衰也,名利熏心,簧鼓為事,求一真操實履者,殆不可得」:
佛法為什麼會衰退呢?原因是修行之人,名利心太重,將心性薰昏,只呈口舌為能事,舌燦蓮花,但是真正能夠找到真事本性,在心地上下功夫的,卻不多見。
「有能持戒精進,讀誦大乘,不馳世務,縱道眼未開,亦三世諸佛所歎許也」:
雖然沒有得到心地法門的修行人,但是能夠持守戒律,精進不懈,又能夠讀誦大乘的經典,專心修行,沒有受到凡事雜務纏身,雖然玄關金鎖 還沒有接受天命明師開啟,也是會受到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所讚嘆。
「況了必藉緣,非持戒讀誦,何處得有道眼」:
修行之人遇到因緣成熟時,才能開悟見性,並不是只有依靠持戒讀誦經典,就可以明白心地。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尋那裡有 開啟玄關金鎖的天命明師,傳授正法眼藏,才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今講家多忽律行,禪門并廢教典,門庭愈高,邪見益甚」:
現今登臺說法的法師,很多多忽略戒律 與六度萬行,禪門中也有主張 不用依靠讀誦經典,就可以修成正果;曹溪一脈,所傳承下來的頓悟法門,門庭越高,不正確的邪見確越深。
「開士既精非時食戒,勤讀方等大乘,但於戒教二門,深造自得」:
開悟見性的修行人,既然精通 非時飲食戒律的規定,又能讀誦大乘方等的經典,修行人只要遵守戒律,又在頓教這二門,深入修持,一定可以明心見性,而得證果位。
「鑿井不已,必得及泉,鑽木不息,必得出火,無勞更覓玄關也」:
開鑿水井,到達深層,就可以湧出泉水;鑽木沒有停止,一定可以迸出火花。所以只要因緣成熟,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會見自家菩薩,但是明心見性以後,就不須要 再騎馬覓馬了。